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考点考向概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收入与分配,宏观把握知识,(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分配原则),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1一条主线: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生产(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的分配)个人如何参与分配(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与国家如何参与分配(财政与税收),(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分配,决 定,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分配制度,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 定,决 定,决 定,决 定,生产关系,
2、反作用,决定,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1)理论前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根本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直接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4)客观要求: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拓展思维】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注意点】,存在性质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
3、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的承包土地经营所得都属于按劳分配。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配方式。,(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社会占有,由社会分配,(3)意义(作用),实行按劳分配,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
4、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效率) 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体现公平),(4)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1、按生产要素分配:,2、 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二)、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5、方式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A.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 B.按土地要素分配: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如土地流转所得 C.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D.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E.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的年薪及奖励 F.按信息要素分配: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1、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内容:,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6、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生产要素-效率)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个人-效率) 有利于完善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效率为目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社会效率),(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强调效率),【易混易错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3劳动收入并非按劳分配收入。 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
7、动要素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5、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得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4、非劳动收入并不等同于剥削收入 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外资经济中私营企业主和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现阶段我国非劳动收入还有:按资金分配的收入。例如股息、利息等。风险收入。这些都不
8、是剥削收入。,注意: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6、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 要素分配,(1)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结果公平) (2)收入分配的公平表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 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收入差距 分配不公,1、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公
9、平(收入差距)问题,主要表现: 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 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思维拓展,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增加社会财
10、富。 (4)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5)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小康 。 (6)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共享、协调的发展,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8)国情决定: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1)根本: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收入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结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6)国家要加强宏观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7)贯彻新发展理念(共享、协调)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8)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和
12、区域发展差距。 (9)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拓展思维】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的调节机制,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
13、。,国民收入 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 (初次分配),劳动者的 报酬,企业 (集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转移收支 如财政教育 支出、扶贫支出,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转移支付,(1)含义:又称无偿支出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2)类型: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 (3)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
14、转移 ,属于财政支出,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4)性质:财政政策。,1.效率含义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统一(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对立(斗争性):公平与效率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讲效率就要奖优罚劣,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导致收入
15、差距,影响公平;重公平,则要求人们的收入差距尽可能小,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这又会影响效率的提高)。,(二)兼顾效率与公平,(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
16、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家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思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注意:,、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注意:,、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3+5,两点,why- 八点,how,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