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8.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89486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前背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见利思义,见得思义。论语,赵 氏 孤 儿,学习目标,1.诵读并翻译课文,积累常见文言知识。 2.培养分析文本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学习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4、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诵读课文,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圈画标

2、注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共同体合作探究疑难点。,合作探究 一 赵氏孤儿中矛盾对立双方人物有哪些? 请围绕矛盾冲突理清故事情节,列出结构提纲。,提示: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合作探究 二 公孙杵臼与程婴是“义”的化身与捍卫者,司马迁在人物对话中成功塑造了这两个历史人物。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 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勇敢无畏、舍身报恩 。,程婴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 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

3、告赵氏孤处。”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逆赵氏孤儿,今又卖我”诸将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彼以我为能成事,故我先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忍辱负重、舍身就仁。,合作探究 三 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

4、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拓展运用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能想起哪些“义薄云天”的人和事?,汉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削藩的政治家晁错 北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毅然掀起了政治改革的先河 ,后继者王安石更是忍辱负重 明朝不畏天下权贵势力的改革家张居正 抗清名将袁崇焕以文臣领兵,独拒后金举国之师 张学良、张自忠、急人之困者们,经典

5、事例,1、楚国: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2020/3/12,12,经典事例,2、南宋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

6、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3、清末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2020/3/12,13,“义”的内涵与境界,义本指“刚正忠孝之气节”: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挺身而出,帮朋友走出困难。但是前提是讲原则,并非无知和盲从。 民族大义与国家大义:张自忠在抗日烽火中杀身成

7、仁,舍生取义;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青春换来民族大义;四川特大地震中,中华儿女同舟共济,共度难关!,2020/3/12,14,1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2程婴、杵臼的“义”可取吗?谈谈你的看法。,参考:英雄多在生死关头有所抉择,张扬“士为知己者死”的生死观。而这种生死观多通过“舍身报恩”的形式体现出来。程婴、杵臼的“义”虽以“死”作结,但这是春秋战国士林中人展示自身价值,维护人格尊严,高扬生命力与爱国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义”不同于两肋插刀的

8、“江湖义气”。 仁者心中爱人,义者行为利人。义是对仁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必要补充。利人,是义的本质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令人崇敬的行为。,3.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提示: 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例文: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程婴起身坐在椅子上,两手搭在扶手上,双目微闭。桌上昏暗的烛火映红了他那饱经沧桑的脸,条条的皱纹清晰可见,却写满了刚强。“唉,都已十年了。”程婴自语道。是啊,从公孙杵臼舍身求死以护主,程婴扮小人苟且偷生到

9、现在,已经十年了。程婴和赵武在深山里也已生活了整整十年。这可是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的十年。每当不知情的赵武问到为什么总是这么搬来搬去时,程婴总是很轻地摸摸他的头,是的,很轻很轻的,因为他怕把赵武的志气也摸掉了。他并不回答,问急了时他也只说一句“这是你的命,亦是使命!”从隔壁传来了“咿呀”的梦话声,是赵武。大概是今天玩得太累了。毕竟他才十岁,稚气未除,这时程婴开始彷徨:是让他这样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活一辈子呢,还是把千斤的担子传给他?毕竟他才是最无辜的。上辈的恩怨纠葛传到了下一代,孕育出了这个饱受摧残的生命,亦将磨砺他的心志。他不可逃避,只有挺起胸膛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阵风吹过,烛光没了,但

10、椅子上那座更加挺拔的身躯却依稀可见,依旧写满刚毅!,导 语:,生存或死亡,这不仅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高贵的忧郁”问题,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无法开释的情结。正是这种情结,一代代民族精英,在理想主义的指引下,追求着生存信念的完美,而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绵延着中华的国脉和邦本。 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凝重的“生死”情结:危急时刻,为了家国天下,死者慷慨从容,生者自强不息、忍辱负重;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程婴救孤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赵氏孤儿故

11、事梗概 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依据文本,用简洁的话语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人 物 关系,程婴:赵朔好友,韩厥:赵盾好友,屠岸贾:灵公宠爱之佞臣,人 物 关系,中衍 (殷帝太戊御),蜚廉,孟增,衡父,季胜 (赵祖),恶来 (秦祖)

12、纣王臣,叔带,造父 (周穆王亲信),(下传六世) 奄父 (周宣王近御),其他人物形象,赵朔: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晋将。不忍独自苟且偷生,临死前,替赵氏孤儿留了后路。,韩厥: 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 好人。答应赵朔,后来尽力帮助赵氏孤儿。,熟读课文,积累学案文言知识点,【实词】独立完成 【虚词】【文言句式】独立完成,共同体合作探究,与,立孤与死孰难 谁能与我千金 遂杀杵臼与孤儿,跟(介词) 给(动词) 和(连词),动词 (1)给予、授予、给则与一斗卮酒 (2)结交、亲附与

13、秦而不助五国也 (3)参加、参与蹇叔之子与师 (4)赞许、同意吾与点也 (5)对付庞煖易与而 介词/连词 和、跟同,于,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及至于景公,小结:介词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在、从、到乃设九宾礼于廷 (2)对、表示比较比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3)表被动不拘于时 (4)引出动作的对象对于、向;和、跟、同求救于孙将军/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在 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到,以,以致赵盾 以臣弑君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吾先君以为无罪 韩厥具以实告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用(介词) 凭借身份(介词) 依照(介词) 认为(动词) 把(介词) 来(目的连词),介词 表示工具拿、用、

14、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凭借凭借、依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表示对象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表示时间、处所在、从 予以乾隆三十五年自东路登泰山 表示原因因为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 表示依据按照、依照依据 余船以次进 连词等于“而” 表示目的来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王 表示并列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表示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动词 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率领 (信陵君)欲以客往赴秦军,其,今诸君将诛其後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其赵氏乎,他的(代词) 这(代词)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副词 (1)命令、祈使语气一定、可要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推测语气

15、大概、恐怕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3)加强感叹语气多么、真是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若,若幸而男,吾奉之 即不灭若无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连词) 你(代词) 好像(动词),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动词 好像 连词 (1)表假设如果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至于、至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为,子强为其难者 为之祭邑 及赵武冠,为成人 吾先君以为无罪,做(动词) 给(介词) 成为(动词) 认为(动词),动词 (1)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2)表判断,“是”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3)做、作为、形成、写作、治理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介词 (1)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介绍原因、目的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3)替、给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句末语气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