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项目四 猪的主要传染病.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88484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170 大小:5.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四     猪的主要传染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项目四     猪的主要传染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项目四     猪的主要传染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项目四     猪的主要传染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项目四     猪的主要传染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猪的主要传染病,【项目四】,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猪主要传染病做出初步诊断 并提出初步防治措施。 2、熟练猪瘟、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技能。,学习指南,猪丹毒,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梭菌性肠炎,猪增生性肠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 痘,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痢疾,猪 瘟,猪流行性感冒,猪水疱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圆环病毒感染,本项目小结,子项目 一,子项目 三,子项目 五,子项目 七,子项目 九,子项目 十一,子项目 十三,子项目 十五,子项目 十七,子项目 十八,子项目 十六,子项目 十四,子项目 十二,子项目 四,子项目 八,

2、子项目 六,子项目 十,子项目 二,子项目一 猪丹毒,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 慢性型则主要以关节炎为特点,有时也表现为赘生性心内膜炎。本病流行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并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一、病 原,猪丹毒杆菌又称为红斑丹毒丝菌,为丹毒杆菌属,革兰染色阳性,兼性厌氧。在急性病例组织的直接涂片或培养物中,本菌细长,呈直或稍弯的杆状,单在、成对或小丛存在。该菌无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显微镜观察血清培养基上的菌落,可分为光滑(S)型、粗糙(R)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I)型三种类型。

3、本菌对不良环境有相当的抵抗力,能抗干燥,湿热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和热(60,15 min)可将其杀死,但在0.5%石炭酸中抵抗力强,故可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从污染病料中分离病原。,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本病易感动物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主要发生于猪。以312个月龄的猪最为易感。2、传染源 病猪、带菌猪和其他带菌畜禽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病猪或带菌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以及土壤等。3、传播途径 其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使该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4、流行特点 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多发,多呈散发和地方流行性;但在某些气

4、温偏高且四季气温变化不大的地区,发病无季节性。,三、临床症状,1、急性型 急性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突然发病,一头或几头猪突然死亡。病猪体温高达4243,精神不振,步行不稳,全身皮肤尤其是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耳部等皮肤较薄处出现不规则的鲜红斑块,常为特征性的方形或菱形,初为淡红色,渐渐变为浅紫红色或暗紫色,指压褪色,停止按压则又恢复。有时后肢麻痹,呼吸困难,寒颤绝食,多数12 d死亡,或转为慢性。2、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猪丹毒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所以又叫疹块型猪丹毒。病初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体温升高,便秘,呕吐。12 d后,在背部、胸颈和四肢等处皮肤出现方形、圆形或菱形的疹块,初坚硬后变为红色

5、,突出于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有时许多小疹块合并成大疹块。病程约68 d,疹块颜色渐退,形成干痈,脱落而自愈,或转为慢性型和败血型。3、慢性型 慢性型一般由上述两型转化而来,也有原发性的。慢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四肢关节肿胀热痛,行走困难,跛行。有时发生心内膜炎,消瘦,贫血,喜卧,呼吸和心脏机能障碍,咳嗽,呼吸困难,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常因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体表皮肤出现相当多的疹块,慢性猪丹毒:呈多发性关节炎,不能站立呈犬坐状,慢性猪丹毒:病猪表现皮肤坏死,四、病理变化,1、急性型 急性病例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皮肤表面弥漫性出血而形成疹块为特征。胃黏膜充血、出血,胃底

6、黏膜脱落,小肠黏膜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部有出血性炎症。脾充血肿大,樱桃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淋巴结充血,肿大和点状出血。肝充血,红棕色。肾淤血肿胀,严重者呈蓝紫色,纵切皮质有点状出血。2、亚急性型 亚急性病猪耳、颈、背、腹、四肢等处的皮肤上产生许多疹块,与周围皮肤界限明显,由于皮肤肿胀压迫血管,使疹块中央变为苍白色,周围绕有一圈红晕。3、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主要为增生性、非化脓性关节炎,常发生在腕关节、肘关节、跗关节和膝关节。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粘稠或带红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心内膜炎主要发生在二尖瓣,瓣膜上附有大片血栓性赘生物,菜花状。,急性猪丹毒:

7、右脾肿大、充血,左正常对照,慢性型猪丹毒:心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状,慢性型猪丹毒:关节内增生物,五、诊断,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青霉素治疗有效,一般可以初步诊断。但在流行初期,往往呈急性败血症变化、无特征性临床症状,需做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2、细菌学诊断 从活的病猪耳静脉或疹块边缘采集血液样品,或采集病死猪心、肝、脾、肾和关节滑液以及心内膜赘生物等制片,染色镜检,同时可以用血清培养基培养后镜检和进行生化鉴定后确诊。3、血清学诊断 血清培养凝集试验方法检出率很高,而且快速。荧光抗体检查法也是猪丹毒快速检疫的方法之一。,六、防治,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

8、毒,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于新购进的猪致少隔离30 d。定期注射猪丹毒菌苗。目前市售主要有猪丹毒弱毒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加强集市、屠宰和交通检疫。发现病情立即封锁疫点,及时隔离治疗,对污染的环境及用具彻底消毒。2、治疗 青霉素治疗该病特效,其次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都可用于治疗。不能停药过早,否则容易复发或转为慢性。3、妥善处理畜禽尸体,全场彻底消毒 尸体和内脏有显著猪丹毒病变者作工业用;有轻微病变者,肉尸、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脂肪用于炼制,猪皮消毒后出场,血液工业用。死亡猪要化制,彻底消毒,防止病原菌扩散。,子项目二 猪链球菌病,链球菌

9、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猪的不同临床类型多种疾病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等。猪链球菌病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猪传染病,危害严重。近年来猪型链球菌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并且出现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已成为我国当前一种新的人畜共患重要病原菌。,一、病原,链球菌(Streptococcus)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和动物呼吸道、肠道、生殖道等处的常在菌。单个细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多个呈链状或成对排列,菌链长短不一,不形成芽胞,一般无鞭毛(D群某些菌株除外),有的菌株在血液、腹水、组织涂片中可见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多为需氧或兼性厌氧

10、菌。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4条件下在腐烂的尸体中可存活6周,湿热敏感,60 30 min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阳光直射2 h死亡。对常用的消毒药如2%石炭酸、0.1%新洁尔灭等较敏感。,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马属动物、牛、羊、鸡、兔、水貂等动物和人均可感染,但自然条件下猪最易感,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易感,其中以仔猪、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2、传染源 病猪和病愈后带菌猪为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唾液、尿液、血液、脓汁等,未经严格处理的尸体、内脏、肉类及废弃物,是散布本病的主要原因。3、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是直接传播,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伤口等途径感染发病,病猪与健康猪接

11、触,或由病猪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器物等可引起猪只的大批发病而造成流行。4、流行特点 季节性不明显,但以夏、秋季节多发,特别是潮湿闷热天气。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但在新疫区,多呈急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三、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较短,自然感染潜伏期多为13 d,长的可达6 d以上。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脓肿四个类型。1、急性败血型 病原为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及类马链球菌,D群、L群链球菌也能引发本病。本型以仔猪发病较多,架子猪次之。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往往不见症状而死亡或仅停食12顿,体温升高(4142以上),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口鼻流出淡红

12、色泡沫液体,腹下有紫红斑,突然倒地死亡。急性病例,病程约24 d,常精神沉郁,体温4142,高热稽留,震颤,食欲废绝,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少数在发病后期皮肤(耳尖、四肢末端、腹下)有出血斑点。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病程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常在25 d内死亡,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病死率达80%90%。,2、脑膜脑炎型 主要由C群链球菌所引起,多见于哺乳或断奶仔猪,也可发生于较大的猪,哺乳仔猪发病常与母猪带菌有关。病猪体温升高,不食,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后肢摇摆不稳,盲目运动或转圈运动,空嚼、磨牙,继而后肢麻痹,侧卧于地,四肢

13、不断划动,经12 d死亡,最急性的几小时内死亡,有的可转为慢性关节炎型,生长不良,关节肿胀。,3、慢性型(关节炎型) 多由急性败血型转变而来的多发性关节炎。病猪体温时高时低,精神、食欲时好时坏,主要表现为一肢或多肢关节肿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严重者后肢瘫痪。病程较长,可达23周,病猪因心力衰竭、麻痹而死亡,或逐渐好转而恢复。4、淋巴结脓肿型 主要由E群链球菌引起,以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为特征。多见于架子猪,发病率低。病猪脓肿破溃后,脓汁污染饲料、饮水、环境,带菌猪扁桃体容易分离本菌,尤为病愈猪带菌可达半年之久。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其次为咽部、耳下和颈部淋巴结。可见局部隆起,

14、触诊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甚至呼吸,直至脓肿成熟,可自行破溃而自愈。病程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此外,C、D、E、L群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经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或胸膜肺炎,经生殖道感染则引起不育和流产。,四、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型 呈现出血性败血症和浆膜炎变化为主。死亡猪只尸僵较缓,血液凝固不良,急性死亡猪只天然孔有暗红色血液流出,在颈、胸、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呈现紫红色出血斑或出血点。喉头、气管充血,常见大量泡沫样分泌物。黏膜、浆膜下出血。肺充血,间质水肿,体积增大,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可见纤维素渗出物附着。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呈淡黄色,心内膜有出血

15、斑点,有的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柔软,色淡似煮肉样。病程稍长者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多数病例脾瘀血肿大,柔软易脆裂,有时周边可见黑红色梗死区。肾脏多为轻度肿大,充血和出血。膀胱黏膜充血或点状出血。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2、脑膜脑炎型 脑膜充血、出血,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均有小出血点。心包、胸腔、腹腔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炎症。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肺、胆囊、胃壁、头颈水肿,肠系膜胶冻样水肿。3、关节炎型 关节炎病猪见关节肿大、关节炎,切开关节有黄色渗出液。有时一些跛部损伤,引起关节化脓,关节内形成纤维性脓性物质。,五、诊断,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必须结合流行规律

16、及其特点,典型症状以及病理剖检变化,对诊断本病才具有实际意义。1、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结合死后血液暗红凝固不良、心内外膜出血、脾肿大有黑色梗死灶等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2、微生物学诊断 根据不同病型采取不同的病料,病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结、脑、关节囊液及胸、腹腔积液等均可。3、血清学诊断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免疫荧光抗体技术、SPA协同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和ELISA等。其中ELISA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对于本病诊断、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有一定实用价值。,六、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 2、定期预防接种 3、及时治疗 注意尽早、足量用药和耐药性的

17、问题。猪链球菌病多为急性型,而且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早期用药,药量要足,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一般来说,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都可选用,阿莫西林敏感性更高一些。,子项目三 猪气喘病,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本病遍布全球,特别是现代集约化养殖的猪场,发病率高,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猪气喘病的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呈多形性的微生物,有球状、环状、点状、杆状和两极状,

18、革兰氏染色阴性,不易着色,姬姆萨或瑞氏染色良好。兼性厌氧,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对生长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可用含水解乳蛋白、酵母浸出液和猪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在含5%10% CO2的湿润条件下培养10 d左右,可见到圆形、边缘整齐的针尖或露珠样菌落,但不呈“煎荷包蛋”状,而猪鼻支原体则呈典型的“煎荷包蛋样”。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外界环境中存活不超过36 h,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 d。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均能将其杀灭。,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自然感染病例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其中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

19、易感,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2、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由于引进带菌猪所致,仔猪常从带菌母猪感染。3、传播途径 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4、流行特点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爆发性流行,多呈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三、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16 d。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1、急性型 常见于新发支原体肺炎的

20、猪群。病初精神不振,呼吸加快,不愿走动。继之出现剧喘,腹式呼吸,呈犬坐姿势,时发痉挛性咳嗽。食欲减退,日渐消瘦。体温一般正常,有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程约12周,病猪常因窒息而死,死亡率高。耐过猪常转为慢性。2、慢性型 多数病例一开始就取慢性经过,少数病例由急性转变而来。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夜间、清晨、运动时及进食后最为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症状随饲养管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低。病程长达23个月,有的甚至在半年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猪易发生继发感染,造成猪群死亡率增加。3、隐性型 病猪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偶见个别猪轻度咳嗽和气喘,生

21、长发育一般正常,只有剖检或X射线检查时才能发现肺炎病变。隐性型病猪在老疫区猪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往往被忽视而成为危险的传染源。,四、病理变化,剖检时,病变主要在肺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肺脏病变主要见于心叶、尖叶、中间叶和膈叶的前缘。两侧肺病变大致对称,病变呈间质性肺炎变化,病变区与正常区界限明显。病变部分切面湿润、平滑、呈半透明状,似肉样,称“肉变”。严重病例,可见病变部颜色加深,半透明状不明显,称“胰变”或“虾肉样变”。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切面湿润稍外翻,边缘有时见到轻度充血。,五、诊断,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

22、点,慢性干咳,生长受阻,发育迟缓,死亡率低,反复发作等症状,以及肺脏的病变区和正常区界限明显等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2、物理学诊断 X射线检查对慢性和隐性感染的病猪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检查时,病猪在肺野内侧区和心膈角区呈现不规则的云絮状渗出性阴影,阴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病期不同,病变阴影表现各有差异。3、血清学诊断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血清学诊断也取得一定进展,如ELISA、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都有助于本病的快速诊断。,六、防治,1、平时饲养管理措施 2、免疫接种 3、药物防治 猪肺炎支原体对土霉素、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利高霉素(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以1:2的比例混合

23、)和卡那霉素等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子项目四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自1957年发现以来,本病已广泛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猪国家,特别是对现代集约化养猪危害更大,已经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一、病 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科放线杆菌属成员,是革兰氏染色阴性、具有荚膜的小球杆菌。人工培养具有多形性。本菌兼性厌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分两个生物型,培养需要NAD的生物I型,培养

24、不需NAD的生物II型。生物I型菌株毒力强,生物II型菌株毒力弱。目前生物I型又分为12个血清型,生物II型分为2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多血清型感染,其中以生物I型中的血清7型为主。各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给本病的免疫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易被常用消毒剂和热杀灭,一般60 15 20 min即可灭活。,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猪是其高度专一宿主。各种年龄猪均易感,68周龄之后的猪多发。2、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的肺部和扁桃体,最急性和急性期还

25、在血液和鼻液中大量存在。3、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带菌猪和健康猪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咳嗽、喷嚏喷出的飞沫进行传播。污染的器具、饲养人员的衣物、小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此病。人工受精不会传播本病。4、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季节性,但以秋冬气候恶劣的季节为多。,三、临床症状,根据免疫状态、环境条件、感染程度和病程可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1、最急性型 猪群中一头或几头突然发病,并可在无明显症状下死亡,随后,疫情发展很快,病猪体温升高达41.5以上,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血性泡沫样分泌物,鼻端、耳及四

26、肢末端皮肤发绀,可于2436 h内死亡,死亡率高。新生仔猪多为急性败血症死亡。2、急性型 往往在同一猪舍或不同猪舍的许多猪发病,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可达40.541,呼吸困难和咳嗽严重,有时张口呼吸,心血管系统衰竭。鼻端、耳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转归取决于肺脏病变的面积以及治疗情况。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常由急性转化而来,病猪不爱活动,喜卧,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高,有一过性或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料肉比降低。慢性感染猪群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但可能被支原体、细菌性、病毒性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个别猪可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以及不同部位的脓肿。首次爆发可导致母猪流产。,四、病理变化,肉

27、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系统。肺炎病变呈双侧性,并多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1、最急性型 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血性泡沫状液体,肺炎坏死区色暗,硬固,不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2、急性型 急性期死亡的猪可见明显的泛发性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并有败血症变化,肺脏暗红色,肿胀充实,肺脏切面呈紫红色肝样变,喉头充满血性液体。随着病程发展,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脏和胸膜粘连难以分离。3、慢性型 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常见膈叶上有大小不同的坏死结节,周围形成厚的结缔组织包囊,并在其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壁、心包或者肺叶间粘连。,五

28、、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流行病学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病原学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 临床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急性爆发期易于诊断。剖检时可发现明显的带有胸膜炎的肺部病变特征。慢性感染病例可见肺脏有硬的、界线分明的囊肿,同时伴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2、微生物学诊断 细菌学检查对本病的防治及减少其潜在的经济损失是极为重要的。3、血清学诊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有荧光抗体、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ELISA等。目前国际公认的方法是改良补体结合试验。,六、防治,1、预防 (1)实行全进全出,提早断奶,隔离饲养。(2)认真做好综合防治,搞好猪场环境和

29、舍内卫生。加强消毒,消除发病诱因和应激因素。搞好防寒保温。(3)认真观察猪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及时淘汰阳性猪和本病病猪;阴性健康猪进行药物预防。(4)适时免疫接种。2、治疗 疾病早期抗生素治疗能有效减少死亡率。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药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并要随时检测细菌的药敏性以便有计划的定期轮换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为首选药物。磺胺、庆大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金霉素及阿莫西林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也有良好效果。,子项目五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慢

30、性鼻炎、鼻甲骨萎缩,特别是鼻甲骨下卷曲萎缩、颜面变形和生长迟缓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危害各国养猪业,是集约化养殖场的一个重要呼吸系统传染病。我国以前没有本病,主要由于进口检疫不严,导致本病在我国广泛传播。,一、病原,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有运动性,不形成芽孢,为严格需氧菌。本菌在鲜血琼脂中能产生溶血,可使马铃薯培养基变黑而菌落呈黄棕色或微带绿色。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I相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胞,有的有荚膜,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培养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可助其生长。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菌

31、落中等大小,透明,略呈茶色。鲜血琼脂上产生溶血。本菌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侵害幼龄猪,初生5周内仔猪被感染时,在发生鼻炎后,多引起鼻甲骨萎缩;断奶猪被感染时,则鼻炎消失后,可能不发生或只发生轻度的鼻甲骨萎缩,以后成为带菌猪。3月龄以上的猪感染,一般不发病。品种不同的猪,易感性也有差异,国内土种猪较少发病。2、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猫、大鼠和兔携带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可引起猪发生传染性萎缩性鼻炎。3、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通过接触经呼吸道感染,多数是

32、由带菌母猪传染给仔猪。污染的环境、器具、饲养人员的衣物也可以促进本病传播。4、流行特点 本病在猪群传播比较慢,多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如果猪圈潮湿、拥挤,蛋白质、赖氨酸、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时,可促进本病发生。此外,有的病猪可能有其他微生物参与产生致病作用,使其病情加重。,最初呈现鼻炎症状,多见于68周龄仔猪。表现为喷嚏(当饲喂和运动时表现尤为剧烈)、剧烈地将鼻端向周围的墙、物上磨擦,鼻腔流出(少量)浆性或粘、脓性鼻汁 ,吸气时鼻开张,发出鼾声,严重的张口呼吸。由于鼻泪管阻塞,同时可见流泪,附着于眼内角下的弯月形的黄、黑色斑点(泪斑) 。继鼻炎后而出现鼻甲骨萎缩,致使

33、鼻腔和面部变形,是该病的特征症状。如两侧鼻甲骨病损相同时,外观鼻短缩;若一侧鼻甲骨萎缩严重,则使鼻弯向一侧;鼻甲骨萎缩额窦不能正常发育,使两眼间宽度变小和头部轮廓变形。此外,病猪常有肺炎发生,因此,鼻甲骨的萎缩促进肺炎的发生,而肺炎又反过来加重鼻甲骨萎缩病演过程。,三、临床症状,眼角形成泪斑,鼻梁皮肤皱褶,鼻孔出血,四、病理变化,特征性病变是鼻腔的软骨、鼻甲骨发生软化和萎缩,特别是鼻甲骨的下卷曲萎缩最常见。严重病例,鼻甲骨完全消失,鼻中隔弯曲,使鼻腔变为一个鼻道。鼻腔常有大量的粘脓性甚至干酪样渗出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性感染的性质而异。急性时渗出物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时,鼻黏膜一般苍白,轻度

34、水肿。窦黏膜中度充血,有时窦内充满粘液性分泌物。病变转到筛骨时,当除去筛骨前面的骨性障碍后,可见大量波浪粘液或脓性渗出物的积聚。,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鼻甲骨萎缩,五、诊断,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对本病常在地区较易确诊。2、病理解剖学诊断 在两侧第1、2对臼齿间或第一臼齿与犬齿间的连线锯成横断面,可观察鼻甲骨的形态和变化。发生萎缩时,卷曲变小而钝直,甚至消失。3、微生物学诊断 急性症状的患病仔猪有较高的检出率,但确诊需作细菌的分离鉴定。4、血清学诊断 目前本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是针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有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等。此外还可应用荧光抗体检测技术诊断本病

35、。,六、防治,1、控制传染源 引种时严格检查,不再引进带菌猪,对于已存在有本病猪场,则应做到就地控制和消灭,不留后患,最好方法是严格封闭的情况下,全部催肥屠宰肉用。2、切断感染途径 淘汰或隔离感染母猪是净化措施的关键,虽然母仔隔离育成,施行人工哺乳或健猪寄养,可避免接触感染,但实施上多有困难。近年来推行早期隔离断奶技术有助于本病的预防。3、药物防治 用土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防治本病有效。4、定期预防接种 可用自家苗或哈尔滨兽研所研制的二联灭活疫苗。,子项目六 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和消瘦为主要特征。该病近几年

36、来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随着生猪饲养规模的扩大和饲养密度的不断增加,发病率居高不下, 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一、病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猪附红细胞体(E. suis),为血液寄生虫,大小约0.8 m2.5 m,呈多形性,多数为环形、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或杆状。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猪附红细胞体为革兰氏阴性,姬姆萨染色的血液涂片上,病原体呈淡红或淡紫红色,苯胺色素易于着色,瑞氏染色为淡蓝色。猪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弱,但对低温的抵抗力强,,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以及不同品种和性

37、别的猪均易感。2、传染源 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3、传播途径 可通过摄食血液,舔食尿液,互相斗殴,吸血昆虫传播。吸血昆虫(如刺蝇、蚊虫、蜱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消毒不严的外科手术器械和注射用针头也可造成机械性传播。4、流行特点 该病于温暖的夏秋季发病较多,尤其是蚊虫较多时最易发病,常呈地方流行性。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寒冷或其他疾病感染等情况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三、临床症状,1、急性型 仔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拒食。皮肤和黏膜苍白,黄疸,呼吸困难,体温高达42,稽留热。四肢末端,特别是耳廓出现大理石样条纹或暗红色,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在发热期,采取猪的血液稀薄呈

38、水样,不粘附管壁。2、慢性型 病猪明显消瘦,贫血,耳廓发绀,尤其边缘坏死。有时出现荨麻疹或病斑,全身大部分皮肤为红色,指压不褪色,俗称“红皮猪”。母猪进入产房后34 d出现症状。急性期的母猪表现厌食,发热高达42,乳房和外阴水肿,可持续13 d,产奶量下降,缺乏母性。隐性感染的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受胎率低,不发情。怀孕母猪流产,死胎,产弱仔。,四、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下脂肪黄疸、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液;肝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边缘柔软易脆;肾肿大而有积液,膀胱里充

39、满尿液,膀胱壁上有出血点;胆囊含有浓稠的胶冻样胆汁;肠系膜黄疸,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肝脏肿大、黄染,五、诊断,1、临床诊断 根据断奶后仔猪和架子猪多发,病猪表现为持续高温,耳廓边缘发绀,皮肤、黏膜苍白,黄疸,血液稀薄,全身皮肤发紫等症状,可初步确诊。 2、微生物学诊断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镜检是比较方便简单的方法,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或杆状的紫红色虫体,当微调显微镜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 3、血清学诊断 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ELISA和荧光抗体试验均可用于本病检测。,六、防 制,预防该病重

40、点是驱灭蚊、蝇,防鼠和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和饲养用具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减少应激因素。对患病猪及早治疗,常用药物有贝尼尔(血虫净)、四环素类(土霉素或四环素)、对氨基苯胂酸钠或阿散酸。但血虫净毒性较大,使用时应谨慎,尤其母猪不宜使用该药。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疫苗,一般采用药物预防,前期全群使用100mg/kg土霉素及200mg/kg金霉素拌入饲料中饲喂,连喂2周,或者同时对全场猪按10mg/kg投服四环素类药物,连用4d,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可补充右旋糖酐铁。,七、防治,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

41、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2、治疗 确诊该病后,长效土霉素药是首选药物,其它可用金霉素,强力霉素等。发病猪应用长效土霉素20 mg/kg体重肌肉注射,隔天注射一次,连续3次即可痊愈。仔猪和慢性感染猪还应进行补铁。,子项目七,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养殖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猪梭菌性肠炎,一、病 原,仔猪红痢的病原为魏氏梭菌,

42、又叫C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能产生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特点之一。本菌为厌氧菌,在马丁氏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有明显的溶血环。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如在37条件下培养23 h即开始生长,肉汤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还可产生强烈的致死毒素,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牛乳培养基的暴烈发酵为本菌特征性的生化反应。接种培养810 h后,牛乳即被酸凝,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凝乳块变成多孔的海绵状,严重的被冲成数块,甚至喷出管外。其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一旦形成芽孢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增强

43、,需801530 min或100几分钟才可将其杀死。,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1周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2、传染源 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可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以及人畜的肠道中。因此被病原污染的母体、乳头、垫草、泥土等均可传染给初生仔猪导致发病。3、传播途径 本病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从环境中吞进细菌芽胞而感染发病。4、流行特点 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极高。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50%90%以上。本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三、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 仔猪初生当天就发病,可出现出血性腹泻(血痢),后躯粘满带血稀粪;病猪精神不振,

44、走路摇晃,随即虚脱或昏迷、抽搐而死亡;部分仔猪无血痢突然衰竭死亡。2、急性型 病程一般可维持2 d左右,拉带血的红褐色水样稀粪,其中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病猪迅速脱水、消瘦,最终衰竭死亡。3、亚急性型 发病仔猪一般在初生后57 d死亡。病猪开始精神、食欲尚好,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粪便开始为黄色软便,后变为清水样,并含有坏死组织碎片,似米粥样。随病程发展,病猪逐渐消瘦、脱水,最终死亡。 4、慢性型 病程一至数周,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为灰黄色黏液状,后躯粘满粪便的结痂。病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最终死亡或形成僵猪。,四、病理变化,1、最急性型 空肠呈暗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肠腔内充

45、满暗红色液体,有时包括结肠在内的后部肠腔也有含血的液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壁可能出现气肿,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2、急性型 出血不十分明显,以肠坏死为主,病变肠段黏膜坏死,可形成坏死性伪膜,易于剥离。同时可见肠壁变厚,弹性消失,色泽变黄。坏死肠段浆膜下可见高粱米粒大小或小米粒大小、数量不等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其中也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肠黏膜呈黄色或灰色,肠腔内有稍带血色的坏死组织碎片松散地附着于肠壁。3、亚急性型 病变肠段黏膜坏死,可形成坏死性伪膜,易于剥下。受感染肠段可能互相粘连。4、慢性型 肠管外观正常,但肠壁有局灶性增厚,黏膜上有坏死性伪膜牢固附着于增厚区,其他实质器官

46、变性,并有出血点。,五、诊断,1、临床诊断 根据本病多发在13日龄以内仔猪,以拉血痢,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变肠段为暗红色,界线分明,肠黏膜坏死,肠浆膜下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有小气泡形成等特征,一般可以做诊断,如有必要可进行实验室诊断。2、微生物学诊断 无菌采取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以及血液、胸水、腹水、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等抹片,革兰氏染色阳性,发现两端钝圆的单个或成对杆菌,有荚膜,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3、毒力试验,六、防治,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往往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重在预防。将发病仔猪及时隔离,病情严重者予以淘汰。对常发病猪场,分别产前1个月及产前半个月给怀孕母猪分别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氢

47、氧化铝菌苗510 ml,以后每次在产仔前半个月注射35 ml,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对仔猪的保护力几乎可达100%。产房要清扫干净,并用消毒药进行消毒,母猪奶头用清水擦干净,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还可在仔猪出生后,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痢特灵进行预防性口服。,子项目八 猪痢疾,猪痢疾又称弧菌性痢疾、血痢、黏液性出血性腹泻,是由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大肠黏膜发生黏液性、出血性以及坏死性炎症,水样下痢和粪便充满血液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一、病原,猪痢疾的病原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蛇形螺旋体属成员,革兰氏染色阴性,呈舒展的螺旋状,有46个疏

48、螺弯曲,两端尖锐。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较活泼,常以长轴为中心旋转活动。它是一种耐氧的厌氧微生物,对氧有一定的耐受力。该病原对阳光照射、干燥、加热以及一般消毒药等抵抗力较弱。,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自然条件下只有猪易感,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一般以23月龄的猪发病较多。小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大猪高。2、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康复猪可带菌长达数月。带菌猪正常情况下不发病,饲养管理条件下降导致猪的免疫力降低时,可促发本病。3、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猪排出带有大量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粪便,污染地面、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导致猪痢疾的传播。饲养员的衣物、用具和车辆也可携带

49、传播。4、流行特点 猪痢疾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持续时间长,并可能周期性发生。,三、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1014 d。腹泻是猪痢疾最常见的症状。 1、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极少数猪出现最急性感染,几小时后死亡,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多数猪病初体温升高,排黄或灰白色粪便,继之出现大量带有血块和黏液的粪便,随着腹泻的发展,出现含有血液、黏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水样粪便。后肢常被污染。病猪常弓背,偶尔踢腹,渴欲增加、日渐消瘦、虚弱、运动失调和衰竭。病猪常因脱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而死亡。 2、慢性型 全身症状与急性和亚急性型相同,只是慢性病例猪的粪便中常带有均匀的黑色血液,常称黑痢。,四、病理变

50、化,眼观猪痢疾死亡猪消瘦,被毛粗乱。剖检可见特征病变存在于大肠。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少量透明积液,浆膜面有白色突出于表面的病灶。黏膜肿胀明显,已无皱褶,表面覆盖着由黏液和带有血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伪膜。病程稍长的慢性病例,黏膜表面通常覆盖着一层致密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浅表性坏死。,五、诊断,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以初步诊断。2、微生物学诊断 拭子采集结肠黏膜或粪便样品制备涂片,镜下观察有数量较多的呈螺旋形,两端尖锐的微生物,可确诊为猪痢疾。或将样品制成悬滴液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活泼的旋转运动的螺旋状微生物即可确诊。要注意与肠道正常存在的小螺旋体或类螺旋体相区别,后者较小,一个螺弯,两端钝圆。3、血清学诊断 微量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平板凝集试验、ELISA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均可用于诊断猪痢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