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微专题沉积地貌,浏阳六中高三地理组 2019.3.27,1,近三年全国卷相关考情分析:,高考命题探究1:,(2016课标)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 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
2、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命题特征:新、活、难! 小切口:沉积物(贝壳堤、泥沙)位置时空变化 大纵深:用动态思维考查了河流沉积作用、海浪侵蚀及沉积作用对海岸地貌的影响 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时间、空间,高考命题探究2:,(2017课标)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
3、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 要是 (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B. C. D.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命题特征: 小切口:洪积扇位置分布、沉积物颗粒大小 大纵深:洪积扇地区环境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空间、时间,高考命题探究3:,(2018课标卷)
4、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命题特征: 小切口: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 大纵深:河流阶地地貌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 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尺
5、度、时间、空间,探究感悟:,6,高考地理试题答案一般有三个方面来源:一是试题中文字和图像材料;二是地理教材中原理规律等核心知识;三是考生生活中地理感悟。 高考命题特征:以小见大,难易结合,链式追问,逻辑演绎。 二轮复习要体现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尺度、时间、空间尺度即宏观与微观,很多地理试题,由于视角不同,同一地理现象得出的结论(答案)可能不同。本专题以沉积地貌内容为例: 从宏观角度,思维侧重点是沉积地貌与地理环境、人地协调等。 从微观角度,思考侧重点是沉积物的类型、颗粒大小、颗粒分布位置等。 时间:沉积过程,前期与后期沉积特征及原因等的变化 空间:沉积物分布,上游还是下游,迎风处还是背风处,顶
6、部还是底部。,夯实基础: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7,河流沉积地貌:,特别提醒: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从空间角度看,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从时间角度看,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枯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分层分布。另外,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径流量的大小对沉积物的搬运能力不同,从而导致颗粒大小也不同。,专项训练:冲积地貌,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
7、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 ) A. 洲尾部沉积物的粗细分选性好 B.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 C. 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粗 D.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加粗 11.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B.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C.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D.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市性 12.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 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
8、大的趋势 B. 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 C. 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 D. 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此题组从不同尺度,考查了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流速、空间分布的关系,第一题关键词是“周期性”,与时间相关,易错点为D,答案应为C。第二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社会阅历、生活地理知识,答案为C。第三题从地理要素整体性思考,为大尺度角度思考,答案应为C。,专项训练:海积地貌,海南省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 ,南北长 8. 5 千米,其北部为狭长的沙 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 2001 年 和 2009
9、 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完成 3-5 题。 3. 与 2001 年相比 ,2009 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 A. 洪积扇 B. 冲积扇 C.河漫滩 D. 三角洲 4. 2009 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 A. 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 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 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 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 5. 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 A. 万泉河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万泉河中上游兴建水库,防止洪水侵蚀 C. 沙嘴建护岸工程 ,减小海水的侵蚀 D. 沙美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水流速度,这是一个有梯度的题组,第一题是基础题,直接
10、可以从沉积物空间位置的不同名称得到答案是D,第二题从小尺度角度考查了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水流速度的不同,陆相沉积物与海相沉积物的空间位置等方面思考,得到答案为A。第三题上升到大尺度视角思考人地协调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岸地理环境的影响,它其实也是整体性的反映,答案是C。,专项训练:洪积地貌,11,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推进到水体中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其上发育有分汉河道、河岸、席状滩等更小单元。下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岱海(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断层构造内陆湖)一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岱海现阶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有( )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流水侵
11、蚀 流水堆积 A. B. C. D. 7在图中处,每一次洪水宣泄( ) A. 沉积物颗粒为砾石 B. 沉积物颗粒为砂质沉积物 C. 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先沉积 D. 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 8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则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有( ) A. 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B. 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 C. 岱海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 D. 岱海水严养殖业迅速发展,小区域离不开大环境,内蒙古气候较干旱,读图可知岱海是湖泊沉积地貌,第1题答案为D。第2题从小尺度角度考查了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时间、空间关系的问题,结合图例可知答案为D。第3题上升为大尺度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答案为B。,专
12、项训练:湖积地貌,库赛湖的年纹层是一种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A. 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B. 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C. 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D. 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5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 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 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 春季风力偏大 B. 夏季气温偏高 C. 秋季降水偏少 D. 冬季光照较强
13、,第一题易错点是BD,直接考查审题能力,也可从时空角度判断,冰面与湖底是不同的空间位置,冬季冰面粗颗粒在春季融化而沉入湖底,答案A。第二题可以从坡度与沉积物的关系进行思考,答案为B。第三题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答案B。此题组涉及了尺度、时间、空间等学科核心素养,专项训练:冰碛地貌,13,第四纪地质时期约从260万年前开始至今,在这段时间板块运动很小,但气候不断变化,冰河期与间冰期交替,且会影响海面高度。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间冰期是两次冰期间气候变暖的时期,读我国江南某三角洲第四纪堆积剖图(图4),回答1011题。 10. 图中堆积物地质年代由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
14、 A. Q1Q4Q3Q2 B. Q1Q2Q3Q4 C. Q4Q1Q2Q3 D. Q4Q3Q2Q1 11. 图中显示,冰期最长的是( ) A. Q2前冰期 B. Q2期冰期 C. Q3前冰期 D. Q3期冰期 12.关于Q2层颗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颗粒大小向下递增 B.颗粒大小向上递增 C.颗粒比Q3的大 D.颗粒杂乱堆放,这组题设问是时间问题,但必须结合空间位置来思考时间对冰碛地貌的影响,因为从空间位置角度来看,沉积在下部的,如果没有地形倒置,是先于沉积在上部的形成,所以容易得到第一题的答案是D;第二题从沉积物的厚度来判断时间问题,因为Q3最厚,所以当它没融化之前的冰期应该最长,答案为
15、C,易错点是D。第三题据冰碛物沉积特征可知答案为D。,专项训练:风积地貌,14,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图: 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9.图中A、B两处颗粒大小最可能的情况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10.风影沙丘(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11.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风力沉积物一般与风速、气压梯度、地形等因素相关,第一题有一个小细节:指向标,答案为D。第二题从风速考虑,答案应为A。第三题从小尺度的角度考查了沙丘高度与灌丛高度、迎风面积呈正相关而不是成正比,答案为D。第四题从时间角度考查了沙丘数量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沙丘数量变多意味灌丛增多,沉积变强侵蚀减弱。答案为C。,谢谢!欢迎指导!,15,浏阳六中 于阳 13574176030 66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