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达尔文,达尔文的名言,1、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2、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3、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4、我始终努力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我可以放弃任何假说,无论是如何心爱的,只要事实证明它是不符。,5、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 6、 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趣味,沉溺于自己感
2、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7、敢于浪费自己生命当中一小时的人,尚未发现生命的价值。 8、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9、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10、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11、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 12、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达尔文的照片,年轻时的达尔文,老年的达尔文,补充:达尔文的科学生涯概况,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塞弗恩河畔一个小镇上的一个世代名医的家庭 。父亲、祖父都是医生,因此也希望他能学
3、习医学,继承祖业,但达尔文的母亲喜欢栽培花卉果树,常教孩子们怎样通过花瓣识别不同的花卉,年幼的达尔文也渐渐地和草木花卉建立了感情。 8岁时,达尔文进入镇上的小学校。由于课堂上讲的都是些难懂的经文,达尔文感到很枯燥无味。于是,他把精力倾注在课外活动中,常常去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拾拣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 有一天,他借到一本名叫世界奇观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幻想着有一天能到书里描述的地方去进行考察。为了能适应将来的实践活动,达尔文常常练习骑马、射击、黑夜狩猎的本领,培养长途跋涉的坚强毅力。 这样,达尔文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就受到了影响,因此,父亲认 为他的野外活动是“不务正业”。为了使儿子
4、将来能成为一位医生以继承家业,父亲把达尔文送到爱丁堡医学院去学医。可是,达尔文自幼培养的兴趣没有改变,每当课余或假日,他就奔向海滨、田野和高山。自然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简直成了他的好朋友。,达尔文简介,达尔文简介,达尔文简介,大事年表,1809年2月12日查尔斯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小城什罗普郡郡治Shrewsbury。 1817年他的母亲去世。 1817年1825年在施鲁斯伯里私立中学就读。 1825年1827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 1828年183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神学。 1831年1836年随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 1837年开始写作第一本物种演变笔记。 1838年阅读托马斯马尔
5、萨斯的著作人口论 1839年1月,与爱玛韦奇伍德结婚; 12月,儿子威廉出生;严重疾病的第一阶段。 1839年1843年编纂五卷本巨著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动物志 1842年移居到伦敦郊外的达温宅。 18421846年撰写三卷本著作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地质学。 1844年 撰写未发表的阐述进化论的论文。 1846年1855年就藤壶问题进行研究写作。 1848年 父亲去世;健康状况不佳并持续很长时间。,1851年 女儿安妮去世。 1855年开始撰写关于进化论的主要著作。 1858年伦敦林纳学会宣读达尔文和华莱士的各自关于进化论的论文。小儿子夭折。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1860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年会
6、在牛津大学关于进化问题的大辩论。 达尔文的成就、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20张) 1863年1865年病情延续。 1868年发表家养动物和培育植物的变异。 19世纪70年代发表五部关于植物的著作。 1871年发表人类起源和性选择。 1872年发表人类和动物情感的表达 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植物的向光性的实验。 1881年发表关于蚯蚓的著作。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当时社会介绍,达尔文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
7、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 “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马克思,2解释词语 一塌糊涂:乱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
8、天地后才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心力交瘁:身心都很劳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3走近作者 欧文斯通(19031989),美国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他像他的同乡杰克伦敦一样,童年生活十分艰难,先是做报童维持自己的生活,后来当过推销员、牧童,替人赶车,暑假期间去果园做工。读完中学后仍打工,赶车,站柜台。在肉食厂、电力厂做临时工等。他读完大学后,又获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去印第安纳大学任教。,他的写作生涯是从写剧本开始的,以后转向
9、人物传记小说的创作。他一生写了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凡高传对生活的渴求(1934),还为杰克伦敦、尤金德布斯、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在欧美各国很有影响,我国译过一些,也很受读者好评。,4了解背景 传记作家都有自己的爱好。法国著名传记作家莫洛亚迷恋“浪漫派作家”,而使欧文斯通醉心的是历史文化名人。他笔下的传主是这样一些精英:在某个文化领域历尽艰辛、坚毅不拔,最后取得不朽成就的人;在没有人走过的荒野里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宽阔道路的人;在漆黑的隧道中寻找尽头,发现微弱光线的人;不怕权威,不顾众人讪笑,勇往直接探索科学真理的人。达尔文便是斯通醉心的这一类名人。,
10、1什么是小说化传记? (1)这是一篇“小说化的传记”,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发挥想像,丰富了很多细节,使得达尔文的形象更加饱满。在阅读时要分清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测,以还历史人物的真实性。 (2)传记的小标题是“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在阅读时,要认真领会达尔文的这种人生追求和科学精神。,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小说化的传记 和一般偏重记述的传记不同,达尔文传更加注重表现传主的性格、精神和独特的命运,从传主的生平事迹中特别抽取富于小说情趣的细节,激发读者的想像力,注重以文学的手段增加传记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2)突出传主的心理活动 达尔文传在史料上所下的功夫并不少,有关达尔
11、文生活轨迹的叙述大都有事实根据,但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传主的心理活动以及许多人物过往的背景描写,这种现实主义小说逼真的效果,强化了读者对传主性格与精神气质的了解。,后人对达尔文的评价,后人对达尔文的评价,后人对达尔文的评价,实践练习,【答案】 B(A项中“屡”应读“l”;C项中“惬”应读“qi”;D项中“酿”应读“n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缮写 履行 筋疲力尽 不寒而粟 B震动 逻辑 至高无尚 远见卓识 C充沛 措词 获益不浅 风度翩翩 D徒步 恶煞 珠联壁合 翻来覆去 【答案】 C(A项中“不寒而粟”应为“不寒而栗”;B项中“至高无尚”应为“至高无上”;D项中“珠
12、联壁合”应为“珠联璧合”。),【答案】 B(A项,精心:特别用心,细心,常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副词修饰。C项,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D项,遗臭万年:坏名声流传下去,永远为人唾骂。“这些人”应该是活着的人,不能说“遗臭万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能否彻底平息出租车罢运风潮,关键在于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的谈判协商机制,在平等、法制的轨道内,解决利益冲突。 B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日前发生在孟买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却让民众开始质疑政府在反恐方面所
13、做的努力。 C我校90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D民进党有关人士邀请达赖赴台为灾民祈福的举动,无论在大陆和台湾都引发了反对的声音。,【答案】 B(A项两面对一面;C项句式杂糅,应将“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改为“大多是高二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D项“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和”应改为“还是”。),5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也正是他找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物种起源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本文节选自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这是一部传记,文中所写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C从达尔文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复杂的生活现象的不懈地深追,我们可以得知兴趣和恒心是我们学习最好的老师。,D相对于一般传记,本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更生动,其中许多带有想象和虚构成分。 【答案】 B(这一篇传记里融入了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的合理推测与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