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朝阳区 2018 届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6 页,共 25 道小题,满分 45 分。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盐酸挥发 B牛奶发酵 C海水晒盐 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是指有新
2、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牛奶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由固态转化成了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2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血的是A铁 B钙 C碘 D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必须的元素中,缺铁容易引起贫血,缺少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缺少碘元素会造成甲状腺肿大;缺少锌元素会发育迟缓,食欲不振;故选 A。3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A火碱 B
3、食盐 C纯碱 D小苏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纯碱或苏打。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错误;B、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错误。故选 C。24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A2 B6 C8 D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6。故选 B。5下列基本实验的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 C测定溶液 pH D证 明 水 的 组 成【答案】D【解
4、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实验。A、为防止铁丝燃烧后的高温产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部应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错误;B、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而图中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收集装置,导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图中未放置,且导管口伸入试管长度过长,错误;C、测定溶液 pH 值时,应将一小片 pH 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错误;D、电解水发证明水的组成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1:2,正确。故选
5、 D。6某纯净物 X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3O2 点燃 2CO2+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AC 2H2 BC 2H4 CC 2H6O DC 2H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X+3O2 点燃 2CO2+2H2O,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2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2H4。故选 D。3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硫酸用于除铁锈 B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C大理石用作
6、建筑材料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硫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B、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是因为大理石坚硬等,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故选 C。8下列食品中,含营养素种类最多的是A汉堡 B大米粥 C面包 D油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A、汉堡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含有 3 种营养素;B
7、、大米粥中主要含有糖类和水,含有 2 种营养素;C、面包中主要含有糖类,含有 1 种营养素;D、油条中主要含有糖类和油脂,含有 2 种营养素。可知汉堡中的营养素最多,故选 A。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 O2的体积分数约为 21%BCO 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CO 具有可燃性,在工业上可用于炼铁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成分、CO 2、CO 及稀有气体的性质。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正确;B、CO 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C、在工业上 CO 可用于炼铁,是由于 CO 具有还原性,而非是由于其具有可燃性,错误;
8、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故选 C。410右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 X 是稀盐酸,a 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B若 X 是稀盐酸,b 可能是氧化铁C若 X 是稀硫酸,c 不可能是单质D若 X 是稀硫酸,d 不可能是单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的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颜色以及化学性质。A、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稀盐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其溶液呈黄色,正确;C、稀硫酸可与单质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其溶液呈浅绿色,错误;D、若 X 是稀硫酸,有图中无色溶液 X 与物质 d 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与物质 c 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
9、可知浅绿色溶液中含有 Fe2+,蓝色溶液中含有 Cu2+,物质 c 为单质铁,且稀硫酸不与单质铜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物质 d 应为含有二价铜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等,错误。故选 C。11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 l9Hl9N7O6) ,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1 gB叶酸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19:19:7: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 ,通常省略不写,错误;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氧
10、元素的质量分147441100%=22.2%数为 叶酸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正确; C、叶酸166441100%=21.8%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叶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D、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9):(119):(147):(166)=228:19:98:9619:19:7:6,错误。故选 B。12高氯酸钾( KClO 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 20 40 60 80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
11、液冷却至 40一定有晶体析出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5D20时,向 2 g 高氯酸钾中加入 98 g 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应用。A、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正确;B、高氯酸钾的溶解度在 80的远高于 40时,高氯酸钾的饱和溶液由 80的冷却至 40,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C、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7.3g,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正确; D、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1.68g,20时,向 2 7.37.3+100g
12、 高氯酸钾中加入 98 g 水,最多只能溶解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1.6898100=1.65数小于 2%,错误。故选 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33 分)生活现象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请回答 1315 题。13 (1 分)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答案】CH 4(或甲烷)【解析】本题考查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14 (1 分)乙醇汽油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答案】混合物【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物质的分类。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后得到混合燃料,汽油本身便是混合物,乙醇汽油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15
13、(1 分)某车用制氢装置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 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2B+6H 2O 高温 2B(OH)3+3H2【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 3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书写时要注意配平和反应条件。16 (1 分)自行车夏天易爆胎,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答案】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增大【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故夏天易爆胎。617 (2 分)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
14、示意图如下:(1)上图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答案】(1) CO 2、H 2O (2) CO2与 H2O 的质量比为 22:9【解析】本题考查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HCHO+O 2 催化剂 CO2+H2O;(1)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化学式分别为CO2、H 2O;(2)根据质量守恒可得:CO 2与 H 2O 的质量比为 44:18=22:9。18 (2 分)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和管道疏通剂(
15、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铝粉)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NaOH+HCl=NaCl+H 2O、2Al+6HCl=2AlCl 3+3H2【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Al+6HCl=2AlCl 3+3H2。科普阅读理解19 (5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 50 g 的鸡蛋,约含 7 g 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一般人群每天吃 12个鸡蛋
16、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 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 20、相对湿度为 70%的贮藏柜中贮藏 30 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7下图所示,其中 CK 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17、。图 1 不同处理对鸡蛋哈夫单位的影响 图 2 不同处理对鸡蛋蛋黄指数的影响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 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 6 个月。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每 100 g 鸡蛋,约含蛋白质_g。(2)用 C 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方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答案】(1)14 (2)Ca(OH) 2+CO2=CaCO3+H 2O (3)C-
18、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 (4)对比实验 (5)【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实验设计;科普阅读能力。(1)每 100 g 鸡蛋,约含蛋白质 ;(2)用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二氧化=100507=14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CO2=CaCO3+H 2O;(3)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分析两幅图可知,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对比实验法;(5) 鸡蛋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每天吃 12 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
19、、肾负担,故错误,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故错误,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故正确。8生产实际分析20 (4 分)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下:(1)NH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设备 2 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3)设备 3 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 反应。 (4)该生产流程中含氮元素的物质有 。【答案】(1) -3 (2)NH 3、H 2O、CO 2 (3)化合 (4)空气
20、、N 2、NH 3、NH 4HCO3【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元素构成。(1)NH 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据图进入设备 2 的物质有:NH3、H 2O、CO 2、N 2、H 2,从设备 2 出来的物质为:N 2、H 2 、NH 4HCO3,故设备 2 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NH 3、H 2O、CO 2;(3)进入设备 3 的是 N2和 H2, 发生反应后只生成 NH3,故属于化合反应;(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过程中含氮元素的物质有空气、N 2、NH 3、NH 4HCO3。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1.(2 分)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
21、个实验。请从 21-A 或 21-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 21-A 计分。21-A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21-B 配制 50g 10%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2)实验中发现滤液浑浊,其原因是 。a滤纸未贴紧漏斗内壁b滤纸破损(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2)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0%,其原因是 。a装瓶时溶液洒出b烧杯中有水21. 【答案】21-A (1) (2)b 21-B (1) (2)b【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实验操作;误差分析。21-A:(1)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9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等;(2)过滤后滤液浑浊,其原因
22、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滤纸未贴紧漏斗内壁会影响过滤速度,故选 b。21-B:(1)配制 5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2)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0%,其原因是水多了或是氯化钠少了,分析答案,应选 b。22 (2 分)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 A、B 两个方案。(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填“A”或“B” ) 。(2)方案 B 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答案】(1) A (2) 中产生气泡,中无现象【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方案 A: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
23、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中无明显变化,中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由实验现象可知,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方案 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均无明显变化,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由实验现象可知,铁比铜、银活泼,但是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泼性;由此可推知:(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A;方案 B 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中产生气泡,中无现象。23.(2 分)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
24、坐标图所示。(1)1 g 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 g 二氧化碳。(2)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 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答案】(1) 0.44 (2) ac 或 bd方案 A 方案 B10【解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设 1 g 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1g Xx=0.44g;(2)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 a、c 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 b、d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更快。
25、24 (4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 40,棉花的着火点 150。步骤:将 U 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 K1,关闭 K2,向 U 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打开 K2,关闭 K1,向 U 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 U 型管放入 80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步骤:打开 K2,关闭 K1,向 U 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1)步骤的实验目的是 。(2)步骤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步骤的操作及现象是 。(4)步骤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 。【答案】(1) 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 (2) 证明 U 型管中氧气已排尽(3) 打开 K1,关闭 K2,向 U 型管中充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 (4) 充入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解析】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设计。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