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3.9.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78505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3.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3.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3.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3.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013.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学院 病理生理教研室 林玲,概述,一、正常体液分布体液成份:水及溶解其中的物质。,体液占体 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间液15%,血浆 5%,第三间隙液: 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uid):细胞主动耗能分泌的。为细胞外液的一特殊部分。年龄对体液总量的影响年龄 体液总量新生儿 80%1岁 70%2-14岁 65%成人 60% 肌肉组织含水75-80% 脂肪组织含水10-30%,二、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特点:1.体液呈电中性。2.细胞内、外液各种电解质含量差别大。细胞内: K+、Mg2+、HPO4 2-、Pr-细

2、胞外: Na+、Ca2+、HCO3-、Cl-3.细胞内、外总渗透压相等。,三、渗透压 正常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之间,在此范围内称等渗。,四、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一)水的生理功能1. 促进物质代谢:水是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场所。2. 调节体温。3. 润滑作用。4. 结合水的作用:有复杂生理功能。,(二)水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水量摄入(ml) 排出(ml)饮水 1000-1300 尿 1000-1500食物水 700-900 皮肤蒸发 500代谢水 300 呼吸蒸发 350粪便水 150合计 2000-2500 2000-2500,每日最低尿量500ml,呼吸道失

3、水500ml,皮肤不显性蒸发350ml,生理需水量: 1500ml/day,粪便水150ml,(三)调节,1.口渴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上核侧面),血浆晶体渗透压,有效循环血量,口渴中枢兴奋,饮水,细胞外液容量 血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2. 抗利尿激素(ADH) 下丘脑视上核神经细胞产生,作用:使远曲小管、集合管,水通透性,重吸收, 尿量。,(1)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st,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尿,(2)有效循环血量st,容量感受器,ADH,尿,3.醛固酮(ALD)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作用: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水 (保Na+、保水、排H+、排K+),(1)有效循环血量,交感兴

4、奋 肾动脉血流st,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Na+、水吸收,(2)肾疾病致肾血流st,RAAS,Na+、水吸收,(3)肝脏疾病时对醛固酮灭活,醛固酮,Na+、水吸收,ALD,4. 心房钠尿肽(ANP):,是一组由心房肌细胞产生的多肽 作用:(1)减少肾素的分泌(2)抑制醛固酮的分泌(3)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4)拮抗醛固酮的滞Na+作用,血容量,ANP,脱水(dehydration),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一般超过体重的2%,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主要由水摄入量不足和(或)水丢失过多引起的。 根据体液的渗透压分类: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5、血清 Na+ 正常值130-150mmol/L,一、低渗性脱水,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失Na+多于失水,血清 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原因和机制:1.经肾丢失:(1)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3)肾实质性病变:(4)肾小管酸中毒:2.肾外丢失:(1)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 (2)经皮肤大量失液而只补充水分:,(二)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水份转移: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血容量,易发生休克。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内液相对高渗,水向细胞内移动。2.有明显的失水体征:脱水貌:因组织间液量减少,临床上出现皮

6、肤弹性减退、眼窝下陷,婴幼儿囟门凹陷等体征。,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3.尿量变化:早期,轻微失水:无严重血容量,细胞外液低渗,ADH,尿量,尿比重晚期,严重失水:血容量严重,刺激容量感受器,ADH,尿量,尿比重 4.尿钠: (1)经肾失钠的低钠血症:尿Na+ (2)肾外因素致低钠血症:尿Na+,5.无明显口渴感早期:血浆渗透压,无明显血容量,无口渴感。晚期:血容量明显,有口渴感。(三)治疗:补液:等渗NaCl溶液。,二、高渗性脱水,也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多于失Na+ ,血清 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

7、ol/L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一)原因和机制:1. 水摄入减少:(1)水源断绝 (2)不能饮水2. 水丢失过多: (1)经呼吸道失水:任何原因引起的通气过度(2)经皮肤失水:通过皮肤丢失大量低渗液体(3)经肾失水:尿崩症 渗透性利尿(4)经胃肠道丢失: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二)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口渴感。2.细胞外液水份转移: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细胞脱水。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相对低渗,水向细胞外移动,细胞皱缩。,3.少尿、尿比重,细胞外液渗透压,st,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 ,水重吸收,少尿、尿比重,早期、

8、轻微失水(没发生血容量):不引起ALD、尿钠,晚期、严重失水(发生血容量):ALD、钠水重吸收、尿钠,4.尿钠:,(三)治疗:补液:高渗性脱水,虽失水失钠,但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补钾。,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高渗,脑细胞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体积,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局部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6.脱水热:因皮肤蒸发水减少引起的体温上升。,三、等渗性脱水,特点:水、钠按正常血浆中的正常浓度成比例丢失。 血清 Na+ 正常值130-150mmol/L 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一)原因和机制:任何等渗性体液丢失(二)对机体的影响:1

9、. 主要丢失细胞外液等渗性丢失,细胞内外无水移动。细胞外液丢失,血容量,循环系统障碍。,2. ADH、ALD分泌血容量 ADH、ALD分泌 3. 易转变为其它类型的脱水不及时处理,皮肤不感蒸发失水多于失Na+ 高渗性脱水处理不当,只补水失Na+多于失水 低渗性脱水 (三)治疗:补低渗NaCl溶液。,水肿(edema),一、概念: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的病理现象。发生于体腔内,叫积水。 二、分类: (一) 按水肿波及范围:全身性、局部性 (二) 按水肿发生的部位: (三) 按水肿发病原因:,三、水肿的发生机制:,(一)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1. 正常组织间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生成的

10、因素: 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平均血压-组织间隙流体静压3.20kPa = 2.33kPa - (-0.87kPa) 组织液回流的因素: 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3.05kPa = 3.72kPa - 0.67kPa,毛细血管平均血压2.33kPa,血浆胶体渗透压3.72kPa,组织间隙流体静压 -0.87kPa,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0.67kPa,平均实际滤过压=有效流体静压-有效胶体渗透压 0.15kPa = 3.20kPa - 3.05kPa,(1) 组织液生成略大于回流 (2) 生成的组织液主要通过淋巴管引流回血管 (3) 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引流

11、蛋 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回血管。,2.病理情况:,(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原因:全身、局部性静脉压增高动脉压增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原因: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丢失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水、钠潴留或大量输入非胶体液体,(3)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理化、生物、免疫损伤。主要见于各种炎症。 (4) 淋巴回流受阻:,以上四种情况,必须超过淋巴的代偿能力才能产生水肿。,(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液,99%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近曲小管60-70%(主动耗能),远曲小管30-40%(激素调节),1%终尿排出,1.肾小球滤过率(GFR):,(1) 广泛的肾小球病变:(2) 有效循环血量

12、明显:,2.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1)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肾小球滤过分数(FF),有 效 循 环 血 量 ,肾 血 流 交 感 兴 奋,出球动脉收缩入球动脉,FF=GFR/肾血流,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是一组由心房肌细胞产生的多肽。,心房钠尿肽 (ANP) :,作用: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抑制醛固酮分泌。,血容量,ANP,(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醛固酮(ALD):,a.有效循环血量,肾血流,b.肾病致肾血流,RAAS兴奋,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ALD,c.肝疾病对ALD灭活,钠水重吸收,抗利尿激素(ADH) :,a.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st,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远曲小管、

13、集合管重吸收水,尿,b.有效循环血量,st,容量感受器,ADH,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1、什么是水肿? 2、水肿产生的机制? 3、ALD和ADH的分泌途径和作用?,思考题:,四、水肿的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一) 水肿的特点:1. 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 渗出液,比重 1.018蛋白质 2.5g% 3g%-5g%细胞数 500/100ml 多数白细胞原因 非炎性 炎性,2.水肿的皮肤特点:,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 : 组织间隙有游离液体。组织液增多达原体重的10%。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又称显性水肿(frank edema)。隐性水肿(re

14、cessive edema) :组织间隙液 原体重10%。无游离液体存在,但有体重。,3. 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重力效应组织结构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 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 肝性水肿首先出现腹水。,(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有利:稀释毒素、运送抗体,有害: 1.细胞营养障碍2.水肿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例:脑水肿颅内压 脑疝喉头水肿窒息,问:什么是凹陷性水肿?什么是隐性水肿?,五、常见水肿类型、特点:,脑水肿 1、概念:脑组织液体含量增加(包括细胞内、间隙里水份)引起脑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 2、分类、发生机制:(1)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

15、genic brain edema)以白质明显原因:脑外伤、肿瘤、梗阻、出血。机制:脑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2)细胞中毒性脑水肿 (cytotoxic brain edema ),灰白质均波及,水肿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原因:1)急性脑缺氧 2)内源性中毒3)水中毒 4)代谢抑制物,(3)间质性脑水肿(interstitial brain edema ),脑积水和相应脑室周围白质的间质水肿。 原因:阻塞性脑室积水。,心性水肿,1、概念:右心衰引起全身性水肿。先出现于下垂部位。,2、发生机制:(1)肾小球滤过率(2)肾小管重吸收钠、水(3)体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4)血浆胶体渗透压(5

16、)淋巴回流障碍,肾性水肿,1、概念:原发于肾功能障碍的全身性水肿。,2、特点:眼睑、面部浮肿。,3、发生机制: (1)肾病性水肿低蛋白血症 继发性水钠潴留 (2)肾炎性水肿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面积缩小肾小管重吸收钠水,肺水肿,1、概念:过多液体在肺组织间隙与肺泡内 积聚的现象。,2、特点:间质性水肿肺泡水肿,3、机制:(1)肺毛细血管血压(2)肺血容量急剧(3)肺毛细血管通透性(4)血浆胶体渗透压(5)肺淋巴回流障碍,肝性水肿,1、概念:原发于肝疾病的体液异常积聚。 2、机制:(1)肝静脉回流受阻。(2)门静脉高压使肠淋巴液生成(3)钠水潴留(4)低蛋白血症,谢谢!,细胞内、外液中的主要电解质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