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生态保护ppt..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7849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态保护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水生态保护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水生态保护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水生态保护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水生态保护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杨艳霞,介绍内容,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危机,Natural hazards are poorly controlled,对自然危险缺乏掌控,Wastage is inadmissible,水资源污染显著增长,Water pollution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浪费严重,,TOWARDS A GLOBAL WATER CRISIS?,WATER OVER THE WORLD, A worrying situation:,我们将面临一场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全球水资源, 令人担忧的现状:,水是生

2、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人口仍呈增长趋势,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水资源危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 贫水症蔓延,步入缺水时代 北方地区缺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西南地区缺水-水低田高,用水困难 南方地区缺水-季节性干旱,污染加剧。,水资源危机,全国主要流域人均水资源量(m3),水资源危机,全国浪费性缺水 受

3、传统用水习惯和落后生产方式等影响,目前我国的用水效率与效益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1,发达国家为0.7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0 m3 ,是发达国家的3 4倍。城市生活用水奢侈,部分城市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缺水和浪费导致贫水症和失水症并发。,水资源危机,2010年我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到792亿吨,监测评价的3902个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仅为46%,约15的河流、14的湖泊为劣类水,近 23的湖泊、约三成的水库受到富营养化的威胁。泛滥的蓝藻,一度把太湖推到风口浪尖;素有“高原明珠”的滇池,2007年也暴发了

4、蓝藻事件。海河流域473个水功能区中,达标率仅为14。水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水资源危机,水土资源的过渡开发,挤占了生态用水,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不少河道断流现象严重,绿洲和湿地萎缩、湖泊干涸与咸化、河口生态恶化、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造成地面沉降等问题;不断加剧的水体污染和水土流失,导致生境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速度加快。,最严制度解读,水危机催生最严制度,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发布,对该制度作出全

5、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内容、标准及奖惩办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实施管水新政 。 针对取水、用水、排水三个环节,确立“三条红线”, 构筑水资源管理底线,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核心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控目标。“三条红线”能否落实,需要制度保障,实施三条红线的保障“四项制度”。,第一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目的: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水资源总量:每年可更新的淡水资源(含地表水、地下水扣除重复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供经济社

6、会发展所耗用的最大水量。剩余的水必须用于维系河流自身生命。 2030年全国控制在7000亿m3 ,这条红线一旦被突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第一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定因素和方法 地表水:主要考虑资源需水工程三方面。径流分时段,以月(旬)为单元,生态须留水量、经济社会现状用水和发展增加水量,水工程调蓄取水能力。 地下水:主要考虑综合补给需水工程开采能力三方面,可开采量一般不超过综合补给量的90%。 经多次系统分析、论证和反复协调确定出不同水平年用水总量。守住这条红线,关键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

7、资源总量为370亿m3。总用水量从1952年的91亿m3增加到2007年的403亿m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合理的开发程度。为满足需水,过度利用地表水,严重超采地下水,大量利用水质不合格的污水。,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1、河道断流干涸,功能丧失 2、湿地萎缩,作用衰退 3、入海水量锐减,河口生态恶化 4、地下水过量开采,漏斗持续扩大 5、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6、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 7、泉水衰竭,出流锐减,第二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目的:遏制用水浪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改进工艺,改变用水方式。 现状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60%左右,工业用水占25%,控制农业和工业

8、用水效率至关重要。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反映农业用水效率,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总水量比值。2011年平均为0.51,2030年提高到0.6。 工业用水效率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每增加万元的工业增加值所耗用的水量。,第二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定因素和方法 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用水方式 ,改变大水漫灌为畦灌、管灌、喷灌、滴灌等。,第三条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目的: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水功能区: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

9、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标准的水域。 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作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 国办发20132号附件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2015年、2020年、2030年全国平均达标率分别为60%、80%、95%。,第三条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确定因素和方法 该红线是以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水功能区保护设定的水质目标,推算出河流或湖泊容纳污染物的最大容量。 划定水功能区划;现状调查与评价(污染源和入河排污口调查,水质监测与评价);计算确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规划目标与断面水质控制标准;污染物入河

10、总量控制方案。,海河流域划定的“三条红线”,(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为419亿m3 、453亿m3和497亿m3 。 (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0.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达到20- 30% (3)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指标 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45、71和95%,三条红线的关系,三条红线从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三个环节出发,涵盖了取水、用水、排水的全过程,互为支撑、紧密关联,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条红线的缺失,都无法有效控制水资源循环的全过程,要突破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影响可持续

11、利用,危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条红线的关系,确立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可以同时促进提高用水效率和减少排污量;确立用水效率红线,可以有效帮助总量控制和减少入河排污量;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可以保证可供水量的质量,可以促进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用水效率。,四项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就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了“三条红线”但能否落实,能否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最严格”的理念,需要制度保障。四项制度根本目的:确保达到“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项

12、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多种手段,严控总量,管住增量,优化存量,切实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目标实现。重在源头控制,对取水要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手段。严格规划管理、水资源论证、水量分配、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四项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三方面措施。在用水环节,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加大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重在用水过程的引导与控制,要有标

13、准、有手段、有机制。,四项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监督与监测,开展保护与修复。监督与监测主要包括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重要水功能区和省界断面的监测、入河排污口管理等。保护与修复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等。,四项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是国务院作出的明确规定,也是落实“三条红线”的根本保障。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凸显“最严格”.,四项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

14、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与考核对象,明确了各省区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及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奖惩措施等,此举标志着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的正式确立。是确保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四项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考核办法有三个附件,对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三条红线的控制指标做出了规定: 附件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2015年、2020年、2030年三个水平年) 附件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效率控制目标( 2015年); 附件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201

15、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严重污染的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坚持顶层设计,按照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原则,突出流域特点,全面掌握水资源保护现状,合理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方案,科学布局水资源保护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水资源保护规划,2011年7月4日中法签署了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第一阶段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开展试点研究,探索引进法国及欧洲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和经验,试点选择州河子流域开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规划等工作。,水资源保护规划,

16、基于法国经验开发用于海河流域的工具和方法,将测试法国和欧洲的以下水资源管理工具适用中国环境的可能性: 流域水资源的治理和综合管理,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体制;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欧盟水框架指令是国际上在水资源领域一部很有信誉的法律,为成员国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原则、定义和方法。规划有法有据可依。,水资源保护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纳污现状调查评价,包括现状年入河排污口状况,废污水入河量,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调查污水处理厂情况。水功能区质量及达标评价,水功能区监测站点、监测情况、水质类别及达标评价,重点对饮用水源地进行评价;分析现状主要存

17、在问题。,水资源保护规划,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依据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和水域纳污能力,提出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目标、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方案;根据入河量控制方案,提出污染源治理和控制意见和建议。,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源地保护规划 了解流域内城镇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现状,分析水源地存在问题;制定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点源及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防治等措施,提出水源地准保护区入河废污水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要求。,水资源保护规划,面污染源 调查州河流域土地利用、农业化肥施用量、农村生活污染源、畜禽养殖、水土流失状况,估算州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并对重要节点进行实际监测验证,提出面源污染防治措

18、施。,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1、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2 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3 地下水开采总量、水位及水质控制 4 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及工程措施,水资源保护规划,问题思考:面对被污染的水体,首先要查清污染源。点源污染评估,水利部门通常是以监测入河排污口为依据,计算入河污染物量,但有些河段实测数据与入河计算量差距很大,其原因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评估控制问题,缺少监控手段和措施,是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城镇较少农业较发达的子流域,如鲁北地区的徒骇马颊河流域。,点污染源治理成效显著,2007年,海河流域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21座,年处理

19、污水能力为37.81亿t,到2010年,污水处理厂达到382座,年污水处理 规模达到62.17亿t, 三年时间污水实际 处理量增大了60%, 河湖水质有明显改善。,污水处理厂,面污染源调查与防治,借鉴法国的规划方法:在查清社会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用欧盟水框架指令定额法计算污染物量。如人口产生污染物量计算表。,面污染源调查与防治,调查各部门产污量:饲养业以养猪为例,每头每天产生悬浮物125克、氮21克、磷6克;可按牲蓄鱼类产肉量计算排污量;牲畜禽类也可按当量转化为人口数计算排污量;调查农业用磷多少,调查作物种植面积、化肥施用量和种类,与降雨和汛期相结合,由农业专家鉴定吸收率和排泄量(欧盟水框架指令

20、明确了各种作物的化肥使用限量)。,面污染源调查与防治,调查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可推测出城镇的污水管网覆盖率和废污水收集率。 水库捞出1万m3水草,就会带出510 t 磷。 现场调查非常必要,抽样一个小区或子流域,检查动物粪便多少,都放到何处;调查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流经何处,排入方向等,按照比率扩大到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措施,要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加大公民的环保意识、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1)点源污染物总量控制: 主要根据水资源保护规划成果,加强入河排污管理,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基础上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水资源保护措施,(2

21、)非点源(含面源、内源)污染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调控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和物质流动途径来控制污染物的流失,减少潜在运移的污染物数量。在识别非点源(包括陆域面源、河流湖泊水域内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 加强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水生态修复,生态与环境问题范围广、包罗万象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作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我们所关注的是水生态环境问题。既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与水文、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直接关系的生态问题。,水生态问题,水生态管理问题,水管理职责现状问题: 大水(洪

22、水)防汛办公室 小水 水资源(量)管理处 水脏水资源(质)保护局环境保护部门 水生态交叉管理: 点源污染环保部; 面源污染农业部;湿地 林业部门; 近海污染海洋局; 地下水水利/地矿部门,水生生物 渔业部门 水生态修复?,河道干涸断流、湿地萎缩,湿地萎缩,水生生物濒危,受到筑坝、疏浚、河网改造、堤防加固等工程的影响,水流的减少与间断使得各类适生生物的生境、栖息地被大量压缩,食物链中断,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生物多样性降低。平原地区大部分干涸河段水生植物已经消亡,水污染严重河段,河道内以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耐污种为主。据鱼类资源调查,平原地区鱼类种群消失已经达到50以上。,水生态修复,内涵:指使用综合

23、方法,使河流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的自然功能。,标志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高 与水质改善为单一目标相比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其生态效益更高。,河 流 生 态 修 复,水文条件的改善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通过污水处理,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水库的调度除了满足社会需求外,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脉冲式的水文周期等。,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河流生态修复任务,河流连续性的恢复: 包括河流纵向的连通,河道与河漫滩区横向的连通,建设低坝并设置鱼道、堤防拆除或后

24、退等;,设置鱼道,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规划,1、确定生态修复范围和指标 2、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识别生态保护目标以及主要水生态问题 3、确定修复原则、目标,明确不同类型生境保护和修复的方向和重点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确定生态需水量 5、生态水源配置 6、生态修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确保水源地供水质量,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加快城市河湖建设 改善城市水环境,天津市,德州市,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修复河流水体连通功能,山区河流保障下泄规划生态流量,平原河流保障年过流量、过水时间或生态水面。,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改善城镇郊野河段生态环境,河道断面,北运河河段规划平面图,水

25、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恢复平原湿地水面,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恢复平原湿地生境 -净化河流水质,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建设湿地公园 创造亲水环境.,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平原河流有水则清,无水则绿,封河育草,绿化压尘,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平原河道岸域修复意向,平原河道岸域修复意向 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亲水设施的建设,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山区林草植被覆盖率有效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减少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水库,保护下游水环境。,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遏制主要泉水流量衰减趋势;恢复一亩泉等泉域出流量。恢复湿地水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神头泉,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

26、蒲草,泉域湿地植物种类和分布,水生态修复目标和效果,草鱼,泉域湿地动物种类和分布,包括水资源配置工程(河系沟通等)、水质改善工程(生物净化、人工增氧)、生境修复工程(河道清淤、生态护岸、生态丁坝改造、构建河滨缓冲带布置浅滩深潭等)、环境整治工程景观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泉域恢复工程等。平原城市段治污蓄清,形成水面;建设溪流串联湖泊;平原郊野段在保障防洪安全情况下打造田园景观。,水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生态修复非工程措施,1、坚持顶层设计 2、抓紧规划与科研 3、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机制建设 4、建立完善综合管理制度 5、优化水源资配置,充分利用外调水 6、理顺水价关系,保障生态供

27、水 7、做好水功能区管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从法律、管理、资金、科技等方面,保障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建立、完善综合管理制度,1、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2、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 3、建立河流“生态管理三线”制度 4、完善流域水质监测和通报制度 5、建立水库闸坝的生态调度制度 6、加强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 7、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 8、逐步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制度,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1 水生生物生境维护 (1)鱼类天然生境保留河段 (2)“三场”保护与修复:主要指对鱼类集中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的保护 (3)增殖放流 (4)过鱼设施 (5)分层取水 (6)水质保障措施,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2 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 (1)隔离保护与自然修复 (2)河湖连通性恢复:对产生生态阻隔的河湖生态系统或单元实施的生物学连通措施 (3)湿地保护与修复:指湿地生态水配置保障、湿地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 (4)河湖岸边带保护与修复,主要包括生态用水配置、生态基流保障、湖泊生态水位保障、特殊生态需水保障、闸坝生态调度以及生态补水措施等。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生态需水保障措施,请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