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猜猜他是谁?,1、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目睹了唐朝安史之乱之下的百姓生活的疾苦; 3、他在语言艺术方面成就突出,用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其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春望】,杜甫,导入,中华文化渊远流长,而在这文化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它就是中华好诗词。本节课我们我们要学的就是杜甫的五言律诗-春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一、解诗题,知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
2、格高尚,共有约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二、抓字眼,明诗意 1、首联哪两个字是关键字?传递出什么样的内容?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萧然。2、颔联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生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作者用美好的景物反衬沉痛的心情;以拟人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亡国之痛,离别之悲。,3、颈联诗人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这表达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因战
3、火不断,家人消息隔绝,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在战乱频繁的时期,能够得到家人的音讯是多么难得,这是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也是许许多多人的共同感受。4、尾联作者为何搔首?头发为何不胜簪?刻画了作者什么形象?首先,白发是因愁所致,“搔”是要解愁的动作,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这是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的形象。,写作背景公元756年6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安顿在鄜(fu,一声,今陕西延安地区)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官卑职微,未被囚禁。第二年三月,他在长安远望时看到山河依旧却国破家亡的春景,触景伤情,写下这首感人肺腑的诗
4、篇。,三、多诵读,悟诗情本诗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千,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小结: 诗的特点1、情景交融2、意境深沉 3、一字传神,课堂练习1(用诗中原句回答):1、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的景象的诗句是?2、刻画出一个忧国思家的爱国者形象的句子是?3、诗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来借花鸟之哀伤表达诗人对国破的沉痛之情的诗句是?4、诗中移情于物,以物之情写人之情,表达诗人“与万物同悲”的诗句是?5、诗中表达诗人叹息战乱绵长和家书难达的诗句是?,课堂练习2七年之后诗人听到官兵胜利的消息后写了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此诗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两首表达的感情一悲一喜但却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课后作业我眼中的杜甫 说明:可查找资料,全面了解杜甫,引用其诗句不少于5处(五首之中),对杜甫作准确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