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阅读材料7-17:人类与传染病.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5974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材料7-17:人类与传染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阅读材料7-17:人类与传染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阅读材料7-17:人类与传染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阅读材料7-17:人类与传染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阅读材料7-17:人类与传染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阅读材料 7-17:人类与传染病人与传染病何时休?在人类文明史上,传染病杀死的人,远比战争或其他天灾人祸加起来的总和还多。最近, “非典”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名目繁多的传染病斗争的历史。病菌对人类的威胁与祸害由来已久。当某种传染病菌首次侵入缺乏认识该病经验的族群时,往往会爆发大流行。传染病与人类的历史息息相关、彼此互动:传染病造成的人口大量损失,可能扭转战争局势,或带来政治、社会变迁;而人类的文化活动,例如,欧洲人越洋探险,也会把传染病引入美洲大陆。天花成了殖民者的帮凶天花是一种传染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的急性传染病,它对于身处封闭环境而从未接触过这种疾病

2、的人群来说死亡率极高。16 世纪,世界航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殖民统治、掠夺和杀戮的历史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贪婪成性的殖民者不会没有想过,天花也随他们飘洋过海,成了他们驯服当地人最厉害的武器。当西班牙殖民者进攻阿兹特克帝国(现在的墨西哥)时,其军队人数少得可怜,阿兹特克人群起激愤,在首领的指挥下顽强抵抗。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西班牙人已无法与声势浩大的阿兹特克抗衡。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一名阿兹特克战士感染天花病毒后,这种病毒在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群里迅速传播起来。随着天花病毒的蔓延,将近有三百多万印第安人变成它的牺牲品。而最让当地人们迷惑不解的是自己的队伍因感染这种疾病死

3、亡无数,对方却丝毫没有类似症状发生。短短时间内,天花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帝国最后不攻自破。除了天花之外,其他病菌及病毒也跟着广泛流传,让印第安人雪上加霜。据专家分析,美洲因为地形及气候的关系,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缺乏可被驯服为家畜的大型哺乳类动物,所以几乎没有畜牧业,原住民是在欧洲人入侵后才首次看到马这类动物。他们没机会通过与家畜接触,逐渐培养起对这些普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当病毒随着殖民者入侵时,简直是天大灾害,毫无抵挡之力。黄热病束缚了殖民者手脚黄热病作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它的病原体和天花类似,同样是一种病毒。身体突然发起高烧、心跳迟缓、呕吐和黏膜出血是其症状表现。这种病原体只限于非洲

4、西部,但非洲人逐渐对黄热病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当身患此病时往往并无大碍,数日后便能痊愈。近代时期,由于殖民者贩卖黑人的活动猖獗不止,而携带病毒的黑人却频频被运往美洲。2这样一来,那些对黄热病毫无所知的白人、印第安人和亚洲移民便很快被感染。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是,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行政机构几乎瘫痪,医院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市民。恰在这个时候,法国控制的海地爆发了黑奴起义。愤怒的拿破仑听到消息后立即决定派遣军队前去镇压。出乎拿破仑意料的是他的精锐部队却在多米尼加感染黄热病,而导致27000 名士兵丧生,就连法军统帅也难逃厄运。摸不着头脑的拿破仑回天无术,最后不得不忍痛把法国占领的路易斯安娜卖给了美国。

5、流感一直让人类很受伤上世纪最可怕的疫情是流行性感冒。据统计,流感病毒每 40 年会大范围肆虐一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那次流感是历来最严重的。那次的疫情源起于美国一军营,后来扩大传染,渡海到欧洲参加世界大战的 150 万美国士兵中,据说大部分都感染了病毒。在欧洲的战壕中,联军在拥挤空间中并肩作战,那正是病毒的温床。随着军队南征北讨,病毒不断变种以适应新环境,在意大利、德国、法国大面积传播开来。最后发生在西班牙,因为大量军士涌入,病毒也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更加致命,西班牙因此成为最严重疫区,有 800 万人受感染。疫情在 1918 年 11 月结束后,估计共死了2100 万人。最近几十年怪病频现身

6、最近几十年,不时出现怪异的流行性疾病的报道。专家分析认为,这些病很大一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主要表现在破坏生态环境方面。有一段时期,人类曾肆意地大量砍伐雨林,致使那些潜藏在雨林的古老病毒不得不重新寻找宿主。人类就这样成了他们的选择对象之一。现在让人们望而生畏的爱滋病毒以及奇怪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等,很多专家倾向于它们“出自古老的非洲大森林”这样的观点。新发现的传染病种类之多令人惊异,过去的 20 多年,新发现的传染病已近 40 种,如爱滋病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莱姆病被发现遍及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大肠杆菌 0157:H7 感染、0139 型霍乱、戊型肝炎等病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造

7、成较大规模的爆发或流行、埃博拉出血热等疾病的高致死率震撼世界等。据世界卫生组织 1996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至少有 30 种新的传染病在过去 20 年里出现,传统的传染病也卷土重来。例如,登革热曾在西半球销声匿迹,但现在又在美洲传播开来,1995 年已经有 20 万人受到感染。同年,50 年以来最大一次黄热病肆虐秘鲁,与此同时,西非国家也未能逃脱这一瘟疫的袭击。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分布区的扩展趋势引人关注,人们往往将原因归于抗生素类药品的广泛使用所导致的细菌抗药性、3第三世界国家贫穷导致的营养不良和世界范围内空前规模的人口流动等因素。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常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全

8、球气候变暖这一诱因。斗争是长期且残酷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早已发现根治天花、麻疹和黄热病等疾病的方法。对现代人来说,这些疾病已经是过眼云烟,但新的难题又会摆在科学家面前。据生物学家分析,当一个动物种群密度过高的时候,病毒就很容易发生链式反应,导致传染病毒迅速扩散。各种各样病毒的存在,还会破坏宿主基因多样性的特点。如果在种群出现病毒感染,那些具有独特基因的人们就能逃过此劫。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传染病杀死的人,远比战争或者其他天灾人祸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以战争而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绝大部分战争里死亡在刀枪之下的人都不及死于战争中的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人数。的确,传染病给人类社会投下的阴影,是其他灾难

9、难以比拟的。即使到了二十世纪,1918 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流感,还造成了 2000 多万人死亡,大约是打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口的一倍。20 世纪是人类同传染病进行艰苦斗争并取得巨大胜利的世纪,但传染病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人类正面临着与传染病做斗争的新形势:新传染病的出现、旧传染病的复燃、病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因此,同传染病的斗争仍然是 21 世纪人类的重要任务之一。摘引自:卫生与生活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出版)2003-05-12(2) (钟文文)世界主要传染病一览传染病 患者 死亡 死亡率(% )爱滋病 6000 多万(到 2

10、002 年底) 2000 多万 3333肺结核 900 万(2002 年底) 200 多万 222疟疾 约 5 亿(每年) 100 多万 02登革热 5000 多万(2001 年) 2 万多 004霍乱 184 万(2001 年) 2728 109埃博拉出血热 1100(2000 年) 793 727非典型肺炎 3947(截止 2003 年 4 月 22 日) 229 58摘引自:光明日报2003-04-24(4) (资料来源:新华社、世界卫生组织)4传染病的疯狂与被制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夺走了许多宝贵的生命。但人类也一直以顽强的毅力,与各种传染病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从而演绎了一部人类与

11、传染病斗争胜利的历史。发现传染病原在我国古代,传染病一直被称为“瘴气”或“疠气” ,被解释为由污浊的空气引起,1675 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磨制出了能放大 300 倍的显微镜,人类第一次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微生物细菌,但这时人们还没有将这种看到的微生物与传染病联系起来。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才第一次证明了传染病变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他提出了疾病的病菌学说。之后,德国微生物学家科赫又相继找到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几年后,科学家又根据提出的传染病的病原体中一定还有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的假说,在动物身上找到它的存在,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称之的导致传染病的另一元凶病毒。今天科学已经认识到,

12、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和必须的,仅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可引起人和动植物致病,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它们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蠕虫、原虫等。制服传染病虽然,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但人们也在长期与传染病的较量中发现了它的特性,从而找到了有效制服的办法。抗生素和疫苗,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伟大发现,其广泛应用,使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被称为烈性传染病的三种疾病天花、鼠疫和霍乱,曾多次造成人类历史上尸横遍野的惨景,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天花这一人类的头号大敌已绝迹,其他传染病也未再出现大规模流

13、行,另外,由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等,由于有了抗生素,使死亡率大幅下降,使这些疾病变得不再可怕。疫苗的问世,使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些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得到制服。在我国目前得到推广的主要疫苗就有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风疹疫苗、狂犬病疫苗、霍乱疫苗、脑膜炎疫苗、鼠疫杆菌活疫苗等。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抗争中已经战绩卓著。传染病的新动向本来,人们以为我们已经可以一劳永逸地告别大部分传染病了。然而,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又至少出现了 30 多种威胁人类生命的新型传染病。如

14、军团杆菌病、丁型肝炎、丙型肝炎、埃博拉病毒、莱姆病、疯牛 病、爱滋病等。5科学家表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疾病对抗生素的抗药性的增长引人关注。在结核、疟疾和肺炎等已被认为解除了威胁的疾病,现在又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例如对于结核病,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链霉素发明及其后一系列药物的发明以来,结核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人们本来也希望结核病像天花那样,可望在短时期内被消灭,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全球现有结核病人 2000 万,死亡率也在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已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报告,要求全球采取紧急措施向结核病做斗争,结核病已变成为全球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生物进化

15、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适应环境,任何一种生物必须学会防御外来侵害的本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生物体的这一共性。科学家告戒人们,抗生素在世界各国被滥用,已经给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注射了兴奋剂,加速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这是一个需要各国认真对待的问题。科学家提醒人们,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在这种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自救的唯一方法是继续以坚定的信念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同时我们坚信,取得最终胜利的终将是人类。摘引自:光明日报2003-05-16(3)金振蓉文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致命瘟疫第一次流行瘟疫(自 2400 多年前至 19 世纪中后期)雅典瘟疫:2400 多

16、年以前的一场疾病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味。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医生发现用火可以防疫,从而挽救了雅典。流感:早在公元前 412 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 19 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 Hirsch 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 1173 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病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 1510 年的英国。后来在 1580 年、1675 年和 1733 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

17、。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在 1580 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 31 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 年至 1743 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 90%的东欧人,1889 年至 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 ,发病范围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鼠疫: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6 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 542 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在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 14 世纪,其起源众口不一。此次

18、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 300 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到 1665 年 8 月,每周死亡达 2000 人,一个月后竟达 8000 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 )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狂犬病: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仅仅百余年的历史,但明确的病毒致病的记载早在 400 多年前就有了。早在 1566 年,疯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经被记录下来,但直到 1885 年,人们还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

19、2-1895)的试验,为狂犬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巴斯德从实践中发现,将含有病源的狂犬病涎水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毒性已递减的液体注射于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第二次流行瘟疫(自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结核病:据资料介绍,自 1882 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 2亿。而今日重提防治结核病,是因为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结核病死亡人数已由 1990 年的250 万增至 2000 年的 350 万。7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组(15 至 45 岁) ,全球已有 20 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 1%,即每年有约 6500

2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第三次鼠疫: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 19 世纪末(1894 年) ,它是突然爆发的,至 20 世纪 30 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 60 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欧洲等地几乎已经绝迹,但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地区,人鼠共患状况还时有出现。流感:1918 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造成了 2000 万至 5000 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 ,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在那一年,近 1/4 的美国人得了流感,导致 50 多万人死亡,几乎

21、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平时流行的流感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7平均每年在美国也导致 11 万多人住院,34 万人死亡。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没有特效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有效率为 70%至 90%。由于流感病毒极其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类型不一样,因此必须每年注射疫苗才能发挥作用。天花:天花原来只在“旧世界” (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在 17 和 18 世纪,它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比不上鼠疫,这可能是因为其受害者以儿童为主(约 1/10 的儿童因天花夭折) ,活下来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1980 年世

22、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第三次流行瘟疫(20 世纪中期至 21 世纪初)流感: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 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 、1968 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 H3N2 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 1977 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 1957 年“亚洲流感”及 1968 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 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 19

23、57 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 7 万人因此死亡。而在 1968 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 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1977 年 11 月至 1978 年 1 月在苏联“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 年 1 月, “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 1978 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乃为描写登革热患者由于关节、肌肉疼痛,行走步态好象装腔作势的样子。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 世纪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数多达数百万之多。1998 年

24、时,登革热已成为仅次于疟疾的最重要的热带传染病。在东南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趋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华南各省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流行。西尼罗河病毒:2002 年的夏季, “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从 1999 年到 2002年四年间,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夺去了几十人的生命,100 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是在 1937 年从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专家认为,每 200 个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人中只有 1 个可能引发致命疾病,但对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的人, 感染可能引发脑炎直至死亡。8爱滋病:爱滋病是“后天免疫缺损综合症” (

25、AIDS)的英文简称。爱滋病病毒终生传染,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1981 年 6 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报道了 5 例这样的病例,他们都是同性恋者,随后,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陆续发现了类似症状的病人,后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开来。埃博拉病毒:2000 年 10 月 14 日在乌北部的古卢地区突发埃博拉病,目前有 51 人被感染,其中 31 人已经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乌干达出现。这种病由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现高烧、肌肉剧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有可能在 24 小时内死亡。据报道,乌干达的邻国苏丹和刚果(金)曾先后在 70 年代

26、和1995 年流行过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夺取了生命。摘引自:卫生与生活2003-05-19(2) (解铭文)上海甲肝流行事件1987 年底1988 年初,上海爆发甲肝。经调查,这是由于市民食用不洁毛蚶所致。甲肝是由甲肝病毒侵入肝脏生长繁殖,引起肝脏组织发炎,病毒又随胆汁进入肠道,最后从大便中排到体外。毛蚶是贝类的一种,肉鲜味美,营养丰富。甲肝病毒在毛蚶中并不能生长繁殖,但病毒却可以在它们体内停留、贮存和浓缩。因为毛蚶等软体动物依靠不断地将海水吸到体内的某些器官组织里进行过滤,以便从中捕获微生物做食物,从而水中的甲肝病毒也会被停留在毛蚶体内。由于毛蚶时时刻刻都在过滤海水,故使体内甲肝病毒量增多

27、,约比水中多 1060倍。在人工养殖场内,海水相对稳定,又投入一定铒料,受肝炎病人粪便污染的机会就多,使毛蚶带上大量甲肝病毒,引起甲肝流行。人们进食毛蚶食品,只图鲜嫩,加热不彻底,有的只用开水浸泡一下便吃,根本杀不死甲肝病毒。据实验,甲肝病毒 60的温度中需 60 分钟才被杀死,100也需 5 分钟后才死亡,若病毒钻到毛蚶体内,需煮沸 15 分钟才会被杀灭。由此不难理解毛蚶传染甲肝的危险性,必须改变生吃的习惯是可以预防甲肝流行的。此外,当时上海检验不洁毛蚶中的甲肝病毒花费时间长达数月,这样的食品卫生检验手段已失去了检疫防疫的意义。摘引自:姜象鲤编环境保护讲座 ,p146非典型性肺炎资料2002

28、 年 11 月 16 日:在广东,一种神秘的肺炎快速传播开来,有 5 人丧命,300 人被感染。92003 年 1 月 21 日:北京接到广东方面的报告,发现一种与以往的肺炎都不同的疾病,传染性强,潜伏期短。2003 年 2 月 21 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带队,由卫生部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第三批专家组到广州了解疫情。之后,农业部也派专家组到达广州,了解非典型肺炎的病因。2003 年 2 月 26 日:在越南河内,一名 48 岁的美国商人,在从上海和香港回河内后病倒,3 月 13 日该名美国商人不治身亡;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对母子从香港回多伦多后,患非典型肺炎不治身亡。3 月 17 日:世卫

29、组织联合全球 9 国 11 个实验室组成联合网络,协作攻关,查找 SARS病原。3 月 26 日:加拿大又有 13 人感染,已有 3 人死亡。日本有 4 人感染。3 月 28 日:中国政府正式加入世卫组织的全球合作网络,使该网络成员增至 9 国 13 个研究室。4 月 2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工作,明确控制疫情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4 月 8 日:卫生部正式下文,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定管理传染病中。4 月 11 日:新华社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祝庆余、秦鄂德研究员等已经在 S

30、ARS 病原体研究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并于 4 月 9 日通过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此结论。4 月 12 日:正在广东考察工作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深圳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胡锦涛表示,中央政府十分关心香港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夺取同疾病斗争的胜利。4 月 1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参加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4 月 1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尽快建设和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是完全必要的。4 月 15

31、 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计算机房秘书李梅被确诊为非典,当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全面停课,停课至 5 月 5 日。4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正式宣布,SARS 病毒已经找到,正式命名为 SARS病毒。104 月 17 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防治非典型肺炎会议,会议强调:“要准确掌握疫情,如实报告并定期对社会公布,不得缓报、瞒报。 ”4 月 20 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国务院决定,今年我国暂不实行五一 放长假制度,避免人群大面积流动和疫情扩散。4 月 20 日:新华社发布消息, “中共中央决定:免去张文康卫生部党组书记职务,免去孟学农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

32、。4 月 23 日: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协调全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任总指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任副总指挥。8 月 16 日:北京最后两名非典合并症患者获准出院,至此,中国内地已不再有非典患者。摘引自:大河报2003-05-0905-15(18)SARS 疫情与化学关于 SARS 病毒的病因:到 2003 年 8 月 16 日,中国累计病例 5327 人,死亡 349 人。对 SARS 病毒的研究历程说明要尊重科学实验结果。2003-02-07:中国最权威的电子显微镜专家、工程院院士洪涛从非典病人的尸检标本上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衣原体颗粒图像,媒体

33、在 2 月 18 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很快得到了我国官方的认可,此即“衣原体”说的由来。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对抗衣原体的抗生素无效后逼迫人们对“衣原体”说产生了怀疑。广州市呼吸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从自己临床实践中,以工程院院士之尊,敢于站出来对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权威说法提出异议,无疑对继续查找病原体的努力打了一支强心针。(2003-05-23 中国青年报报道: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的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在回首误断非典病原时说,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论有局限性,在几例非典病人的尸检肺的标本实验中,

34、衣原体的客观发现,自己“没有造假” 。他说,对于此次挫折,别人有怨言,提出批评是应该的,非典型肺炎在中国报告较早,但病毒、疫苗研究却落后于国外,确实值得思考。他说,这里有一个学风问题, “很多医学研究者情绪浮躁,包括我们自己” 。为此洪涛院士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冷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 月 26 日,越南河11内一家法国医院接受了从上海经香港抵达河内的美籍华人患者,两天的抢救都不见效。28日,院方特请住在河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乌儿巴尼前往会诊。 3 月 5 日前,他和其他医生都以为这仅是一种禽流感。然而,没过几天,这家法国医院的几个直接参与这医案的医护人员都出现

35、了与病人类似的症状,相继病倒。严峻的形势使大家改变了看法。乌儿巴尼医生首先敏锐地提出,这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貌似肺炎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 SARS) ,是隐藏着某种未知病毒的可能迅速蔓延的恶性传染病。3 月 9 日,乌儿巴尼医生等建议立即把患者病床等全部搬走到一个新地方隔离;向医护人员提出了加强服装防护的紧急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控制传染的严格措施,这家医院彻底同外界隔离;他们还特意向有关官员强调,千万不要隐瞒,应该立即向各地医院和民众公告疫情,告诉大家一旦出现类似病症应该如何处理。 3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向

36、全球发出非典型肺炎警报;3 月 15 日将这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 SARS) ”。我国与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及我国香港地区等 10 个国家地区的 13 个实验室,召集各路专家潜心研究,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又找到了 SARS 的病原体是一种变种冠状病毒。4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关于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60200nm 之间,外形呈皇冠状,长度约 20nm。病毒是最小的生物病原体,它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病毒的核心)和蛋白质(病毒的外壳)构成。它们

37、侵入人体后,在细胞浆内生存繁殖。由 DNA 基因码利用人体细胞内多聚酶和其他原料进行复制和合成蛋白质,并自装组成新病毒排出到细胞外,再侵入其他细胞。病毒从其尺寸大小来看,属介观微粒,和分子、原子属同一个层次,介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长度比直径大的原因是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比高分子化合物更复杂的多级结构,次价力将其卷缩的结果。当病毒进入人体的细胞浆后,一方面获得了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同时它外壳的蛋白质结构具有抗原性,能刺激人体细胞浆中物质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与之结合,结合是一种运动,不运动没有机会结合,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也就是说,人体细胞本身也有抗病毒的机制和能力。抗体和抗原及疫苗都是

38、生物大分子,且多为活性蛋白质结构。抗 SARS 病毒的机制及药物,SARS 病毒的疫苗,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正在研究深化之中。地球上已经发现 4000 多种病毒,我们没有发现的可能更多。病毒可能在地球上诞生生命时就已存在,它既是人类的公共敌人,又12是生物进化中与人类共存的伙伴。病毒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非常强,会随生态变化而产生种种变异;但人类的进化更完善,系统更大,在抗击病毒的每次战役中总是胜利者。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天花疫苗,这是从牛身上传染的牛痘病毒引起,但人类找到了牛痘疫苗。SARS虽发病凶猛,但自 4 月 20 日5 月 24 日死亡率在感染者中不到 6%,更多的被感染者没有发病。对 SA

39、RS 病要重视,但没有必要恐慌。如上所述,即使 SARS 病毒(我们研究的对象和系统)侵入人体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细胞浆内的蛋白质(对病毒来说是环境)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结构。病毒抗原与人体细胞抗体的斗争要看它们量的多少、活力大小,也就是说,即使 SARS 病毒侵入,也不一定发病,要看个体体质(免疫系统)强弱而定。当然,直接接触 SARS 病毒的发病率是极高的。通过空气、气溶胶也有一定概率。但必须明确:一切病毒,包括 SARS 病毒,因其小,在离开人体后,在空气中它的核酸结构和蛋白质结构完全敞开在充满各种辐射的环境中,特别是活性部分的电子受光子激发,产生变异的可能性极大,被杀灭的几率也大。有报道

40、,SARS 病毒在紫外线下消毒 60 分钟便可破坏病毒的传染性,在室温(2037)下可存活 5 天。从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它们在细胞内 pH 等于 7 左右的环境中是稳定的;氧化还原电位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失活;在相对高温(即超过人体体温)后也可能会失活。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臭氧等;醛类消毒剂,如甲醛和戊二醛等;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和异丙醇等;还有一些中草药,如板兰根等都是氧化剂、还原剂或络合剂、沉淀剂,都对 SARS 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之效。我国内地不再有非典患者新华社北京 8 月 16 日电 根据卫生部新闻办提供的统计数

41、据,截止到 8 月 16 日 10 时,全国内地非典型肺炎疫情如下:省别 累计病例 治愈出院数 死亡人数 现住院数北京 2521 2321 193 0天津 175 149 14 0河北 215 203 12 0山西 448 424 24 0内蒙古 282 254 28 0辽宁 7 5 2 013吉林 35 29 6 0上海 8 6 2 0江苏 7 7 0 0浙江 4 3 1 0安徽 10 10 0 0福建 3 3 0 0江西 1 1 0 0山东 1 1 0 0河南 15 15 0 0湖北 7 6 1 0湖南 6 5 1 0广东 1512 1454 58 0广西 22 19 3 0重庆 3 3 0 0四川 20 18 2 0陕西 12 12 0 0甘肃 8 7 1 0宁夏 5 4 1 0合计 5327 4959 349 0注:北京市诊断病例中 7 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列入诊断病例死亡人数中。天津市诊断病例中 12 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列入诊断病例死亡人数中。摘引自:郑州日报2003-08-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