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地理教程12.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5952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7.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教程1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地理教程1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地理教程1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地理教程1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地理教程1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中国海洋地带包括渤海、黄海、东海与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 4个地理区域,有海南和台湾 2个完整的省。中国的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地带的自然地域差异,一是从海岸向海洋方向的地质地貌差异,二是从南向北由热带海域到温带海域的海洋水文差异,由此带来了海洋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是海洋地带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确保海防安全是海洋地带开发和利用中的国家目标。本章前言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渤海 (Bohai Sea

2、)黄海 (Yellow Sea)东海 (East Sea)南海 (South Sea)台湾 (Taiwan)海南岛 (Hainan Island)关键词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海洋带基本状况环境、资源与区域开发的海域差异海洋带经济发展渤海区黄海区东海区 -台湾岛南海区 -海南岛海洋环境特征海区特色海洋港口与海运海洋资源与开发海洋污染与保护逻辑框架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第二节 渤海区 第三节 黄海区第四节 台湾岛及东海区第五节 海南岛及南海区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一、海洋地带的范围中国海的范围广大,南北跨度约38个

3、纬度,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跨度约 24个经度。中国大陆海岸线曲折漫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 18 000 km。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大于 500 m2的岛屿有 6 500多个,岛岸线超过 14 000 km 岛屿分为基岩岛、冲积岛、珊瑚岛和火山岛n 东海的岛屿数最多且分布比较集中,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 2/3n 南海岛屿数量居第二,有 1 700多个,占我国海岛总数的 1/4左右n 海岛是海洋权益的标志和拥有周围海域资源主权权利的象征,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渤海海峡 老铁

4、山与蓬莱之间的水道,其最近距离为 109 km,水道大致呈东西向,贯通渤海和黄海。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的海峡台湾海峡 呈北东 南西走向,南北全长约 500 km,东西平均宽度约为150 km,是台湾和福建的自然分界线。琼州海峡 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长约 80 km,南北平均宽度为29.5km,它连通了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中国近海海域分界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 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南端鹅銮鼻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二、海洋环

5、境及特征(一)海底地质与地貌中国海介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 南西向的隆起与沉降构造带。长江、黄河、闽江、珠江等江河向海洋输送了巨量的淡水( 14 900 m3/a) 和泥沙 ( 17.2108 t/a) ,其影响波及河口两侧岸线及大陆架毗邻区,塑造了具有特色的中国海岸,形成了辽阔的有隆脊围绕的堆积型大陆架。地壳运动与海面变化的综合效应,形成了阶梯状大陆坡和深海平原。构成了中国海海底地貌的概貌 。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海洋地带环境与资源结构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

6、地带太阳辐射 :中国近海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在 418 735 kJ/( cm2a) 基本呈带状分布风向 :冬季,海域盛行北向风,尤其是东北向季风夏季盛行南向风,尤其是东南向季风雾 :近海的雾主要发生在 1 7月年雾日数约 30天,多达 50 60天降水 :渤海及北黄海年降水量为 600 800 mm, 集中在 7 8月;南黄海西部降水为 800 900 mm、 东部为 1 000 mm, 集中在 6 8月;东海西部降水量 900 1 300 mm、 东部琉球群岛超过 2 000 mm, 分为春雨期( 5 6月)和秋雨期( 9月);南海北部雨量达 1 500 2 000 mm, 集中于 4 9月

7、,而南部为 1 800 2 000 mm, 9 12月雨水较多 气温: 海区的年均温 6 28等温线大致呈纬向分布,自高纬向低纬增加,但是受冷暖洋流的影响分布亦不均匀 (二)海洋气候 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海域水温年平均值,渤海约为 12 ,黄海约 16 ,东海 22 上下,南海 26 左右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 30 ,黄海约 31 ,东海 33 34 ,南海在 34 以上盐度夏季偏低、冬季偏高,近岸区表层盐度季节变化最大海域的海流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 沿岸潮汐系统主要由太平洋传

8、入的潮波引起的协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组成中部海岸潮汐作用最强东海和黄海东部沿岸潮差最大、渤海及黄海其他沿岸次之 ,南海最小 (三)海洋水文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三、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宽阔的浅海和滩涂为沿海地带提供了面积较大的、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盐化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长达约 5 000 km的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港湾众多,有 160多个大于 10 km2的海湾,可选为大中型港址。(一)海洋空间资源与海洋运输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二)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海洋生物资源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生物种数的

9、分布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海洋地带渔场和交通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主要渔场有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三)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中国近海大陆架含油气盆地面积近 10010 4 km2初步探明:石油资源量约 40010 8 t天然气资源量 1410 12 m3大陆架石油的远景储量达 2 70010 8 t中国海年产石油 16.5710 4 t 3 00010 4 t( 1980年) ( 2005年)海洋天然气产量 2.8910 8 m3 362.810 8 m3( 1993年) ( 2005年)第一节 海

10、洋地带概述中国陆地油气田的战略接替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海水资源平均盐度可达 28 34海水中溶存着 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海水中 96.5%是淡水,海洋是最大的淡水后备资源的储备基地。 初步估计海冰年可开采量达 40010 8 m3以上 (四)海洋化学资源及开发海洋动力资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中国海洋能资源蕴藏量约 4.3110 8 kW (五)海洋动力资源及开发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六)海洋旅游资源及开发沿海及海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地域差异显著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四、海洋经济发展

11、n 200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 7 2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例继续呈上升趋势,达到 4.0%n 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涉海就业人数达 2 107.6万人涉及国民经济 16个门类, 165个行业小类n 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n 海洋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积极变化 (一)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构成( 2005年) 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五、海洋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污染海域分布( 2005年)海岸工程建设

12、和管理不当,近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物排 放、船舶油污、海底石油开采渗漏严重等原因 , 造成海洋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现象。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n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n 防治海上污染 n 加强陆源污染的控制 第一节 海洋地带概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渤海,位于 3707N 4100N, 11735E 12110E之间,深入中国内陆,北西南三面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陆地所环绕。大陆岸线 2 500 km,海域面积 7.810 4 km2。渤海平均水深为 18 m,是一个近封闭的浅海。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环渤海的辽宁、天津、河北和山东三省一市,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中国经济发

13、达、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区域,也是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而且濒临渤海的天津各港口乃首都北京对外交流的最快海上出口,因此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战略性海区。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一、区域环境特征(一)地质构造环境n 渤海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之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叠合的沉降盆地。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第二沉降带,即松辽渤海华北平原沉降带 。n 渤海盆地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可分为渤西拗陷、渤中隆起、渤东拗陷及郯庐断裂带四个构造单元。(二)海底地势地貌与海岸类型n 现代海底地貌过程主要表现为堆积地貌。海底地势平缓,从辽东湾 、 渤海湾和莱州湾向中央浅海盆

14、地及东部渤海海峡倾斜。n 渤海区的海岸类型主要为平原海岸和河口与三角洲类型。渤海区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一侧属于基岩港湾海岸。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n 渤海地处中纬度,季节更替明显,季风活跃。夏季海风吹向大陆,黄河口一带盛行强劲的东南风和东北风 ;冬季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温比较低。n 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整个海域水温年变化幅度很大,水温年变化表层为 -1 26 ,底层为4 22 。冬季 ( 2月)海温中心最高,周围偏低,中心海温平均为 0.5 ; 夏季( 8月),海温分布与冬季相反,中心最低,周围偏高,中心平均海温为 25 。n 渤海沿岸有黄河、海河、

15、蓟运河、大口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滦河及辽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多年平均年总径流量达 62010 8 m3。(三)海洋气候与水文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二、海区特色渤海是全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域之一,即使在一般和冰情较轻的年份,海冰依然会在个别海区给海上航行和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冰凝结过程中盐度大大降低,通过淡化可以成为农业灌溉或工业用水,缓解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可取得避害兴利的双赢效果。(一)海冰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n 渤海海峡纵列其间的庙岛列岛等岛屿把海峡分隔成六个主要水道n 庙岛群岛扼守海峡的咽喉,共有 30多个岛礁,南

16、部成群,数量较多,北部成列,岛数较少,整个岛群位于渤海海峡中南部。岛陆总面积56 km2,海岸线长 146 km(二)渤海海峡与庙岛群岛n 渤海海岸带主要为冲积、海积平原海岸和三角洲海岸,潮下带比较宽广,面积约为 119.1310 4 hm2,占滨海湿地面积的 63.6%,是中国滨海湿 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湿地类型比较齐全n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新生湿地n 辽河三角洲湿地以陆地生态系统为主,季节性积水为主(三)滨海湿地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三、重点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n 渤海地处暖温带,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浮游生物繁生,十分有利于海洋

17、生物的繁衍生息,又因为渤海封闭性相对强,便于 控制管理,更决定了渤海在中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n 渤海主要的渔场有辽东湾渔场、滦河口渔场、渤海湾渔场、莱州湾渔场,它们也是中国重要的渔场n 渤海渔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资源衰退严重的问题(一)海洋渔业第二节 渤海区n 沿岸有 16个盐田区,盐场面积 1 600 km2,是中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n 海盐产区 :长芦盐区、辽东湾盐区、莱州湾盐区(二)主要的盐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渤海油气盆地面积约 810 4 km2,是大港、胜利、辽河油田的向海延伸部分,沉积厚度数千米。2004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突破 107 m3油当量,标志着渤海

18、油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三)油气资源及其开发蓬莱 193 油田以较高的地质储量位居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绥中 361 油田位居中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之首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四、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n 天津港位于渤海湾西岸、海河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由海港和河港两部分组成,是中国北方的第一大港2004年,天津港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吞吐量达 2亿 t的深水大港,其中煤炭、矿石为两大支柱货物n 作为中国第一焦炭出口港,天津港拥有世界最大的专业化焦炭泊位,接卸的焦炭已占到全国市场 90%以上的份额n 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集散地

19、(一)天津港第二节 渤海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n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海面开阔,深水近岸,长年不淤不冻,自然条件良好n 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两大洲海陆联运要冲,是国际贸 易的重要转口港,亦是欧亚大陆桥和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港(二)大连港第二节 渤海区n 自然条件优良,港阔水深,风平浪小,一年四季不冻不淤n 以能源输出为主的、对外贸易综合型口岸和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下水煤炭、出口煤炭均占中国沿海港口下水总量的近一半,是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三)秦皇岛港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五、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n陆源污染排海是造成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n渤海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浅海,水体交换能力差、时间长 ( 认为要 16年甚至 40年 ) 1992年,渤海受污染水域面积占全海域面积的 1/41998年,已经扩展到 60%,发展迅速 n2005年,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 2.010 4 km2,占渤海总面积的 26%渤海污染在各大海域中最为严重第二节 渤海区200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一章 中国海洋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