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什么是质量?从理论上来讲,质量是指某一个产品的固有属性和特征。质量就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它不是单纯的指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过程,目前,很多企业仍处于质量意识阶段,也就是质量管理的最基础阶段。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要想提升自己,应该先读初中,具体说是初一,也就是 5S管理。因为 5S 管理是提高 员工素质和提升员工质量意识的最好管理方案。初一读完了要读初二,初二是什么呢?叫 IE,就是工作的 标准化。员工素质高了,工作的标准化也要跟上,不然仍是野蛮作业。初二读完读初三,初三
2、是 TPM。初三读完读高一,就是 SPC(统计过程控制),再到高二的 QCC(品管圈活动),接着是高三的 TQM(全面质量管理)。读完高中再读大学,就是 ISO 9000。大学读完读研究生,即 6 管理,一百万产品中只有 34 个不良品,那么平均合格率就可达到 99.9997%。研究生读完了读博士,即 ZD(零缺陷管理)。 这就是整个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质量管理,就是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降到最低,甚至剔除,同时找到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质量缺陷)的最关键节点(质量控制点),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控制的管理技术。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有哪些?主要有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要保持质量稳定
3、,就要消除这五大要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讲,通过对这五大要素进行不断追问和分析,找到并彻底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质量管理要从造成质量不稳定的基本因素抓起,那就是要抓好品质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1 标准化由于我们的生产模式还处在野蛮制造阶段,员工素质不高,所以要靠标准化进行管理,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经验。2. 信息化由于质量管理是数据管理,所以质管人员要凭数据说话,不能让数据信息中断。那数据信息从何而来?检验日报表就是第一手资料。质管人员要不断搜集和检查数据信息,不能有任何遗漏。3. 质量教育在质量教育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要让员工感到质量管理是件好事。在推动质量管理中,
4、必须以不减少员工工资为前提。比如,虽然过去做 1000 个产品给 1000 元,但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比较多;现在搞质量管理后,员工可能会慢一点,做 800 个,但质量都过关,仍然要给1000 元钱,奖励他一次性做对,这样员工对质量管理就会有好感。如果做 800 个给 800 元钱,那么员工会恨质量管理员工检查员工的产品质量,全员质量管理才合理。4. 质量成本分析运行质量成本可以分为三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1)预防成本,指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所有费用,尤其指经过培训后产生的费用。(2)鉴定成本,就是检验产品质量所造成的费用,包括增加检验员、增加检验设备所造成的成本,即使是一份检验日报
5、,也是需要成本的。但是检验员和计量员、检测员是不同的。岗位固定,要在车间走动的叫检验员,是由于员工素质不高和工序技术缺陷产生的岗位,是要慢慢消除的;岗位固定,不需要在车间走动的,叫计量员、检测员,它们是科学设置的岗位,是不能消除的。(3)故障成本,指的是由于返工造成的浪费。返工会造成物力、财力、人力的追加,而增加成本。质量成本分析必须按比例划分三种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预防成本占20%,鉴定成本占 30%,故障成本占 50%。由此我们分析得出,适当提高预防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所以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上是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质量管理需要通过它以上是质量管理的四项基础工作,
6、质量管理需要通过它们来逐步完善,消除在人、机、料、法、环各环节中出 现的各种问题。质量管理四个误区1. 企业中成群结队的检验员检验员越少越好。目前,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有很多误区,它们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管理工作,比如企业内成群结队的检验员,这在很多企业中被认为是正常的,其实这是不正常的。检验员在管理中其实也是一种浪费,如果企业不纠正这个错误,检验员就会越来越多,一旦企业把检验员的工作再量化到极致,然后说检验员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就表明这种浪费越来越严重。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客户的要求越来严格,他们要求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 们研究,如何正确设置检验员,甚至减少检验员。第
7、一,设置质量控制点。很多企业之所以设置检验员主要是因为员工有犯错误的时候,或者技术上存在缺陷。如果消除了这些理由,那么检验员也应该相应减少或完全被消除了。首先,员工如果不犯错误,第一次就做对了,那检验员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其次,当今世界所有的设计技术都不是完美的,总会存在缺陷, 这些缺陷的存在是科学所允许的,那只在这些地方设置检验员就可以了。根据二八原则,我们要找到存在关键性缺陷的 20%,并标示成质量控制点。所谓质量控制点,就是连续三次以上出现重复性质量问题的地方,员工无法根除质量问题的地方。第二,零缺陷管理。如果某个地方重复出现质量缺陷,那一边让检验员检查,保证产品能够出货;一边做技术攻
8、关,消除缺陷。如果靠我们的技术无法解决这个缺陷,那可以设置机器,这就是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就是上道工序设备在给下道工序设备提供产品之前,先发送一组数据和信息给下道工序设备进行解读。在解读中,下道工序设备如果发现其中存在不良品,就立即排斥。精细化企业就是这样靠机器来消除检验员的。2. 企业中的返修部返工也是一种错误,在质量管理精细化前,必须要纠正这些错误,否则就是错上加错。“企业设立返修部,就会让员工觉得返修是合理的。我听 说,有家企业的返修部部长的工资比制造部经理工资还要高。员工想:我有个老乡在返修部,我今天做 100 个产品,我要保证 10 个是返修的,要不老乡就没工资了。员工要是这样想
9、,企业还能发展吗?这就是错误的质量管理精细化。3. 生产与质量是“天敌 ”在走访很多企业后,我发现,从来没有一个生产部经理和质量部经理能够坐一条“板凳” ,他们总是在斗争。销售部和生产部斗,生产部和质量部斗,只要一开会,就打、就吵,最后出现沟通问题,这些都是管理不善造成的。4. “片警”式的员工什么叫片警?就是各管一片的人员,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片警”式 员工,就是只会做一道工序的员工,他们是计件工资制的伴生物。计件工资制是美国 30 年代的产物,是由泰罗发现的。美国经济大爆炸,为了提高工人工作效率,就诞生了这样一个体制。但在这个体制中并没有质量的概念,计件工资制其实关注
10、的只有数量。目前很多中国企业,仍在使用这种制度,严重地束缚、捆绑员工的“ 手脚”。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员工,只会做一个工序上的技术,做完就不管了,剩下的都交给检验员,就会造成大量返工。计件工资制被俗称为检验员的“妈妈”,它 创造了检验员,因此也增加了检验的浪费、停止、返工现象。如何打破这种状况呢?那就要发展体制,实行交叉追溯工资制。交叉追溯工资制,就是让员工控制员工,而不是让检验员来控制员工。让员工控制员工,其要点是员工必须是多能型的。多能型员工要有三种职能,即能做本道工序,能做上道工序,还能做下道工序。会做上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提供的产品就会检验;会做下道工序,就知道下道工序需要什么产品,按要求把
11、产品做给他,这样就不需要检验了;而且下道工序可以向上道工序追溯问责,你提供的产品不良,我可以追溯你的责任。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1.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包括检查表、分层法、因果图、控制 图、直方 图、散布图和排列图。2. SPC(统计过程控制)这是一种通过控制图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原因,并加以改善的方法、工具。日本企业最重视的就是对质量过程的控制,所以他们制定了一种工具叫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他们认为,要对原材料严格把关,由于所有不良品都是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而制造过程中产品由五要素构成,即“ 人、机、料、法、环” ,所以, SPC 主要是围绕 “人、机、料、法、环”来进行管理。3. QCC(品
12、管圈活 动)QCC 也叫集 团活动。QCC 有个特点,它不占用上班 时间,而是利用下班时间大家一起讨论。企业可以把大家组织起来然后分圈,每个圈选一个圈长,每个圈有一个圈名,每个圈每年都要向公司立项。公司每年年底要召开成果发布会,评选出在品管圈的活动当中,成果最大的那个圈,进行奖赏。品管圈活动是从 QC 小组活动发展起来的。QC 小组活动,是指公司专门成立的针对某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小组,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每年,国家科委“ 星火计划”办公室都要在国有企业中评定优秀的 QC小组。品管圈活动要比 QC 小组更广泛,它是全公司包括总经理在内的所有成员参与的,每个圈七八个人。如某公司有 700 人,7
13、个人一个圈,共 100 个圈。4TQM(全面质量管理)TQM 对于企业搞好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通用电气的 TQC(全面质量控制),后被日本企业引进并进行了提升,更具实战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人又反过来学习日本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出并逐渐完善了 TQM 理论;后来中国企 业导入 TQM,在本企业中先后成立“全职办” ,专门做这项工作,可惜最后不了了之了。其实,TQM 是非常好的管理理 论,将来中国企 业必须完善这项工作,只有大力推行 TQM 理论,中国企业才能取得更大的 发展空间。TQM 的实施要领包括:最高主管的决心和承诺;调整品管组织与功能;推行全
14、员参与的活动;建立适用的制度化、标准化;运用统计手法持续不断地改善;建立员工满意的企业环境;重视教育训练;建立好的环境品质;优质供应商;争取品质要求严格的顾客。5. 6 管理6 是 20 世纪 80 年代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概念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公司将其全力应用到公司的各个方面,从开始实施的 1986 年到 1999年,公司平均每年提高 12.3%生产率,不良率只有以前的 1/20在实施 6 管理时,需要对要改进的流程进行区分,找到高潜力的改进机会,优先对其实施改进。如果不确定优先次序,多方出手,就可能分散精力,影响 6 管理的实施效果。在 6 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改进时,要遵循五步循环改进法,即
15、 DMAIC 改善模式:D(Define)界定:辨认需改进的产品或过程,确定项目所需的资源;M(Measure)测量:定 义缺陷, 收集此产品或过程中的表现作底线,建立改进目标;A(Analyze)分析:分析在测量阶段所收集的数据,以确定一组按重要程度排列的影响质量的变量;I(lmprove)改进:优化解决方案,确认该方案能够满足或超过项目质量改进目标C(Control)控制:确保过程改进一旦完成能继续保持下去,而不会返回到先前状态中6 严格遵守三按制、三检制和三控制(1)三按制,指员工要按工艺、按图纸、按 标准(上岗前培训及现场指导)操作;要求检验员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检验;要求技术部编制工艺、绘制图纸、制 订标准。任何员工都不能随意变更作业指导书,即使是企业总经理也不行。只有立项人、设计者有权对其进行变更或者作废,制订、设计新文件等。检验员不能仅靠肉眼检验产品质量,还必须依靠标准进行(2)三检制,即员工自主检验、检验员抽检和巡检、员工之间互相检验。(3)质量管理的三大控制。第一,进料控制,即 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在入库之前进行严格把关;第二,过程控制,即从第一个车间、第一道工序开始领取原材料开始,一直到最后的产品入库,对这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第三,终端控制:从向客户发货到客户反馈回来的结果,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