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25477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章末复习课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能力目标 1. 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2. 提高学生在神经冲动传输过程中的实验分析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神经调节的学习,体会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重 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难 点 1.反射弧五个结构的辨认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3.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的过程中与

2、局部电流的流向的关系。考 试 点 1. 反射和反射弧。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易错易混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方向和膜内侧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一致易混淆。2.兴奋传输时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3.突触和突触小体易于混淆。4.对神经递质认识不足。5.忽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训 练 点 1.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2. 兴奋传输时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曲线变化的解读。教 法 与 学 法 教学环节安排:课前:基础巩固课上:基础检测、明确考纲、考点突破(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探究

3、随堂突破) 、体系建构、达标反馈。课后:作业与反思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练习反思教 学 模 式 学导结合五步教学模式教 具 课本、自主学习、课件【命题趋势分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多以图解分析、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呈现,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五年 18 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常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综合考查, 5 年 28 考。【备考指南】(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3)应用对比分析法学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调节与反射弧的关系,明确知识

4、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教学环节安排】课前:基础盘点:安排学生在对将要复习的内容提前完成自主学习中的“基础导学”部分。课上:第一环节学前辨误。精选学生易混易错的概念性知识性问题,通过判断题的方式提问学5生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效果。第二环节考纲解读。用简短的时间告知学生本课将要复习内容在历年高考中的考试频次和重要的考点,明确复习目标。第三环节考点突破。每个考点都按照“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探究随堂突破”的流程进行复习。第四环节体系建构。第五环节达标反馈。课后:作业与反思。教 学 过 程(课前完成) 【基础巩固】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完成自主丛书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的基础巩固部分知识点,并阅读课本

5、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进行提前复习。上课流程【基础检测】 (多媒体展示)【考纲解读】 (多媒体展示)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5 年 18 考)核心考点:反射弧组成的判断,反射完成的条件及类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5 年 28 考)核心考点: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判断及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分析人脑的高级神经功能 核心考点: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突破】 (多媒体展示)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环节一:真题再现(2012 全国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C.反射活

6、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环节二:深度剖析(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播放反射过程动画 提问学生完成下表1、 反射的种类及比较项目 非 条 件 反 射 条 件 反 射形 成 过 程 先天性 后天获得存 在 永久性 暂时性参与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引起反射的刺激物 具体事物的直接刺激相关感受器(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的间接刺激或抽象刺激(条件刺激)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过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1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 结构特点 功 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

7、响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有无效应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环节三:方法探究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 1(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 2(3)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则兴奋传递方向为环节四:随堂

8、突破右面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阻断处,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C刺激处,可在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思考题:思考: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要几个神经元构成? 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环节一:真题再现(2010课标全国理综 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

9、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环节二:深度剖析1多媒体展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过程和传导特点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外流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Na+内流3、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4、传导特点及方向(1)特点:双向传导(2)方向: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深入思考: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消耗ATP吗?环节三:方法探究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1)a 线段:静息电位(2)b 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 Na+内流(3)bc 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4)ce 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 K+外流(5) e 以后: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 Na+吸 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环节四:随堂突破 考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课后达标反馈】【课后作业】1、 完成资料本节练习题。2、 自主完成中下一节内容的基础导学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