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点】首要课程原理: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第一原理 原创 2017-06-24 杨四耕 品质课程 品质课程 我以为,学校课程变革有三个层次:一是 1.0 层次。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以课程门类的增减为标志,学校会开发一门一门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增减,这是“点状”水平的课程变革。二是 2.0 层次。处在这个层次,学校会围绕某一特定的办学特色或项目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在一定意义上,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是围绕办学特色的“线性”课程设计水平。三是 3.0 层次。此层次,学校课程发展呈“巢状”,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文化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根
2、据我多年的观察与研究,3.0 的课程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倾听感,聚焦原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逻辑感,严密的而非大杂烩或拼盘的;三是统整感,更多地以嵌入的方式实施而非简单地做加减法;四是见识感,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而不以知识拓展或加深为取向;五是质地感,课程建设触及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倚赖课程的丰富与精致。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迈向 3.0 的学校课程变革?经常有中小学校长与老师问我这个问题。问题的价值在于激发思考。细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云鹰校长的专著开放式配方课程,你或许可以发现一个清晰的“理论”: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最重要的五条原理聚焦学习、情境深思、文化融入、目标导引以及扎根过程
3、。我们不妨将这五条原理统称为“首要课程原理”。1、聚焦学习:让儿童站在课程的最高处 杜威说:“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他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一个观点,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生长的心理顺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为此,他提出要研究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与可能性,给儿童提供有助于其“生长”的课程。“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杜威语)“配方”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儿童的需求是课程的核心。孩子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就给他配什么样的课程
4、。“开放式配方课程”是丰富的。在这里,喜欢文学的,能参加成语大观园、绘本阅读、电影欣赏和英语话剧社;喜欢艺术的,能参加手风琴、拉丁舞、吉他;喜欢健体的,能参加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喜欢动手的,能参加葡萄酒酿造、厨艺、功夫茶、机器人光一本坪洲小学“课程指南”就能给你无穷的启益。杜威说:“兴趣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开放式配方课程”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兴趣”和“感情”,融通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诉求,它让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聚焦学习,回归生长,让儿童站在最高处,这是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首要追求。2、情境慎思:清晰学校课程
5、变革的起点课程生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架构之中,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以及学校具体情境在“真空”中开发课程。只有在“情境慎思”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学校课程变革的宏观背景,深刻理解课程变革的文化架构,进而准确地揭示课程的本质,制定出立足在地文化资源、基于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方案。英国课程专家劳顿指出:课程开发必须关注宏观文化背景,研制课程要先进行“文化分析”。众所周知,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创业的城市、活跃的城市。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怀揣着梦想,用热血和青春浇灌着梦想之花。深圳也是一个赏心悦目、自由呼吸的城市。这里有山有海,无论四季,无论何处,都有着自然的美;这里可以自由
6、地生活,只要你喜欢,可以爬完羊台山再爬大南山、塘朗山、排牙山、七娘山、梧桐山,可以走了三水线、二线关、红树林,再走磨房百公里,可以穿越东西冲、骑行杨梅坑、偶尔出关去香港串门深圳也是一个求知欲特别强的城市,图书馆几乎到处都有,去的人很多,周末不去早点没有位置。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深圳越来越绚丽多彩。地处深圳的坪洲小学,学校课程建设如何对接城市文化,如何凸显城市气质,如何汲取城市丰富的资源?“开放式配方课程”便是立足在深圳这座空灵的城市独特资源基础之上的倾情建构。除了关注宏观文化背景,学校课程建设还必须对学校微观情境进行分析,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具体学校和教师身上。这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基尔贝克课程开发“
7、情境模式”之核心观点,这或许也是张校长团队的独到之处。作为一所办学时间不长的学校,坪洲小学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处处彰显出开放的特质,演绎着人文的情怀,有着中西合璧的完美。这里的教师有智慧,他们瞄准核心素养培育等大问题,创造了“开放式配方课程”别样的景象。他们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课程改变,学校改变。3、文化融入,让思想的光辉映照学校课程在不少人的眼睛里,课程就是分门别类的“学习材料”。当我们走出这种视野,把课程理解为每一个人活生生体验到的存在的时候,课程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只是一堆材料,而是一种“复杂的会话”,一种可以进行多元解读的“文本”。通过“解读”我们可以获得多元话语,通过“会话”我们
8、可以得到关于课程的独特理解。“配方课程”理念,与张校长主张的“开放式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我特别钦佩张校长“以一驭多”的本领从开放式阅读教学到开放式习作教学,从开放式语文到开放式教学,从开放式德育到开放式活动课程,再到开放式配方课程,一个概念激活了一所学校!如今,学校的“配方课程”已包含语言与交流、科学与探索、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逻辑与思维、社会与人文等六大类 80 多门,做到了 100%的教师有自己开发的课程项目,100% 的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的课程项目,了不起吧?!派纳说:课程是一个高度符号性的概念,它是一代人努力界定自我与世界的场所。它允许人们从不同的视域来理解课程,通过个性化的“复杂
9、会话”,课程那被久久遗忘的意义得以澄明:“学校课程的宗旨在于促使我们关切自己与他人,帮助我们在公共领域成为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私人领域成为对他人负责的个体,运用智力、敏感和勇气思考与行动。”“开放式配方课程”的立足于解放儿童的心灵,丰富儿童的心智。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经验”,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开放学习的魅力。在这里,“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共的希望。”4、目标导引,让课程变革富有理性精神1949 年,泰勒在他的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
10、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就是著名的“泰勒原理”。由此,他建立起了课程研制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确定基本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坪洲小学围绕“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办学目标和“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的育人目标,构建了一套符合“开放式教育”理念的、与育人目标相匹配的“配方课程”体系。如“孔子小学堂”、“走进客家文化”、“日行七善”、“每日十会”等着眼培育“德行”;创意 DIY、电子报刊、趣味数学、智力七巧板、围棋等属于“智慧”范畴;少儿英
11、文歌曲、趣味剪贴画、花艺、茶艺等课程旨在培养“情趣”;艺体方面,少儿舞蹈、混声合唱、爵士鼓、健美操等课程旨在涵养“气质”。总之,学校课程变革不是漫无目的的“撒野”,而是基于目标的牵引,匹配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结果的过程,是让理性精神照耀学校课程变革的过程。5、扎根过程:激活学校课程变革图景1975 年,英国课程学者斯滕豪斯在他的专著课程研究与研制导论中,首倡过程模式。这是一种重视“教育宗旨”演绎课程活动过程的模式,它强调通过对知识形式和活动价值的分析来确定内容,主张通过加强教师的发展来激活学校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反思澄清隐含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价值要素,提升课程实践过程的价值理解
12、力和判断力。美国课程学者施瓦布认为:课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它是建立在对课程意义的“一致性解释”基础上,通过这个“生态系统”要素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作用,实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和德性的生长。因此,课程变革必须激活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內的课程实践过程,回归课程的实践旨趣。张校长团队是深悟此道的。学校开设的“开放式配方课程”,有些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开设的,有些是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来开设的,有些则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这些课程开设后,如何实现师生的双向“匹配”,如何激活教师的参与热情?学校让孩子们自主选课走班,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开放式学习自主权。如此,自由度大了,发展的空间也就大了!实践,课程最美的语言。让所有教师都动起来,跑起来,聪明才智蹦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做什么,多试几个怎么做,摧毁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切障碍;扎根过程,让所有的信息都流动起来,让所有的渠道都畅通起来,让所有的脑细胞都活跃起来,学校课程变革图景一定美妙绝伦!(注意: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发表本文,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