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个素材怎样用在多个作文题 高考作文让素材飞 001读书少,没积累;阅历浅,见识低写作文没素材.论据大全读着昏昏欲睡,素材全集看着百无一用,怎么破?“老师,我缺素材!急缺!急缺!”素材的确是高中生的软肋。没有高大上的素材,文章的格调就很难提升,分数也就很难“飞”起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你将接触到与众不同的写作素材,学习到一材多用的技巧。当然,这个课程绝口不提司马迁、李白、爱迪生、乔布斯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吧。先说说你对素材的几个误解:1.写不好议论文都是因为没有素材。2.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摘抄,然后背诵。3.素材就是用来凑字数的。4.素材积累越多越好。燕飞老师新解:1.一个人成长的基本
2、标志就是能够运用理性思维去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所以写不好议论文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学会理性分析。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素材就是缸里的米。2.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是运用!每看到一个新素材都要想想怎么用在题目中?当然,这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心中有题(心中至少要有 50 道优秀的高考真题) ,可以用来论证怎样的观点?3.议论文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素材绝不是用来凑字数的。要学会解读素材!4.素材并非越多越好,学会一材多用才是王道。001 积累和使用素材最佳方法是学会一材多用高三复习,很少脱离“题海战术” ,盲目的做题,通过做题查漏补缺的方式为人诟病,然而,你是否能从这种最笨的学习方法中
3、获得最大收益?这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相信很多同学都做过,其实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素材。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4 月 29 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 89 岁。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柏杨 1968 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 9 年零26 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 1968 至 1977 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 ”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4、。“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沉重。 ”他说。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 、 “窝里斗” 、“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 “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识分子
5、,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性的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腐败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 年, 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 “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 170 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 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 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
6、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蒋朗朗评价道。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 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 40 年的家乡。今年年初, “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 ,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 ”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 88 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 , “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 ”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
7、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学者易中天说:“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柏杨先生,请放心安息吧!” 一位网友说:“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这么一篇简短的人物传记可谓处处皆是素材。正如燕飞老师所言: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一材多用才是王道!【例 1:2015 年福建省质检】一年有 365 个日子。有的人过了 365 天;有的人只过 1 天,重复 365 次。立意
8、一:肯定第一类,否定第二类,抓住“丰富与单一”的矛盾立意丑陋的中国人作者柏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计有 170 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探究他的生活状态,不就是将每一天都当作不一样的开始,赋予每一天全新的生命?也正因柏杨将每一天都过得丰富,从未停止对生活的反思,从未停止对自己的更新,才终成“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立意二:否定第一类,肯定第二类,抓住“新异与恒常”的矛盾立意:不要一味求新异,应有所坚守/生活的重复中也有精彩/一生做好一件事因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而被大陆熟知的台湾作家柏杨,经历了 9 年零 26 天的铁窗生涯,在狱中的生活无疑比你我更为枯燥,千篇一律。然
9、而,身陷囫囵的柏杨,却用执着去证明思考的力量,用坚持去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平衡,十年坚持著史,在重复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例 2】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假如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立意一:肯定梁启超的看法,认为趣味是原动力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 、 “窝里斗” 、“酱缸”文化柏杨凭借对历史的兴趣,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柏杨用兴趣引导写作,用热情激发思想和情怀,才最终塑造了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立意二:肯辩证看待,如只有以职责为本,由此寻觅生活趣味的人,才成就天地间光阴际一抹难以磨
10、灭的生命之痕。柏杨先生创作丑陋的中国人 ,承担起中国赤子之职责,以文代啸,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职责而生起借古讽今的念想,并在趣味的牵引抚慰下完成这一振聋发聩的创作。再看看那些徒具一身文气的矫情作家,只能留给世人无尽长嘘。一个人若失去了对其自身职责的使命感,恐人生只能浮于流表,难入佳境。二、002 好素材就是 80%的作文都可“套用”第一讲给大家推荐的素材前身是一篇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燕飞老师想传达的一个理念就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然而,到底怎样的素材才算得上好素材,将好素材搬到作文中有什么可行的方法。【何为好素材?】1.古人的事例,怎么看都土,
11、不是好素材;感动中国事例不是好素材;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不是好素材。好素材基本都带有人文性,感觉听过但似乎又不太了解的现当代中外文化名人是好素材!2.成为好素材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百分之八十的作文都可套用。【好素材搬到作文的方法】1.以人物传记为例,查找写某个文化名人的生平的文章;2.将此人的生平分为若干个阶段,提取包含身份、事迹、成果、传主言论、他人评价在内的重要信息。要求自己做到复述,像讲故事一样;3.以论点为中心,围绕论点、结合作文材料加以解读。以下是燕飞老师在网络上查询到的一篇关于李叔同的文章。 (内容有删减)弘一大师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谢和琛“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
12、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丰子恺我的老师李叔同传奇的身世父亲李筱楼是同冶时期的进士,曾官吏部。李叔同幼年聪慧过人,五岁便跟随母亲习诵古诗格言,六七岁时即攻读昭明文选 ,居然能朗朗成诵,人多异之。十岁始读古文观止和四书 、 尔雅,尤喜说文解字 。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即以对诗词、文章、书法、篆刻等较深的造诣博得“才子”之称。李叔同也浸染了一身清末世家子弟的生活作风。他闲时养鸟品茗、刻石治印,出入梨园、广交名角,不时还游走于青楼瓦舍,吟风弄月,他是当时天津社会备受瞩目的风流公子之一。留学日本第一人1898
13、 年的康梁维新变法,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士大夫中开明人士睁眼看世界、变法图强的思想给李叔同以极大的震动,他自刻一印以明志,日“南海康君是吾师” ,表明自己对民族富强,变法革新的向往。李叔同于 1905 年毅然东渡扶桑,自费留学日本,进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李叔同也由此成为中国留学生中留学日本的第一人。本身就深有艺术造诣的他不仅勤奋好学,还刻苦严谨。他认为学一样就要像一样,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在学习钢琴时,因为手指距离短,他不惜动手术以助长,终成介绍钢琴进入中国的第一人。1906 年,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寄回国内发行,他成为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
14、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为人师表回国之后,李叔同应聘于杭州第一师范。这位当年的风流才子在教书育人上,极重师表和师德。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连走起路来都目不斜视。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授课时每个音节都不会放过。虽然教学严格,但李叔同却极其注重育人的方式。有一次,在他的课上,一位学生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以为老师没有看见,其实李叔同心知肚明。但他没有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且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这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李先生和气地说:“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可以出去了” ,那学生脸上发红。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盛
15、年,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位年仅 38 岁的艺术大师突然来到杭州的虎跑寺,出家为僧了。悲欣交集的弘一法师而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丰富的内心而言,面对社会转型的剧烈动荡,身为知识分子精英的他,渴求通过一种方式来规避人间的悲苦。于是,他选择了以佛教的方式来释放这种难言的情感。李叔同皈依的是佛教的律宗,律宗是佛教各宗派中最讲究持守戒律的宗派,由于修持很苦,几近失传。李叔同出家后一心向佛,谢绝所有俗世应酬,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他有感于中国僧界往往为人所诟病,全是由于不守戒律,所以他积数年之功,专心精研律学。南山律宗始兴于唐。自南宋之后失去真传。弘一法师誓护南山律宗,遍考中外典籍,对律藏加以整理、编修
16、,有着承先启后、兴灭断绝的功绩。在他的后半生,他身携南山律学三大部的内容,云游四方,到处宣讲,弘扬佛法,发人深省。在他的努力下,失传几百年的律宗得以再次发扬。尽管身在佛门,谢绝俗务,弘一法师却始终未曾忘记忧心国事。1937 年, “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时局日紧,战地炮火连天。一次在吃斋的时候,法师突然泪如雨下,对众弟子说:“吾人所食。中华之粟。吾人所饮,温陵之水。我们身为佛子,不能共纾国难,为释迦如来张些体面,自揣不如一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能,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弘一法师保国护教的凛然之情,使在座僧众无不动容。可惜的是,一代大师有生之年未能见证抗战的胜
17、利,63 岁的他于 1942 年阖然长逝于泉州温陵养老院的晚清室中。他临终的绝笔“悲欣交集”四字与其说是他彼时的心境,不如说是李叔同为自己的艺术和人生作的注脚,悲欣交集中,他走完了他绚烂至极、复又归于平淡的一生。一如他在春游中写道的:“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小结:“李叔同”并非人人皆了解的素材,文化名人、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是好素材;这篇文章清晰的将传主生平划分为四个阶段,方便复述。 )【2014 高考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立意:命运的必然性和人的主动性虽然人生必然会遇到困境
18、,但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约束为自由。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丰子恺评价他的恩师李叔同:“文艺的园地,被他走遍了。 ”徜徉在文艺世界本是李叔同的自由,只是人的一生并不尽然是一片绿洲。社会转型的剧烈动荡,让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备受翻越沙漠的煎熬。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内心的伟大艺术家,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风沙,他不顾一切阻拦,以“自由”的方式,选择了用佛教来释放这种难言的情感,并致力于用佛教唤醒世人,从而创造了绚烂至极的一生。是的,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或易位,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履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小结:素材解读分析
19、中,包含了身份、事迹、成果、传主言论、他人评价在内的重要信息。 )【2014 高考 山东卷】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立意: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幅图画,角度不同,自然会从中看到或体悟不同的意义和内涵。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出家,世人众说纷纭。旁人看到的可能是弘一法师一生的孤单寂寞,是苦行僧生活的乏味无趣,其实从弘一法师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他抵住了红尘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正如他在诗中所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平静而美好。守住自已的本心,
20、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才具有最美丽的色彩。(小结:以论点为中心,围绕论点、结合作文材料加以解读。论证中提及了“旁人”对应材料中的“有的人” , “画面”对应了“李叔同与众不同的人生” 。 )【思考题】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用李叔同的事例进行论证。 )三、用具有人文情怀的素材,增加议论文的 B 格读书少,没积累;阅历浅,见识低写作文没素材。论据大全读着昏昏欲睡,素材全集看着百无一用,怎么破?在上一讲中,燕飞老师曾说,好素材
21、基本带有人文性,感觉听过但似乎又不太了解的现当代文化名人是好素材!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议论文具有很强的说理性,如果不用这样的素材,文章常常显得生硬;其次,高考作文的改卷老师怎么也跟“语文”有关系,他们还是对所谓的“书香气息”比较有好感。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素材,主人公是“塑造读者人生的 25 部首选经典”之一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梭罗:瓦尔登湖的遥想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的风景是
22、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 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梭罗就在 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就这样每天出去打水、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 920 天。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月光映照在罗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 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 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 漪。泛舟湖上听着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
23、些对于梭罗来说弥 足珍贵。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志安详,心满意足。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 态,亲自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他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相反,他是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 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可见他对
24、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叶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有战争没有黑暗一片的和谐安乐,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无畏的反抗大胆的斥责,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旅行家拉斐尔 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
25、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太多太多的遐想。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人际关系的沉思,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春日湖畔那份好心情。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选自西安日报 ,有删改)【赏评】瓦尔登湖被称为“塑造读者
26、人生的25 部首选经典”之一。本文作者以“遥想瓦尔登湖”的独特方式,充分表达了对梭罗由衷的敬佩。对梭罗勇于远离尘嚣、拥抱自然、 感受寂寞,并从中思索和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的行为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同时也在提醒读者,也许我们不能都像梭罗那样找个湖隐居起来,但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他的瓦尔登湖 ,以慰藉心灵、抚平创伤、思索生活、感悟人生。【作文一】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第二天。学生们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立意:恬淡的人生,简单的
27、快乐。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自在,充满简单的快乐。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后一心向佛,谢绝所有俗世应酬,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严守戒律,刻苦精进,长年累月地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在红尘之外,弘一大师摈弃了世界上那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静虚淡定、泰然自安。 (回顾上一讲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 )无独有偶,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体验主义者的姿态,放下“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放下物质,放下繁华,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回顾上一讲:对素材提取,尽量包含身份、事迹、结果、传主言论、他人评价在内的重要信息。
28、)然而,是否唯有逃离,方得安静?其实比逃离更重要的是放下心中对物质的迷恋。若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 “心中有瓦尔登湖,那么处处都是瓦尔登湖” 。梭罗本人在瓦尔登度过 920 天后回到康科德,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事写作直至去逝。正是这种豁达超脱的胸襟,这种洞穿名利虚荣的睿智,才使得如李叔同、梭罗一般的人,拥有超越功利的情怀,拥有乐享平静的闲适。 (小结:以“比逃离更重要的是放下心中对物质的迷恋”这一观点为中心,围绕观点、结合作文材料加以解读。论证中提及了“放下心中对物质的迷恋”对应材料中的“不需要的东西” , “拥有超越功利的情怀、乐享平静的闲适。 ”对应了材料隐含的“放下不需要的东西带来的影
29、响。 ”)【作文二】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其实花瓶本身并没有那么美,只是你被物欲奢华所迷惑,迷失了自我。梭罗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启示:“只要心中有瓦尔登湖,就处处都是瓦尔登湖。 ”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放下优越的物质环境,亲自去探索人生,体会生活。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是那么起眼,但梭罗却在精美之外,在物质之外寻求到了美的真谛。是的,不论时代的风尚和社会的潮流如何,总有人能够拒绝人云亦云,坚守自己内心的“瓦尔登湖” 。其实看来精美的物欲世界,不过是展台上人人称赞的美丽花瓶,当你静静独处,仔细思量之后,会发现
30、原来生命中拥有太看似精致的“花瓶” ,拥有过多的物欲,也会蒙住我们欣赏美的眼睛,蒙蔽我们探求生命真谛的心。【作文三】 (回顾上一讲的作文题)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有几人能如袁隆平一般摒弃对名利的疯狂追逐,只以淡泊平静之心对待工作和生活。人心越来越困顿,世界变得越来越功利,人们真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31、(省略号里的内容留给你,欢迎加微信交流。如果你是学生,燕飞老师将亲自为你修改。 )四、高考作文让素材飞 003 一个帅到爆的分析方法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纠结于无话可说,说来说去总是围绕着“正是因为所以” ,或者“假如那么”其实这样的文章往往粗浅,不能称作真正的议论文,充其量只能勉强算作“证明题” 。那么,这一讲,双鱼老师要给大家强调一个新鲜词“因果链” 。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非常的土,但很有代表性。比如论证“我们要做诚信之人” ,有些同学会这样写: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古往今来,诚信之人不胜枚举。古代的 A 某人现代的 B 某人 (举 2 例证明) ,而在我们身边。由此可见,诚信是不能抛弃的,我们
32、要做诚信之人。 那什么才是双鱼老师说的因果链,如何在行文中构建“因果链”呢? 其实“因果链”是一个哲学概念。成语“顺藤摸瓜”之中所说的“藤”指的就是因果链,而“瓜”则指的是根本原因。因果链可以表现为“因果(因)果(因)果” 。原因所引起的结果可再作为原因引起新结果,称为长程链。多因一果或一因多果或多因多果,称为复合链。原因引起的结果反过来引起原因的变化,称为反馈链。运用不一样的因果链分析可以写出非常饱满和高大上的论证。 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素材,再从这一素材出发学习双鱼老师所讲的“因果链” 。 (本讲以“长程链”为例)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罗先哲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四十余年来
33、,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 。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
34、反锁在屋里。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精。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80 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风雨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
35、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
36、“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1993 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上联
37、是: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篱院长守身更舒。横批:老屋隐士。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 “画,愈画愈难。 ”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时常对人们说:“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
38、,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 “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 ”(选自名人传记 ,有删改) 【2012 年厦门市高二质检】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假如有人问我:你的人生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立意】肯定这种看法,认为趣味是原动力。 【因果链】趣味好奇心探索热情毅力心得成就感超越成就 【示例】 趣味是人生的根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原动力。乡野画贤王烈一向坚持“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为信念,而“师从我心”指的不就是兴趣?因为跟随内心的向往,以趣味为行
39、为导航,王烈四十余年来坚持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师的作品进行潜心探索、反复研究。无论风雨雾露、春夏秋冬,都不减他最初观竹画竹的热情。那些表面看起来的“执着、毅力” ,他们有个真正的知己叫做“趣味” 。一件事有趣对味才会让我们虽然面临挑战也依旧向往“江南簧竹,挥毫即作”的成就感,也唯有有趣对味的事儿才会驱使人们不断超越,将心血和才智融入自己人生的代表作。【2015 四川卷】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
40、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立意】 难得糊涂 【因果链】 聪明权衡计较自恋与隔绝好胜心难以满足功利 糊涂自我侦查接触现实选择合适的定位理性内心建设 【示例】 郑板桥曾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向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其实郑板桥万万没有想到,他那神出鬼没的艺术创作,竟然不如一句“难得糊涂”的牢骚话得到的反响广泛。 “机关算尽太聪明”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人们的内心被物欲裹挟,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市场。于是,“聪明”之人无处不在(可加入第一条因果链)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实诚之人、糊涂之人更显得难能可
41、贵。 “泥舍久居心自乐,篱院长守身更舒。 ”甘居乡野的艺术家王烈,正是摒弃了世人所认可的“聪明” ,在功利、名誉、追捧、物质之外,选择了“难得糊涂” 。他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和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 “难得糊涂” ,诚如此言,唯有在世故面前选择糊涂,才能时刻对自我进行侦查,保持从零开始的状态;也唯有在喧哗面前选择糊涂,才能真正看清喧哗,从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以平静的姿态面对事业和生活;当然,也只有做一个糊涂之人,才可能在滚滚红尘中避免亦步亦趋,怀抱一颗强大的内心踽踽前行。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这是王烈的真实写照,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那我们呢?我们也应该让自己在“聪明人”的世界中静一静,糊涂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