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4514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钱氏起源和家谱收藏地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颛帝裔孙彭孚的官名,属于以官职为氏。 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之裔孙孚,官拜周钱府上士(掌管国家财政官职)。 据史籍通志、 姓谱等记载,黄帝之孙颛顼在祖父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他执政期间,中原各部落氏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人口迅猛增长,土地日趋紧张,部族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面对此种情况,颛顼决定重新分封天下,他将自己的八个后人分别分封到己、董、秃、坛、曹、斟、芈、彭等地,让他们各自建立方国独立发展。这些方国名称后来陆续演变为相应的姓氏,成为我国南方早期主要八个姓氏的来源。其中彭国传至颛顼曾孙吴回时,帝喾委托吴回接替其兄长重黎的火正之职(掌管火

2、种的官),史称火正祝融。吴回之子陆终成年后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怀孕三年却总不生产,无奈之下,陆终只好为妻子实行剖腹产,结果得子六人。六子中的第三子名篯,字铿,史称篯铿。后来帝尧封篯铿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之后他在那里建立了大彭氏国,从此,便以彭为姓而称彭铿。 彭铿是传说中古代有名的长寿者,相传他在唐尧时就与夏禹、皋陶等人同时被举荐入朝任职,夏商之时任守藏史,至周朝时为柱下史,同时又是拥有侯伯之位的大彭国君,活了八百甲子,遂被后人尊称为彭祖。彭祖之孙彭孚,西周时任钱府上士,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其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事迹,就以他的官职为姓,称钱氏。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虽出生于彭城,而

3、任职于京城,所以钱氏的一部分最早形成在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和江苏省彭城县一带。 相传彭祖篯铿子女众多,而按照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彭祖的长子长孙一系才能继承彭祖的名位和封地,其余诸子诸孙则无法享有这一权利。因为宗法制度规定,任何一个家族中只有嫡长子得以承袭父亲的一切权力和地位,世代保有本家族“大宗” 的地位,其余 诸子在分得一部分 财产和土地后,另外分成若干新的别宗,称为别子,各有自己的氏号。这些别子以后就成为这些别宗的始祖,他们的土地和名位也由各嫡长子继承,成为别宗的宗子。这些别宗的宗子,对于“大宗” 而言,他 们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内,则为族长,就是“ 大宗 ”,史称 “别子为相,继别

4、为宗”。因此,彭祖的各支庶子孙多改换姓氏以有别于嫡系,其中有一支把“篯” 字去“竹”头改为“钱 ”,于是便形成了后来的 钱氏。清朝王相所著 百家姓考略中记载:“钱 ,征音,彭城郡,系出篯氏。彭祖姓篯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 ”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九府泉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九府泉人,亦称九府钱人,在古代, “钱”字于“泉”字相同,取泉之不绝之意,皆指钱币。九府泉人隶属天官府司管辖,为王室重臣之一。 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记载:“ 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钱古作泉字。 ” 在典籍正字通中记载:“九府者,掌财帛之官也。历代便之。周景王铸大钱,曰宝货,肉好有轮郭,以劝

5、农赡不足,百姓蒙其利。钱形似璧,故亦称肉好纪钱制者,唐张台封演有泉谱,陶岳有货泉录,宋洪遵有泉志,马端临有钱币考,彼此异同。 ” 在九府泉人(九府钱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钱氏、泉氏,后泉氏亦多改称钱氏,世代相传至今。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赐姓是中国古代帝王彰布皇家威仪,昭示荣宠,笼络、褒奖臣属,邀集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五代时钱镠曾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吴越国,历时八十六年之久,是时境内安宁,人民富足,有不少吴越臣僚先后都被赐以国姓“钱” ,而改姓为钱。史籍宋史中称,吴越王钱镠“与战士多赐己姓” ,至忠懿王钱弘傲临朝称制,这些因赐姓而改姓钱氏之人“皆称同宗

6、” ,都自认为属于钱氏之人了。 目前属于这类被赐姓的钱氏人还见于台湾省高山族土著中。据史籍台湾省姓氏源流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 1758年)台湾省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于朝廷,有功于国家,被清乾隆帝赐姓为钱,此后相沿不改,迄今仍为钱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联姻合姓为氏。 合姓即是合并而成的姓氏,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变姓现象,称之为假复姓。钱氏的合姓是钱氏与其他姓氏合并或联姻的结果,以钱王氏、钱赖氏两姓人数居多。 钱王氏,就是由钱氏和王氏协商合并而成,最早出现于崇德地区(今浙江桐乡) ,以后又迁往浙江的其他地区及江苏、福建、安徽、广东甚至台湾省、香港等地。钱王氏的出现,在

7、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当年崇德两姓族人出于人员互补、消除纠纷的目的而试图通过平等合作的方法寻求共同发展的最佳手段。 钱赖氏,基本也是由钱氏和赖姓合并而来。据台北文献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在台搜集族谱报告一文报道:在目前的台湾省,便生活着一些以钱赖为姓的人。不过他们大多是钱氏与赖姓通婚后的主妇及子女,尤其是受西方从夫姓的文化影响,很多赖姓女姓婚后在保持自己原有姓名的同时,在前面又冠以夫姓,形成假复姓。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卓尔和沁氏,亦称朱嘎沁氏,以地为姓,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Jor

8、he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蒙古族卓尔和沁氏多所冠汉姓为钱氏。 .蒙古族敏罕氏,蒙语“敏罕” 一词的汉义为 “千”,与汉姓“ 钱”字谐音,该氏族在元、明时期与汉族交往时,即将本姓氏汉化简称为钱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钱佳氏,满语为 Ciangiya Hala,这是满族中的一支脱谱姓氏,实际上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地广泛,今北京市满族中即有此姓,清朝中叶以后即冠汉姓为钱氏。 .满族伊伯氏,满语为 Ibe Hala,满族姓氏,汉义“

9、前进” ,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多冠汉姓为伊氏、钱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哈尼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明清土司通纂、 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 哈尼族钱氏,是在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的,到了明、清时期,哈尼族钱氏已经是一个势力较大的姓氏群体,居住在临安府一带的钱氏哈尼族首领还担任过土司副长官的职务,其后裔一直到今天,在当地仍有较大的影响力。 第八个渊源: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钱氏,源出彝族都普氏部落,其头人在明朝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转音流改为汉姓钱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台湾土著,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台湾通志

10、、 清朝台湾省之乡论等文献记载,台湾省土著民族中的赛多族人,原以“沙拉湾” 为姓氏,后来全族一致通过决议,都改为汉姓钱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苗族、壮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彭铿、钱镠。 三.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四.迁徙分布: 1.先秦、两汉时期: 虽然钱氏早在西周就已获姓得氏,但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却是寂寥无闻。整个

11、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仅有隐士钱丹一人而已,且语焉不详、事迹不清。而钱氏族人这时的活动范围仍只局限于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关中钱氏则已是湮没无闻了。进入秦朝,钱氏人中才有当时地属关东的下邳(今江苏雎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节操高雅被朝延委命为御史大夫,由于御史大夫在秦朝是专门负责掌管朝廷监察、纠劾百官之权的三公要职,位尊而权重,一般非皇帝股肱亲信不得担任。故而诏令一出,钱产一族顿时声名雀起,饮誉一时,一向不为人所熟知的钱氏也变得家喻户晓,从此进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 然而就在钱产及其钱氏的发展渐入佳境之时,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却因长期的暴政苛刑,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

12、义,并很快崩溃垮台,此后项羽刘邦楚汉相争,天下大乱,一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这时钱产已经亡故,其后人为躲避兵燹之苦,便纷纷离开京师咸阳重返家乡下邳。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之后,钱氏宗族尤其是江南乌程、长兴等地的钱氏却面目一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尽管这时中国北方仅仅经历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就再度陷入到持续不断的割据纷争之中,进而形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大分裂时期,但中原百姓为躲避北方日渐频炽的战乱而大规模南迁所引发的“ 永嘉南渡” ,却给 当时原本地广人稀、 经济落后的江南地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契机。 晋朝的永嘉南渡不仅使江南各宗族、人口大增,也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

13、同时由于这些人口南迁后仍大多保持着分宗别姓聚族而居的生活习惯,使得江南钱氏伴随北方钱氏的南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但人丁兴旺、福祚良多,而且名人贤士层出不穷,出将入相者甚众,逐渐成为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影响日益扩大。如三国曹魏时,长兴人钱盛官居庐江太守(今安徽合肥),钱瑞历任青冀二州刺史、龙骧将军。晋朝以后,汉高密侯钱咸九世孙钱弥迁家于长城(今浙江长兴东部),官至大司农、辅国将军,封豫章县侯(今江西南昌) 。约于同时,长城人钱宠积功封授东迁县开国侯(今浙江湖州) ,钱迪升太子太傅,钱祥拜伏波将军,钱岳任步兵校尉,钱凤任大将军铠曹参军。此外,钱端、钱广、钱象等人也都是这一时期知名一时的风云人

14、物。然而直到此时,江南钱氏仍是只以乌程、长兴以及附近的长城、东迁等地为主要聚居区。由于这些地方从三国孙吴时就隶属于吴兴郡管辖,所以吴兴自然也就成为当时天下钱氏最为瞩目的地区,进而跻身于钱氏著名郡望之列。 南北朝时,钱氏的发展特点变化无多,依旧以传统的几个聚居地为中心发展。不过,随着钱氏宗族的日渐活跃,江南钱氏已不再拘于吴兴一地,而开始向南方的其它一些地区发展,足迹渐遍于今湖南省、广东省等地。 3.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 589 年隋文帝杨坚用兵江南,掳获陈后主陈叔宝,灭亡陈朝,结束了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天下复归于统一,是时南北畅通,社会安定,经济渐趋繁荣。其后不久,李

15、唐朝兴,因袭隋制,继有四海,通过隋、唐诸帝的不懈努力,中国封建社会终于迎来了以隋唐盛世为标志的全盛期。而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钱氏宗族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隋唐政治文化中心仍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等北方城市,因此钱氏族人往往以出仕、经商等形式,开始流向北方,出现北迁趋势,并逐渐遍布于中原各地。 隋朝由于国祚短促,钱氏宗族尚不彰显,仅有长城人钱秀卿与钱伯仁两人入朝分别担任伏波将军与散骑常侍之职,影响颇为有限。但进入唐朝后,钱氏不断壮大,活动范围相应拓展。唐朝初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行有不少中原钱氏将佐,其后代多在福建省落户生根,成为福建钱氏的先

16、祖。而随后出现的钱九陇与钱起这两个一武一文家族,则成为唐朝钱氏的代表。 4.宋、元时期: 经过隋、唐、五代十国的蓬勃发展,至北宋建立时,整个钱氏宗族已呈现出一种全面繁荣的情景,影响日大。尤其吴越国因忠懿王钱弘俶明识大局,主动向北宋王朝献国纳土而隆,并不像其他割据政权那样被武力平灭,所以吴越钱氏王族不仅没有遭受通常改朝换代时国破家亡、惨遭杀戮的厄运,反而在入宋后大多仍能入仕为官,继保荣华,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虽然在公元 1127 年北宋为金政权所灭,中国北方一度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人口损失严重,并出现了南宋与金政权长期的南北对峙局面,但由于钱氏宗族分布最为密集的江南地区远离战火,且南宋定都于远

17、离战火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因此,钱氏氏族的发展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甚至还出现了昌盛的势头。不过,两宋钱氏的发展特点基本上还是建立于隋唐五代的基础之上,即以吴越钱氏王族为核心,其他支系则遥相呼应。 公元 1276 年 2 月元军兵攻入临安,俘获南宋恭帝赵黑及其宗室,南宋军民虽经顽强抵抗,终无法扭转颓局。公元 1279年南宋最后灭亡,天下复归于一统。应当说,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无论从各方面都促进了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巩固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果,而钱氏宗族也借此形势,在两宋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壮大,并随元朝大规模的屯田戍边政策向西域、蒙古等边疆地区发展,活动范

18、围相应扩大,影响更为广泛。 元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各地各民族的反抗,维护自身蒙古贵族的特权,对全国各族人民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将天下之民按照征服时间上的先后,划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高低贵贱不同的等级,每一等级都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而原属南宋统治的江南各族人民因抵抗元军最为激烈,时间最长,所以被定为最低一等的南人,处处受到歧视与压制,出仕为官更属艰难,因而有元一代,钱氏宗族多不忘故朝旧主,纷纷弃政隐居,潜心于文教与工商事业之中,政坛上显得沉寂一时,无所作为。但由于经过南宋百余年的经营,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尤其是素有“苏湖熟,天下足” 美誉的江浙地区,更成为当时天下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19、,人口盈盛,社会繁荣,文化教育极为发达。进入元朝统治时期后,这一地区虽因兵燹纷扰,发展一度受到延滞,但很快就得到恢复,发展势头更炽,甚至成为元朝繁荣与富足的象征,并被喻为天堂之地。 钱氏宗族便是在这一种背景之下,立足于江浙原有各居住地经商从教,发展文化事业,并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文化实力逐渐向周边一些新兴的城市和地区迁徙辐射,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又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家族支系,诸如松江钱壁,华亭钱全衮、钱惟善,江西吉水钱好德等等莫不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向江浙日浙繁荣的新兴地带迁徙已构成元朝时期钱氏宗族发展一大特点。 5.明、清时期: 公元 1367 年 10 月,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扫灭

20、元朝残余势力,整军誓师北伐。宣布“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经过 一系列的殊死 战斗,至公元 1368 年 7 月间,朱元璋率领的明军攻克了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被迫北遁,历时九十九年的元朝至此灭亡。 大明王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一面采取各种措施巩固统治,一面则安定社会秩序,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恢复自元末就已废弛的封建经济,使国家形势迅速得到好转。他针对遭受元末一系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中原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多是无人之地”的惨状,以今江浙地区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地“元末少经兵燹、经济发达、人烟辐辏、土地已渐趋紧张”为 由,下令其向中原地区移民屯垦,目标主要集

21、中在今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又诏令向湖南、湖北等兵民逃死流亡殆尽的省份移民驻戊,当时迁移规模相当宏大,影响深远。所以至今在湖北京山县仍流传着“洪武开坎 ”的故事,便是 这一历史事件的真 实反映。 应当说,明朝初年的大移民不仅对于恢复、发展战乱区的经济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也使大量原先居住于江浙一带的钱氏宗族再度迁往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活动范围,进而形成钱氏历史上的又一次迁播浪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江浙钱氏自五代以来便罕遇战乱,生活相对富足稳定,加之又极富文化传统崇尚学术,特别在元朝其更以文教工商为业,勤俭治家,所以到明朝时便很快涌现出一大批学富五车、满腹经

22、纶的栋梁之才,据编撰于清乾隆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仅其知名者便已百数,分布地区已不再限于江浙而遍及全国各地。这些钱氏人士或官或宦,或文或武,都对社会进步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用实际行动壮大、印证了钱氏“自古多才俊” 的声 势。 6.移居台湾省及海外: 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向海外移民早在秦汉时期便不乏其人,如徐福东渡扶桑、卫满北奔朝鲜等等莫不如是。不过直到明、清之前,这种移民规模都很微小,且移民大多以经商逐利的商人为主。至明朝中、晚期情况方有所变化。当时由于大明朝廷内部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迭相而至,朝纲废弛,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特别是地处东南沿海的江浙闽广等省份,土地兼并更为激烈,赋役繁重,

23、剥削峻苛,大批农民破产流亡,陷入无立锥之地的困苦窘境,于是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移到海外谋生。清朝初期这种形势虽一度有所改观,但公元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加上同期南北美洲以及东南亚等欧美国家殖民地急需廉价劳动力,因此闽、粤等沿海地出洋华侨人数剧增,而清朝政府为了弥补巨额对外贸易赤字、稳定货币,也希望通过海外移民减轻社会压力,赚取可观的外汇收入,所以转而采取放任移民的政策,故而又进一步促进了华侨队伍的壮大,到光绪末年全球华侨及侨裔已达四百多万人,作为东南名门著姓的钱氏宗族自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从迁徙方向看,目标主要集中在台湾省、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 由于

24、台湾省与大陆隔海相望,距离最近,故而往往成为移民们的首选之地。仅明末崇祯皇帝年间,福建沿海饥民迁往台湾省的就有数万人之多,形成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至 17 世纪初期,在台湾省的汉族人数便已达到十万多人。公元 1662年抗清将领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省后,又有大批反清军民相继来台,据粗略统计,当时来自福建、广东的汉人移民几近二十万,台湾省钱氏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迁入定居的。据台湾省通志等书的记载,南明桂王永历年间(公元 16471661年)福建同安人钱某入垦凤山县观音里竹仔门庄及后庄仔庄,首开钱氏迁居台湾省之先河,惜其名已无考。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 1683 年)清军攻入台湾省,平定郑氏政权,海峡两岸

25、宣告统一。为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巩固海防,大清朝廷下令正式解除源自清初的禁海令,采取措施鼓励大陆百姓入台垦荒,东南沿海省份遂又掀起了新的一轮移民浪潮,其中尤以福建、广东两省为著。到乾隆年间,台湾省已有“闽 人 约数十万,粤人约十余万” ,全岛 人口成倍增长,清嘉庆时台湾省人口跃至二百万,大部分都是闽、粤移民。与之相应,入台钱氏也空前活跃起来。清乾隆二年(公元 1737 年)安溪人钱甫举家移居台北县泰山乡大山科村钱厝坑,成为台湾省钱氏第一位有名有姓者。清乾隆十二年五十九年(公元17471794 年)大陆钱氏又分别有钱登选、钱某(名无考)和钱子白等人率族众分三批入台,定居于凤山、苗栗、湖口等地。清

26、嘉庆四年(公元 1799 年)钱桐迁居凤山县。清道光七年(公元 1827 年)钱兴和钱头等人迁居基隆。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 年)又有钱国珍迁居台湾省县,并在当年中武举,成为当地移民中较有身份的人。总计自明末至清朝末期近三百年间,钱氏人约有八次入垦台湾省,不仅开拓了他们原有的生存空间,而且还为台湾省带去了新的人口和劳动力,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开发与发展。 公元 1949 年国民党政权在内战中溃败、被迫退往台湾省,大批军政科教人员随同迁台,其中就有不少的钱氏人,如国学大师钱穆、化学教育家钱思亮、报业巨子钱震、国民党高级将领钱大钧、钱怀源等等都是当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到来,无疑进一步扩

27、大了在台的钱氏人数和影响力。如今,钱氏位居台湾省诸多大姓氏的第九十二位,主要分布在台北、凤山、苗栗、新竹等地区。 在迁往台湾省的同时,钱氏宗族中也有不少人迈出国门、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从目前来看,其最主要的海外聚居地为东南亚和欧美诸国。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并通过不懈努力,与所在地各族人民一道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 72 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

28、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 69 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 49 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 88 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 421 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 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 607 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 621 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 742 年)名彭城郡。唐朝乾

29、元元年(戊戌,公元758 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 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 ,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 405 年)移至吴兴( 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 602 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30、。 2.堂号: 彭城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吴越堂:钱镠是五代吴越开国君王。他在后唐时只是大将董昌手下一个偏将,但是他深通兵法,很会打仗,打败了王郢,消灭了黄巢,剿平了刘汉宏。皇帝因他战功累累,升他为镇海节度使。这时董昌造反,他剿平了董昌,皇帝就封他为越王,后来又封他为吴王。到了梁太祖的时候,封他为吴越王。 锦树堂:资料有待补充。 享彝堂:资料有待补充。 万选堂:资料有待补充。 丹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木衍堂:资料有待补充。 务云阁:资料有待补充。 丛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启堂:资料有待补充。 远释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恩堂:资料有待补充。 贻忠堂:资料有待补

31、充。 思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昭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显忠祠:资料有待补充。 清风堂:资料有待补充。 研云堂:资料有待补充。 表忠观:资料有待补充。 具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小锡堂:资料有待补充。 诒燕堂:资料有待补充。 射潮堂:资料有待补充。 庆系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撷云阁:资料有待补充。 念修堂:资料有待补充。 锦林堂:资料有待补充。 伯仲堂:资料有待补充。 湖草堂:资料有待补充。 锄绅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言堂:资料有待补充。 雍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怀堂:资料有待补充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清)钱录泰等纂修,清光

32、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 年) 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钱乃勤纂修,民国十年(公元 1921 年)活字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氏菱溪族谱,(民国)钱兴烈、钱廷选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 1929 年) 敬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民国)钱保墉纂修,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 清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 1924 年)铅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

33、案馆。 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氏家乘,(民国) 钱文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 1915 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彭城钱氏谱,(民国)钱人骏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 1932 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氏傅芬集,(清) 钱泳辑,民国二十五年(公元 1936 年)影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王祠产补编,(民国)钱文选纂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 1937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时代出版社纂修,铅印本六册。

34、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重修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公元 1791 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 1944 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 木衍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元礼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 1895 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黄严黄邑钱山陈氏宗谱二十卷,(清)陈晓

35、严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 1909 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四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 1944 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3.家训: 个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欲造优

36、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

37、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七.字辈排行: 江苏常熟钱氏字辈:“世宏泽远书启康昆” 。 云南昆明钱氏字辈:“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 浙江海宁钱氏字辈:“兴邦保国崇德志道通经博古明体达用” 。广东潮汕钱氏字辈:“伯思孝友仲怀敬恭忠信立德礼义衍芳” 。湖南湘潭钱氏字辈:“广诒彰世序永锡茂宗支绳武昭垂

38、日人文蔚起期景仰先贤德鸿基耀楚湘诗书傅后代克绍振纲常”。 钱氏一支字辈:“思朝玉正良人上开必世宏大邦家之才孝友忠厚泽远德培光宗耀主以毓方来”。 资料有待补充。2009/2/16 3:29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000105000002 姓氏略考钱姓家谱文献六.家谱文献: 1.介绍: 作为中国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乘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概言之即家谱,因其专以特定姓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人物事迹为中心内容的撰述特点,往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辨亲疏别贵贱的重要依据,一向受到历代名门望族的重视而不断以增补和修订,社会影响至为深远。

39、尽管钱氏得姓甚早,但其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却无从可考。不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全面兴盛,谱牒之学泛为盈学,以致“家之婚姻必由于 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 的史实来看,钱氏家谱至迟于此时即已出现,只可惜皆亡佚无存。现存钱氏家谱多修纂于清朝与民国年间,这些家谱大多有比较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官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最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核心。对了解和研究这些家族支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现

40、实和学术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 2.家谱: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 1879 年)永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钱塘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绍勋辑,沈祖帛系增辑,民国八年(公元 1919 年)西泠印社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吉安钱溪胡氏族谱及文献,(清)胡家璜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

41、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震一等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 1946 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东番禺金钱村候氏族谱不分卷,(清)侯子城誌,清道光十二年(公元 1832 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沄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 1895 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溧阳广德钱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钱又选撰,民国二十七年(公元 1938 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保阳钱氏宗谱,(

42、清)钱漱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 1859 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不分卷,(清)钱华辑,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3 年) 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山钱氏世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兆鹏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 1783 年)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 年)至清道光年间重修。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十二卷,首两卷、附钱氏一家言十二卷、末一卷,(清) 钱元焕修,清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通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43、清)钱炳川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 锄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志遥等跋,清乾降十二年(公元 1747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六修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钱铭盘、钱之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 1848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止庸、钱之洤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 1880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44、所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南朱钱氏族谱十卷,(民国)邵凤翔等序,民国二年(公元 1913 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宗谱十二卷,(清)钱潮海等修,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 年)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钱氏宗谱十四卷,(清)钱世坤、钱德行等汇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 1893 年)伯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五八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钱履荣等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

45、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钱增伟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 1929 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阳钱氏家谱二十八卷,(民国)钱亨等修,民国四年(公元 1915 年)锦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金匮吴越钱氏宗谱,(清)钱维城等编,清嘉庆十六年(公元 1811 年) 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五修流光宗谱十二卷,(清)钱人麟等修,清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蔗川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

46、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清芬志十种,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清光绪四年(公元 1878 年)撷云阁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六卷,首一卷、世谱二十二卷,(清)钱逸楼、钱子芬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 1874 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十卷,世谱三十卷,(清)钱熙元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 1907 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

47、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四卷,(民国)钱基博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 1948 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下卷十卷,末一卷,(清)钱邵霖辑,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 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十三年(公元 1887 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两卷,(清)钱士炳等修,清光绪十八年(

48、公元 1892 年) 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二卷,(清) 钱承康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承康修,清光绪年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一珠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 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民国)钱一璜等编,民国十七年(公元 1928 年) 庆系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清)钱一珠等编,钱鸿申、钱王禾辑,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江阴钱氏宗谱四卷,(清)钱德荣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 1901 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北门五保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钱叙森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 1931 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