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爱莲说习题+答案!超全!!.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43348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习题+答案!超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莲说习题+答案!超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莲说习题+答案!超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莲说习题+答案!超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爱莲说浏览题1、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2、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

3、,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质。12、 “独爱莲” , “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质。15. 第二段用了怎样

4、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1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1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1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

5、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2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2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2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2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2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 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25

6、.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爱莲说发挥题: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 ,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

7、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 “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4、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5、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 ,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6、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

8、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7、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爱莲说填空题:1、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2、 文章前后照应, “予独爱莲”和(莲

9、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独)相照应。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4、 指出句式: (1)菊之爱:(倒装句)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5、 从句子种类看,第 2 段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属(陈述)句,第四句属(反问句) ,第五句是(感叹句) 。6、 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 。7、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

10、(正衬) ,牡丹属于(反衬) 。8、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 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10、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莲花)10、 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 ,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 ),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爱莲说检测题1、 爱莲说选自 , ,是 时著名的 家, “元公

11、”是他的谥号。1、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 ) ( ) ( )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 )的品质。2、 文章前后照应, “予独爱莲”和( )一句照应,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 )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 )相照应。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 ) 。4、 指出句式: (1)菊之爱:(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 衬托分( )和( )两种。本文用( 、 )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 ) ,牡丹属于( ) 。3、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

12、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6、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0、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12、 “独爱莲” , “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1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 1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 1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

13、度?答: 1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比,其用意何在? 答:1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2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2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2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检测题答案在上边(同浏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