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3429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二期中现代文练习【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 (20 分)北平的四季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 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 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 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 寻不出几处 来的好地。 为叙述的便利起见,想分成四季来约略地说说。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 满地,寒 风刺骨的节 季了,所以北平的

2、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 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 处,我以 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 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 彻底。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罢,北方的住房,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 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 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

3、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 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 吃吃酒, 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 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 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

4、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 说地,吱吱地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 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 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 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 劲儿。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 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 记得当时我们弟兄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 见的事事物物。小孩 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 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

5、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到天亮的 话来。像 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 ,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 够多享受几次的 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2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尝识尝识北方异味者之惟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 地写起来, 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 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 得过长了。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 袄的时候,你就得 预

6、备着游春的服 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同飞马 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 厢内外的那一层 新绿,同洪水似的新 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 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 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蹶过去。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

7、或者 简直说这画的画布, 现在却已 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 得到天日呢?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 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

8、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 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 一道了,所以在 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像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 兴趣。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 人家,郊野里的芦 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

9、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 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 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只不过是英国话 里所说的 Indian Summer 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 ,都有它的特 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 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 ,夏天 。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3的一段时间哩,又是

10、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 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七日1本文的作者是 郁达夫。(1 分)2. 在第段中,作者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请分条陈述其原因。(3 分)(1)房屋防寒装置特殊,进入屋内觉得一团春气,若是有酒喝有肉吃,更让人无法割舍。(2)下雪时,屋外可以溜冰、做雪人、赶雪车,生活闲适、祥和,充满生机(3)冬宵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

11、,更是弟兄们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各 1 分,表述需突出生活的幽闲)3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3 分)(1)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北平春天绿得广阔。(关键词:颤抖、波浪)(2)运用夸张的手法,用“张不开眼”、“立不住脚”、“昏蹶过去”等短语,写出了重重叠叠的新绿所带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以至于让人感到“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突出了北平春天绿得浓郁、绿得醉人的特点,强调其绿的程度之深。(3)运用“油光光”、“亮晶晶”等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将难以状写的“新绿”写得神韵透彻,如在目前,强调了北平春天绿的特点。(修辞或即可得 2 分,叠词 1 分。其他如表述恰当

12、亦可给分。说明:语言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谈,也可抓住关键词或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4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短语。(3 分)饮食庵息 好看新绿 饱受清凉(各 1 分,句式相同、意对即可)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C E )(6 分)A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除了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作者认为北平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B北平的春天让人最感到可爱的是它与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来也无信,去也无踪,如飞马般溜过。C.“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这句话,暗指了日本军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点明了写作背景。D全文运用总

13、分式的写作结构,按照四时的顺序进行描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E本文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准确细腻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不过分运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用字遣词十分贴切。F本文综合运用了对比、象征等多种写作手法,叙议结合,结构完整,表达了作者对北平难以忘怀的深情。6. 请从内容的角度对北平的四季与故都的秋做比较分析。(4 分)4同: 两文都体现了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恋,写出了一个富有才情、满怀抱负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异: 在故都的秋中,作者通过对北平的秋天“清、净、悲凉”特点的描述,将故都的秋与江南之秋景进行对比,将中国人的悲秋之情与外国人进行对比,表现了对秋天所拥有的深沉、悠远、严厉

14、、萧索的感触,反映了他对北平深沉而凝重的爱。(2 分)本文运用真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四季所拥有的幽闲清妙、舒适宜人,尤其写出了冬日的温情,色彩明丽,饱孕感情,表达了对北平的留恋,也透露出自己深彻肺腑的亡国之痛。 (2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 (17 分)散文文类的开放与跨越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台湾散文不仅在创作内容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在书写模式方面也有新的跨越,正呈现出开放的文学 观念和崭新的审美视 角, 为 21 世纪汉语散文的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可贵的探索。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台湾散文家不再像以往那 样单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下笔,而是逐步走向 专业化、深度化

15、、系统化。90 年代的台湾散文令人瞩目的新类型有旅游散文、专业散文等。其次,迈入工业社会之后的 90 年代,台湾各种影像模拟媒体和多媒体传播体系加速发展,一方面威 胁着传统文学的生存,另一方面却也为文学注入新的血液,拓展了更多重的书 写空间, 电脑网络散文的出现 便是一个例子。旅游散文当然是由来已久,不过,大量以旅行 见闻为题 材的作品涌现于报端、出版物,是 80 年代后期的事。 (甲)1979 年,台湾才开放出境 观光,在此之前能够外出“看世界”的人,只局限于少数留学生、外贸人 员和异国婚姻者。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三毛有关异域的散文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哭泣的骆驼 等, 让许多渴望了解异国

16、文化的台湾 读者大饱眼福。 (乙)1979 年开放出境旅游,1987 年开放赴祖国大 陆探亲,使台湾居民外出旅行之风大盛。据统计,90 年代,台湾每年有五百万人次出外旅游,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到过外国。在旅行宛如“全民运动”的 90 年代,旅行经验的普遍使得旅游文学的创作者日增,报刊媒体也开辟大量有关旅游的版面,如中时晚报 时代副刊的“ 风景明信片”专栏, 联合文学的“旅游文学”专栏等。同时,旅游散文较过去的游记也有“质的沉潜”。 (丙)传统 游记结构固定为描写游览时的天气、名胜、掌故及少许旅游者的心情,而旅游散文则摆脱走马观花式的旅程叙述,充满着旅游者更深刻的文化体会。 (丁)专业 散文如

17、 、海洋散文等的出现,不仅开拓了新的题材和类型,使散文的天地较以往更为开阔,也使未来散文的 发展充满更多的可能性。和过去一些提到运动的作品不同,运动散文完全以运动为 主题,而且作者也是个中行家,精确的 评判,专业的分析,加上原本流畅的文笔,使运动散文逐 渐风行。 萧萧编选的八十二年散文 选中,第七卷就以“运动散文”为名收入了四篇文章。此外,全 书以运动为题材的散文集也开始出 现,如刘大任1995 年出版的强悍而美丽, 张启疆 1996 年出版的运动 大乌龙等。 吕正惠等人的音乐散文创作,也日渐受到读者欢迎。海洋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廖 鸿 基和雅美族的夏曼 蓝波安。廖鸿基高中毕业后,当过五年渔民,现

18、为台湾寻鲸小组负责人,著有散文集讨海人和鲸生鲸世。前一本书,作者用人类独特的海洋经验,去展示海洋的“壮阔和危险、晃荡和幻灭”;后一本5书,则在对八种鲸豚作了详细 的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作者用亲切动人的笔调为它们立传。同样以海洋为主题,夏曼蓝波安所写的冷海情深展现的却是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生活画面。蓝波安在都市谋生受挫,回到 兰屿,像他的雅美族祖先一 样 ,学会潜水射鱼以养家糊口,并且“顽强而尊严地立足于人类原始生产者的坚石上”。因此,何寄澎认为:“ 这里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台湾人情调:同样跨越海洋文学和自然写作的质素,由媒体赞助甚至包装, 鲸生鲸世或许流演成为通俗消费赏鲸文化的时尚读物;谈飞鱼、浪人

19、鱼参的冷海情深却是养儿女保妻子的生存斗争,那美好的仗也许廖鸿基已经 打过了,而蓝波安却正迎向前去。 ”当网 络成为 当代不可或缺的传播新形式后,有 别于平面媒体,以其声光效应、迅速、匿名等特质, “制造思路跳接、语意断裂,却又可能机巧横生的新书写”。于是, 综合了文字、 图形、动画、声音的网络文学诞生了。创刊于 1996 年 11 月的“涩柿子的世界”,是台湾著名的实验文学网上杂志,它集合了多种体裁的,有长篇章回实验虚拟历史小说、短篇小说、小品、散文、前卫乐评、画作和虚拟文字游戏等。所有文章按风格分别归类在那个地方、 这个城市、第三城、 Village四个栏目中。网主曹志涟在谈到网络文 艺的新

20、方向时认为:“ 多媒体的语言意味着表达形式的错综质感,意味着 错感、通感,意味着语境的多变和复杂,意味着拼贴的美学,时空压缩,象征错置, 时空消失,象征在此时此刻开始新象征一种涩的文 。”“涩柿子的世界”的 缘起即来自他的新文化逆反情绪, 针对时下文学界媚俗现象,他提出了反媚俗、反主流、反盲目崇拜欧洲文化、反学院派、反为取悦不知名的“大众”而一定要写得“让谁都懂”的“通俗” 主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一“涩”。他认为假设人都有追求好东西和新感觉的潜能,身为信息时代的文字工作者,是有责任提供一些人 们现在都不懂,将来都会懂的,或者现在不习惯,将来却会喜欢的新文化内容。对于前 卫的网 络文学,

21、台湾文坛褒贬不一。欣 赏者认为 ,它提供了突破艺术规定限制的阅读经验,开创了新的阅读 形态;批评者则指责道,网 络 的发达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它创造出一种无法成为文体的破碎语言, 这种破碎语言的出 现,重 创了中国几千年发展出来的语言文化,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是退化。但不管正反双方意见如何不统一,大家却都一致认为网络将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节选自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导言有删改)1第段中, “新的突破”的具体内涵是指:在题材的选择上,台湾散文家的写作逐步走向专业化、深度化、系统化;“新的跨越”的具体内涵是指:台湾各种影像模拟媒体和多媒体传播体系加速发展,从而拓展了更多重的书写空间(2 分)2 “正如

22、作家杨泽所说:它不单是作者在外旅行的所得所闻,也是一种努力追求和异地、异文化对话的文体。 ”一句应还原到第段的_丁_处,理由是“和异地、异文化对话”与前一句中的“更深刻的文化体会”相呼应, “文体”与前一句的“旅游散文”对应。(3 分) (如选“乙” ,并指出与前面的“异域的散文作品” “异国文化”相呼应,给 1 分)3在第段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 (2 分)运动散文、音乐散文4 第 段 分 别 介 绍 了 廖 鸿 基 和 蓝 波 安 及 其 作 品 , 请 用 自 己 的 话 概 括 他 们 作 品 的 异 同 点 。( 4分 )相同点:都属于海洋散文,是在亲身接触海洋的基础上写作的以海洋为

23、主题的作品。6(类别 1 分,主题 1 分) ;不同点:廖鸿基的作品,主要介绍海洋景观和生物(1 分) ;蓝波安的作品,以人在海洋上的生活为主要内容(1 分)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CA旅游散文较过去的游记也有“质的沉潜” ,是指文章取消了对旅游行程的描写,只刻画旅游者的文化体会。B出现在九十年代中期的运动散文,完全以运动为主题,而且作者也是个中行家,如刘大任、张启疆、吕正惠等人。C “涩柿子的世界”是一份网上文学杂志,其作品体裁多样,语言前卫,所有文章按风格分列于四个栏目中。D 曹 志 涟 认 为 , 对 于 网 络 文 学 , 人 们 现 在 都 不 懂 , 将 来 都 会

24、 懂 ; 现 在 不 习 惯 , 将 来 都 会喜 欢 。6结合第 段内容,谈谈你对“网络将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看法。(不超过 100字)(4 分)(共 4 分)观点 1 分,内容 2 分,语言 1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呼喊的泥土那次,在电视“ 半边天”节目见主持张越采访一位乡村女人张小样,张小样坐在扬起尘土的院里说:“我不要什么都不知道,不要就 这样过一辈子!我渴望知识,渴望从电视里多知道一些事。我不要麻木。我宁愿痛苦。 ”她的声音哽噎了,饱含无限磨折委屈,同时有种横下心的决绝。在她的乡村,她找不到一个可说话的人,人们当她是异类,这种深井般的无望与孤独,让一

25、个女人向上的路走得艰涩无比。在 闭塞乡村,她 艰难地咬着牙不肯屈服于那么多 乡村女人都屈服了的命。她要想事,她要思考,她的眼睛和面孔充满挣扎的痕迹,她穿着红衣裳坐在堆着麦秸杆的院里,像面决不投降的旗帜。 这是个不甘于命运的 执拗女人,一个不肯把心磨砺成粗硬石头的女人,她忍着 鲜血与疼痛要把心打磨成看得清事物的玻璃 人鱼用行走的剧烈痛苦换来了腿,却并未 赢得王子和爱情,但人 鱼一点也不悔,因为在剧痛中她曾那么地接近了幸福。张小样,她也是条甘愿的人鱼,她不要蒙昧与混沌,她要看清生活与命运到底怎么回事,她不要她的生活只被鸡鸭灶火奶孩子围困,她要不辜负自己地活一趟。去年秋天快过完时收到一封信,一个和张

26、小样类似的皖西北乡村女人写来的。信的开头说:“我和你年纪相似,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在一个偏远乡村”她说:“看旧杂志(有的是打工的村人从外头带回的)是我生活里最大的幸福,一本 杂志我要读上几十遍,翻破的地方粘好再看,有时在灶边 看把饭都烧糊了,公婆 为这骂过 我好几次。 ”她说:“我这辈子大概也走不出这里,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能走出去。 ”她说: “我们这儿发信和收信都很难,要等好一段日子,其实我也没想你回信,回了我也不知能不能收到,我就是想写给你,让你知道在很远的村子有我这么个女人”7字写得不好,一笔一划却工整,信纸略发黄,像供 销社积压的库存。信有三四页,语气淡定,无恨亦无怨,她只是心平

27、气和地告诉我她的生活,告诉我偏远的皖北山村有她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我坐在餐桌边,讶异以及震动刹那包围了我,一个皖西北女人沉沉的心事握在手上。她长什么样儿?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她才淡定地接受了一切?她的信很平静,可 还是流泻出忧伤。年纪与我相似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 亲,嫁人生子前,她一定也有过对外部世界发亮的憧憬吧?我想一定要回信,马上回,然而纸笔在手中,却不知从何写起,同情,劝慰,勉励?也许对她都无意义。她在寄出这 封信时,意 义对她已经完成 这其实是她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吧,是她憋久了冲山谷喊出的一句回声!我寄了厚厚一摞杂志给 她不知道她能否收到,也不知这摞杂志是帮她,还是更让她内心搅起波澜。我

28、还是寄了。我不想她再翻那些已卷 边破 烂的旧杂志,我希望她能在有风的黄昏展开这些簇新杂志,油墨将盖 过禽畜们槽中晚餐的气味,她的手指将触摸到一个隐约而庞杂的轮廓(这轮廓由迷离物质与层叠精神构建,与她隔纸相望),文字的灯火在 这刻映亮她内心,像她信中说的,这刻,是她最大的幸福尽管渗杂着疼痛。因为职业 关系,我收到过许多气味复杂的稿件, 产地来自 乡村漏雨的瓦房,苯胺甲醛严重超标的南方车间,残疾人皮革作坊,浪迹的路上信上满怀虔诚地写着人生的哀喜感悟,那些挫败与歧视纠结的日子,疾病与辛劳搏斗的日子,失望与希望交替的日子。他们把有限而宝贵的睡眠时间腾出,用来思索探 问形而上的命运(或 许永远没有答案)

29、。稿子厚厚一叠,像蓖麻叶子摞在一块。能发表的极少,但这不影响它们在邮路的数量我遥想他们粗粝的脸孔背后藏着的软和的心,渴望 倾诉的心,他 们在沉重泥土下,在钢筋齿轮中迸出的呼喊(用嘶哑的嗓子),一旦停下,他们怕自己会像叶子无声碾进土里,尔后凋腐。虽然,多数呼喊也许只会把命运本身震得肺腑俱痛,世间听不到,但呼喊的人自己听见了,卑微而壮丽,苦涩且欢欣,这就使呼喊者约 略感到一丝慰安。日子如泥石流推搡而过,弱小的人努力寻找一块在尘世的立锥之地,包括 为灵魂又有多少人听见 了泥土底下细小而固执的呼喊?7张小样、皖西北女人的思想苦闷是很难为当地人所理解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 分)(1)在她的乡村,她

30、找不到一个可说话的人,人们当她是异类;(2)有时在灶边看把饭都烧糊了,公婆为这骂过我好几次。 (2 分)8文章开头张小样的话中,用了三个“不要” ,两个“渴望” ,试述其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2 分)更突出了她内心痛苦之深,表现她不甘于现状、追求精神生活的坚决态度。 (2 分,每一小点 1 分)9 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 分)答案 1:运用想象,以有风的黄昏、油墨的香味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读书环境,并设想阅读给她带来幸福感受,寄寓了作者对她现实遭遇的深深同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祝愿。8答案 2:运用对比,以“簇新杂志”与“已卷边破烂的旧杂志” 、散发油墨香味与“禽畜们槽中

31、晚餐的气味”作对比,突出书籍给她带来的美好享受,寄寓了作者对她现实遭遇的深深同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祝愿。答案 3:化虚为实,阅读中感受到的书本世界原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把它描绘成手指可触摸到的、 “隔纸相望”的世界,显得具体可感。答案 4:运用比喻,以灯火照明喻文字照亮内心世界,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将会给她心灵带来的影响,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3 分,写出一点给 1 分)10结合语境,写出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 (3 分)呼喊者生活在底层但又不放弃理想,呼喊中包含着人生的艰辛痛苦,从中(释放痛苦)得到安慰。 (3 分,每一分句意思理解 1 分,表达 1 分)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32、是( DE ) (6 分)A “呼喊”是心灵的倾诉,接受电视采访、写信、投稿都是“呼喊”的方式。B “泥土”象征呼喊者所处的生存环境,既是指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C第段引用海的女儿这则童话故事,借人鱼进一步表现张小样的追求精神。D文章、两段都用到“淡定”一词,说明那位皖西北女人在生活重压下渐趋麻木。E第段用了许多问号,表明作者没能真正理解那位皖西北女人的内心情感。F最后一段概述来自底层的邮件,这样写使全文选材点面结合,文章更加厚实饱满。12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是以底层社会平民为题材的散文,请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4 分)杨绛的老王以记叙为主,语言朴实,淡而有味;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情味浓郁。 (4 分,每一小点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