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羌村三首其三(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3230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羌村三首其三(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写作背景: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1、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一句,怎样为下文埋下伏笔?这两句诗只写了“父老” ,而无年轻人,这就为下文写父老们解释“酒味薄”的原因“儿童尽东征”埋下了伏笔。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

2、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3、杜甫是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谈一谈现实主义在诗中的具体表现。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中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谎称酒味薄,从酒味薄道出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时事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儿童尽东征” , “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是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4、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全诗的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喟。5、在 “请为父老歌”后,诗人为什么不具体叙写“歌”的内容? 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 “四座泪纵横”来看,其中应有对父老的深挚谢意和深切同情,对时事的忧虑,以及对身世的感喟。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的气氛、意境来玩味,通过联想来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6、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反映的一个主题,你还能说出两句吗?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