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类型《探究凸透镜成像及规律》专题练习.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1229509
  • 上传时间:2020-02-21
  • 格式:DOC
  • 页数:79
  • 大小:1.01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探究凸透镜成像及规律》专题练习.doc
    资源描述: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1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图中 O 为凸透镜的光心, F 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 S 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3)实验中当物距 u 等于焦距 f 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2小明用焦距为 10

    2、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 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 、“投影仪” 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 20cm 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4)将蜡烛移动至 45cm 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填“ 虚 ”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 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 30cm 刻度处,

    3、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3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烛焰距凸透镜 15cm 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 变大”、“变小”或“ 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 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

    4、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 (选填“左”或“右” )移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 40cm 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 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

    5、由淸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 远视”)5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屏上会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当蜡烛距凸透镜 20cm 时,屏上能成倒立、 (选填“ 放大”或“缩小 ”)的 像(选填“实”或“虚”);(3)当把蜡烛移至某位置时,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总结可得出此类成像条件是 ,应用这乙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选填“放大镜 ”、“照相机” 、“投影仪”)6如图所示,在

    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距/(cm)30 20 15 10 5像距 v/(cm) 15 20 30 40 /(1)第 5 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 (2)第 1 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 远离”)透镜方向移动(3)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7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

    7、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选填字母)Af15cm B.15cmf20cm Cf30cm(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 、“缩小” 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就

    8、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 或“靠近” )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9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 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 调整,使发光体“F ”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保持图中发光体“F ”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3)将发光体“F ”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 A 点,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

    9、” 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10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光屛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屛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把凸透镜固定在 50cm 处 次数 物距 /cm 像距 /cm1 40 13.52 30 153 25 16.74 20 205 15(1)将蜡烛放在 A 点,光屛放在 B 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屛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在 1 至 3次实验中,所成

    10、的像为倒立的、 的实像;第 5 次像距应是 cm,此次像比第 4 次的像 (选填“大” 或“小”)(3)将蜡烛放在 C 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屛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说明 的成像特点(“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4)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屛上的像向 移动(选填“上” 或“下” )11如图甲所示,水平光具座上,A 处放置蜡烛,B 处放置光屏(1)将图乙装置放置在光具座上 AB 之间, (选填“能” 或“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2)将图丙装置放置在光具座 60cm 的刻度线处,可在光屏上看到倒立 (选填“ 三角形”或 “烛焰 ”)的像;(2)将图丁装置放置在光具

    11、座 50cm 的刻度线处,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选填“ 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 或“投影仪”)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淸晰的像(1)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 35cm 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可能不能成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12、(选填“凸透镜” 或“ 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3)把蜡烛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虛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1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这样做是让太阳光与凸透镜的 平行,调节并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 的光斑,光斑的位置为焦点的位簧,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它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 15cm 时,移动光屏在屏上成 (倒立/正立)的实像(3)小明实验后

    13、发现,他和小华实验时的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写出两条可能原因答: 、 1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 A f13cm B13cmf20cm C20cmf 40cm Df40cm(2)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 (放大镜/投影仪/ 照相机)的原理相同(3)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些(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凸透镜/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

    14、晰, (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15张亮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中,如图乙光具座上有 A、B、C 三个滑块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3)当烛焰距凸透镜 5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填写、“缩小 ”、 “放大”或“ 等大”)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 “放大镜”或“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如果将光源移至距离凸透镜 7cm 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 正立”或“倒立”)的虚像16小刚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 65cm 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2)保持透镜在 50cm 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 50cm 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70cm 刻度线处,将光屏放

    16、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 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 D倒立等大17淮安市开明中学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等大/ 缩小)、 (实像/虚像),生活中成像原理与之相似的是 (投影仪/照相机/ 放大镜)(2)只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 (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若将透镜用白纸遮住一半,则在光屏上成像的亮度将 (不变/变亮/ 变暗)(4)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小组同学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

    17、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则这个亮点是 (A凸透镜的焦点,B太阳的像,C凸透镜的影子)18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 f= 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 像(选填

    18、“虚” 、“实” );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选填“放大镜” 、“ 照相机”或“幻灯机”)上;(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 1 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图 2 所示,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 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25cm 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

    19、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 或“远离”),或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加一个 镜片(选填“近视镜” 或“远视镜”)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1)小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小明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5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应向 (选填“左” 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

    20、 、“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3)小明继续实验,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21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cm 刻度时,向 (选填“ 左”或“右 ”)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

    21、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 30cm 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 50cm 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选填“薄” 或“厚” )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 1 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

    22、三者中心在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 2 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 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 2 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 (如图 3 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 或“远视”)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 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 (选填“靠近”或“ 远离”)凸

    23、透镜,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放大镜”)的原理(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 、“ 上方”或“后方”)2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 (填“左” 或“右” )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 缩小”)的实像,

    24、 (填“照相机”、“ 放大镜”或 “投影仪 ”)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 (填“左”或“ 右”)移动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2)实验过程中,在图示位置,烛焰恰好在

    25、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选填“放大镜” 、“投影仪” 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 10cm,调整光屏位置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2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 (选填“放大镜”、“ 投影仪” 或“照相机”)的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 5cm,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些(2)在光具座 45cm 处放置一个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6、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选填“近视”或“ 远视”)眼矫正原理与这个相同(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 1 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到光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的a、b、c、d 和 e 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2)如果把烛焰从 d 点移到 a 点,则像的大小 (填“ 变大”、“变小” 、“不变” )(3)a、b、c、d、e

    27、各点中 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首先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当在纸片上的光斑直径与凸透镜直径相等时,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填“ L”、“L/2”或“无法判断”)(2)将蜡烛置于图中 a 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填“ 放大”、 “缩小 ”或“等大” )的实像;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填“远离” 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

    28、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29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 f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1)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屏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 、“幻灯机” 或“放大镜”)(2)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烛从 20cm 刻线处向 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 或“远离”),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屏所示3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

    29、对光线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可将凸透镜向 (选填“ 上”或“下” )调节;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标尺 20cm 时,可将光屏由图乙所示位置向 (选填“左” 或“右”)慢慢移动,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31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 a 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 b 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

    30、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 a、b、c 、d 四点中的 点上(P 是该凸透镜的 2 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如果不用光屏而用眼睛直接观察此像,则眼睛应位于透镜 (选填“左”或“右 ”)侧(3)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填“大” 或“小” )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 或“远离” ),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的(填“倒立”或“ 正立”)(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

    31、 “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3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颖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她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需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 f= cm;(2)小颖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她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如图丙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 A 处时,可在 B 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 A 处向左移动距离 s 到 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她应将光屏向 (填“左” 或“右”)移动,移

    32、动距离 s s(选填“” 、“” 或“=”)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 14cm 刻度处时,需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清晰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实验中在屏上得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的凸透镜中心,则屏上的像 (选填“不完整的像” 、“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选填“上”或“ 下”);(4)完成实验

    33、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 靠近” )透镜3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红进行了以下操作: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蜡烛放在透镜 2f 之外,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 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将蜡烛移至透镜 2f 与 f 之间,观察透镜另一侧的光屏,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将蜡烛移至透镜 f 以

    34、内,将光屏放在蜡烛左侧,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以上操作中有缺陷是 (填序号),请指出其中的一个缺陷是 ,应改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写出一种: 3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1 30 152 20 203 154 5 /(1)第 3 次实验时的像距 v 是 cm,第 4 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小些,应将

    35、蜡烛 透镜(选填“靠近”或“ 远离”)(3)第 1 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 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第 2 次实验时,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光屏上 (选填“能” 或“不能” )承接到烛焰的像3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 1 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 )调节(3)若将

    36、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 ”或 “缩小”)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举一例即可)(4)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 右”)(5)图 2 中有四幅示意图,下面 A、B、C、D 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位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 B C D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

    37、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 (选填“ 变亮”、“ 变暗”或“不变” )3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斌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2)小斌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调节(选填:“上”或“ 下”)(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若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

    38、应 (选填:“靠近”、“远离” 或“不移动”),屏上才可以出现清晰的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 “漫反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 右”)3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斌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2)小斌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

    39、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调节(选填:“上”或“ 下”)(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若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应 (选填:“靠近”、“远离” 或“不移动”),屏上才可以出现清晰的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 “漫反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

    40、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 右”)39小明用爷爷的老花眼镜做了如下实验:(1)将老花眼镜正对太阳,在眼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测得白纸到眼镜的距离为25cm,将白纸逐渐远离眼镜一段距离后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老花眼镜的焦距 f 25cm(选填“ 大于” 、“等于”或“小于”);(2)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该老花眼镜前 25cm 处,在老花眼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 或“不能”)得到像;(3)在室内,小明将老花眼镜对着稍远处的窗户,在眼镜后面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窗户 (选填“正立” 或“倒立

    41、”)、缩小的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0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 (选填“能” 或“不能” )观察到蜡烛的像(3)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5cm 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再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8cm 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B”,由实验可知像“A” (选填“大于”或“小于” )像“B ”(4)根据上

    42、述(3)的操作,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 之后,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李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选填“近视眼” 、 “远视眼 ”或“正常眼” )(5)小王同学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 u,像距 v,物像间距 L(u+v),绘出图线丁(以 f 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 L4f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 新概念 ”:放大率 n= =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 u=1.5f

    43、时,n= 4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室中有两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 焦距为 10cm、B焦距为 30cm,要使实验顺利进行,宜选用 (选填“A ”或“B”)凸透镜(2)选用合适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倒立”或“ 正立”)、 (选填“缩小”、“ 等大”或“ 放大”)的实像举一例说明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如图所示,将蜡烛稍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

    44、焦距合适的 (选填“ 凸透镜”或“凹透镜” )4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凸透镜的 上(2)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 (选填“能”或“ 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3)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 右”)移动(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次数 1 2 3 4 5 6物距(cm) 80 60 30 20 15 10像距(cm) 11.5 12 15 20 30 40通

    45、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请找出 (写出实验次数及错误数据)(5)若要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应更换一个焦距 (选填“更大” 或“更小” )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43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 1 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光屏向 (填“上”或“ 下”)移动(3)如图 1 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 a、b、c、d 四点中的 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 上(填一种器材名称)(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飞虫落到了

    46、凸透镜上,遮住了凸透镜的一半小韩同学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选填“变大”、” 交小”、“变暗”、“变亮“或” 剩下半个烛焰”)(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 (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 (靠近/ 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如图 2 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4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

    47、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如图甲,此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f= cm;(3)如图乙,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它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这样像可以成在光屏中央(4)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m1 40 13.32 30 153 20 204 15 305 10 光屏上没有像6 8 光屏上没有像【分析与论证】(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增大/减小)(2

    48、)如图丙,光屏应移至 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表格中第 次实验成像规律与生活中放大镜的原理相同【评估】(1)根据成像规律,由第 3 次实验数据和现象也可以求出凸透镜的焦距,为什么与甲图中测量的结束不一样呢?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凸透镜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焦距B可能是甲图实验中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C可能是表格中第 3 次实验中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2)确定物距后,如何才能找到最清晰的像呢?下列最合理的是 A把光屏朝一个方向移动,一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为止B把光屏朝一个方向移动,在将到看到最清晰的像时,来回移动光屏,一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为止(3)小明猜想光屏上像的亮度可能与透镜的面积有关,在不增加透镜的情况下,请简述方案探究方案: 参考答案1(2016安徽)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 光屏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图中 O 为凸透镜的光心, F 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 S 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探究凸透镜成像及规律》专题练习.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22950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