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唐诗小史初中讲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2664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小史初中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诗小史初中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诗小史初中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诗小史初中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诗小史初中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唐代诗歌发展小史如同花木结果需要合适的土壤气候,唐代特定的社会条件,是唐诗兴盛的主要原因。首先,隋唐两朝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南北分裂的局面,唐朝前期的太平盛世,为文学创作与鉴赏提供了物质条件。国家统一带来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外的文化交流,使诗坛呈现多彩的风格与流派。其次,诗歌的体制有它的发展规律。四言诗起于周初,在秦汉衰微。五言诗起于汉代,七言诗与讲求诗歌创作音律的理论在魏晋南北朝萌芽,到唐朝正是律诗与绝句正式登场的时刻。第三,唐朝君王制定的政策对诗歌的蓬勃发展大有帮助。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还以诗赋作为一项考试内容,为了考取功名,读书人都吟诗作赋。唐朝历代君王,有不少本身也喜爱写诗,并和身边

2、的文人学士赠诗论艺,这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提高诗人的社会地位,为唐诗的兴盛提供良好的条件。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是中国诗歌的高峰,有“诗必盛唐”之誉,对后世影响极大。1、诗歌多。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诗近五万首,是唐以前诗歌总和还多。2、诗人多,艺术成就高;大家辈出、名作多。范文澜:“唐朝文人几乎无人不是诗人。”全唐诗录有 2200 余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诗薮外编卷三(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3、风格多样。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

3、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4、流派纷呈。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5、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包括炼铁工人、采玉工人的生活等,充分展示了唐人的生活美、精神美。6、诗体完备。古体、近体都具备,直到五四新诗出现。唐朝的历史自唐高祖李渊建国至亡国共计 289 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唐诗从兴起到成熟,从成熟到转变,从转变到结束,构成相当明显的不同阶段。明代诗人高棣在他所编的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第一章 初唐诗坛(618713)初唐诗坛还是唐诗的准备阶段。在它以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

4、的历史。前代诗人在体裁、题材、风格、语言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绩,提供了大量的艺术经验,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留下来的诸如诗歌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诗歌重辞采声律之美、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段等丰富成果,以及南朝齐、梁以来诗歌内容的单薄、感情的纤弱、诗风的绮靡等弱点,同时影响着初唐诗坛。如何用南朝优美的声律辞藻、北朝刚健的情感气质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气象,来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清除绮靡纤弱诗风的影响,初唐时,人们在诗歌创作中,寻找着新的道路。在初唐上百年的诗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诗人:唐太宗和他的重臣们、上官仪、王绩、 “ 初唐四杰” 、 “ 文章四友” 、 “ 沈宋” 、陈子昂、张若虚如初升的星星,闪耀着光芒。(

5、一) “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地位很高,诗“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在当时影响不小,模仿者甚众。上官仪的诗绝大部分是奉和、应制之作,讲求辞藻华美典丽、对仗工整,有一种柔婉媚美的风格,但他提出“ 六对” 、 “ 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 早春桂林殿应诏上官仪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二)初唐四杰:_在题材上,突破了宫廷诗狭窄的范围,把视野放开,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山川景物、理想抱负等等,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内容。在他们的诗歌中,开

6、始出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抑郁不平的感慨,出现了一种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虽然说“初唐四杰”还没有尽脱六朝绮靡之风,但他们的创作却充当了诗歌改革的先锋,显示出诗歌发展的健康方向。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三)陈子昂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革新主张:“初唐四杰”与陈都自觉革新齐梁诗风,但是他高扬“复古”的旗帜,在对六朝绮靡的猛烈批判中,其态度最坚决,作用和影响也最大,明确提出“风骨”、“兴寄”的口号。(四)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

7、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8、。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第二章 盛唐诗歌第一节 盛唐诗歌概述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唐诗的风貌特点。盛唐诗歌之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质量和韵度风貌上而不是指“量”。如果从时间跨度和作家、作品的数量上看,盛唐不及中唐。此时期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同时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真正实现了南北文化合流的理想,诗歌高潮真正到来。李泽厚:“盛唐诗对人世现实充满憧憬,有着青春、自由、快乐。”(美的历程)盛唐诗坛的特点1、诗歌走向社会,全方位地表现生活。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

9、、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2、诗歌注重表现新的体验。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3、比较初唐诗歌的精细来,盛唐诗歌境界阔大。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 2、漫游之风。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3、贬谪。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4、佛道盛行。求仙拜佛到名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以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5、陶渊明谢灵运等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一)孟浩然及其诗歌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

10、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二)王维“最伟大的自然诗人”王维(701 年761 年,一说 699 年761 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11、,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 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

12、,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盛唐边塞诗概况1、边塞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战事频繁。卫国、拓边。主要在西北东北这一线上,南昭、吐蕃也有,但较少。(2)尚武之风,统治者的激励。士人关心边塞战争。(3)入幕。如高适、岑参。(4)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军事生活、征人思妇的情感、议论战争的得失等。3、边塞诗的体裁:多七言古体、绝句(山水诗多五言古、近体)。4、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一)高适及其诗歌高适(约 704 年约 765

13、 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诗歌题材有边塞诗、关心民瘼的政治诗、抒写怀抱和友情的抒情诗。其边塞诗的特点:内容广泛,但最突出的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形势,议论战争的得失,以政论笔调表达边防政见的诗。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二)岑参及其诗歌岑参(约 715-770 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

14、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 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三)王昌龄及其诗歌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 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贬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题材主要有闺怨、边塞、赠别。出塞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其七绝的艺术技巧:善于捕捉刹那间或听到、或看到、或感到的东西入诗,启发读者的联想。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