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xyf 发表于: 2007-11-15 21:54 来源: 半导体技术天地 1992 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标准,提出了 137 种易燃、易爆、强反应性及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要求企业在 1997 年 5 月 26 日前必须完成对上述规定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1 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
2、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4.2.1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 4 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a)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 1。表 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 物 质 名 称 临界量,t生产场所 贮存区1 雷(酸)汞 0.1 12 硝化丙三醇 0.1 13 二硝基重氮酚 0.1 14 二乙二醇二硝酸酯 0.1 15 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四氮烯 0.1 16 迭氮(化)钡 0.1 17 迭氮(化)铅 0.1 18 三硝基间苯二酚铅 0.1 19 六硝基二苯胺 5 5010 2,4,6-三硝基
3、苯酚 5 5011 2,4,6-三硝基苯甲硝胺 5 5012 2,4,6-三硝基苯胺 5 5013 三硝基苯甲醚 5 5014 2,4,6-三硝基苯甲酸 5 5015 二硝基(苯)酚 5 5016 环三次甲基三硝胺 5 5017 2,4,6-三硝基甲苯 5 5018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 5 5019 硝化纤维素 10 10020 硝酸铵 25 25021 1,3,5-三硝基苯 5 5022 2,4,6-三硝基氯(化)苯 5 5023 2,4,6-三硝基间苯二酚 5 5024 环四次甲基四硝胺 5 5025 六硝基-1,2-二苯乙烯 5 5026 硝酸乙酯 5 50b)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
4、2。表 2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 类别 物 质 名 称 临界量(t )生产场所 贮存区1 闪点28 的液体 乙烷 2 202 正戊烷 2 203 石脑油 2 204 环戊烷 2 205 甲醇 2 206 乙醇 2 207 乙醚 2 208 甲酸甲酯 2 209 甲酸乙酯 2 2010 乙酸甲酯 2 2011 汽油 2 2012 丙酮 2 2013 丙烯 2 2014 28闪点60的液体 煤油 10 10015 松节油 10 10016 2-丁烯-1-醇 10 10017 3-甲基-1-丁醇 10 10018 二(正)丁醚 10 10019 乙酸正丁酯 10 10020 硝酸正戊酯 10 1
5、0021 2,4-戊二酮 10 10022 环己胺 10 10023 乙酸 10 10024 樟脑油 10 10025 甲酸 10 10026 爆炸下限10%气体 乙炔 1 1027 氢 1 1028 甲烷 1 1029 乙烯 1 1030 1,3-丁二烯 1 1031 环氧乙烷 1 1032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 1 1033 石油气 1 1034 天然气 1 10c)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 3。表 3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 物 质 名 称 临界量(t)生产场所 贮存区1 氯酸钾 2 202 氯酸钠 2 203 过氧化钾 2 204 过氧化钠 2 205 过氧化乙酸叔丁酯(
6、浓度70%) 1 106 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 浓度80%) 1 107 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 浓度80%) 1 108 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 浓度80%) 1 109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 盐度90%) 1 1010 2,2-双-( 过氧化叔丁基)丁烷( 浓度70%) 1 1011 1,1-双-( 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 浓度80%) 1 1012 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浓度80%) 1 1013 2,2-过氧化二氢丙烷(浓度30%) 1 1014 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浓度80%) 1 1015 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 1 1016 过氧化甲
7、乙酮(浓度60%) 1 1017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浓度60%) 1 1018 过乙酸(浓度60%) 1 1019 过氧化(二)异丁酰(浓度50%) 1 1020 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浓度30%) 1 1021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浓度77%) 1 10d)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 4。表 4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 物 质 名 称 临界量,t生产场所 贮存区1 氨 40 1002 氯 10 253 碳酰氯 0.30 0.754 一氧化碳 2 55 二氧化硫 40 1006 三氧化硫 30 757 硫化氢 2 58 羰基硫 2 59 氟化氢 2 510 氯化氢 20 5011 砷化氢
8、0.4 112 锑化氢 0.4 113 磷化氢 0.4 114 硒化氢 0.4 115 六氟化硒 0.4 116 六氟化碲 0.4 117 氰化氢 8 2018 氯化氰 8 2019 乙撑亚胺 8 2020 二硫化碳 40 10021 氮氧化物 20 5022 氟 8 2023 二氟化氧 0.4 124 三氟化氯 8 2025 三氟化硼 8 2026 三氯化磷 8 2027 氧氯化磷 8 2028 二氯化硫 0.4 129 溴 40 10030 硫酸(二)甲酯 20 5031 氯甲酸甲酯 8 2032 八氟异丁烯 0.30 0.7533 氯乙烯 20 5034 2-氯-1,3- 丁二烯 20
9、5035 三氯乙烯 20 5036 六氟丙烯 20 5037 3-氯丙烯 20 5038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40 10039 异氰酸甲酯 0.30 0.7540 丙烯腈 40 10041 乙腈 40 10042 丙酮氰醇 40 10043 2-丙烯-1-醇 40 10044 丙烯醛 40 10045 3-氨基丙烯 40 10046 苯 20 5047 甲基苯 40 10048 二甲苯 40 10049 甲醛 20 5050 烷基铅类 20 5051 羰基镍 0.4 152 乙硼烷 0.4 153 戊硼烷 0.4 154 3-氯-1,2- 环氧丙烷 20 5055 四氯化碳 20 505
10、6 氯甲烷 20 5057 溴甲烷 20 505859 氯甲基甲醚一甲胺 2020 50506061 二甲胺N,N-二甲基甲酰胺 2020 50504.2.2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 1表 4。4.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 1、表 2、表 3 及表 4 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4.3.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4.3.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义为重大危险源:(1)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或者以后将要存在的量,且数量超过各危险物质相对应临界量的 2%,t ;Q1,Q2,.。,QN 与标准表 1 和标准表 2 中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