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建筑材料与检测】课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1890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建筑材料与检测】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7-【建筑材料与检测】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7-【建筑材料与检测】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7-【建筑材料与检测】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7-【建筑材料与检测】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学院2016 年 9 月课程编码:30495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类别:B 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程课程学分:3.5 参考课时:56 学时(课内 48 学时,课外 8 学时)教学组织:一体化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先修课程:无 后继课程: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资格(或职业工种):施工员课程部门:建筑工程学院制 订: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开发团队团队负责人: 批 准 人: 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是学习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

2、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在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先导地位。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职业能力课程,并且与工程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分析建筑材料在不同环境、施工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学习有效使用和合理选择材料的方法。为培养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造价员等岗位提供必备的建筑材料使用、判定、检测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材料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为后续的施工技术、建筑结构、事故分析、质量控制等课程提供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理念一、课程设计的理念1课程设计应服务于课程的培养目标

3、和定位;2坚持以校企结合共同开发课程;3以工程项目所用建材实际检测开展过程为任务导向,融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体系;4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教、学、做”一体,精心组织教学,强化能力培养;5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型教学体系基础上的以期终一次性终结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分阶段实行过程的控制与考核,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二、课程设计的思路以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做合一等特色。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4、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能为培养施工员认识建筑材料知识打下基础。施工员需具备根据工程要求正确、合理地选用材料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材料使用的技术问题的能力,监理员则需掌握常用建筑材料检测程序和取样方法,具备建筑材料质量判定、鉴别的能力与素质。试验员则要掌握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具备数据处理及试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常规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能力,常见仪器设备故障处理的能力。因此,整个的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培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展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

5、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等。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相关的技术标准;3.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基本技能。二、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会选择材料;(2)会合理地保管、使用材料;(3)会准确地鉴定材料、科学地开发材料。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

6、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和要求一、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56 学时,其中课内 46 学时、课外 10 学时)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胜任施工员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本课程所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别对应施工员岗位的相关工作要求。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岗位的可潜移性及职后的发展需要,增加了造价员、质检员、监理员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将建造师职业标准及新材料、新技术融入课程内容。选取 8 个教学情境及 26 项典型工作任务。序号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学 时1认识建筑材料基础知识1认知材料

7、物理性质2认知材料力学性质、耐久性4课内学时2胶凝材料技术应用1认知胶凝材料2认知石灰技术应用3认知水泥技术应用8课内学时3砼技术应用 1选择砼组成材料2控制砼拌和物的质量3控制硬化后砼的质量4控制使用过程中砼的质量5设计砼配合比6分析砼应用案例20课内学时4砂浆技术应用 1. 选择组成材料2. 评定砂浆的性能3. 砌筑砂浆及设计配合比4. 应用其它建筑砂浆2课内学时5墙体材料技术应用1. 选用墙体材料2. 验收墙体材料4课内学时6建筑钢材技术应用 1. 钢材的分类与选用2. 钢材的进场与验收3. 钢材的加工4. 钢材的防锈与防火6课内学时7功能性材料技术应用1. 防水材料2. 绝热材料2课内

8、学时8建筑材料检测 1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2建筑钢材试验3水泥检测试验4.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5. 普通混凝土试验6. 砂浆试验10课外学时二、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 1:认知建筑材料基础知识(4 学时)专业能力1.会应用材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指标;2.会应用材料的含水量指标;3.会应用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指标;4.会应用材料的抗渗性、抗冻性。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

9、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认知材料的物理性质2认知材料力学性质、耐久性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

10、价项目 2:胶凝材料技术应用(8 学时)专业能力1.会根据应用环境进行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选择;2.能依据石灰的特性进行应用;3.能对通用水泥进行合格性判定;4.能对水泥石的腐蚀采取有并行的防止措施;5.能依据工程环境等选择水泥品种;能力目标方法能力 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认知胶凝材料2认知石灰技术应用3认知水

11、泥技术应用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任务 3:砼技术应用(20 学时)专业能力1.会根据砼等级、环境进行原材料的选择;2.能对刚拌和好的砼进行质量

12、控制;3.能对硬化后砼进行质量控制;4.能对使用过程中的砼进行质量控制;5.能进行砼配合比设计;6分析砼应用案例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选择砼组成材料2控制砼拌和物的质量3控制硬化后砼的质量4控制使用过程中砼的质量5设计砼配合比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

13、: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任务 4:砂浆技术应用(2 学时)专业能力1.会根据应用环境进行砂浆的选择;2.能依据砂浆的特性进行应用;3.能进行砂浆的质量检测;4.能对砂浆进行配合比设计;5.能进行砂浆指标的检测试验,并出具试验

14、报告.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 选择组成材料2. 评定砂浆的性能3. 砌筑砂浆及设计配合比4. 应用其它建筑砂浆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

15、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任务 5:墙体材料技术应用(4 学时)专业能力1.能够掌握常用的几种砌墙砖;2.能够掌握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质及应用特点;3.能够了解常见墙体材料的应用。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社会能力 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

16、;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 选用墙体材料2. 验收墙体材料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

17、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任务 6:建筑钢材技术应用(6 学时)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1.能正确区分各种类型钢筋;2.能依据钢材的特性进行应用;3.掌握钢筋的冷加工方法和指标;4.能独立完成钢筋的进场验收和储存保管工作;5.能对钢材的腐蚀和防火采取效的防止措施;6.能对钢材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试验,并出具实验报告。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

18、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 钢材的分类与选用2. 钢材的进场与验收3. 钢材的加工4. 钢材的防锈与防火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

19、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任务 7:功能性材料技术应用(2 学时)专业能力1.能够掌握常见防水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能够掌握常见保温材料的性质和应用;3.能够掌握常见隔热材料的性质与应用。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 防水材料2. 绝热材料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

20、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任务 7:建筑材料检测(10 学时,课外学时)专业能力1能够进行水泥、砂、石、钢筋检测试验2能够进行砼、砂浆抗压强度试验3能够进行砼、砂浆配合比试验4能够撰写试验报告方法能力1.具有

21、自学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具有举一反三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社会能力1.具有执行标准、规范的习惯;2.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4.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5.具有商业意识、成本意识;6.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意识。主要内容1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2建筑钢材试验3水泥检测试验4.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5. 普通混凝土试验6. 砂浆试验教学媒体1教材 2国家标准 3课件 4工程案例 5网络6试验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宏观:任务驱动法 微观:试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六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法学生应具备知识和基本能力1计算能力 2材料

22、识别能力 3试验设备使用能力4材料使用及验收能力5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安排1具备熟练的工具书使用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4具有熟练的材料检测试验能力5具备熟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试验室考核评价方式1小组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价三、课外学时项目设计1实训项目内容序号 实训项目 实训任务实训一 密度的测定1 项目一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实训二 表观密度的测定2 项目二 建筑钢材试验 实训一 钢筋的拉伸试验实训二 钢筋的冷弯试验实训一 水泥细度试验实训二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试验实训三 安定性试验3 项目三 水泥检测试验实训四 胶砂强度试

23、验实训一 砂的筛分析试验4 项目四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实训二 石的筛分析试验实训一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实训二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5 项目五 普通混凝土试验实训三 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试验实训一 砂浆拌合物性能检测试验6 项目六 砂浆试验实训二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2. 实训项目实施过程实施步骤 项目内容 工作过程1 项目布置,学生熟悉实训内容,了解建筑材料检测的要求,准备实训资料。2 根据项目要求,选择适当的熟悉企业的业务和建材检测流程。3 根据提供的实训资料,分组进行仪器准备、仪器操作、填写实训原始记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4 分组讨论和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

24、,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资 讯决 策计 划实 施检 查评 价5 实训资料整理、装订、归档,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成果,评价实训效果。第五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2.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典型的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职业能力。3. 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实际操作、多媒体、录像、实物单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

25、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准备案例、安排实训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按岗位学习技能。6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教室与实训室统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统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教、学、做合一,充分启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二、考核评价建议1. 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 50 分,期末考评占 50 分。2.将理论、实践技能测试以

26、及综合素质测试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其中过程进行考评时,素质分占 30%,试验检测分占 40%,课程表现及完成项目分占 30%。3本课程按百分制考核,60-79 分为合格,80-89 分以上为良好, 90 分以上为优秀。三、教材编写建议1.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2. 教材应充分体现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设计思想。3. 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观摩、动手试验、视频、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学生讨论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树立职业道德,增强协作和沟通能力。4.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

27、同时要具有前瞻性。5.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2. 注重试验实训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淄博正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例如网上虚拟实训、岗位角色体验、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4积极利用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和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第六部分 附录课程参考学习网站:1土木工程在线2建筑钢结构论坛3天工网4筑龙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