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 二 级建造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精讲课程主讲老师 :武 海 峰2Z207000 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2Z207010 工程建设标准2Z207000 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我国的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 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的制订程序分为 准备、征求意见、送审和报批 四个阶段,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GB”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 GB/T” 。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对保障 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以及满足 经济社会管理 基本需要的技
2、术要求, 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 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国家 强制性标准 :(1)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 (包括安装 )及验收等 通用 的综合标准和重要的 通用 的质量标准。(2)工程建设 通用 的有关 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 的标准。(3)工程建设重要的 通用 的术语、符号、代号、计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4)工程建设重要的 通用 的试验、检验和评定方法等标准。(5)工程建设重要的 通用 的信息技术标准。一般国家标准实施后 5年复审 1次。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推荐性标准) ( 1)工程建设勘
3、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行业 专用 的质量要求; ( 2)工程建设行业 专用 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 3)工程建设行业 专用 的术语、符号、代号、量与单位和制图方法; ( 4)工程建设行业 专用 的试验、检验和评定等方法;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推荐性标准) ( 5)工程建设行业 专用 的信息技术要求; ( 6)其他工程建设行业 专用 的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应当及时 修订或废止 。 一般 实施后 5年 复审 1次。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推荐性标准) 为满足 自然条件、风俗习惯 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 制定地方 标准。
4、地方标准由 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制定;设区的市标准化主管部门 有特殊需要,经省级主管部门 批准 ,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团体标准(推荐性标准) 是依法成立的 社会团体 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 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国家 鼓励 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 约定采用 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 自愿采用 。国家支持在 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等领域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 不 低于 强制性标准 。团体标准制定程序: 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复审。 工程建设企业标准
5、(推荐性标准):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 自行制定 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 企业 联合制定 企业标准。国家 鼓励 社会团体、企业制定 高于 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企业应当公开其 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 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都必须遵守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中,规定采用的 新技术、新材料 ,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应当由 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 进行
6、 试验、论证 ,出具 检测报告 ,并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 审定 后,方可使用。采用 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 ,而我国未作规定的, 建设单位 应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备案。1.根据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下列标准中,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有 ( )。A. 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行业定额标准B. 工程建设专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C. 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D. 工程建设重要的行业专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方法等标准E. 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术语、符号、代号、
7、计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答案: CE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中,规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应当( ),并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定后,方可使用。A.由建设单位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论证,出具检测报告B.由勘察单位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论证,出具检测报告C.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论证,出具检测报告D.由设计单位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论证,出具检测报告答案: C3. 关于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均为关于工程质量
8、标准的强制性条文B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且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可不受强制性标准的限制C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中,对直接涉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的条文,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可作为强制性条文D工程建设中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标准且我国未作规定的,可不受强制性标准的限制答案: C谢 谢 观 看2019年 二 级建造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精讲课程主讲老师 :武 海 峰2Z207020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2Z207000 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 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014)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建设 前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定
9、代表人应当签署 授权书 ,明确本单位项目负责人。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 质量终身责任 ,是指参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 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实行 书面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 等制度。施工单位对 施工质量 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 质量责任制 ,确定工程项目的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与施工质量责任 的主体不同。施工单位是建设工程质量的 重要责任主体 ,但不是唯一 的责任主体。总分包单位的质量责任: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 总承包单位负责 ,总包单位依法分包的,应当
10、对 分包工程 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 连带责任 。分包单位 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就其分包工程,按分包 合同的约定,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 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发现有差错, 及时提出意见 ;工程设计修改由 原设计单位 负责,施工单位 不得擅自修改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 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 ,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 检验 ,检验应当有 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涉及 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 ,应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 监督下取样,并送相应 检测
11、机构检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应取样数量的30%。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用于 承重 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用于 承重 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用于 承重 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用于 承重 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用于 拌制 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用于 承重 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 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 防水 材料; 国家规定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检测机构是具有 独立法人 资格的 中介机构 。需有资质证书 ,分为 专项检测资质和见证取样检测资质。检测机构应及时出具 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签字人
12、 都必须在检测报告上 签字,且加盖公章 (三个签章 )。检测机构对发现的 违反强制性标准 的情况应及时报告 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项目建立单独的项目台账。 检测人员 不得同时受聘两个 或两个以上检测机构, 不得推荐或监制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检测机构不得与 行政机关、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设计、施工、监理 (不包括建设单位 )有隶属或利害关系、不得转包检测业务。项目经理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符合 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 地方建设 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追究项目负责人的 质量终身责任 :(1)发生 工程 质量事故 ;(2)发生 投诉、举报、群体性
13、事件、媒体报道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工程质量 问题 ;(3)由于 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 造成尚在 设计使用年限内 的建筑工程不能正常使用 ;(4)存在 其他需追究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 。项目经理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按以下方式进行责任追究:(1)项目经理为相关注册执业人员的,责令停止执业 1年 ;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 吊销执业资格证书, 5年以内不予注册 ;情节特别恶劣的, 终身不予注册 ;(2)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处单位罚款数额 5以上 10 以下的罚款;(4)向社会 公布曝光 。1. 在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设计图纸不符合技术标准,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继续 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B.按照 技术标准修改工程设计C.追究 设计单位违法责任D.及时 提出意见和建议E.通过 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予以 变更答案 : DE2. 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 ( )的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检。A.设计单位B.工程质量监督机构C.监理单位D.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