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1612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 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 特点:a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 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

2、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 丞相 郡(守) 县(令)乡(里) 太尉古 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 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 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 (1)中央集权 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宋朝 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 政 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 唐朝:三省

3、六部制 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 演进与强化 (2)君主专制 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 中央集权制度 (汉至清) 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 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顶峰:明清:君主专制 清:议政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背景 (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时间:18401842 年,英国发

4、动(1)鸦片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公里 一、 (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 时间:18941895 年 强 概况 (4)中日甲午战争 结果:马关条约 入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侵 (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 世纪末 时间:19001901 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三元里人民抗英 经过:牛

5、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 世纪军民 (2)黄海海战: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争 背景:甲午战败, 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军事 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日本侵华史实 政治:“以华制华” ,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九一八事变 原因 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

6、的影响(1931 年) 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 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抗 局部抗战 A 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 日 B 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 抗日救 淞沪抗战:1932 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 亡运动 C 爱国官兵 山海关之战:1933 年,安德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西安事变: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D 关内人民:1935 年,北平, “一二九运动”A 卢沟桥事变:1937 年 7 月,日本全面侵华 抗日民族统 B 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一战线建立 C 红军改编:八路军

7、、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D 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 B 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抗战 C 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D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E 枣宜会战:1940 年 5 月,张自忠殉国 A 洛川会议:1937 年 8 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抗战 B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 年 9 月 C 百团大战:1940 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 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 年 1 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背景 B 中共七大

8、召开:内容、意义 C 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 年 7 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促令日本投降;b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胜利 胜利 c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d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e 日本投降:1945 年 8 月 15 日宣布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A 中国人民 100 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背景 经

9、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 (2)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成立 颁布时间:1912 年 临时约法 制定的机构: 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 过程 第二阶段:6 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

10、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近 时间、地点:1921 年 7 月 23 日;上海、嘉兴 代 (2)中共成立 中共一大 中 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国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 时间:1922 年 民 中共二大 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主 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 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 命 新民主主 兴起:标志是 1924 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义革命 (3)国民革命 高潮:北伐战争:

11、时间(1926)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 (4) “农村包围城 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 市”道路开辟 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 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4.10 离开根据地。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全面内战爆发:1946 年 6 月底,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战略反攻: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解放战争 战略决战:1948 年秋-1949 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中共七届二

12、中全会:1949 年春、河北西柏坡, 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解放南京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 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 年 9 月,内容?现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代 中 一届政协:1949 年 9 月,内容 国 时间:1954 年 的 (1)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一届人大 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政 (民主政治的奠基) 会议的意义: 治 二届政协:1954 年,内容 建 阶段 (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

13、、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 时间: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 意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 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 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含义: A 1979 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 “一国两制”的构想 形成过程 B 1981 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 C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祖 D 1984 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国 意义

14、: 统 A 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 港、澳回归 B 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A 发展的原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 发展的表现: “九二共识”等 C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背景:国际、国内 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制订 另起炉灶:含义(1)新中国初期 具体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外交的奠基 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A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 、 “签约” 历史背景 外交成就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 C 步入世界外

15、交舞台 时间、特点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意义现 原因:代 中国重返联合国 概况: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中 意义: 国 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 对 A 乒乓外交:1971 年 3 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 B 基辛格访华:1971 年 7 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关 (2)70 年代中国 时间:1972 年系 外交重大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进程 C 尼克松访华 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 年 12 月、内容 E 中美正式建交:1979 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

16、响原因: 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概况:1972 年 9 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意义: 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对 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外关系全新发展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外交成就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过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意义: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

17、寡民、独立自主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 ,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 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 梭伦改革 恢复公民大会 希 (公元前六世纪初)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 设立陪审法庭 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主 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 A 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 ) 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 公职津贴。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雅典民主政

18、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 习惯法到成文法 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古 得到保护代 罗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马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公民法 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 公民法到万民法律 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万民法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民法大全 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

19、系统的法律体系积极意义:a 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 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影响后世:a 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 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局限: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君权至上 c 男女不平等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

20、证议会 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限制王权法案 作用:a 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 b 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近 一、英国君主立 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 ,国王逐渐统而代 制形成与 (2)确立过程 不治西 发展 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方 民 形成过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内阁控制了行政权 主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组成:首相(内阁首脑):有权利提名内阁成员即各政 1721 年 部大臣;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治 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的 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确 (3)1832 年议会改革 立 结果和作用: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了工业

21、与 资本主义发展 发 展 (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二、美国总统制 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共和制确立 特点 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立法1787 年宪法的制定 三权分立 总统(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军队总司令):立法最高法院:司法(2)确立 1788 年 6 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9 年 1 月,华盛顿当选总统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形成: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 宪法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众议院:成年男子

22、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制政体的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确立 总统:参议院众议院联合选出,人气七年,可连选连任2、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a 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c、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d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 皇帝:权力巨大宰相: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主持内阁工作政体形成 议会:联合议会权利较大, 1、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审批法律,帝国议会权利较小2、确立:德意志的宪法(1871 年):内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国家结构形成:联邦制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

23、的觉悟 :开端觉悟:19 世纪 3、40 年代,法英德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斗争失败,但工人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理论来源:批判继承德意志的古典文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问世 内容:a 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b、支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解释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号召全世界联合,同资产阶级斗争时间:1871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巴黎公社 1871.3.18 革命开始 1、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建立及失败 1871.3.28 巴黎公社建立

24、措施 2、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政权) 3、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1871.5 巴黎公社失败 4、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5、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1 的工资1、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推翻沙皇:1917.3 二月革命2、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四月提纲:a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空想:法国人西门、傅利叶 英国欧文: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主义革命的任务 b 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

25、917.7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3.1917.11.7(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级格局形成 多极化出现 两级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战后初期 20c 60、70s 1991 年 1991 年后美苏主导 西欧 日本 中国 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 2、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 开始标志)2、确立:美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反击体系 军事:马歇尔计划 1947复兴西欧、 两极世界的形成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经济:北约的建立(1947)加剧冷战程度全面冷战:1949 年德国分裂 朝鲜半岛分

26、裂“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局部热战: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核危机: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竞争,优势在美)走向联合欧洲: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 年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20c70s“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美国帮助:削减日对美战争赔偿将已拆迁工业设备还给日本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对日提供恢生产继续的资金与物资日提供商品、劳务得到大量“特需”收入2、日本国内:民主革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注重教育提出“贸易立国” “出口第一” 不结盟运动:1961 年,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 年波兰巨变 1990 年两德同一 1991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1 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直接)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核危机(根本)世纪之交世界格局 西方的“和平演变” (外部)和平与动荡并存: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乡南联盟发动 78 天狂轰滥炸2001.9.11 “911”事件 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92 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形成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壮大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