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科护理学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3、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4、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 5、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一种有侼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方式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必须逐渐加大
2、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7、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8、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9、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10、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12、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 13、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
3、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4、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15、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16、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空气枕头)17 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比病往往有复发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精神疾病的病因
4、学:一、生物学因素:1 遗传因素:阿尔茨海默症, 2 躯体因素:肝性脑病, 3 理化因素:脑外伤。二、心理社会因素:1 精神应激因素、 2 社会因素、3 个性因素。 (1 ) 思维障碍:1、 联想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话题一个接一个的不断涌现;思维迟缓:言语缓慢,语量减少,声音低,反应迟缓;思维贫乏;沉默寡言,读话言词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思维散漫: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说话东拉西扯,对话回答不切主题;思维破裂: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2、 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
5、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疑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包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疑病妄想。 (二)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 (三)记忆障碍:记忆减退(阿尔茨海默症),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四)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 岁以前),大脑的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2、痴呆:是指个体由
6、于器质性病变,患者虽没有意识障碍,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的一种综合征。 (五)定向力障碍:指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认识能力。 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7 ) 意识障碍:1.(1)嗜睡:接受刺激立即醒转,能正常交谈,刺激消失又入睡(2)意识混浊(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理解有困难。(3)昏睡:强痛刺激有反应。(4 )昏迷: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 三、情感障碍:(一)情感性质的改变:1、 情感高涨(躁狂症)2、 情绪低落(抑郁症)3、 焦虑(焦虑症)4、恐惧(恐惧症)(2 )
7、情感稳定性障碍:1. 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表情平淡,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 与外部的非语言情绪表现。2. 情感脆弱:指轻微外界刺激即引起明显的伤心体验。3. 易激惹性: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性增高,一般性刺激即引起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躁狂发作、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四、意志障碍:(1 ) 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2、意志减弱(二)动作与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2)蜡样屈曲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一)1、一般情况 2、精神症状 3、躯体情况 4、治疗情况(二)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最常用)2、间接观察法 1)一般观察:
8、包括意识状态、仪表、神态、生活自理能力等。2)精神活动的观察:包括认识活动、情感状态、意志行为活动 3)躯体情况:生命体征、有无躯体合并症。4)心理问题及需要,心理治疗效果的观察。 5)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治疗的观察。 3、精神科的观察内容与方法有哪些? 答:观察内容 1)一般情况 2)精神症状 3)心理状态 4)躯体情况 5)治疗情况 6)参加工娱活动的情况 7)社会功能 观察方法: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4、 护理记录:(一)记录的方法与内容1、入院护理评估单 2、入院后护理记录单 3、住院护理评估单 4、护理记录单 5、出院护理评估单 5、精神科常见的急危状态 5 种
9、:自伤自杀行为、暴力事件、出走行为、噎食、木僵。( 精神科最常见的是暴力行为) 1.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幻觉妄想、躁狂症、意识障碍、酗酒状态和毒瘾发作状态。 暴力行为的征兆评估:行为、情感、语言、意识状态 试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答:1)暴力行为的预防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建立适宜环境; 减少诱发因素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及时控制精神症状。2)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寻求帮助,集体行动;控制场面,解除武装;隔离病人,身体保护;药物治疗。3)暴力行为发生后的处理 心理认知治疗重建个体的价值系统行为重建(是目前采取较多的方式) 2.自杀行为危险因素评估:精神疾病、其他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因素。 3
10、.噎食危险因素评估:因病抢食、暴食所致,精神疾病、癫痫发作时。用海氏急救法抢救。 4.木僵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药物反应 6、精神科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是精神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1. 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如患者外出活动需专人陪同) 2.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3.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如对危险物品剪刀、绳子的检查)4. 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7、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包括哪些?答:1)急性脑病综合征 2)慢性脑病综合征 3)脑衰弱综合征 4)精神病性综合征 5)情感综合征 8、阿默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行为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临
11、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学习新知识能力明显下降,近期记忆的损害最为明显,远期记忆受损不明显。中期: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均受损,不能回忆自己的出生年月、工作经历、结婚日期等。晚期: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全面受损,无法回忆外,还会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 9、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急性期(谵妄综合征),慢性期(痴呆综合征)。 10、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1、维持生命 2、满足生理需要二、对症护理 3、 精神症状的护理 4、 健康教育 11、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分: 急性酒中毒、慢性酒中毒 (一)急性酒中毒:普通性醉酒:又称单纯性醉
12、酒,是由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酒中毒。病理性醉酒: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的过敏反应。复杂性醉酒:是介于普通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二)慢性酒中毒:(纳曲酮)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后停止或减少饮酒,数小时后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亢进,95%以上的戒断反应为轻到中度,一般在戒酒后 8 小时内出现, 2472 小时达高峰,2 周后明显减轻。 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
13、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大约在停饮 48 小时后出现,经典三联征包括生动幻觉或错觉的谵妄、全身肌肉震颤和行为紊乱。 12、 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戒断综合征:症状一般在戒断后 812 小时出现(泪、涕、吐、泻、汗),在断药后 2436 小时较为突出,23 天后开始减轻,710 天逐渐消失。 过量中毒:特征性表现是昏迷、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三联征 13、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观察患者每餐进食情况,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鼓励患者多饮水。睡眠护理:在药物调整的基础上应采取措施协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个人卫生护理: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排泄护理,
1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2.安全护理3.特殊护理4.药物护理严格遵守用药制度,按时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14、躁狂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15、抑郁三低:思维迟缓、情感低落(晨重夕轻)、意志活动减退 一、躁狂状态的临床症状:1、心境高涨 2、思维奔逸 3、思维内容障碍 4、精神运动性兴奋 5、躯体症状。抗躁狂药物的治疗: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必要时可合用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其用药遵循个体化用药、小剂量开始用药、剂量逐步递增及全程治疗等原则。二、抑郁状态的临床症状:1、抑郁心境 2、自我评价过低 3、精神运动迟滞 4、自杀观念和行
15、为 5、昼夜节律 6、躯体症状。抗抑郁药使用原则: 单一用药 小剂量用药,疗效不佳酌情增加剂量足量足疗程症状缓解后不能立即停药。 16、焦虑症:原称焦虑性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往往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分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 临床表现:1 、广泛性焦虑症 2、惊恐障碍:惊恐发作回避和求助行为预期焦虑 17、恐惧症临床表现:1 、特定恐惧症 2、广场恐惧症 3、社交恐惧症 18、强迫症临床表现:1 、强迫观念 2、强迫动作19、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1、躯体化障碍(以内感性不适为
16、主)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3、疑病症4、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 5、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20、神经衰弱临床表现:1 、精力易疲劳 2、精神易兴奋 3、情绪障碍 4、睡眠障碍 5、其他方面 21、神经症护理评估:1、精神方面 2、躯体方面 3、心理社会方面。护理诊断:1、生理功能方面 2、心理功能方面3、社会功能方面。护理措施:1 、保障患者安全 2、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 3、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 4、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 5、特殊护理 22、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患者对自身体像的感知有歪曲,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以致体重显著下降为主 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表现:1、恐惧肥胖,关注体形 2
17、、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体重 3、常伴有精神障碍 4、导致生理功能紊乱。 23、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烈进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以及有惧怕发胖的观念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表现:不可控制的暴食避免体重增加生理功能受损心理障碍。24、进食障碍的护理: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拒绝进食有关 2、潜在或现存的体液不足 与液体摄入减少、自行诱吐有关。生理护理:最首要的护理措施是如何保证患者的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5、失眠症: 是一种对睡眠的质和量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态,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难以入睡。常用催眠药物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该药物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夜
18、间醒转次数 26、嗜睡症: 是指不存在睡眠量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睡眠过多,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情况。首选利他林,可适当给予中枢神经兴奋剂苯丙胺。 27、发作性睡病: 也称为醒觉不全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警醒程度降低和不可抗拒的发作性睡眠。 28、 DSM-IV 分为:梦魇症、夜惊症、睡行症 29、睡眠卫生宣教:1 生活规律,包括三餐、睡眠、工作的时间尽量固定 2 睡前两小时避免易兴奋的活动 3 白天多在户外活动,接受太阳光照 4 用熟悉的物品或习惯帮助入睡 5 使用睡前诱导放松的方法 6 营造最佳的睡眠环境 7 避免光线过亮或直射脸部 8 维持适当的温
19、度和湿度 9 保持空气流通 10 避免噪音干扰 11 选择合适的寝具 12 镇静催眠药物的正确应用 13 对于失眠患者,应中午避免午睡。 30、 精神药物分为:1、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 不良反应:1、 锥体外系反应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急性肌张力障碍 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2、 体位性低血压3、 体重增加4、 过度镇静5、 胃肠道不良反应6、尿潴留 二、抗抑郁药代表药:阿米替林 三、心境稳定剂/抗躁狂药:碳酸锂,原则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后口服。急性期治疗最佳血锂浓度为 0.81.2mmol/L,维持治疗为 0.40.8mmol/L,超过 1.4mmol/L 易产生中毒反应。不良反应:手颤、口干、口有金属味、乏力和疲乏感,以及胃肠道反应等。 四、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适应证: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各类型神经症、各种急性失眠以及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紧张、失眠、自主神经紊乱等症状,也可用于和类伴有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的精神疾病以及激越性抑郁、轻性抑郁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癫痫治疗和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代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