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张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提要 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偏谓词性和偏体词性的两种倾向 , 偏体词性的语言里 , 形容词做谓语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 。本文强调汉语形容词在句子平面上做谓语依赖句法标记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 “很 ”“不 ”等程度副词都有系词的性质 , 第二部分提出 “状态形容词 ”不是词 ,是汉语形容词独有的形态化的谓语形式 。综合这两方面的观察 , 可以总结出 : 程度副词 、形态化谓语形式和 “是 的 ”框架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的三种主要句法手段 。文章第三部分依据形容词陈述性的普遍特征 , 在汉语里寻找性质形容词直接做谓语现象 ,
2、 得出性质形容词不加标记直接做谓语只出现在主谓谓语句和动补结构这种低于句子平面的结构里的结论 。关键词 形容词 系词 状态形容词 句子平面 引言讨论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 首先要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开 。状态形容词自由地做谓语是没有争议的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是否自由 , 是否依赖语法标记 , 做谓语是不是汉语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 , 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讨论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与不带标记的情况 ( 文中如不特别指明 , 则 “形容词 ”均指性质形容词 ), 并提出对汉语形容词 ( 包括状态形容词 ) 谓语功能的总体看法 。什么情况是形容词做谓语 ? 需要简单地交
3、代一下 。性质形容词表示恒定的属性意义 ,做谓语时应该是这一意义的实现 。不管加不加句法标记 、加什么样的句法标记 , “陈述恒定的属性 ”这一意义都是基本意义 。依此 , 形容词加时体标记做谓语的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内了 。这是因为 , 时体标记所表达的 “变化 ”意义 , 是带给谓语的 , 无论什么词性的成分充当谓语 , 都是如此 。动词谓语句 “张三休息 了 ”、名词谓语句 “张三大学生 了 ”、形容词谓语句 “张三开朗 了 ”都是在原本的陈述意义上由 “了 ”带来了变化义 ( 见赵元任 ( 1968: 8. 1.3.4) 。因此 , 本文所讨论的形容词做谓语现象 , 不包括 “花红了 ”这
4、样的句子 , 也不把 “了 ”看成形容词做谓语时的一种必要的句法标记 。一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问题朱德熙 ( 1956) 指出形容词单独做谓语并不自由 ( 要依赖比较或对照意义的语言环境 ),跟 “的 ”结合成体词性结构之后 , 还要依赖系词才能自由地做谓语 。同一篇文章里 , 朱先生3张伯江 :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也指出形容词做谓语 “不是自由的造句原则 ”。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定语还是做谓语 , 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表态 ; 但朱德熙 ( 1982) 把形容词归为谓词 。沈家煊 ( 1997) 引申了赵元任 ( 1968) 关于形容词做定语并不绝对受限制的说法 , 明确指出 “
5、单音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所受的限制并不是语法上的限制 ”。沈文的结论是 : “汉语形容词典型的或无标记的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 ”,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大多要加标记 ”, “性质形容词只在有标记的句式中才可以不加标记做谓语 ”。郭锐 ( 2001) 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他认为沈文的论证存在两个问题 , 一是不该把 “程度副词 + 形容词 ”归入状态形容词 , 二是不该把 “是 、的 、不 ”都算做谓语的标记 。对这样的问题 , 可以分两个层次看 。第一 , 沈文揭示的事实 , 是不是表明了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更多地是依赖标记 ? 我们的看法是 , 这些情况的存在 , 正说明形容词做谓语是依赖标记的 , 即
6、 , 鲜见不依赖任何标记独立地做谓语 ; 其次 , 郭文认为程度副词 、“是 ”、“的 ”、“不 ”属于 “不同领域的标记 ”, 这是值得做一些辨析工作的 。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程度副词 、“不 ”与系词在形容词谓语句里是不是一样性质的东西 。先看程度副词 。很多人注意到 , 性质形容词单独做谓语的时候 , 前边加上一个 “很 ”, 句子就自然了 。吕叔湘主编 ( 1980) 点出 “凑成双音节 ”的作用 , 张国宪 ( 2008) 更强调这一点 。这个观点 , 沈家煊 ( 1997) 有过评论 : “是不是出于音节上的考虑呢 ? 不是 。因为不光是单音节形容词 , 双音节形容词也很少单独做谓语
7、, 前面经常加 很 。”这里 ,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 : 不管单音节还是双音节的形容词 , 前边所加的 , 不光是 “很 ”“挺 ”等单音节副词 , 也常有“非常 ”“特别 ”“比较 ”等多音节副词 , 这就不好说是为了补足音节了 。主语谓语之间的 “很 ”等副词 , 究竟起什么样的语法作用 ? 朱德熙先生 1982 年课堂授课时就谈到了这个用法上程度意义弱化的倾向 , 近年来多位研究者更强调了这一点 ( 郭锐 ,2001; 张国宪 , 2008; Larson, 2009), 那么 , 这个倾向昭示着什么方向的语法变化呢 ? 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一种以张国宪 ( 2008) 为代表
8、, 他认为 “很 ”的程度语义弱化的同时 , 已经逐渐在语法上变成了一个 “黏附于词干的词缀 ”, 即 “很 + A”“很 A”, “很 A”相当于一个词 。另一种则是 Larson( 2009) 提出的 , 他指出 , 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依赖程度副词 , 这跟汉语名词做谓语时依赖系词是平行的 。“巩俐是演员 ”跟 “巩俐很漂亮 ”可以做平行的分析 : 历史上 “是演员 ”是个短语 , “是 ”是限定词 ( 是名词短语的核心 ), 到了现代汉语里 , “是 ”成了“巩俐 ”与 “演员 ”之间的联结性成分 ; “很漂亮 ”本来也是一个短语 , “很 ”表示形容词的程度( 是形容词短语的核心 ),
9、 当代汉语里 “很 ”发展出了联结 “巩俐 ”和 “漂亮 ”之间关系的作用 。他据此断言 : 汉语的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较多地具有一致性 。Larson( 2009) 的说法 , 只能说是他的一个猜想 , 没有给出充分的论证 。但我们觉得他的看法很有深度 , 汉语事实也支持这样的结论 。首先 , 从语义上说 , 正如张国宪 ( 2008) 所观察到的 , “很 ”的程度意义表现出了明显的退化倾向 ; 其次 , 句法上 , 我们观察到的事实与张国宪 ( 2008) 不同 。我们注意到 , 在现实口语里 , “很 ”等程度副词的确发展出了主语与谓语之间联结成分的用法 , 如例 ( 1) 实际韵律节
10、奏上 , “很 ”后常有明显停顿 ; 例 ( 2) “很 ”后停顿 , 还可以再插入其他成分 ; 例 ( 3) “很 ”后停顿 , 临时改变想法 , 原来的形容词没有说出来 。4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1 期( 1) 现在呢 , 由于 , 嗯 , 肯吃苦 , 也很 , 勤劳吧 。( 2) 结婚以后呢 , 这个女同志呀 , 很 , 一看 , 这家里人呢 , 父母也好 , 一看 , 家里这些人呢 ,都挺明白 , 她很高兴 。( 3) 反正他们都是 , 很 , 对起老人就是 , 家里哈第一就是老人 。再次 , 更重要的证据是 “很是 ”的普遍出现 。例如 :( 4) 碟子是彩瓷
11、, 古色古香 , 很是地道 。( 陆星儿 一个和一个 )( 5) 布的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 , 针脚很是细密 。( 阿城 棋王 )( 6) 他糊涂劲过了 , 又明白起来 , 谈吐很是文雅 。( 梁晓声 京华闻见录 )这样的用法并不局限于某种时代或方言 , 当代汉语中有更为普遍化的倾向 , 检索互联网 , 轻易得到许多用例 :( 7) 很是好听 /很是精彩 /很是悬 /很是迷茫 /很是方便 /很是郁闷 /很是囧饶继庭 ( 1961) 曾经论证 “很有计划 ”是 “很 + ( 有 + 计划 ) ”而不是 “( 很 + 有 ) + 计划 ”, 但我们这里讨论的 “很是 + A”显然 “很是 ”是一个
12、整体 。郭锐 ( 2001) 的逻辑是 : 汉语性质形容词是谓词性的 , 不需要 “是 ”这样的 “陈述化标记 ”, 形容词出现在 “是 ”字句里 , 其实 “是 ”联系的是体词宾语 , 因为形容词必须后加 “的 ”名词化之后才做 “是 ”的宾语 。在我们看来 , 汉语形容词是偏体词性的 , 形容词做谓语依赖 “很 ”这样的具有系词倾向的成分 , 跟名词做谓语依赖系词 “是 ”是平行的 , 而且 , “很是 ”的存在 , 十分耐人寻味 一方面表明 “很 ”的程度修饰作用已经弱化 , 因为它已不直接贴在形容词身上 ; 另一方面也表明 “很是 ”作为一个整体确实起了联结作用 。这些都可以说是 “很
13、 ”与 “是 ”用法相平行的有利证据 。再简单讨论一下否定副词 “不 ”。谓语位置上的形容词 , 否定形式主要是 “不 + A”, 而不是 “没 + A”, 这是因为 , “不 ”是对形容词恒定意义的否定 , “没 ”是对变化意义的否定 , 而变化意义是由时体助词带来的 , 不是形容词谓语固有的意义 ( 见本文 “引言 ”部分 ) 。沈家煊 ( 2010) 指出 : “汉语里 有 是 有 ,是 是 是 , 有 和 是 是两个分立的概念 , 所以否定 有 有否定 有 的否定词 没 , 否定 是 有否定 是 的否定词 不 。”既然形容词谓语句里的 “不 ”是 “是 ”的否定词 , 那么“形容词做谓
14、语依赖 不 ”的问题 , 事实上也就等同于依赖系词性成分的问题了 。Larson( 2009) 也曾表达了 “不 ”与 “很 ”功能平行的看法 。这样 , 我们就可以初步回应郭锐 ( 2001) 对沈家煊 ( 1997) “不同领域的标记 ”的质疑了 。郭指出 “很 ( 含其他程度副词 ) ”、“是 ”、“不 ”、“的 ”属于 “不同领域的标记 ”, 我们已经证明了 “很 ( 含其他程度副词 ) ”与 “是 ”有平行的语法作用 ; 至于 “不 ”, 一方面 , 本来就是 “是 ”的否定形式 , 另一方面 , 也可以看成 “很 ”的否定形式 ( Larson, 2009), 则 “不 ”也与 “
15、是 ”“很 ”一样属于 “相同领域 ”的标记了 。只有加在形容词后面的 “的 ”与系词不是一种性质的语法标记 。但是事实正如郭锐 ( 2001) 所指出的 , “的 ”在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作用与系词并不作用于同一个层次上 , 形容词单是加了 “的 ”还是不能做谓语 。我们的结论仍然是 : 现代汉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 , 强烈倾向于依赖系词性的语法成分 ,5张伯江 :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例 ( 1) ( 3)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 “北京口语语料查询系统 ”。包括 “很 ”“不 ”等副词 。Wetzer( 1996) 提出 , 从类型学的观点看 , 有的语言形容词是名词性的 ( nou
16、ny), 有的语言形容词是动词性的 ( verby) 。Wetzer 把汉语普通话归为动词性形容词的语言 。他给各种语言归类的标准 , 涉及人称 、系词和零形式三种手段 。汉语没有人称的形态手段 , 我们讨论汉语究竟是名词性形容词的语言还是动词性形容词的语言 , 就可以用他这几条标准来衡量 :名词性形容词的语言 动词性形容词的语言动词谓语 形容词谓语 名词谓语 动词谓语 形容词谓语 名词谓语( a) 零形 系词 系词 ( c) 零形 零形 系词( b) 系词 零形 零形 ( d) 系词 系词 零形Wetzer( 1996) 认为汉语属于 ( c) 种而不是 ( a) 种情况 。我们认为 , 这
17、是值得讨论的 。他做判断的事实依据仅仅是 “他跑 ”“他好 ”“张三是一个护士 ”这样三个句子 。汉语学者大多不认为 “他好 ”是自足的句子 。普通语言学论著中涉及汉语事实难免片面 , 中国学者有义务辨清事实的全貌 。经过上面的讨论 , 我们看到汉语形容词做谓语尽管不是单纯依赖系词 “是 ”,但是强烈倾向于依赖 “很 ”等起着系词作用的副词 , 可以说 , 汉语具有 Wetzer 的 ( a) 型语言的显著倾向 , 而不宜归入 ( c) 型语言 。二 关于 “状态形容词 ”这一节我们讨论所谓 “状态形容词 ”可以自由做谓语的实质是什么 。把 “状态形容词 ”处理成 “形容词 ”的一类 , 会遇
18、到与形容词的句法分布定义相冲突的问题 : 形容词的定义是 “凡受 很 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 ”( 朱德熙 , 1982: 5. 1. 1), 而 “状态形容词 ”不能受 “很 ”修饰 。朱德熙先生曾经说 : “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修改定义 , 把形容词定义为 凡受 “很 ”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 , 以及上述定义规定的词的派生形式 , 二是把状态形容词叫作状态词 , 不算作形容词 。”( 1982 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课堂讲课记录 )现在人们通常还把 “状态形容词 ”当做形容词中的一类 , 无非是因为 , 几乎所有的状态形容词 , 都可以看做是从相应的性质形容词变化来的 。如朱德熙
19、( 1956) 就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叫做 “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它的复杂形式 ”; 吕叔湘主编 ( 1980) 也是把状态形容词称做 “形容词生动形式 ”。性质形容词是如何 “复杂化 ”或 “生动化 ”为状态形容词的 , 朱德熙 ( 1982) 第 5. 16 节如此描写 :1)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 : 小小儿的 ;2)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 : 干干净净 ( 的 );3) “煞白 、冰凉 、通红 、喷香 、粉碎 、稀烂 、精光 ”等 ;4) 带后缀的形容词 , 包括 ABB 式 : “黑乎乎 、绿油油 、慢腾腾 、硬梆梆 ”, A 里 BC 式 : “脏里呱唧 ”, A 不 BC 式 :
20、“灰不溜秋 、白不雌列 ”。双音节形容词带后缀的只有 “可怜巴巴 、老实巴焦 ”等少数例子 ;5) “f + 形容词 + 的 ”形式的合成词 ( f 代表 “很 、挺 ”一类程度副词 ): 挺好的 、很小的 、怪可怜的 。吕叔湘主编 ( 1980) 附录 “形容词生动形式表 ”的描写是 :6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1 期1) 单音节形容词 A 重叠为 AA 式 ;2) 单音节形容词 A 加双音后缀或三音后缀 , 构成 ABB、ABC、AXYZ 等式 ;3) 双音节形容词 AB 重叠为 AABB 或 A 里 AB 式 ;4) 双音节形容词 BA 重叠为 BABA 式 。据此
21、, 我们可以把 “状态形容词 ”看成汉语 ( 性质 ) 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式 。据朱德熙 ( 1956) 的句法分布考察 , 形容词与其复杂形式在定语 、状语 、谓语和补语四个位置上存在一系列对立 。定语 、状语和补语都是词组层面的句法问题 , 而谓语则既是词组层面上的问题 , 又是句子层面的问题 。朱德熙 ( 1956) 讨论的二者做谓语能力的不同 , 是在句子层面而言的 。朱先生的结论是 ,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不如状态形容词自由 。我们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推论 : 性质形容词经过某种方式的形态变化 , 即 , 变化为 “状态形容词 ”, 就能自由地做谓语 。有了这个推论以后 , 状态形容词作
22、为一个 “词类 ”的身份就大可怀疑了 , 或许它们只是性质形容词在句子层面的形态变化形式 。AA、ABB、ABC、AXYZ等形式 , 是汉语用于形容词的独特的谓语形式 。郭锐 ( 2010) 更彻底地否定了 “状态形容词 ”做定语和做状语的能力 , 进一步表明 , 所谓 “状态形容词 ”, 只具有陈述功能 。沈家煊 ( 2009) 提出 : 汉语的实词类是一个 “包含模式 ”: 形容词包含在动词内 , 动词又包含在名词内 ; 动词形容词做指称语 , 在汉语里是直接构成的 , 没有实现的过程和方式 。状态形容词既不能做指称语 , 因而也不能包含在动词 、名词之中 , 从这个角度说 , 也不便看做
23、形容词的一个次类 。三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不带标记的情况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汉语形容词有没有不带标记的谓语功能 ?形容词是语言里一个基本的词类 , Dixon( 1977) 从语义的角度论述了 “属性 ”语义在各种语言里都有表达出来的需要 , 所以世界上的许多语言里具有形容词这样一个词类 , 用以表达属性意义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 ,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做定语和做谓语这两项 。Thompson( 1988) 继 1984 年对名词和动词话语基础的成功论述之后 , 专门研究了形容词的话语功能 。她得出的结论是 , 形容词有两种最主要的话语功能 : 一是对一个话语中已然存在的参与者 , 陈述其
24、属性 ; 二是引介一个新的话语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汉语的属性概念不可能不在句法上实现陈述功能 。这就驱使我们去寻找汉语形容词直接陈述的语法事实 。张国宪 ( 2006) 第 2.3.2.1 节在认可性质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的同时 , 说 : “不过 , 有一点要特别地强调 , 作定语和作谓语并不在一个语言层面上 , 定语是在句法层面上实现的 , 而谓语则是篇章层面的表现 。”他所谓的 “篇章层面 ”的现象 , 指的是“对举 、对话等语篇环境 ”。本文想探讨的是 , 汉语形容词在句法层面上究竟有没有比较自由地做谓语的能力 。我们发现 , 汉语里有两种典型的句法环境可以允许
25、性质形容词不带系词类的标记直接做谓语 。下面分别描述 。3.1 与 “主谓谓语 ”有关的廖秋忠 ( 1985) 曾经概括了存在于汉语相邻名词成分之间的一种 “框 棂 ”关系 , 指出这7张伯江 :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种关系的常见类型有 :( a) 个体为框 部件为棂( b) 整体为框 部分为棂( c) 个体为框 属性 /状态为棂( d) 情景为框 人物 /道具为棂其中 , 棂成分的定指性通常弱于框成分 , 甚至经常是无指的 。棂成分经常被形容词直接陈述 , 形成 “S + adj.”型主谓结构 :( 8) 他头发蓬松 ( 9) 树木枝叶茂密( 10) 他浑身难受 ( 11) 车站人员庞杂
26、( 12) 下属部门机构庞大 ( 13) 他封建意识浓厚( 14) 他精神疲惫 ( 15) 这本书内容丰富以上例子就是我们所谓 “S + adj.”型主谓结构的代表性例子 。其特点是 , S 都是前面 “框 ”成分的部分 、部件或属性 , 形容词谓语对 S 棂 进行陈述 , 可以不加任何句法标记 。这种 “棂 ”成分还可以是动词充当的指称形式 :( 16) 他办事麻利 ( 17) 他说话罗嗦( 18) 他开车平稳 ( 19) 社会上议论庞杂上面这些例子都是可以作为单独的句子的 。与此同时 , 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出现在更低些的句子层次里 , 如兼语结构中 :( 20) 我喜欢他打仗勇敢 ( 21)
27、 我讨厌他处处精打细算( 22) 恨自己生性懦弱 ( 23) 我喜欢你为人正派值得注意的是 , 在兼语结构里 , 可以见到 S 框 直接被形容词谓语陈述的现象 :( 24) 请您原谅他小 ( 25) 我喜欢他老实我们认为 , 这是 S 棂 省略的结果 :( 24) 请您原谅他年纪小 ( 25) 我喜欢他性情老实这样说的证据是 , “请您原谅他 A”里的 A 可以随意替换 : 请您原谅他慢 , 请您原谅他糙 , 请您原谅他罗嗦 , 请您原谅他马虎 , 请您原谅他挑剔 /我喜欢他直爽 , 我喜欢他细腻 , 我喜欢他精明 , 我喜欢他憨厚 , 我喜欢他刻薄 ; 但是 , 补出 S 棂 以后 , A
28、的选择范围就十分有限了 : 请您原谅他年纪轻 , 请您原谅他年纪小 /我喜欢他性情温和 , 我喜欢他性情和善 , 等等 。可见形容词谓语 A 是对 S 棂 而不是 S 框 的陈述 。这些 “主谓谓语 ”结构里的形容词谓语 , 尽管也可以是有标记的谓语形式 ( 如 “他头发很蓬松 ”“他说话不罗嗦 ”), 但以无标记的为常 。为什么这种结构里无标记的形容词谓语很自然 ? 我们认为 , 这与 S 棂 成分的无界性有关 。廖秋忠 ( 1985) 说 : “存在于主谓谓语句型中的两个主语之间的框棂关系 , 特别是当棂是个抽象名词或主谓结构是个熟语时 , 棂通常被理解为无所指 ( non referen
29、tial), 在 该作品 ( A) 内容 ( B) 丰富 里 , B 通常被理解为无所指 。”以上举例中 , “性情 ”“年纪 ”“人员 ”“机构 ”“头发 ”等都是这样的无指名词 ; “处处 ”“浑身 ”可以看做通指的 ; “打仗 ”“为人 ”“办事 ”“说话 ”等可以看成动词性成分作为抽象名词的指称性用法 。这都属于沈家煊 ( 1995) 所说的无界名词 。也就是说 , 被形容词陈述的 S 棂 成分大多是无界的 。8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1 期不同的实词类之间 , 存在着语义上有界与无界的平行区分 , 也存在着句法上的匹配关系( 沈家煊 , 1995) 。无界的名词
30、, 所代表的事物 , 都是 “非个体性 ”的 。要对非个体性的事物做陈述 , 只有两种途径 : 一是陈述其非时间性的活动性 , 二是陈述其静态的属性 。前者一般靠无界的动词来实现 , 后者则一般靠性质形容词来实现 。沈家煊 ( 1995、2004) 都曾明确说 :“形容词作谓语时跟主语名词之间也会在有界和无界上互相影响 。”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 , 句子平面的 “主语 + 谓语 ”倾向于现实的陈述表达 , 所以其中的主语成分和谓语成分要求是有界的 ; 词组平面的主谓结构只是抽象的陈述表达 , 所以偏爱无界的主语和谓语成分 。3.2 与 “动补结构 ”有关的表陈述意义的性质形容词经常不带句法标记而
31、出现的另一个句法位置是 “结果补语 ”:( 26) 吃饱 /煮熟 /挖深 /削平 /弄乱 /说清楚 /长大 /哭红 /睡熟 /跌坏 /走快汉语语法学界一般把这些例子里的形容词看成前边动词的 “补语 ”, 与此同时 , 也大都承认这个做 “补语 ”的成分在语义上跟整个 “动补结构 ”的宾语之间存在陈述关系 。吕叔湘( 1986a) 对这种潜在的 “主谓关系 ”做过详尽的分析 。吕文所举的例子有 :( 27) 拉紧帆布篷 , 拴牢绳子 。( 28) 踢球 , 踢球 , 一个月踢坏了三双鞋 。( 29) 你真是吃浆糊吃迷了心了 。( 30) 他记错了门牌号码 。( 31) 二十几年 , 咱们都围着这
32、口大锅吃饭 。咱们吃老了 , 儿子吃大了 , 还有了孙子 。( 32) 地已经下饱和了 , 雨不再渗进去 。( 33) 这个字写错了 。( 34) 这种饼一块就能吃饱 。以上八个例句代表了八种类型 , 做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分别与句子中不同的名词成分发生语义关系 。如果按前后次序分别的话 , 则 :第一 、二 、三 、四种是 “adj. + S”:( 27) 紧 + 帆布篷 , 牢 + 绳子( 28) 坏 + 三双鞋( 29) 迷 + 心( 30) 错 + 门牌号码第五 、六 、七种是 “S + adj.”:( 31) 咱们 + 老 , 儿子 + 大( 32) 地 + 饱和( 33) 这个字 +
33、错第八种是 “S+ adj.”:( 34) + 饱我们注意到 , 第五 、六 、七 、八种往往可以变换另一种说法 :( 31”) 这口大锅的饭 , 吃老了咱们这辈人 , 又吃大了儿子 老了咱们, 大了儿子( 32”) 雨已经下饱和了这一片地 , 再也渗不进去 饱和了地9张伯江 :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33”) 我写错了一个字 错了字( 34”) 这种饼一块就能吃饱肚子 饱肚子这说明 , “adj. + S”可以概括这些例子里形容词谓语与其所陈述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 , 汉语动结式里 , “结 + 宾 ”的部分 , 是容纳形容词谓语的一个比较宽广的场所 。不过 , 这里把 “ad
34、j. + S”当成形容词做谓语的现象看待 , 是着眼于其间的陈述关系而言的 。从结构角度说 , 我们认同朱德熙 ( 1982) 的论证 , 把 “动 + 结 ”看成一个句法成分 , 整体上与论元成分发生关系 。这种形容词与其所陈述的对象不处在同一句法层面的现象并不是汉语特有的 , 至少英语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Quirk et al. ( 1972) 第 5.17 节论及英语形容词的谓语功能时 , 指出主要是两种 : 一是主语补足语 ( 主语补足语便是用系词联结的表语用法 , 如 : The children arehappy. ), 二是宾语补足语 。所谓 “宾语补足语 ”, 指的是这样的情
35、况 :He pulled his belt tight.He pushed the window open.He writes his letters large.Quirk et al. ( 1972) 第 5.17 节特意指出 : “做宾语补足语的形容词常常表示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这个特点 , 与汉语 “动补结构 ”里做 “补语 ”的形容词功能非常相像 。Quirk et al. 同时也展示给我们 , 形容词放在宾语补足语位置上表示结果 , 就是上面的样子 ; 如果放在句子平面陈述那名词 , 则要加系词 :His belt is tight.英语里 He made her unhappy
36、 和 They made him President 是平行的结构 , 都可以认为宾补之间存在着可以用 to be 联结的陈述关系 。( Jespersen, 1924) 汉语里近似的内容却选用了句法上不同的结构式 : “她宠坏了孩子 ”“人们叫他二傻子 ”。究其原因 , 大概是汉语名词性焦点信息成分居尾的要求更强烈 , 使得 “孩子 ( + 系词 ) + 坏 ”和 “他 ( + 系词 ) + 二傻子 ”这两个陈述并没有实现为平行的句法形式 ; 从语用结构角度说 , 这两例都是用焦点名词结句 , 在语用表达上是平行的 。由此可见形容词做陈述语并不是个稳定的主谓结构方式 , 在更强的语用表达压力
37、下可以放弃 “S + adj.”的形式 , 所以现代汉语里没有了 “她宠孩子坏 ”那样的说法 。四 汉语形容词的谓语功能是什么意义上的谓语功能汉语语法学界通行的句法结构描写框架 , 是概括为五种或六种基本的句法结构 ( 丁声01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1 期 “人们叫他二傻子 ”这种 “命名 ”类的双宾语句 , 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张伯江 ( 1999) 曾经发现 , 这一类的 “把 ”字变换式与一般双宾句不同 :老王送徒弟一把钳子 老王把钳子送徒弟 * 老王把徒弟送一把钳子老王叫徒弟小三儿 * 老王把小三儿叫徒弟 老王把徒弟叫小三儿张伯江 ( 2006) 发现存现句
38、里专有名词做宾语时 , 事实上省略了一个系词性的成分 ; 我们觉得 , “命名 ”类双宾句里的 “名称 ”前 , 也可以看做省略了一个系词性的成分 : 人们叫他为二傻子 。这和英语里 They madehim President 情况类似 。沈阳 ( 2009) 提出汉语双宾句都是 “还有另一个动词 ”, 这里对该文的整体观点不做评论 , 只想指出 , “命名 ”类里有一个系词性的成分 , 是较为明显的事实 , 沈文偏偏没有论及 。树等 ( 1961): 主谓结构 、补充结构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并列结构 ; 朱德熙 ( 1982): 主谓结构 、述宾结构 、述补结构 、偏正结构 、联合
39、结构 , 连谓结构 ) 。最初提出这样几种句法结构的是赵元任先生 。赵元任 ( 1948、1968)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 认为这些结构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 , 主谓结构是句子平面的 , 而并列 、从属 、动宾 、连动 、动补等结构则看做 “句子里的更小的结构 ”( 1968: 5.1.5) 。赵先生所论句子平面的主谓结构里 , 没有形容词谓语句 ; 而讨论 “更小的结构 ”的时候则不再论及主谓结构 。朱德熙先生的体系里 , 六种句法结构都作为抽象的结构同等看待 , 主谓结构也是其一 。这里的主谓结构 , 有一些可以直接构成句子平面的句子 , 如 “ 炕前的地炉子 , 煤火通红 ”“ 你这个人
40、, 孩子都这么大了 , 还这么爱闹 ”( 见吕叔湘 , 1986a); 有一些则主要用于句子内成分 , 如果要独立构成句子 , 还需要加上句法标记 ,形容词做谓语的主谓结构就属于这一种 。汉语形容词具有 Thompson( 1988) 所说的陈述功能 , 但这是一种语义上的陈述 , 直接实现在低于句子平面的句法结构里 , 不能直接实现在句子平面上 。这是因为 , 汉语形容词是偏于体词性的 , 如果要做句子的谓语 , 需要借助一些句法标记 。通过上文的讨论 , 我们可以总结出 , 性质形容词在句子平面做谓语的实现手段 , 主要有三种 : ( 一 ) 借助判断框架 “是 的 ”; ( 二 ) 借助
41、程度性成分 ; ( 三 ) 借助相应的形态手段 。五 结语如 Wetzer( 1996) 所考察的 , 形容词直接做谓语和借助系词性成分实现陈述功能 , 是世界上各种语言的重大类型分野 。本文的考察表明 , 汉语形容词实现其陈述功能的方式 , 既有直接陈述的 , 又有借助系词性成分的 。只不过 , 前者不是实现在句子平面 , 只是实现在低于句子的词组平面 ; 而实现在句子平面的陈述方式 , 也不单是借助系词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丁声树等 ( 1961)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郭 锐 ( 2001) 汉语形容词的划界 , 中国语言学报 第十期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郭
42、 锐 ( 2010) 朱德熙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 , 在 “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的论文 。廖秋忠 ( 1985) 篇章中的框 棂关系与所指的确定 , 语法研究和探索 第 3 辑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 ( 1986a) 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 中国语文 第 1 期 。吕叔湘 ( 1986b) 主谓谓语句举例 , 中国语文 第 5 期 。吕叔湘主编 ( 1980) 现代汉语八百词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饶继庭 ( 1961) “很 + 动词结构 ”, 中国语文 第 8 期 。沈家煊 ( 1995) “有界 ”与 “无界 ”, 中国语文 第 5
43、期 。沈家煊 ( 1997)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 , 中国语文 第 4 期 。沈家煊 ( 2004) 再谈 “有界 ”与 “无界 ”, 语言学论丛 第三十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 ( 2009) 我看汉语的词类 , 语言科学 第 1 期 。沈家煊 ( 2010) 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 , 中国语文 第 5 期 。沈 阳 ( 2009) 词义吸收 、词形合并和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 ,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 期 。张伯江 ( 1999)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 , 中国语文 第 3 期 。11张伯江 :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张伯江 ( 2006) 存现句里的专有名
44、词宾语 , 语法研究和探索 第十三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张国宪 ( 2006) 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张国宪 ( 2008) 韵律引发词汇化的个案分析 , 语法研究和探索 第十四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 ( 1948) 北京口语语法 ( Mandarin Primer), 李荣译 , 上海 : 开明书店 , 1952 年 。赵元任 ( 1968) 汉语口语语法 (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吕叔湘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79 年 。朱德熙 ( 1956)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 语言研究
45、 ( 北京 ) 第 1 期 。朱德熙 ( 1982) 语法讲义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 ( 1985) 语法答问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Dixon, R. M. W. ( 1977) Where have all the adjectives gone? Studies in Language 1, 19 80.Hopper, Paul J. Sandra A. Thompson ( 1984) 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 Language 60, 703 752.Jespersen, Otto ( 1924) The P
46、hilosophy of Grammar. 何勇等译 语法哲学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09 年 .Larson, Richard ( 2009) Chinese as a reverse Ezafe language, 2 月 17 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Quirk, R. , S. Greenbaum, G. Leech J. Svartvik ( 1972)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Longman.Thompson, Sandra A. ( 1988) A discourse approach to the cross
47、-linguistic categoryadjective. In John Hawkins( ed. ), Explaining Language Universals, 167 185. Oxford: Basil Blackwell.Wetzer, Harrie ( 1996) The Typology of Adjectival Predication.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Predicate Adjectives in Modern ChineseZhang BojiangAbstrac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adj
48、ectives tends to behave as either substantive orverb, and in the former case, when it serves as predicate, the adjective usually needs a copula asa syntactic mark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emphatically that at the sentential level, syntactic mark-ers are required when the adjective behaves as predica
49、te. It is argued in Part 1 of this paper thatthe predicate adjective is usually accompanied by the degree adverb hn( 很 ) or b( 不 ) whichfunctions as copula. In Part 2,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so-calledcomplex adjectiveis notan individualpart-of-speechper se, but a unique kind of morpho-syntactic derivation from ad-jective. And it is observed in Part 3 qualitative adjectives used as predicate without a copula canonly occur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