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0417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 ” 毛泽东毛泽东同志在别

2、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欣赏 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2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闻一多二、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3、192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 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6 年 7 月 11 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 月 15 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 ,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

4、特务杀害,时年不满 48 周岁。播放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正义是杀不完的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 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 ,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 、 自己的写照 、 泥土的歌 、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三、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衰微(shui) 赫然(h)迭起(di)卓越(zhu)锲而不舍(qi)小楷(ki)沥尽心血(l)慷慨淋漓(kng ki ln l)迥乎不同(jin

5、g)目不窥园(ku)兀兀穷年(w)五、感知课文速读课文,说说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与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了他为了救国救民而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 、 “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

6、事情上? 最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苦读写作唐诗杂论 ;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加群众大会。 找出过渡段,体会其好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4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分析人物形象1.把“说”和“做”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2.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份分别是什么?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

7、就是什么?4.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5.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6.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7.请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热情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8、。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 5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3.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文章先写他的“说” ,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 ,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

9、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4.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10、他却是始终如一的。二、揣摩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6“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年到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

11、深夜灯火。 闻一多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 ,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三、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穿插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举例略。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细

12、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72.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 “远射” “文化药方”等词语,用比喻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用“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组成语,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了闻一多治

13、学专心致志的程度。又用了“群蚁排衙”一个比喻的词语,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 ,既深刻,又形象。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1937 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5 年 12 月 1 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 4 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

14、联。4.文章前后两部分都说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他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意义是否相同? 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前后两部分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8一多自述中的“说” ,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可是第 5 段中“他并没有说 ,但他做了”中的“说”以及第 6 段中

15、的“说” ,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前一部分中的“没有说 ”,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作为革命家” ,闻一多的“说” ,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 ,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四、写法探讨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

16、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 ,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者只选取了写作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则选取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

17、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9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 “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再如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

18、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语言诗化,精练形象有的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19、。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10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夹叙夹议文章又是怎样围绕闻一多的苦读钻研精神夹叙夹议的? 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唐诗杂论 。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

20、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 ;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五、布置作业1、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唐诗杂论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古典新义 对比起稿政治传单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参加游行示威教学反思:11说和做班级 _ 姓名_习题巩固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

21、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qio) 锲而不舍(q)炯炯目光(jin) 窥园(ki)B.兀兀穷年(w) 沥尽心血(l)小楷(ki) 校补(jio)C.潜心贯注(qin) 迥乎不同(jin)慷慨淋漓(kn) 弥高(m)D.气冲斗牛(du) 臧克家 (zn)赫然(h) 宝藏(zn)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3.解释下列加点字。(1)仰之弥高:(2)锲而不舍:(3)兀兀穷年:(4)迥乎不同:

22、(5)无暇顾及:12(6)目不窥园:4.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的含义。(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

23、,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3)“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二、课内语段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

24、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13不动不响,无

25、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6.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何作用?7.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8.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9

26、.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0.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11.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句子的含义。12.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13.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三、课外阅读我的父亲爱迪生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次一位要人14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

27、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 ”“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象力、决心、谦逊和机智。有时候他也很调皮。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 ”大家都传说他每天只睡四小时,这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爱迪生一生有 1093 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

28、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话、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父亲曾把过去 10 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我特别记得 1914 年 12 月间的一个严寒冬夜。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呼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

29、冷呢?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 “妈妈在哪里?”他大声喊道,“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

30、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 。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 ”于是他又开始设15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来源:21世纪教育网】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 ”到 1931 年 10 月 18 日上午3 点 24 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 ”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

31、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查理斯/文,有删改)14.说说第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5.第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16.爱迪生一生有 1093 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写爱迪生的失败上。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17.将第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18.为什么第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说“巨星陨落了”?说说你的理解。19.第 段

32、画线处“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用得好吗?为什么?【答案与解析】1.A(“锲”应读“qi”,“窥”应读“ku” 。)2.(1)藉籍 (2)栽裁 (3)棵颗3.(1)更加 (2)刻 (3)劳苦的样子 (4)差得远 (5)空闲 (6)偷看4.(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16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 20 年代末起,他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

33、,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5.(1) (2) (3) (4) (5)6.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结构),并

34、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7.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8.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吹嘘,自诩9.“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0.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执着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11.“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

35、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12.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13.“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活动”,而是在废寝忘食地“动”,是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14.交代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说明了人物的主要经历。勾勤出人物的总体形象,暗示了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1715.“脱俗”只能说明人物不庸俗、与众不同,但不能说明人物的伟大。 “入圣”既能说明人物与众不同,又能说明其伟大与杰出。16.突出人物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人们成功来之不易。(人们往往只看到

36、伟人辉煌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遭遇挫折的一面,而遭遇的挫折才更能体现人物超人的勇气以及与困难作斗争的不屈精神,更能激励启发他人。)17.“从没退休”强调的是爱迪生一直“坚持工作”,这是原因、是重点;“不怕老”是说爱迪生还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这是前者的结果、是次重点;调换之后主与次、因与果就颠倒了,人物形象也就打折了。18.“灯灭了” “巨星陨落了”都是象征委婉的用法,既突出了爱迪生的伟大,同时又表达了人们的惋惜之情。“灯灭了”内涵更丰富,指爱迪生贡献之大(特指灯泡的发明),与前文相照应。一语双关,表明了作者独特的构思与表达。19.好。这句话说明爱迪生的贡献对以后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表明了爱迪生的追求与愿望,间接说明了爱迪生谦逊宽阔的胸怀和处事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