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第四 节节 心血管活心血管活 动动 的的 调节调节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Bp循环功能适应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自身神经( 反射)反射)体液(一)(一) 心脏和血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的神经支配(二)心血管中枢(二)心血管中枢(三)(三) 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l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l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l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一一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一)(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HR收缩力传导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HR收缩力传导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
2、心交感神经 NE- 1R ICa-LAV 结区 0期 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 ICa-L-RYR 胞浆 Ca2+ 收缩 If SAN自律性 心率 舒张 TnC与 Ca2+解离 Ca2+泵活动 房室 传导 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IK-Ach 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 ; If , IK衰减衰减 -4期自期自动去极速度动去极速度 IK-Ach 、 ICa-L 心房肌心房肌 2期期 胞浆胞浆 Ca2+ ICa-L AV 结结 结区结区 0期期 去极速度去极速度慢、幅度小。慢、幅度小。 收缩收缩 (心房心房 )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传导传导 ( 2)
3、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Ach-MR 自律性自律性 心率心率 心心 脏脏 的神的神 经经 支配支配 (双重神双重神 经经 支配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起源起源 脊髓:胸段脊髓:胸段 T1-T5 延髓延髓 :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脊髓外侧柱脊髓外侧柱 背核和疑核背核和疑核分布分布 心脏各处心脏各处 心室肌较少(余同心室肌较少(余同 SN)递质递质 NE ACh受体受体 心肌心肌 1受体受体 心肌心肌 M受体受体 作用作用 加强心脏活动加强心脏活动 抑制心脏活动抑制心脏活动( 3) 支配心支配心 脏脏 的的 肽肽 能神能神 经经 元(自学)元(自学)神经肽神经肽 Y血管活性肠肽
4、血管活性肠肽 ( VIP)内源性阿片肽(内源性阿片肽( EO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神 经经 元末梢元末梢 释释 放放 肽类肽类 物物 质质 :l参与心肌和冠状血管活参与心肌和冠状血管活 动动 的的 调节调节 。2.血管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受体 血管收缩 *受体 血管舒张(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血管平滑肌脊髓胸、腰段脊髓胸、腰段 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NE 起源与作用: 特点: 大多数血管受其单一支配 分布密度不同: 皮肤 骨骼肌、内脏 心脏、脑微 AA V 平时有紧张性活动。(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交感 缩血管紧张缩血管紧张 1-3Hz( 2)舒血管神
5、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骨骼肌血管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脑膜、唾液腺、胃肠道等 神经末梢 ACh 血管 M受体 血管舒张特点: 平时无紧张性,应激时 (+)神经末梢 ACh 血管 M受体 血管舒张交感缩血管 N 交感舒血管 N 副交感舒血管 N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T1-L2-3侧角 ) 递质 NE ACh ACh受体 (主)、 阻断剂 酚妥拉明 阿托品 阿托品 分布 绝大多数血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多为单一支配) 外生殖器血管作用 受体 缩血管 舒血管 舒血管 受体 舒血管特点 调节血压作用大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持续发放冲动
6、平时无作用 调节局部血 紧张性 缩血管 与情绪、运动有 紧张性 舒血管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二)(二) 心血管中枢 cardiovascular centerl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1.脊髓脊髓2.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基本中枢基本中枢1)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M 延髓腹外延髓腹外 侧侧 区区2) caud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CVLM 3)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NTS 心交感 中枢交感缩血管 中枢心迷
7、走 中枢3)传入神经接替站 ( NTS)孤束核接受传入信息,发出信息4)心抑制区 (Cardioinhibitory area): 迷走神经背核、疑核1) 缩血管区 (RVLM):2)舒血管区 ( CVLM) 抑制缩血管区2.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延髓腹外延髓腹外 侧侧 区区(-)心交感 N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迷走中枢 心迷走 N 感受器: 颈 A窦和主 A弓压力感受器(三)(三) 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1.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反射弧组成反射弧组成
8、心交感 心迷走 交感缩血管 N效应器: 心脏,血管传出神经:神经中枢: 延髓心血管中枢传入神经: 窦 N 舌咽 N 主 A神经 迷走 N2.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心迷走中枢 (+)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窦 N延 髓 孤 束 核BP 颈 A窦、主 A弓感受器舌咽 N主 A N迷走 N心迷走 N( +)心交感 N( -)缩血管 N( -)BP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心率 搏出量 血管舒张降压反射过程降压反射过程(+)3.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60100 1802.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3.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压力感受性反射功
9、能曲线仅保留一侧颈 A窦和窦 N及中枢联系。反射过程反射过程 压力感受反射特点及生理意义压力感受反射特点及生理意义意 义 : 快速 调节 血 压变 化, 缓 冲 动 脉血 压 的波动 。特点: 负 反 馈 ,双向 调节 ; 适宜刺激 :动 脉壁的被 动扩张 、 牵 拉; 血 压 ( 60-180mmhg)范 围 内快速波 动时才敏感, 传 入冲 动 与血 压 呈正比; 在 BP长 期 调节 中不起作用。2.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 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引起的心血管反射生理意义:生理意义:调节血量调节血量 (BP)、体液量及成分、体液量及成分房、室及肺循环房、室及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大血管壁上机械牵张机械牵
10、张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交感交感 神经紧张性神经紧张性 降低降低迷走迷走 神经紧张性神经紧张性 加强加强肾交感紧张活动抑制肾交感紧张活动抑制心血管心血管中枢中枢心肺(容量、低压力)感受器心肺(容量、低压力)感受器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HRCOR BP 3.颈 A体、主 A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动脉血动脉血 PCO2 、H+窦神经窦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颈动脉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肺通气肺通气 血流量血流量 BP改善改善应急应急心血管心血管中枢中枢 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血管收缩)(血管收缩)(整体)(整体)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液重新分布血液重新
11、分布(心脑血流量(心脑血流量)HR应急应急经常性作用经常性作用 +HR chemoreceptor reflex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全身性局部性某些 激素或血管活性物 质 随血液循 环 到达全身器官,影响 心血管心血管 活 动 如 AD,NE, ADH, RAS,ANP等。l指血液和组织液中所含的一些 化学物质 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活动的调节。主要 为 局部代 谢产 物,如 组 胺,腺苷 H+, K+等。血管紧张素原(肝)血管紧张素 I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 近球细胞 肾素转换酶肾血流量 失血血管紧张素酶 A(一 )肾 素 -血管 紧张 素 -醛 固 酮 系 统 Renin-angioten
12、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的生理作用:的生理作用: AT1-R1)全身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 ,血压 2)突触前受体, NE释放 4)渴感 , ADH5)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增加( RAAS )3)交感缩血管中枢 ,血压 增加血管外周阻力 强大的升压作用 (比 NE强 40倍)(二) 肾 上腺素和去甲 肾 上腺素 (三三 )血管升血管升 压压 素素 Vasopressin又称抗利尿激素又称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ADH) 1.产 生 :下丘 脑视 上核、室旁核 垂体后叶 释 放2.作用: 抗利尿(生理 剂 量)缩 血管,升 BP(大 剂 量)3.意 义 :调节细 胞外液量和循 环 血量;维 持血 浆 晶渗 压 和 动 脉血 压 的 稳 定。 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