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9547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一、基本状况内蒙古位于北纬 3753之间,是全国最佳的奶牛、 绒山羊养殖带,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种植带,农畜产品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区人均耕地面积 0.24 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 3 倍,居全国第一位,2005 年全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 589.56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5.1;农牧业人口1436.1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 60.18。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有“谷仓” 和 “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全区马铃薯、向日葵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玉

2、米产量居第五位;莜麦、荞麦、绿豆等杂粮杂豆品质优良,是全国小杂粮三大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 6818 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 1/5 以上,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畜种资源丰富多样,乌珠穆沁肥尾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国内外闻名遐迩,在质量、规模等各方面都具备了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和条件。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十位。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使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进了全国前列。乳产业、绒产业在全国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 年牛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22

3、%,羊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41%,鲜奶加工能力和羊绒加工能力都居全国第一位。二、存在问题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科技水平和加工增值率低内蒙古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比仅为 0.6:1,与全国平均 1:1 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 发达国家 3:1 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如果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03 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 666 亿元,比实际水平高

4、75%。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乳制品主要以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酸奶、冰淇淋为主,产品细分程度低,花色品种少,深加工产品更少。肉类加工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精深加工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尚未形成品牌优势。粮油产业大多以原粮、油料等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以玉米产业为例,目前内蒙古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仅为 17.2%,而吉林省已达到 36.7%;内蒙古加工转化品种还不到 10 种,而全国有 200 多种,发达国家已达到 2000 多种。种植的牧草大多处于自产自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加工转化和商品率不高。沙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转化严重滞后。2、

5、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低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结构大群体、小规模的特征十分明显,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龙头企业的规模、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等综合竞争力仍然较低,难以对一体化生产形成持久而强有力的支持,辐射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03 年居于世界食品加工业首位的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年销售收入达 729 亿美元,我国最大的龙头企业河南双汇集团销售收入达 120 亿元,内蒙古销售收入最高的伊利集团只有 63 亿元。3、基地建设滞后,专业化水平低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农畜产品的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奶牛品种落后,饲养管

6、理粗放,平均单产水平仅为 3 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0.2 吨,仅为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难以适应乳业持 续发展的需要。肉源基地建设滞后,畜种改良慢,出栏率和商品率较低,2003 年肉羊平均胴体重 15.7公斤,而世界平均为 20 公斤,澳大利亚为 21 公斤,美国为29 公斤;肉牛平均胴体重 160 公斤,而世界平均为 212 公斤,美国为 327 公斤,加拿大为 334 公斤。绒山羊养殖基地基础设施薄弱,不适应舍饲圈养的要求,使加工业生产能力闲置与原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4、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内部结构松散,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之间缺乏稳定、健全、合理

7、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共同体。除乳、肉等 产业外,其它 产业基本处于农牧户自发生产阶段,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企业与基地、农牧户之间仍然是最初级的买卖关系,原料生产的规模、质量很难满足加工需求,导致一方面农畜产品加工不足,加工转化水平低,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生产能力闲置,这说明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自发生产阶段,很难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要。5、服务组织不健全,社会化水平低围绕产业化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科技、信息、金融、购销、储运等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服务功能差,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很难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全区参加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牧户只占总户数的 3%,低于全国平均 4%的水平,也远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 80%的水平。农村牧区合作组织薄弱、广大农牧户分散经营、农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既制约了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也制约了农牧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6、发展不均衡一是地区不均衡。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龙头企业集中,且竞争优势明显的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要相对高一些;而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等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的地区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也相对滞后。二是结构不均衡。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明显落后于畜产品的加工转化,在全区 11 个驰名品牌中,农产品加工业只占 3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