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类型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表格教案.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1190253
  • 上传时间:2020-02-14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11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表格教案.doc
    资源描述:

    1、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 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 ,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剧本半截蜡烛 ,相声打电话 。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配

    2、合本组专题, “口语交际习作 ”安排了以“ 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 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4、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艺术。2、通过学习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单元难点: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2、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在学习中积累优美语言。 第一课时课题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4、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预设教法、学法:1、以读代讲法。2、品析词句法。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目标课堂生成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

    5、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 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检查预习。生字新词。 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情况。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你们个人来读吧,人读一句。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师评价: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读?学生动手画符号、练习读、展示读。读通全文。学生读课文。3、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

    6、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我读,好吗?、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谁还想读?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四、精读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1、自主合作探究句意。2、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1、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2、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3、全班

    7、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短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语言风趣幽默。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则短文,回味他的语言,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学生背诵。丰富学生的积累。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杨氏之子杨梅孔君平孔雀教学反思:课题 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等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8、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预设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2、品析词句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文章大意、对课题、对人物进行预习、读文。第二课时课题 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

    9、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预设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2、品析词句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文章大意、对课题、对人物进行预习、读文。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目标课堂生成一、谈话导入。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有一回,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齐读课题,初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晏子身高不过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二、汇报预习情况。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11 课晏子使楚 ,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我就来检

    10、查一下,我请几名同学来读文章,你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2、通过预习,也通过刚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结合资料说。(从标题、主要内容、条理、结构等方面汇报。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楚王戏弄晏子的段落,你发现了什么?4、我们再读课文,看看你或是我们该带着什么问题学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5、提出问题(可以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1、读、结合资料说内容。2、质疑。1、使学生明白楚王几次戏弄晏子,怎样戏弄的,晏子怎样做的。2、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三课时课题 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角色朗读课文。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3、教学晏子

    11、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尊严的事例。4、学会推理,学懂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预设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2、品析词句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文章大意、对课题、对人物进行预习、读文。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目标 课堂生成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

    1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提的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提出问题。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二、学习文章。 1、现在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评点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把晏子的特点写出来的。你认为哪部分最能突出晏子的特点,你就自己去读、去品味,做到边读边感悟边评点。2、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楚王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晏子?楚王是不是只想侮辱晏子?晏子为什么取得胜利?3、汇报完,生再读,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4、读得很好,现在你们想不想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1、先自读,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2、结合内容、资

    13、料可评价楚王、晏子、卫士等。培养自主合作意识。三、总结、练习 学完文章,你能用一两句 学生发 敢于发表话对文章进行一个概括吗?我们来个“一句话感言评比”,看谁的见解最独特。言。 自己的独特见解。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楚王晏子侮辱反击 结果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 12、半截蜡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 ”的方法,通过揣摩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14、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预设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2、品析词句法。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目标课堂生成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 (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交流资料。使学生对二战有所了解。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

    15、内容。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内容的能力。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1、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勇敢,机智(2)儿子的表现:勇敢、镇定、从容。(3)女儿的表现勇敢、镇定2、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四、升

    16、华情感,感受人物形象。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机智与勇敢。那么在保护蜡烛的过程中,他们难道没有害怕没有紧张吗?为什么能这么镇定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呢?生答:爱国。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五、了解剧本,指导朗读表演。刚才同学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师总结。生交流。 对剧本有更深的了解。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勇敢,机智儿子:勇敢、镇定、从容。 爱国女儿:勇敢、镇定教学反思:第五、六课时课题 阅读课“语言的艺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鼓励学

    17、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章中重点词句,理解词句中蕴含的爱。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比较流畅的表达。 预设教法、学法:教法:圈、点、画、写感受相结合。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准备生活中伴有启示的文章。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目标课堂生成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世界”里,只要发挥我们的这双慧眼,用心却感受,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文章拿出

    18、来。学生拿出文章。激发学生爱读此类文章的兴趣。二、明确读书要求。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至少一篇文章。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 30 分钟。学生按要求读书学生能正确姿势读书。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3、教师小结。学生抓词句谈感受,悟道理。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四、写好读书笔记。1、写字姿势要正确。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3、感

    19、悟深刻。学生写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 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2、比较

    20、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预设教法、学法:教法:1、创设情境。2、结合资料理解重点词句。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3、预习课文。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目标课堂生成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2、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学生说、读 教师从中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学习我想、再读小诗,勾画自己最

    21、喜欢的小节,说一说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小结:合作、想象、续写。明确学习方向。想像力的丰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动词的准确使用。、续写小诗。三、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自由读小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受?、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其他人补充:街头:鲜明的对比(喧闹与宁静) 。溪边:动静结合,色彩艳丽。江上:点面结合。、指导朗读。学生汇报内容。 通过读感受诗中的意境。四、比较朗读,理解诗歌。、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随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我想是押韵的, 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区分两首诗的不同。五、总结。 学完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发言谈收获。总结收获。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美好的愿望 街头阅读丰富的想象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快乐童年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表格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1902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