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话考试重点【简】.docx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9025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考试重点【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话考试重点【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话考试重点【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话考试重点【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话考试重点【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话考试重点【简】【什么是普通话】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中国上公认的中国语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北京话普通话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形成规范,成为标准语,是法定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汉语方言众多而复杂,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

2、言区、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北方方言和闽方言内部比较复杂,均有次方言。与普通话最接近的是北方方言,其次为湘方言和赣方言。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其次表现在词汇上,语法方面的差别较小。【普通话语音的特点】1、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清脆响亮。3、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4、音节之间区分鲜明,使语音具有节奏感。5、词汇的双音节化。【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其性质可以从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面】 1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语音是发音体振动周围的空气或其它媒介物质而形成声波。声

3、波传到耳内,振动耳膜,刺激了听觉神经,人便听到声音。 (一)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波在一定的时间里颤动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颤动次数多的声音高;颤动次数少的声音低。 (二)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波振幅大小决定的。 (三)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久暂决定的。 (四) 音色,就是声音的特色,又叫“音质” 。它是由声波组合形式的不同来决定的。 语音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在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就汉语说,音高的作用特别重要,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的作用。 2语音的生理属性 (一) 动力器官:即呼吸器官。这部分包括喉头

4、以下的气管和肺。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箱, 气流是发音的原动力,它是由肺输送的。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达到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便发出不同的语音。 (二) 振动器官:喉头和声带。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上通咽头,下连气管。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声带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上,后端分别跟两块杓状软骨相联结。两片声带放松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的声门时,就引起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人们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三)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口腔和鼻腔等。 【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用听觉可以区分的浴巾

5、结构基本单位音素:语音最小的单位 32 个音素 元音 10 辅音素 22音系:语音系统的简称音位:元音:发音时候气流在口腔中不受明显阻力 单元音:音质始终不变 发音过程中舍位的活动在舌面决定一般单纯元音音色的条件:舌位的高低 舍位的前后 唇形的圆展 舌位:特殊元音:辅音:发音的七处:双唇音,由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 3 个,是: b、p、m。(二)唇齿音,由下唇和上齿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只有 1 个,是:f。(三)舌尖中音,由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 4 个,是:d、t、n 、l。(四)舌根音,由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 3 个,是:、k、h。(五)舌面音,由舌面和

6、硬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 3 个,是:j 、q、x 。(六)舌尖后音,舌尖翘起和硬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 4 个,是:zh、ch 、 sh、r。(七)舌尖前音辅音发音的方法五种: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清浊音的区分】按照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普通话的声母分为两类,就是清音和浊音。1清音。气流呼出时,声门打开,声带不颤动,发出的音不响亮。清音有 17 个,就是 b、p、f、d、t、k、h、j 、q、x、zh、 ch、sh 、z 、c、s。2浊音。气流呼出时,颤动声带,发出的音比较响亮。浊音有 4 个,就是 m、n、l、r。【韵母】韵母的分类 根据韵母内部结构中音素的成分以及性质,通常

7、把普通话韵母分成三大类:单元音韵母 由一个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复元音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元音韵母,简称复韵母。鼻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和鼻辅音 n 或 ng 构成的韵母叫带鼻音韵母,简称鼻韵母。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的特点,可以把普通话韵母分为四类,俗称“四呼”:1开口呼韵母 韵母不是 i、u、或不以 i、u、开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2齐齿呼韵母 韵母是 i 或以 i 开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3合口呼韵母 韵母是 u 或以 u 开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4撮口呼韵母 韵母是或以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四呼”的分类对说明汉语语音的系统性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解释声母和

8、韵母的组合关系、配合规律。因为声母在跟韵母配合成音节时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主要决定于声母的发音部位以及韵母开头元音的特征。此外,韵母还可以按韵尾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和鼻音韵尾韵母。【什么是声调】声调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我们念“北京”这两个音节时,明显能够感到声音是高低起伏的,这就是声调。一般来说,汉语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汉语的声调和声母、韵母一样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书(sh) 、熟(sh)、暑(sh) 、树(sh)的不同就是由声调的不同区别的。【声调的性质和特点】从语音的物理属性说,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声调就是由音节的高低、升降

9、、曲直的各种变化形成的。声调的音高和音乐中的音阶是不同的。声调、音阶都由音高决定,但音阶是由绝对音高决定的。什么是绝对音高呢?从音乐理论上说,音调的高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由声音振动的基频频率决定的音高称为“绝对音高” 。声调是由相对音高决定的。相对音高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同样是一个词一个男子用低音说出来,一个女子把声音提高八度说出来,别人听起来都一样,尽管用精密仪器测量出来的频率即绝对音高数字很不相同,但意思却完全一样。另外,声调的音高如果前后有升降变化,其升降变化的方式是逐渐滑动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音乐中音阶的移动,则常常是跳跃式的。需要指出的是,

10、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声调高低升降的比例关系则是固定的。【普通话声调系统】普通话有四个调类,也叫做四声。它们是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 、上声(第三声) 、去声(第四声) 。四声的调值不同:阴平是高平 55,阳平是中升 35,上声是降升 214,去声是高降 51。具体描写如下:1阴平 高而平,叫高平调。发音时由 5 度到 5 度,基本没有升降变化,调值为 55。 。2阳平 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由 3 度到 5 度,调值为 35。 。3上声 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由 2 度降到 1 度,再升到 4 度,调值为 214。4去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叫高降调。由 5 度到

11、1 度,调值为 51。【调值和调类】调值指声调的高低升降和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型是声调的表现形态,它是声调音高曲线的形状,反映声调调值的变化过程。比如,某个字的声调起音很高收音也很高,那么就在竖标的左边从最高到最高画一条线,表示这是一个高平型的调子,这就是调型。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根据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有几种实际读法就有几种调类,也就是将相同调值的字归为一类。汉语普通话有四个调类,汉语方言中最多的有 10 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的调类都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有分有合,形成非常复杂的局面。【音节结构的特点】普通话音节结构最简单的有两个成分,

12、即韵腹和声调;最复杂的有五个成分,即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音节中韵腹和声调是必不可少的,其他成分不一定具备。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各元音都能充当韵腹,在韵头的位置上只能出现元音 i、u 、 ,在韵尾的位置上只能有 i 或 u。一个音节里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n 即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n 只能作韵尾。【播音发声对声音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轻声 】 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音强弱,音长短。 轻声对某些词或短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在普通话中,下列一些成分都应读成轻

13、声。 1 “吧、吗、呢、啊”等语气词。如: 走吧 去吗 怎么呢 不行啊 2助词“的、得、着、了、过、们 ”。如: 我的 慢慢的 好得很 说着 跑了 做过 同学们 3名词的后缀“子、儿、头 ”等。如: 桌子 石头 鸟儿 4个别量词。如: 一个 5方位词,原调、轻声两可,但轻声语感更好。如: 家里 墙上 地下 外边 6趋向动词,原调、轻声两可,但轻声语感更好。如; 回来 干起来 走出去 收下 7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如: 看看 写写 读读 【变 调 】 由于邻近音节声调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 本调上升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

14、音节前 调值 214 变为 21 也做 211 【去声的变调】 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一律不变 【一的变调 】 “一”在单念或在序数词中读本调阴平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去声音节前变阳平夹在叠词中间念轻声 【“不”的变调 】 “不”单念或在句末念原调 (去声) ,“不”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也念去声。 “不”在去声前面变为阳平。 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 【词“啊”的音变 】 “啊”用在句子末尾的时候,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发生种种变化。其变化规律如下: (一) 前面音素是 、o (o、io 除外) e 、 、i 、 时读 y ,汉字写作“呀 (二) 前面的音素是 u (包括 o 、io ,

15、因为。实际上是稍紧的 u ),读成 w ,汉字写作“哇” 。 (三) 前面的音素是 n ,读成 n ,汉字写作“哪” 。 (四) 前面的音素是 n ,读成 n ,汉字仍写作“啊 (五) 前面的音素是 -i (舌尖后元音) 、er ,读 r , (六) 前面的音素是 -i (舌尖前元音) ,za 【“啊”的音变情况可以归纳为下表: 】 “啊”前面音节的韵母 “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 “啊”的音变 【儿化】儿化发音的基本规则,取决于韵母的末尾音素是否便于卷舌。(一) 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音( 、o 、e 、 、u )。儿化时原韵母不变,直接卷舌。如,花儿 hur 、兔儿

16、 tr 。 (二) 不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 i 、 ),舌尖元音( -i ),或鼻韵尾( n 、n ),末尾音素的舌位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儿化韵的发音要领分别是: 1丢掉韵尾 i 、n 、n ,主要元音卷舌,如:ir 小孩儿,ener 份儿饭;后鼻韵母丢掉韵尾 n 后,主要元音同时鼻化,如:inir 娘儿俩。字母上的“”表示元音鼻化。 2主要元音是 i、 的(如 i 、in 、u 、n 以及 in ),加 er。如iier 玩意儿,in ier 皮筋儿,er 闺女儿,ner 短裙儿,inir 电影儿。 3舌尖元音 i (前、后)换成 er,如 cicer 没词儿,shis

17、her 有事儿。 【儿化的作用】 儿化在有些词里有确定词性的作用。 儿化对有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儿化对有些同音词有区分词义的作用。 儿化后,有的表示细小、轻微的意思。 还有的表示说话人的喜爱、亲切的感情。 【词的轻重格式发音训练 】 1、 什么是词的轻重格式组成一段语流的各音节声音响亮程度并不完全相等,有的音节在语流中听起来声音比其他音节响亮,就是重音音节;有的音节听起来比较微弱,就是轻音音节。 介于二者之间的我们称为中。普通话双音节词听起来往往是后一音节比较重;三音节词一般是中间音节较轻,前后两音节较重。除三音节词的中间音节明显变轻以外,各音节之间的轻重差别并不明显,改变重音位置对词义和

18、语法结构也没有影响。例如,“工事”和“攻势” 、 “散步”和“散布” 、 “公鸡”和“攻击”是三组同音词,词义和语法结构都不相同,重音一般在后一音节,但也可以移到后一音节,这时语义和语法结构都没有变化,只不过有时表示语义重点是在前一音节而已。【播音发声的特点】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 如。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应该是这样的】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到口咽腔沿上腭中缝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

19、字音好像被吸住而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总的感觉: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隔肌与两肋使其不能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然要有控制的感觉。而隔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一)吸气的要领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的建立,应首先从吸气的练习开始,在吸气过程中,要调动胸廓的吸气肌肉、膈肌和腹肌积极运动,使之参与控制,并有效地扩大胸腔容积,增加吸气量。吸气的基本要

20、领如下:1.吸到肺底以吸到肺底的感觉,引导气息通达体内深部,使膈肌明显收缩下降,有效地增加进气量。2.两肋打开吸气时,应在肩胸放松的情况下使下肋得到较充分的扩展,此时,膈肌与胸廓的运动产生联系。一般感觉两肋的打开,以左右的平衡运动为主,尤其后腰部感觉较为明显。3.腹壁“站定”吸气时,在胸部扩张的同时,应使腹部肌肉向小腹“丹田”位置收缩,上腹壁保持不凸不凹的状态。以上提到的三条要领是胸腹联合呼吸一次吸气动作的分解,实际上它们在吸气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在分解体会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获取综合感觉,以建立胸、膈、腹在吸气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二)呼气的要领有声语言是在呼气的过程中发出去的,因此对呼

21、气的控制是整个呼吸控制训练的重点。呼气的练习要把握这样一个过程:一是产生稳劲状态;二是锻炼持久力;三是掌握调节方法,使呼吸运动自如。1.稳劲稳劲状态是通过呼吸两大肌群的对抗产生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把胸腔比作气球,喉口为气球的进出气口,充好气后(1)如果突然放手,球内的空气会由于球皮向内的弹力,不规则地一下放光。这就如同一般生活中的呼气一样,吸气肌肉群的力量一放松,胸廓马上回缩,体内的气就一下排出了。(2)如果用手指将气球的出气口束小,出气便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变得规则而均匀。但就人体来说,束小出气口等于束紧喉头,而人为地加强喉头在发声过程中的挡气作用,会造成发声器官的严重“损耗” ,并使声

22、音紧张僵持,所以这种动作虽然有效,却不可取。发声时脖颈变粗,颈静脉怒突,就与这种错误的呼气控制有关。(3)如果有一种力量使充气后的气球在不束缚出气口的情况下规则放气,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气球只存在着一致向内的弹力。而人体却存在着这种可能性,这就是在呼气时仍适当保持吸气感觉,用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抵抗呼吸肌肉群的力量,形成一种“拮抗” ,使呼气变得规则、均匀,达到稳劲控制呼气的目的。2.持久一口气能维持较久,发出较多音节,以及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是所谓气息持久的两层含义,它们对于语言表达都具有实际的意义。要达到持久除了积极锻炼之外,从呼气这一环节考虑,节省是关键。节省的具体办法如下:第一,尽可

23、能使用偏实的中音。根据科学的分析和测试,人在使用低音,尤其是虚弱的低音时,由于声带松弛并留有间隙,耗气量最大。使用高音,尤其是高强音时,由于声带紧张,闭合严密,耗气量只相当于前者的一半。使用偏实的中音时,声带张力和气息压力都处于适中状态,其耗气量又只相当于使用高强音的一半。它们的用气量比例大约为 4(低弱): 2(高强):1(中实) 。第二, “吞” “吐”结合。“吞” “吐”是控制呼气发声的两种意识,以内收感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叫“吞” ,以外送感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叫“吐” 。“吞”并不是倒吸气,而是在呼气过程中,吸气肌肉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呼的力量形成明显的抗衡,所以呼出的气量较少;“吐”时

24、,呼的力量明显大于吸的力量,所以呼出的气量较多。单从节省气息的角度考虑,当然以运用“吞”的方式为宜,但是从人体的自然运动规律和习惯考虑,需要有张有弛;从声音色彩的变化和感情运动的需要考虑,也要有收有纵。因此,我们提倡“吞” “吐”结合,这样既有利于表达,也可以节省气息。人们一般习惯运用“吐”的自然方式,而不习惯于控制力较强的“吞”的方式,这就需要一个有意识的练习过程。第三,加强唇舌力度。在咬字过程中,唇的一启一闭,舌的一抬一落,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对呼出气流的节制。因此,加强唇舌力度,也可以起到节省气息的作用。以上讲的三点,无论是偏实中音的使用,还是“吞” “吐”的结合,唇舌力度的加强,都是基本

25、技能的训练,平时是可以独立进行的。而在实际运用中,却是综合控制的。3.变化语言的表现力是靠声音色彩的变化来实现的,而声音色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要依赖于富有活力的气息运动。因此在获得稳劲、持久的呼吸控制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掌握运动着的气息的控制规律,做到能随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气乃情所致” ,气息“自动化”控制的枢纽是感情的运动,所以播讲者必须熟悉自己要说的内容,认真理解、具体感受、态度积极,使心理动作起来。如果感情不动,势必导致呼吸的僵滞,影响声音色彩的变化。利用感情调节呼吸运动的方式是呼吸控制的高级阶段,但在训练过程中,只有通过较为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熟练地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基

26、本要领,方可能获得自由的、本能的呼吸运动感觉。随着欣赏习惯的变化,有很多人在追求亲切、自然的声音,这就要正确把握呼吸的弱控制状态。应当明确,强控制是弱控制的基础,弱控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精细的控制,纯自然的低能与弱控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三)换气的要领气息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及时不断地补充,才能持久地发挥动力作用。换气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句首换气除了句中的气息补充外,全句结束后都需另行换气,此时需注意不要马上进气,而是在下句开始前进气,否则会破坏句子间的感情转换,并给人以急促感。2换气到位换气时“丹田”及下肋的感觉可以时大时小,而不能时有时无,不能因换气而改变呼吸方式。3.换了就用吸气后要马上

27、使用,非感情需要不要作较长停顿,否则体内感觉消失,力量也就松泄了。4.留有余地吸气应适度,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情况吸到七、八分满就可以了,吸气过满会导致僵持。使用中的气息应有所储存,即使到该换气时,体内还应留有部分余气,如果等用完了再吸,就会使人感到声噎力竭。5.无声吸气用声时,小腹保持控制状态,胸腔形成一个有弹性的橡皮球,这样气息一有欠缺,便会在语言的顿挫中,得以“自动” 、及时、无声的补充。播讲时多为快吸慢呼,因此保持上述状态并学会偷气、抢气是十分重要的。补得及时才会用得从容。在播讲中,气息的补换是利用语言的停顿进行的。补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即:(1)偷气,即短时无声地吸气;(2)抢

28、气,可以不顾及有无声音的吸气;(3)就气,虽有停顿,并不进气,而是调动体内的余气进行贴补。其中偷气是最常用的方式。四、呼吸控制的训练1、呼吸肌的训练腹肌的锻炼:a.腹肌爆发力的锻炼;b. 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c.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a.膈肌弹发;b.膈肌弹发喊操口令。2、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的运动配合;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延长呼气控制时间的练习。3、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慢吸慢呼的训练:快吸快呼的训练;快吸慢呼的训练。4、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结合声调训练;结合绕口令训练;结合格律诗

29、训练。5、换气训练换气的要领;换气的基本方法;结合播报名单、新三字经、家政四字歌做换气练习;新闻性稿件中一些长句子播读时的换气训练。【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内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一、咬字和咬字器官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节制的过程我们叫做咬字的过程。而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 (双唇、舌)二、吐字归音汉语言结构特点;吐字归音的要领:出字有力,叼住弹出;立字饱满,拉开立起;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枣核形: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

30、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 。三、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1、打开口腔打开口腔要有提起上颚的感觉,同时下颚要放松,上颚的提起和下颚的放松可以适当加大口腔容积,为字音的来开立起创造条件。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2、力量集中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是使声音集中的重要一环。而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舌的力量集中,发音过程中舌体要取收势。3、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声音应该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的前部,这条中纵线,即使声音发出的路线。声挂前腭:由喉

31、发出的声束经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使字音有挂在硬腭穹窿前部的感觉,并由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口腔。【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共鸣的概念 】 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引起另一个物体的振动,使之产生共振的现象,被称之共鸣。二、共鸣腔A 胸腔 B 喉腔 C 咽腔 D 口腔 E 鼻腔 F 头腔【什么是声音弹性】声音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播音发声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声音弹性.二、声音弹性的表现1、声音具有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3、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

32、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三、声音弹性的获得获取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思想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控的。1、内容是依据。2、能力是基础。3、分寸是保障播音创作中情是内涵,是主导;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动力,是桥梁。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与声。一、播音中思想感情的运动 1、源自具体稿件或话题,服务于播出目的。2、真挚而有控制,感而不入。3、丰富细腻,随时可以调度,不断运动。二、播音中的情声气:情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话题引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情是播音创作的依托。声指的是播音员依据稿件或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容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气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发所获得的发声动力。三、播音中的声音的要求:1、朴实明朗,自然真挚,准确规范。2、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幅度不大,层次丰富,变化多样。四、播音中的气息的要求:持久稳定,进气无声,呼气有力且时间长,可以随着感情的变化进行自动而细微的调整。 四、情、气、声三者关系: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1、 感情体验是获得气息和声音变化的基础。 2、气息是联系感情与声音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