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学习目的与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以及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则和内容,理解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以及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掌握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方法。本章分三节来学习:,第一节 基本组织结构类型第二节 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第三节 战略组织结构调整与变革,心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施战略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所实施的战略相适应,这样会促进战略的实施,否则会阻碍战略的推进。因此,当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后,就应对组织结构的状况进行审查。如果组织结构不能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革。本章主要介绍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以及
2、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第一节 基本组织结构类型,一、职能型组织结构二、事业部型组织结构三、矩阵型组织结构四、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人们已经总结或设计出了若干种可行的组织结构类型,主要包括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和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等。下面分别讨论几种典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以及所适应的战略。,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职能结构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或技能的要求,分别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一、职能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的优点主要包括: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学习
3、的积极性;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职能型组织的缺点主要在于,由于人、财、物等资源的过分集中,不利于适应市场的变化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同时,这种组织形式也容易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当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资本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职权的过分集中,部门主管虽容易得到锻炼,却不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员,也不利于“多面手”式人才的成长。,根据以上职能型组织的特点,可将这种组织结构所适应的战略条件概述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低,企业总
4、体环境相对稳定;各职能部门的技术相对独立性低,例行管理行为较多;企业规模为中、小型;企业的目标集中于内部效率的提高、技术事业化和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提高。,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在公司总部下,设立若干个自主经营的业务单位事业部。与职能型结构不同点在于各个事业部内都有自己的职能部门,拥有生产、研发、营销等所必需的资源,解决了职能型结构所不能解决的分散化和多样化问题。按照事业部的划分方式,可将其具体分为产品事业部,顾客事业部、地域事业部三种类型。,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按上述职能型结构进行组织分工是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会要求增加产品线和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
5、济,管理组织的工作也将变得日益复杂。这时,就有必要以业务活动的结果为标准来重新划分企业的活动,这样划分的组织结构即产品事业部组织结构。,产品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是:各部门会专注于产品的经营,并且充分合理地利用专有资产,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而且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至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另外,这种分工方式也为“多面式”的管理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二、事业部型组织结构,1产品事业部型组织结构,产品事业部型组织结构,顾客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即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 组织的业务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
6、争中,顾客需求的导向作用越来 越明显,企业应当在满足顾客现有需求的同时,努力迎合其未来需 求,顾客部门化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BCG新矩阵,2. 顾客事业部型组织结构,顾客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部门满足目标顾客各种特殊而广泛的需求,同时获得用户的反馈意见,这有利于企业不断进行自我改进;另外,企业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核心专长,不断获取的顾客需求,从而在这一领域内建立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地域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就是按照地域的分布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日趋广阔,特别是大型企业愈来愈需要跨越地域的限制去开拓外部的市场。而不同的文
7、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经营价值,企业根据地域的不同划设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针对各地的特殊环境条件组织业务活动的开展。,地域事业部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把责权下放到地方,鼓励地方部门参与决策和经营;地区管理者可以直接面对本地市场的需求灵活进行决策;通过在当地招募职能部门人员,既可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争取宽松的经营环境,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进行市场开拓,同时减少了许多外派成本和许多不确定性风险。,顾客事业部组织结构的缺点是:与顾客需求不匹配引发的矛盾能会增加,需要更多能妥善协调与顾客关系的人员;另外,顾客需求偏好的转移,使企业无法时时刻刻都能明确顾客的需求分类,结果造成产品或服务结构的不合
8、理,影响对顾客需求的满足。,3. 地域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地域事业部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企业所需的能够派赴各个区域的地区主管比较稀缺,控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可能会因存在职能机构重叠而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根据地域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它所适应的战略条件可概述为:各地顾客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中等或高等;各区域制造技术的独立性不是很高;具有大型的企业规模;公司经营目标关注于地区效用、灵活性和区域内部组织效率的提高。,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矩阵
9、形结构具有多重指挥线,打破了全局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实现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三、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结构的缺点在于,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因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另外,一些项目成员需要接受双重领导,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矛盾的技能,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问题,这同样会影响到组织效率的发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绩效,并在成
10、本、时间、质量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是此类组织机构正常运行的关键。,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具有不同背景、掌握不同技能和专业知识所组成的团队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项目主管和项目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从实践中看,双重平衡式矩阵型结构的应用局限性比较明显,实践中要么以职能部门主管职权为主要权力组成职能式矩阵结构,要么以项目
11、主管职权为主要权力组成项目式矩阵结构。这两种矩阵结构方式都会提高运行的成效。,动态网络型结构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临时性组织。它以市场组合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纵向层级组织,实现了组织内在核心优势与市场外部资源优势的动态有机结合,因而更具敏捷性和快速应变能力,可视为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的一个极端例子。,四、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的优点包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可以更好地针对市场需求整合各项资源,而且容易操作,
12、网络中各个价值链也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增加、调整或撤并;简单、精炼,组织中的大多数活动都实现了外包,这些活动更多的是靠电子商务来协调处理,组织结构可以进一步扁平化,效率也可进一步提高。,动态网络型结构的缺点在于,可控性差。这种组织的有效运作依赖于与独立供应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由于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性,一旦组织所依存的外部资源出现问题,如质量、提价、及时交货问题等,组织将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动态网络型组织有时也被称为“虚拟组织”,即组织中的许多部门是虚拟存在的,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是集中精力协调和控制好组织的外部关系。为了获取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组织往往需要通过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来
13、保持相对稳定的联合经营。早先的网络组织只适合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业、钢铁、化工业等。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外部合作竞争的加强,更多的知识型企业依靠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并以代为加工(OEM)、代为设计(ODM)等合作方式组建了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企业组织结构是实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何种组织结构,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既包括战略决策者和执行者对战略组织结构的理解,又取决于企业自身条件和所选择的战略类型,也取决于对组织所适应的战略类型的认识。企业要想有效地运营,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将战略与组织结构联系起来考虑。在战略管理中,有效地
14、实施战 略的关键因素是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即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它们之间匹配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第二节 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一、组织结构服从战略二、战略的前导性和组 织结构的滞后性三、组织结构与战略的 匹配,美国学者钱德勒在对70家公司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通用汽车公 司、杜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等四家 公司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后,于1962年出版了战略与结构:美 国工业企业历史的篇章一书。提出了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即组织的结构要服从于组织的战略。这一原则还指出企业不能仅从 现有的组织结构出发去考虑战略,而应根据外部环境
15、的要求去动态 地制定相应的战略,然后根据新制定的战略来审视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不同的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制定不同的战略和实行不同的组织结构。而组织结构变革的形式也往往与外部环境的动态程度相关。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企业的战略调整和相应组织结构的变革往往是以渐进方式进行的,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匹配程度虽不尽完美,但也基本适应。当企业面临重大的战略转折时,就对组织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钱德勒描绘了美国工业企业不同阶段所制定的战略,以及伴随这些战略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服从战略,在工业发展初期,企业的外部环境比较稳定。此时,企业面临的主
16、要矛盾表现为生产率水平偏低,产品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只要扩大生产数量,提高生产效率,便可获得高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大多采用数量扩大战略,即在一个地区内扩大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相应地,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比较简单,往往只需要设立一个专门履行生产或销售职能的办公室。,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当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速度时,企业则需要将产品或服务扩散到新的市场中去,从而制定地区扩散战略。相应地,企业也就形成了总部与部门的组织结构,它们共同管理各个地区的经营单位。这些经营单位虽然分处不同的地区,但它们执行着相同的职能。,在工业增长阶段的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供
17、给大于需求,此时,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增大。为了减少竞争压力,企业希望通过控制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来稳定自己的供销市场,即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相应地,在企业中出现了中心办公室机构和多部门的组织结构。而各部门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战略与组织结构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的时间是有差别的。钱德勒认为,战略的变化总会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战略的前导性和组织结构的滞后性。,(一)战略的前导性,所谓战略的前导性,是指企业战略的变化要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或产
18、生新的需求时,企业首先在战略上做出反应,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例如,经济增长和技术革新都会刺激企业发展现有产品或进入新的更有增长潜力的领域。另外,当企业自我积累了大量资源时,企业也会据此提出新的发展战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新的战略往往需要新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或至少在原有的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如果组织结构不随战略的变化相应地进行改变,新战略的实施就没有组织上的保证,最终往往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二、战略的前导性和组织结构的滞后性,所谓组织结构的滞后性,是指组织结构的变化速度常常慢于战略的变化。钱德勒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两种原因,一是新旧结构的交替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当外部环境变化后,企业首先
19、考虑的是战略。只有当新的战略制定出来后,企业才能根据新战略的要求来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二是旧的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惯性,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由于适应了原来的组织结构运转形式,往往会无意识地运用着旧有的职权和沟通渠道去管理新旧两种经营活动。特别是感到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权利时,甚至会运用行政方式抵制需要作出的组织变革。,(一)成本领先战略与组织结构,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在于使企业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或成为行业内的最低成本。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扩大生产和销售能力来获取规模经济和经验效益,同时通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来获取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成本领先战略强调专业化、正规化和集权化。,
20、三、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这里要注意处理专业化和集中化的关系。专业化要求将具有相同专长的人力资源集中到同一部门,便于他们尽其所长对本部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提高人力的使用效果。为了使集中的专业化人才发挥作用,就需要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式化,使之成为员工工作行为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正式规则。通常情况下,部门内部的程式化可以由单一部门来完成,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和例外事件就要由上一级部门来制定和协调,这就要求权力的相对集中。,(二)差异化战略与组织结构,差异化战略的目标在于使企业生产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形成自身的独特性。差异化战略往往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具有较强
21、的市场营销能力,可以对市场需求具有高度敏感性,从而及时发现市场中存在的机会。同时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企业的独特形象,在服务等方面给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为了实现差异化,企业还必须强调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这就要求企业特别重视研究与开发职能。,采取集中战略的企业经营目标往往针对相对较小的目标市场,较难发挥规模经济的长处,因此成本会偏高。这就要求企业除了要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外,也特别要注意对成本进行控制。因此,采取集中战略的企业,应尽量降低组织结构的行政成本,同时对于市场适宜维持相当的弹性,以便培养出较为独特的竞争优势。,实施相关多样化战略的条件是各业务之间能够共享产品、技术和分销渠道,因
22、此各业务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高层管理者必须鼓励各业务之间进行合作,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活动共享。有时为了协调各业务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一些活动进行集中。因此,相关多样化战略宜考虑多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方便各部门间进行协同工作。,(三)集中化战略与组织结构,(四)相关多样化战略与组织结构,由于在非相关多样化战略下,各个事业部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总公司通常只对财务绩效比较感兴趣,对于具本业务内容并不是太关心。多事业部的结构,将整个企业视为一个投资组合,各个事业部间不需进行太多的整合,因此行政成本较低。而对于总公司的战略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如何合理地分配资源并监控资源的利用,以便提高其投资报酬率和整个公
23、司的经营绩效。,采取非相关多样化战略的企业在各个不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活力,提高经营效率。总部为了保持其中立性,通常应与各业务部门保持一定距离,除了对业务部门进行必要的经营审计和对主要管理者建立规范严密的考核管理制度以外,对业务部门的具体经营管理活动采取不干预政策。对经营单位采用的考核目标主要是投资报酬率。对各个业务单位进行资金等资源分配时也主要参考这项考核目标。因此,在非相关多样化战略下,首选多事业部组织结构。,(五)非相关多样化战略与组织结构,第三节 战略组织结构调整与变革,一、战略组织结构调整二、战略组织变革,当企业战略发生变化需要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
24、调整时,应注意遵循适应循环的调整原则。所谓适应循环原则,就是要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因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特性之一便是它的适应性,它强调企业组织能运用已占有和可能占有的资源去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这种适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动态调整过程,它要求一方面企业能加强内部管理,另一方面能不断推出适宜的有效组织结构。,一、战略组织结构调整,(一)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则,适应循环原则要求适应不是简单的线性运动,而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循环上升,才能使组织结构不断地与战略相适应。所以,适应循环原则是企业组织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则。,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工作一般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
25、是正确认识企业目前组织结构的优势和劣势,设计出能适应战略需求的组织结构模式;二是确定具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层次和幅度的划分,相应责权的匹配;三是为企业组织结构中关键战略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才,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二)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为确保上述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有效开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确定战略实施的关键活动。企业应从错综复杂的活动中,如制度建设、人员选用、市场开发等,去辨别对战略实施起关键作用的活动。二是对战略推行活动进行必要的任务分解。这是指将企业整体战略划分为若干个战略实施活动单元,这些单元实际上就组成了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框架,这样在客观上保证了企业战略被放到了首
26、要地位。三是将各战略实施活动单元的责权明确化。企业战略管理者应全面权衡集权与分权的利弊,从而做出适当的选择,给每个战略实施单元授予适度的决策权,责成其制定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的单元战略并负责贯彻执行。四是协调各战略实施活动单元的战略关系。这种协调包括通过构建企业整体权力等级层次实现对各战略实施活动单元的协调;在实施企业整体战略过程中吸收各战略实施活动单元共同参加,让其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一)组织变革的含义,哈默和钱皮曾在公司再造一书中把三“C”力量,即顾客(customers)、竞争(competition)和变革(change)作为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
27、,并认为这三种力量中尤以变革最为重要,“变革不仅无所不在,而且还持续不断,这已成了常态”。正因为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战略管理人员的工作才变得相当具有挑战性。对于组织变革的挑战,除了要注意其本身所带来的冲击之外,也要注意组织变革的连动性。任何单一组织变革的影响,都不会仅仅局限在该变革中,很可能引发更深远、范围更大的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组织变革包括组织结构的变迁、工作流程的改变、管理幅度的调整、工作人员的更新以及组织设计的变化等。,(2) 广告及促销费用;,(3) 销售人员的开支。,按照组织变革的不同侧重点,可以分成
28、五种类型。,二、战略组织变革,(二)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做出的调整所引发的变革。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如何剥离非关联业务;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购并的对象和可能采用的方式,以及组织文化重构等问题。,所谓结构性变革是指针对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以及组织的整体设计所进行的改变。主要包括组织部门的重组、职权和职责的重新分配、机能的协调、集权程序的调整、工作的设计,或类似的组织结构变革活动。以结构为基础的变革可针对组织的整体层次,例如,对组织的部门或单位进行重新编组。结构变革也可能针对组织的中间层次,例如,对部门内的单位所进行合并以及更改其
29、权责关系。结构变革也可能针对组织的最低层次,例如设定新的项目或工作小组,或改变某一职位的工作内容或任职条件等。,技术主导性变革是指针对工作流程、生产与制造方法、生产设备、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等所进行的变革与修正。技术是指将输入 变成产出的转换过程。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变革对于许多企 业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1. 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技术主导性变革,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即通过改变员工的知觉、态度、能力与期望,来进行组织变革。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可以涉及单人、群体或整个企业。所有的变革最后都要通过人员来提供支持并完成。因此,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所有变革的基础。一个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使员工对
30、于企业的目标与战略产生认同。同样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必须通过适当的淘汰、教育及训练环节来完成。同时,也必须确认适当的绩效评估及奖酬制度,来支持并鼓励这种人员变革。,以任务为基础的变革,主要是针对工作内容、程序与步骤所进行的变革。因此,任务变革过程中会涉及工作活动的次序、方式以及所要执行的作业。通常任务变革是技术与结构的变革的连带活动。例如,因为引进新技术或新设备带来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结构编组带来工作关系与工作方式。不过,任务变革也可能单独发生,例如顾客服务部门对顾客抱怨处理流程所做的修正,可能只是该部门内部作业定期评估的结果,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一般而言,与以任务为基础的变革密切相关的概念包括
31、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工作简单化,以及流程再造等,企业一般通过这些技术或方法,来进行以任务为基础的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5以任务为基础的变革,组织变革是一种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改变的努力,任何变革都 会遇到来自各种变革对象的阻力和反抗。一般而言,抗拒组织变革 的理由有四点,即变革不确定性,害怕失去既有的利益,个体间存 在认知差距以及社会关系的重新构建。,不确定性是变革阻力产生的首要原因。变革意味着原有的平衡系统被打破,要求成员调整已经习惯的工作方式,而且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对失败风险的惧怕、对绩效差距拉大的恐慌以及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忧虑,都可能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倾斜
32、。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很多企业成员会感到焦虑与不安。因此很多成员选择抗拒变革,以规避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另外,平均主义思想、厌恶风险的保守心理、因循守旧的习惯心理等也都会阻碍或抵制变革。,(三)组织变革的阻力,既得利益的重新调整是变革阻力产生的重要原因。变革从结果上看可能会威胁到某些人的利益,如机构的撤并、管理层级的扁平等都会给组织成员带来压力和紧张感。过去熟悉的职业环境已经形成,而变革要求人们调整不合理的或落后的知识结构,更新过去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等,这些新要求都可能会使员工面临着失去权力的威胁。往往既得利益越大者,组织变革可能为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也越大,所以对于组织变革的抗拒也越大
33、。,认知差距是变革阻力产生的又一原因。当不同个体对于组织变 革所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看法不同时,则对组织变革的承诺与认同 也会不同。对组织变革的承诺与认同度较低的员工,往往对组织变 革的抗拒也较大。不过,这种抗拒和来自因害怕失去既得利益的变 革抗拒并不一样,形式一般比较理性。有时这对企业而言是有利的, 因为经过沟通后,往往可以将抗拒转化为支持。,社会关系的重新构建也是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组织变革意味着组织原有关系结构的改变,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需要调整。非正式团体的存在使得这种新旧关系的调整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新的关系结构未被确立之前,组织成员之间很难磨合一致,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就会对变革
34、的目标和结果产生怀疑和动摇,特别是一部分能力有限的员工将在变革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对于一部分企业成员而言,虽然这种组织变革并没有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但人际关系的打乱和重建,可能令他们更难以忍受。,所谓力场分析方法就是把组织中支持变革和反对变革的所有 因素分为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前者发动并维持变革,后者反对 和阻碍变革。当两力均衡时,组织维持原状,当推力大于阻力时, 变革向前发展,反之变革受到阻碍。管理层在推进组织变革时, 应当分析推力和阻力的强弱,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支持因素,削 弱反对因素,进而推动变革的深入进行。,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对组织结构的运行又有很大的影响。冰山理论认为
35、,假如把水面之上的冰山比作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任务技术、生产发展等要素的话,那么,水面之下的冰体便是组织的价值观体系、组织成员的态度体系、组织的行为体系等组成的组织文化。只有创新组织文化并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行为之中,才能对露出水面部分进行的改革行为变得更为坚定,使变革具有稳固的发展基础。,(四)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对策,1运用力场分析方法,2创新组织文化,对组织变革的很多抗拒源于观点的不同或误解。通过适当的 沟通,可以让企业成员了解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并坦诚地告知他 们所可能产生的冲击,此举可以大幅降低来自误解或信息缺乏所 引发的对组织变革的抗拒。参与是指让那些直接受到变革影响的 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
36、决策过程。通过参与,能使他们了解变革背 后的理由与思考逻辑,另外,从内心感受上来看,参与也能使他 们提高对最终决策的承诺与认同。,即通过企业的关怀与协助,来帮助员工处理与面对变革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进而提升员工的层次。企业所提供的提升和支持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和能力培训或短暂的带薪休假。,3沟通和参与,4提升和支持,5协商,有时对组织变革的抗拒来自某一群体(例如工会),协商往往是必要的手段。例如企业为某一团体或一些有影响力的个人提供某些利益,作为一种交换合作的条件,来减轻其对组织变革的抗拒。不过,这样的结果也可能造成一些坏的榜样,使要挟变成一种常见的协商方式。,即通过操纵性或买通的手
37、段,以尝试影响与变革有关的员 工。操纵性手段一般通过扭曲事实的方式,保留不利的信息, 散布一些不实谣言,来使组织变革看起来更吸引人,以诱使抗 拒者接受变革。买通的手段则通过收买抗拒群体的领袖,允诺 给予某一职位或其他好处,并刻意征求其意见,使其对组织变 革产生某种承诺及认同,进而赞同对组织进行变革。在减少组 织变革的抗拒上,操纵及买通虽然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手段,会 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旦抗拒者与抗拒团体识破管理当局的 伎俩,两者的互信程度将降至最低点。,6操纵及买通,7强制,强制也是处理变革抗拒的一种常见手段,强制手段包括直接威胁或强迫抗拒者接受变革。强制的主要缺点在于其非法性(例如,对抗拒者进行减薪或解雇)。虽然有些强制手段可能是合法的(例如关厂或遣散),但往往会造成双方的严重不信任。因此,战略管理人员在使用强制手段时应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