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务会计研究 (1).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72414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345 大小: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研究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5页
财务会计研究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5页
财务会计研究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5页
财务会计研究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5页
财务会计研究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财务会计理论,必须要看的几篇论文: 会计研究2003年第3期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黄中生论资产计量 财会通讯2004年第1,2,3期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 财会通讯2005年综合版第1,2,3期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财会通讯综合版第11,12期葛家澍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 会计研究2009年第5期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8期郭道扬人类会计思想演进的历

2、史起点 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于玉林实证会计研究与系统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 会计研究2009年第12期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 会计研究2009年第12期杨雄胜追寻会计学术灵魂,召唤会计理论良知 会计研究2009第9期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会计研究2010年第2期葛家澍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 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目标与理论基础 会计研究2010年第4期任世驰公司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

3、会计研究2010年第8期葛家澍正确认识财务报表的计量,参考书目: 汤云为,钱逢胜著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美国亨德里克森著,王澹如,陈今池译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图书出版社 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陈国辉著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瓦次,齐默尔曼著,陈少华,黄世忠,陈光译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陈今池编著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文硕著西方会计史中国商业出版社 张为国,邱昱芳编后安然时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孙铮等著中外会计与财务案例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杰恩戈弗雪(Jayne Godfrey)阿伦恩霍奇森(Allan Hodgson)斯科特霍姆斯(Sco

4、tt Holmes)著,孙蔓莉,李百兴,奚敏敏译会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葛家澍,杜兴强等著会计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威廉R.斯科特(William R. Scott)著陈汉文,夏文贤,陈靖等译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张学谦著会计计量理论与规则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陈今池编著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 陈美华著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葛家澍著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吴大器主编会计理论与实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葛家澍,刘峰著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研究中国财

5、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 艾哈迈德里亚西贝克奥伊著(Ahmed Riahi Belkaoui)会计理论.钱逢胜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郭道扬著会计史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讲复式簿记的产生及传播,一、会计的萌芽,一部世界会计史表明,会计发展的主题有二:一是官厅会计;二是民间会计。会计发展的演进,先有单式簿记后有复式簿记。一般而言,在单式簿记的运用时代,会计是以官厅会计为主部主题,民间会计为副部主题发展的。这时候,官厅会计在会计发展的舞台上唱主角,民间会计只是配角。待人类进入复簿记的全面运用时代以后,民间会计方取代官厅会计的支配地位,开始自己独占鳌头的黄金岁月

6、。,较之会计行为和会计思想的产生,官厅会计是要晚得多才问世的。其原因是: (一)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工具特别简陋,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所以,只有全体氏族成员共同参加体力劳动,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形成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直到后来,由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才使社会上一部分人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财政管理。,(二)国家形成后,统治者为强化国家机器,不得不设计一套官厅会计制度来管理财政。,私有观念的出现,深深地刺激了刚从原始社会里走出来的人们,尤其是商人和庄园主们。他们为了能在动荡的奴隶制经济中管理好私有财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的交换关系,不约而同地采用簿

7、记核算这一手段:有的人围绕庄园簿记费尽了心血;有的人则站在商业经济管理的立场上对商业簿记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人对民间会计的发展作出了巨在的贡献。,从会计方法演进过程看主要经历:原始记录行为、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 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至生产的收获物能够保障人类生存的需要并略有剩余时,人类关心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的思想方油然而生。这就是原始计量记录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近些年的考古资料分析发现,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产生于旧石器的中晚期。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界而进入人

8、类社会之后。至今已经经历了300多万年的历史。在这3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中,有99%的时间是在原始社会中渡过的。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产水平很低,生活十分艰苦。当时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考古学上把人类使用石器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同时,按石器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又把石器时代划分为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的初期,人类的生产水平虽有所发展,生产的收获物也基本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但这时还没有多少剩余。没有剩余的物品,自然也就不需要计量记录。所以,在这个时期,人类的计量记录行为还不可能发生。而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情况就大不一

9、样了。这时候虽然人类的生产活动依旧是以采集、守猎为中心,但是人们通过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这表现在磨制、钻孔技术的出现,骨器、角器工具的使用。,第二,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人类的生产收获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剩余。由于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改进,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物品就在数量上成倍增长,这样就出现了一定的剩余。主要表现在:守猎、渔业和采集生产的物品剩余;野兽皮毛用而有余,使人类防寒有了保障;居住条件有了改善。,由于以上的两个原因,到时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人们不仅能进行生活资料食物、衣服、住房的正常生产,而且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于生产出来的生

10、活资料食而有余,用而有余。当生活资料食而有余、用而有余之后,便出现了物品的储存、保管和分配问题。正是这一点才产生了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当人类告别了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之后,便逐步进入了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也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盛时期,这种繁盛当然是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在: 生产性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及发展。随着母系氏族公社经济的发展,人类分布的地区日益扩大,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自然性的采集和渔猎便逐渐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这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经过反复的摸索,终于发明了生产性农业和畜牧业。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获得更多的

11、食物。,渔猎技术的改进和收获物的大量增加。在新石器时代,弓箭依然是十分盛行的守猎工具,人类经过对弓箭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打猎的命中率;骨矛、石矛以及竹矛等复合工具的出现,也提高了对猎物的杀伤力;捕渔工具也得到时了显著的改进。,皮革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原始纺织手工业的出现。新石器时代,人们对兽皮的加工制作技术更加重视。 制陶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陶器的烧制是新石器时代最有特色的手工业。原始交换关系的萌芽。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进行各项生产活动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本氏族部落的需要。但由于大量剩余,各个部落之间生产的侧重点不同和外婚制的实行,在各氏族部落之间开始了一些偶然性的物物交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剩余物品的增加,带来了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又迫使人们去管理社会经济,管理生产分配和消费。正是由于这种管理上的需要,才使原始计量记录方法得以初步进展。,在新石器时代,由于劳动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带来了大量的剩余物品,而大量的剩余物品出现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合理地进行储存、保管、分配和消费的问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要维持共同生存,就必须进行再生产。而要进行再生产,就必须处理好生产、储存、分配、消费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有效途径就是管理。正是长期的管理实践迫使人们认识和发现了数的概念,并促使人们陆续创造出了一些

13、符号和表现方法,再运用这些符号和方法进行计量记录。这就是原始计量记录方法得以初步进展的原因。,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初步进展及表现形式。 考古学者根据挖掘出来和或古代留传下来的遗迹发现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原始计量记录方法大致有4种形式: 绘图记事(数)、刻记记事(数)、结绳记事(数)、刻契记事(数),绘图记事(数) 欧洲各国的考古发现,“绘图记事”这种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运用,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绘图是对外界事物形象的直接反映。在远古时代用它来记载经济事实,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方便且恰当的方法,所以,考古学上把它称这为图画文字。这种图画文字的出现,不仅是出于一种艺术动机,更重要

14、的是出于一种经济计量和记录的动机。,刻记记事 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们刻记记事所运用的符号还是十分简单。在骨片上和鹿角上所刻下的条痕和短直线条。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就大不相同了,这时人们为了反映比较复杂的经济事项,逐步创造了一整套刻划符号。,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也是人们在新石器时代所运用的计量记录方法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许多民族都运用过,并且运用和保留了相当长的时间。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它从原始社会的末期一直延续到近代(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凡记录小数则打一小结,而记录大数,则打一个大结。结绳的大小是由所表示的数目和事情的大小来决定的。,刻契记事 刻契记事之法的出现是原始计量记录方法演进过程中出现的

15、一个质的飞跃。它大约出现于父系氏族公社或文明时代的前夜。当时,我国所出现的萌芽状态的“书契”和国外所出现的“原始算板”以及被称为“账单”的记录都属于该方法的范畴。这些方法已与最初三种方法有了本质的区别。,书契一般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是用原始文字记录的。一般的“书契”通常是由原始文字与数码结合起来的,原始文字包括会意文字、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等 应以刻契作为主要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刻划的符号应是以契刀或其他一些坚硬的金属制品,将经济事项刻写在一定的载体上。,综上所述,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原始社会末期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为维持共同生存而在对劳动收获物进行分配、交换、储备和消费时所采用的原

16、始计量记录方法,不是一种单纯的会计行为和会计方法。因为这种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与方法,不仅与会计相关,而且还与数学、统计学以及其他学科有关。作为独立意义上会计的特征,到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只能将原始社会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和方法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胚胎阶段原始计量记录时代。,二、单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在长达3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中,其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是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生产性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把生产力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上。这时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稳定状况便被破坏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被奴隶制

17、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至此,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私有制。私有制的出现,不仅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带来了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巨大变革。这时候,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要做到这样,除了要有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作为保证之外,还应有较为先进科学的记录方法。这样一来,变革原始计量记录方法也就成为了一种时代的需要。,就世界范围来说,率先对原始计量记录方法进行变革的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较早的西亚地区的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河流域、非洲东北的尼罗河流域、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东亚地区的黄河、长江流域。当然,这种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变革为单

18、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单式簿记是与复式簿记相对而言的,它是在原始计量记录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单式簿记在会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阶段。单式簿记的产生、发展是与自然经济的产生、发展相适应的。它在为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经济服务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当然,单式簿记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这个方法体系是由会计账簿设置、会计项目设置、记录方法、结算方法、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组成。,单式簿记下的核算 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的官厅会计核算中,人们最早是按照国家财政项目进行

19、分类分项核算的;在民间会计核算中人们先后采用过按人名、物名和各种收支项目进行分类分项核算的形式。这应该视为会计科目的起源。,单式簿记下的账簿设置 在古代,由于世界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账簿设置的方法也各有特色。主要是流水账和日记账。 我国古代设置账簿的方法是为单一流水账设置时期和三账设置时期。三账为草流、细流和总清。 埃及人在奴隶制时代设置的主要账簿是日记账。,单式簿记下的记录方法 第一个阶段为文字叙述式会计记录演进时期;第二个进阶段为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法演进。,单式簿记下的会计凭证 经济凭据运用阶段和原始凭证运用阶段。,单式簿记下的结算方法 盘点结算法是通过盘点库存实物,取得各类财物本

20、期结存之数的一种方法。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代运用此法。我国还有三柱结算法(西周至唐中),四柱结算法(中唐至清末),单式簿记下的会计报告 分为两个阶段:文字叙述式会计报告编制阶段;文字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编制阶段。,到了14世纪40年代末,也就是单式簿记快要走完它的最后里程时,在意大利热那亚官厅簿记的人名账户中出现了运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录。复式簿记产生了。,三、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复式簿记(Double-entry bookkeeping)最初出现于12至13世纪意大利若干城市的商人和银行家的账簿中.,复式簿记把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从单式推进到复式,其伟大的历史功绩不限于记账方法本身。正如著名

21、的德国诗人哥德所赞美的那样,复式簿记“它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以致每一个精明的商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经营事业中利用它” 一位19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凯利也说:“它象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对复式簿记的赞美之词还有“创造复式的精神也是创造伽利略和牛顿系统的精神”。,关于复式簿记的起源以及它的创始人等问题,一般是根据已发现的账簿来分析和判断的,大部分学者是认为,复式簿记起源于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的意大利北方城市。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得最早,农奴制关系也瓦解得最早。早在9至10世纪,意大利北方的一些城市就从封建主的堡垒变成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这方面它比西欧其他国家要早些。11世纪

22、末至12世纪初,十字军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等地区的一些城市,逐步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这些城市的商人积聚了大量的资本,并将其投入到工业和银行业。,逐步强大的起来的一些城市,通过与周围的封建主进行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一些城市共和国,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等。它们在整个欧洲的商业中占有首要地位。到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这些城市共和国的大权都操持在包括大商人,高利贷者等上层人物手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也逐步漫延到广大的农村,这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十字军的东征,使得这些城市的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并具有全欧的意义,使得

23、意大利北方城市成为全欧的经济中心。复式簿记从它的萌芽形态到较为完备的形式,大致经历了300年左右。而这一演变过程都是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北方几个城市中进行的。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佛罗伦萨式。它代表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钱庄采用的账簿为代表。其主要特征: 记账方法转账 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名账户) 记录形式叙述式,热那亚式。它代表复式簿记的改进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应用的账簿为代表。其主要特征: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外,还包括商品和现金 记录形式左右对照式,即账户式,威尼斯式。它代表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以15世纪初流

24、行于威尼斯的记账方法为代表。其主要特征: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商品、现金外,还包括损益和资本 记录形式账户式,在意大利产生复式簿记的客观原因: 比萨德列奥拉多大公(leonardo of Oisa)在11世纪推行引用以阿拉伯数字代替罗马数字进行账簿记录. 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战争使意大利沿海城市成为东方贸易的联络中心 十字军东征是十一世纪末至十三世纪末(1096-1291),罗马教皇和欧洲封建主、大商人,为了掠夺东方国家的土地和财富,借口从伊斯兰教国家土尔其手中夺回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先后组织多次东侵。规模较大的有八次。因参加者把基督教的十字架作为军徽,被称为十字军。东征使地

25、中海东部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航海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进行海上长途贩卖 商业贸易对资本的需求,推动了借贷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发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传教士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于1494年出版了他多年潜心研究的巨著其中的一章“计算与记录详论”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复式簿记,为推动复式簿记在整个欧洲及全球范围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他被公认为“现代会计之父” 这本著作的出现被认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卢卡巴其阿勒于1445年诞生在意大利台伯河上游的一座名叫博尔戈圣塞波尔克罗的小镇,在少年时代,他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深得当时已蜚

26、声艺坛的画家彼得拉德拉弗兰切斯卡的赏识。德拉弗兰切斯卡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在数学方面同样有较深的造诣。所以帕乔利受到了美术和数学方面的系统教育。不久,他随同老师来到距圣塞波尔克罗镇只有几公里的乌尔比诺廷,在这里的私人图书馆攻读各种绘画和数学著作。可见,帕乔利的少年时代是在勤奋好学刻苦攻读中度过的。,1464年,帕乔利告别故乡,来到了世界商业中心威尼斯,担任富裕的犹太商人安东尼奥.得.龙皮耶西的家庭教师,专为他的三个儿子讲授数学知识。 25岁那年,帕乔利离开威尼斯,从此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启程离去时,他把自己的第一本数学手稿,赠给了龙皮耶西的三个儿子。因为帕乔利在当任家庭老师期间,不

27、仅教育好了这位商人的儿子,而且还精通了商业和簿记。正如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陈述的那样“因为这位商人的缘故,我乘上了满载商品的航船”,帕乔利最早担任数学教授是在1475年的佩鲁贾大学:他们聘用我3年时间,而我也努力地为学校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帕乔利又被续聘了3年,其间还发表了一篇内容新颖的数学论文,引起了一时的反响。 1481年由于身体不佳,帕乔利不得不越过亚得里亚海,来到了达尔马提亚的扎拉,同年在当地发表了第三部数学名著。1482年,帕乔利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佩鲁贾大学,开始编写数学大全一书。尔后8年,先后浪迹在罗马、那不勒斯、比萨、亚西亚、威尼斯等地讲授数学。,至15世纪90年代初期,他来到乌尔比

28、诺,一方面利用当地的图书馆充实自己已接近尾声的数学著作,另一方面着手准备出版工作。 1494年,近50岁的帕从乌尔比诺再次来到当时的出版中心威尼斯,出版了自己潜心数年编著而成的主著数学大全,即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当时极为轰动。,数学大全出版后,帕乔利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名声大振。1496年他应著名公爵卢多维科伊尔莫罗之邀,踌躇满志地来到了米兰。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名流,尤其与著名的画家、数学家、雕塑家列奥那多达芬奇交往密切。,1499年,帕乔利一直在莫罗公爵家讲授几何学。1500年-1505年,帕乔利担任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尔后住在罗马法王厅副记录官度家里,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译成了拉

29、丁文。1510年,帕乔利回到久别的故乡博尔戈.圣塞波尔克罗,并担任本地修道院的院长。4年后,教皇列奥十四任命他为罗马萨皮恩扎大学基督教世界最有名望的大学数学教授。可见,在走过了漫长而崎岖不平的道路之后,暮年的帕乔利是在安逸、宁静的环境中度过的。大约在1517年4月至10月之间。卢卡.帕乔利与世长辞,被安葬在他祖祖辈辈安葬的地方圣约翰纳教会。,事实上,复式簿记并不是由帕乔利所创造的,这项巧妙的创造,也很难归功于一时一地的某一个人,它只能说是人们经过长期记账实践不断改进方法和技术的结果。复式簿记从萌芽发展到接近现代簿记的完备形式大致经历了300多年。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

30、eton)和齐默尔曼(V.K.Zimmermam)就复式簿记的起源指出:在1494年意大利出版第一本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以前,复式簿记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一演变过程都发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当时的簿记尚未存在会计分期,因为还没有持续经营的企业,商人们的合作都属于短期贸易,损益计算只需要在一次性贸易或合伙经营期结束时进行。但是,在实务中已经出现盘点存货和编制财产目录的方法。当时也不存在统一的货币单位,但也开始意思到统一货币使用的必要。,从15世纪末起,由于欧洲商业贸易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复式簿记很快传入到这些国家,随后又传入德、英、法等国.

31、因此15-19世纪是复式簿记在欧州大陆的传播时期,但这一时期在簿记技术方面没有多大变革,以至于一些会计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为停滞期(age of stagnation),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耶梅(B.S.Yamey)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经济史料的研究于1964年提出复式簿记和资本主义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他的主要论据是: 1618世纪的商人没有应用良好的簿记来确定资本和利润 利润计算不一定要通过复式簿记系统 复式簿记不能协助商人选择更为成功的经营机会,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会计 进入19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成功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工商业的迅速扩展,促进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步.特别

32、是英,美等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会计思想.,折旧会计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西方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时,会计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折旧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形成。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演变为持续经营,而且开始采用机器设备,长期资产日益增多,这样,必然产生长期资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转化为成本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折旧思想的形成。,美国会计学家厄尔塞利尔斯(Earl A.Saliers)在1915年撰写了介绍折旧的专著折旧原理,书中还分别介绍了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偿债基金法、年金法及单位成本法等多种折旧方法。,资本与收益区分 持续经营需要大量资本,而且要求对投入资本和资本报酬加以区分。19世纪

33、下半叶,由于股份公司形式获得较大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易于转让流通,投资者日益与经营活动分离,并更加关心投资报酬。会计就越来重视期间收益的正确计算,产生了收益与费用配比思想。此时收益表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仅次于资产负债表的正式对外会计报表。,成本会计对收益的计算要求日益严格,还导致了解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19世纪末,由于重工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制造费用也随之上升,成为生产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期间性费用需要经过认真的确定与分摊。这时企业生产过程又趋于复杂,一个企业常常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制造程序、费用收集和分配流程越来越复杂了,从而要求对各产品、各工序的成本

34、进行更精确的计算。,同时,为了便于加强生产控制和提高效率,又促使成本计算与财产账户相结合,产生了成本会计制度。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约翰逊(H.T.Johnson)和卡普兰(R.S.Kaplan)考证,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化学联合公司等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于1860年1880年期间已经建立起区分不同制造工序及不同产品或半成品核算成本的会计程序。这时,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也获得了发展,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计价理论的方法。,报表审查制度 伴随着企业会计的发展,公共会计师职业开始兴起,从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的公司法要求财务报表必须经过公司监事审查,并向公司股东提交经审核的会计报表。由于公司监事一般不懂会

35、计专业知识,全心全意委托相关人士审查公司的会计账目,经过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公共会计师职业出现了。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皇家特许多会计师协会。1886年纽约州注册会计师公会宣告成立。,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皇家特许会计师协会.1886年纽约州注册会计师公会宣告成立.从此报表审计制度开始了.这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会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第三个里程碑) 公认会计原则(GAAP)出现 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 电算会计 通货膨胀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 国际会计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二讲 会计理论及研究方法,一,会计理论的概念 理论(Th

36、eory)这个概念从来就有不同的理解,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也是如此。“理论”一词的定义,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会计学者基本上是根据韦氏新国际词典第3版(Webesters third New National Dictionary)的“理论”词条所写“一系列首尾一贯的假设的、概念的和实用性原则作为某一领域的一般框架”(1961,P2371)。,理论是原则的系统阐述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实的,可观察到的现象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准则和根本原则。,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莫斯特(K.S.Most)在1986年的认为:理论是一系列现象的规则或原则的系统描述,它可视为组织思想,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行为的框架。会计理论

37、是由与会计实务相区别的原则和方法的系统描述组成.,由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S.Hendriksen)和范布雷德合著的会计理论第5版,就把会计理论定义为“一系列首尾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用于探讨会计性质的一般参考框架”。亨德里克森还认为:会计理论可以定义为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它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AAA为纪念其50周年大会而发表的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SOBAT)也引用了韦氏新国际词典的理论定义,在第一章规定它的研究任务是“识别会计领域以便从中得到有用的结论”。 AA

38、A解释,一套紧密相连的假设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还有一位美国会计学家贝克奥伊(A.R.Belkaoui)认为,理论可定义为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前提。这些概念、定义和前提是按照解释和预测现象的目的,通过对现象中各种变量的详细说明,来表达对所观察的现象的一种系统的观点。,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conceptual framework)表述:CF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二,会计理论的作用,会计理论为会计实务提供一个

39、解释、判断的依据和基础。利特尔顿在后来的会计理论结构(1953年)一书中提到会计理论的两个作用:现象的解释、行动的理由。会计理论的作用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现象作出解释,为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行动提供“行为”正当的理论依据。,到20世纪80年代,会计理论的作用发展为:为会计实务中产生的一些新现象的会计处理提供指南。 有当代意义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发布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提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达到的四个目的: 一是建立会计的范围,以便于对会计提出概念,并有可能建立会计的理论;,二是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 三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 四是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

40、以及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三,会计理论的分类,描述性会计理论(Descriptive theory)描述、论证和解释会计实务中的各种惯例,着重说明会计是什么(What it is),实证会计仍属描述性理论。 规范性会计理论(Normative theory)试图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What should it be),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在会计专业领域,一个普遍的信念就是认为会计是一门艺术,它不能被规范化,用之于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论就是试图通过整理会计实务来证明会计是什么。这种被冠之为描述性会计或描述性会计理论。,描述性会计理论一直受到规范性理

41、论的拥护者的批评。规范性会计理论试图证明会计应该是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这种理论被冠之为规范会计或规范会计理论。,描述性会计理论将努力证明那些被认为是有用的会计实务,而规范性会计理论则会去证明那些应该被采用的会计实务。,描述性会计理论主要体现在Grady的商业企业公认会计原则汇编(Inventory of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会计原则委员会的第4号公告以及Skinner和Ijiri的著作中。,Ijiri的著作不同于其他一些构建会计理论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不仅有描述性方法,还有通过以

42、下三个方面对会计的分析性检验;(1)为检查其逻辑结构所作的数学检验;(2)为检查其衡量方法所作的经济检验;(3)为检查会计是如何做的以及如何使用的所作的行为检验。,规范会计理论主要体现在Moonitz、Sprouse的研究成果中,美国会计学会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Edwards和 Bell的理论以及Chambers的研究成果中。,四,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归纳法(Inductive approach) 构建一个理论的归纳方法是从观察出发,最终得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将其应用到会计中,归纳方法就是从商业企业财务信息的观察开始,

43、在与重复发生的事项的关系中建立起会计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特点:通过大量的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和表述为理论.或者说这是从大量具体事项(重复发生的会计事项)的观察、计量、分类中概括出一般性(会计原则)关系和结论的方法。从所整理的各种具体现象中发现“一般”与“规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具体(大量重复发生的会计事项或现象)到一般(会计原则或规律),归纳法的基本步骤是: 观察和记录全部的观察结果; 分析与分类记录结果; 从观察的关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和原则 验证推导出的结论 观察分类概括验证,优点:不受预定的模式所约束,并把理论或概念建立在大量的

44、现象的基础之上。 缺点:由于个人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有限,不同的观察对象的性质和业务内容不同,可能会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归纳理论学家包括Hatfield、Gilmam 、Littleton、Paton、Ijiri等。这些 作者的一个根本性的目标就是从会计实务的合理性角度推导出理论性和抽象的结论。,演绎法(Deductive approach) 任何一个理论的演绎方法都是从基本命题出发,然后根据研究中的主题推导出逻辑结论。将其应用于会计中,演绎方法是从基本的会计命题或前提开始,推导出用来指导或开发会计方法之基础的会计原则的逻辑方法。 从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在会计上,以财务会计报

45、告的目标、假设、其他概念为前提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相应的会计方法及程序。,演绎法的基本步骤: 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目标 说明基本假设和目标的作用 根据假设和目标推导出相关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以基本的原则和概念指导会计准则 进一步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程序 前提命题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演绎法的优点: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它的推导结果取决于前提命题,如果假设前题是错误的,则推导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尽管他们不一定会采纳相同的演绎步骤,但那些主要以概念来支撑的会计学著作者们也许可以冠之以“演绎理论家”。这些演绎理论家们有:Paton、Cannin

46、g、Sweeney、MacNeal、 Alexander、 Edwards 、Bell Moonitz 、Sprouse,归纳法与演绎法不同,归纳法下的命题的正确与错误并不依赖于其他命题,但必须得到经验上的验证。在归纳法下,命题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重复发生之关系的有效实例的观察。 类似的,从归纳法得出的会计命题,暗含着具体的会计方法多多少少都有较高的或然性;而根据演绎法得出的会计命题,其具体会计方法则是肯定的。,十分有意思的是,尽管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命题开始着手,但其命题的确切表述常常是通过归纳推理来完成的,其归纳推理的程度需视作者的会计实务知识和经验的多少而定。换言之,一般性命题是通过归纳推理来

47、确切表达的,但原则和技术是通过演绎得出的。不必感到惊讶,归纳派学者会不时的掺合一些演绎方法,而演绎派学者也不时地掺合一些归纳推理的东西。当我们注意到归纳派学者与演绎派学者共同著书立说时,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它表明两种方法存在着某种折衷。,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Empirical study) 是指通过搜集被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的经验性或历史性数据来证明一些理论假说和命题,借以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严格的说,实证法接近于归纳法。两者都必须着重于对现实事物或现象的观察以及进行总括性的概括和推断。但两种方法又有明显的区别。一个重事实,一个重数据。,最早在会计中引进实证法的是美国会计学

48、家简森(M.C.jensen)他在1976年发表的“关于会计研究和会计管制现状的反应”中提出,由于规范的理论占优势,会计研究是不科学的,他认为实证研究能解释: 已存在的会计现实或为什么会计是这样 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 这些现象在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支持实证会计方法的美国会计学家瓦茨(R.L.Watts)和齐默尔曼(J.L.Zimmerman)认为:现有的会计准则并不是合理的,因为,被证明合理的准则只是使既定利益集团受益的准则;既得利益者需要采用不同理论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利益集团可能导致不同的会计准则。 实证法的特点是必须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设,然后通过经验和实际数据来证明

49、,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R.鲍尔(R.Ball),P.布朗(P.Brown),威廉.比弗W.Beaver,瓦茨和齐默尔曼等不少会计学者将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中的基本数量分析方法或理论模式引入会计理论研究,促使西方财务会计开始从单纯定性分析转向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提升财务理论的科学成份。,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一种良好的会计理论必须经受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的检验。,会计研究的其他方法: 伦理法(Ethical approach) 社会学法(Sociological approach) 经济学法(Economic approach) 事项法(Event approach),伦理法也称道德法,它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作为会计理论构建的基础和依据。其中,最核心的道德标准是真实(true)、公允(fairness)和公正(justice) 由于财务会计信息面对众多的信息使用者,不同会计程序的选择、不同的信息列报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