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1169746
  • 上传时间:2020-02-11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0.0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doc
    资源描述:

    1、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备考导航我国封建社会历时 2300 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 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 700 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统一问题、民族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西藏问题、台湾问题、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等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二、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主

    2、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1)三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民族政权并立。(2)全国大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其中,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

    3、西晋、隋、唐、元、明、清)。(2)局部统一(在大分裂时期,有很多局部统一时期):战国时期,诸侯大国“战国七雄”的局部统一;东汉后期,曹操对北方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境内的局部统一;十六国东晋对峙时期,东晋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以及前秦在北方黄河流域的短暂局部统一;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对黄河流域的局部统一和宋、齐、梁、陈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五代、辽、来、夏、金时期,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部统一,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局部统一;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在我国北方的局部统一等等。2、中国疆域的变迁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抵长城,南濒南海。唐

    4、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3、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1)途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联合斗争;民族迁徒,少数民族迁往中原或是汉族人迁往边疆;少数民族统治者改

    5、革,主动接受汉族文化;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联系;民族间的战争;民族间杂居通婚;兼并战争等。(2)三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氏、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元朝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3)作用: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4)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

    6、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4、中国古代人口的迁徒(1)流向: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其主体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的女真、蒙古人南下。中原人口南迁到江淮流域。其主体是原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如西晋末年起,北方农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人民流落江南。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如秦朝迁 50 万中

    7、原人去越族地区,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华人外流。如唐朝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与当地人融合,元朝时形成回族。(2)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温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人口分布趋向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三、重点问题精讲1、对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分裂与统一的综合认识(1)国家统一的原因及影响原因: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

    8、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占统治地位,对维护国家统一起有利作用。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融合,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中华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加强,从而形成统一的历史潮流。长期战乱后,人民渴望统一。一批杰出历史人物致力于统一的伟大作用,统治者注意采取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具有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秦统一的条件: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快,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局部

    9、统一,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等,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c、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废分封设县制,实行了中央集权,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d、泰国已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使泰国迅速强大,赢政掌权后,广罗人才,部署统一战争的战略与行动,最终完成统一。隋统一的条件: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民族融合,统一条件成熟;c、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e、陈朝腐败,不堪一击。元统一的条件: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c、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10、;d、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e、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保持了社会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开发。有利于建设大型社会工程,如水利设施、长城等。有利于抵御少数民族政权的掠夺。有利于抵御外国的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古代中国的经济历史知识点总结下面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 XX 年高考历史备考。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主要内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默写、背诵提

    11、示】(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刀耕火种流行的时期、具体做法;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犁的改进和发展、铁犁牛耕在传统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背景(原因)、过程、影响。(3)小农经济:产生背景、特点、影响(作些拓展)(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破解】(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耜耕铁犁牛耕。从战国开始,传统农业进入铁犁牛耕时代。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转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了精耕细作。耕犁发展的几个阶段性成果:铁犁的出现(战国)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简单;犁壁的出

    12、现、耦犁、犁耕法(汉代);曲辕犁(唐代)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注意高考命题结合耕犁变化的图片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产生私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土地开始私有化。军功赏赐与土地兼并、买卖是私有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注意结合史料聚焦于春秋秦这一时段,了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和影响。高考有可能拓展考查,如“贫者无立锥之地”出现的原因、古代“均平”思想产生的根源土地私有和兼并等。)(

    13、4)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多数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2.手工业【主要内容】官营手工业和民间的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默写、背诵提示】(1)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基本特点(规模、工人、原料来源、产品)、地位及影响。(2)民间的手工业:

    14、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特点、地位及影响。(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关注两本教材相同部分的成就)。(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点、难点破解】(1)官营手工业:复习时注意人教、人民两套教材相交叉的内容,如汉武帝盐铁专营;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对于“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技术革新与发展不能服务于社会等)也应有所了解。(2)民间手业:注意明中叶以后 高三,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注意比较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点。(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两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复习注意相同部分,非相同部分可能通过材料和图片,创设新情景考查。(4)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产品长期领先世界并出口世界各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1697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