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凯恩斯理论:货物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本章重点:,首先,介绍货物市场和金融市场如何实现均衡的; 然后,介绍著名的“储蓄投资与货币供应需求模型”(ISLM模型)。,一、货物市场(一)回顾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三个不同角度认识,它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产出量、总收入和总支出,并用Y来表示,在必要时分别声明它是总产出Y、总收入Y还是总支出Y。 重要的关系式: Y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下页图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模型,即省略掉了政府部门和对外贸易部分。从此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重要关系。,收入,图:循环流向图,物品与劳务市场 企业售出 家庭购买,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出售 企业购买,企
2、业 生产并出售物品与劳务 雇佣并使用生产要素,家庭 购买并消费物品与劳务 拥有并出售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支出,物品与劳务出售,工资、租金与利润,物品与劳务购买,生产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物品与劳务的流向,货币的流向,从生产角度来说,总产出有两个去向:被消费掉或存放在那里用作再生产,在再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消耗(折旧)掉。 比如一吨钢和一吨粮食 ,生产出来之后不是被用掉了,就是存放在某个仓库里。在经济学里,我们把“存放”的那一部分实物产出定义为投资。,因为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不被消费掉的部分主要是机器、厂房、水坝等生产性资料,而消费掉的部分主要是食品、服装、服务等消费性资料,所以我们定义总产出等于
3、总消费加上总投资。如果用字母“C”表示消费,用字母“I”表示投资,则可以表示为:Y=C+I,从收入角度来看,总收入无非用于消费和储蓄。如果用“S”表示储蓄,则这个关系可以写作:Y=C+S 总支出总收入 C+IC+S 所以: IS 上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浅显而重要的道理:只有所得的收入除了用于消费之外还有节余,才有可能进行生产性投资。如果没有能力积累,即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消费掉,(YC ),那就没有能力投资。即使把政府部门和对外贸易部分扩充进我们的模型,这个关系依然成立,所以被称为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进行分析,看究竟哪些部门对产品和服务有需求。家庭部门有消费需求C;生产部门有投资需求I;政府部门和
4、政府支出需求“G”;其他国家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则被称作净出口“NX”。这四个部门的需求之和也就是国民经济的总支出:总支出Y=C+I+G+NX (1) 我们可以认为国民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上述四个部门的需求,所以总支出也可以看作总需求。,(二)乘数效应,凯恩斯根据对现实经济运行的观察得出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结论,因而只要总需求变化,总产出就会变化。政府只要控制和调节总需求,就可以实现管理国民经济的目的。 下面分析不同的部门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消费C: 消费受收入的影响。总收入Y越高,消费水平也越高。 消费是由家庭部门的需求所决定的(这里的家庭是指全国所有的家庭之总和),而家庭并不能支配国家
5、的总收Y,因为其中有一部分被政府以税收形式收走了。 假定政府所定的平均税率是“t”,那么税收部分T就等于tY。家庭实际能支配的收入则等于(1-t)Y,我们称它为可支配收入。 假如政府所定的税率是0.2,即20。国民收入是100亿元,那么政府税收T= t Y =0.2 X 100=20亿元,可支配收入为(1-t)y=(1-0.2) X 100=80亿元.,消费量与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关系,于是我们把这个关系写作: C=a+b(1-t ) Y (2) a、b都是常数;t:税率;Y:国民收入 a代表固定消费部分,即无论国民收入水平高低,这部分消费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生活必须的衣食住行等。 b一般 0 b
6、 1,他表示人们把可支配收入中的多大比例拿来用于消费。一般国家的b值大概在0.60.9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国家的平均家庭都将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60到90用于消费。,投资I:投资多少的决定由生产部门作出,所以它跟收入水平Y没有关系,而是受利率影响。利率升高,则投资的机会成本增高,使得投资下降,反之亦然。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完全由政府决定,可多可少,也与收入水平Y无关。,净出口NX出口总量去进口总量。如果进出口相等,则。则NX=0。 一 般,出口量由外国的需求情况决定,与自己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无关。而进口总量则跟本国国民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因为国民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都会越高,越需
7、要从世界各国进口来满足本国国民的消费。) 综合上述进出口分析,净出口就应该跟国民收入Y成反比关系:NX=g-mY (3) g和m是常数,m类同,表示随着国民收入Y的增加,人们将增加部分之中的多大比例用于购买进口产品和服务。,Y=C+I+G+NX (1) C=a+b(1-t ) Y (2) NX=g-mY (3) 将公式2、3代入1中 Y= a+b(1-t ) Y+I+G+ g-mY,令,b、t、m均大于0小于1,m是很小的数(大多数人并不依赖进口),所以,分母小于1,大于1 假定b=0.9,增加的收入中90%用于消费 t=30%,税率为30% m=0.1,增加的收入中10%,用于买进口商品,该
8、计算说明:政府支出增加1亿元,或者某个部门的投资增加1亿元,那么整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就会增加2.1亿元。因此我们把这一个称作“乘数”,这就是凯恩斯的乘数原理。,第一个回合 例如:政府投资10亿元修路,增加了就业岗位,其中7亿用于支付工资,工人得到7亿元收入,并记入GDP中;3亿元购买与工程有关的设备材料与土地租金等,提供设备土地的企业或个人得到3亿元收入,也计入GDP中。所以,政府投资的10亿元要计入GDP中。 第二个回合 修路工人得到7亿元收入后,增加它们的消费支出,它们如果将收入中的一部分b(1-t),用于购买房子、汽车,吃饭等等,这些行业的就业水平收入会随之提高,这部分收入的提高也应计入G
9、DP中,依此类推。,从国民经济总体上来看,总效果就是这些行业增加的收入之和,而不仅仅是与公路项目直接相关的10亿元。按照前面的例子计算,GDP应增加21亿元。这就是凯恩斯的“乘数原理”。 现实中,在经济衰退时,许多国家的政府都使用增加支出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恢复,道理就在这里。 下面用图形来看这个关系。,45度线表示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它也说明任何时候国民经济的均衡点都应该在这条直线上。,根据前面的分析: 总支出=C+I+G+NX = a+b(1-t ) Y+I+G+ g-mY = a+I +G +g + b(1-t )-mY 这是一条以Y为变量的直线, b(1-t )-m是大于0,小于1的。于
10、是我们可以划一条总支出线。图中e1点表示经济处在一个均衡点上。,总产出=总支出(总需求),e1点表示经济处在一个均衡点上,它同时满足: 1. 总收入=总支出 2. 总支出=C+I+G+NX 这时的国民总产出是Y1。 当政府支出增加,也就是增大G的时候。实际上是加大了总支出的常数项,把总支出线1移动到2,这时只有e2点同时满足两个表达式,达到均衡。这时的总产出是Y2。,图中可以看出实际总产出由Y1增加到Y2,总产出增大的部分要比总支出线向上移动的部分大得多,这就是乘数效应。其原理是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一点开支来“诱发”国民经济中许多相关行业都增加产出。,乘数的实际大小取决于对、的估算,由政府决定 ,
11、与消费和进口有关的、不仅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国民收入水平的经济因素有关,而且还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比如同样是高收入国家,加拿大和美国的m值比较大,以致它们的净出口总是负值。而日本的m值就很小,其出口量总是大于进口量。 不仅如此,即使对乘数本身,在不同学派之间也很有争议。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此的不同看法(省略)。所以政府在使用财政政策的时候,应该对乘数作用有一个恰当的估计。,二、金融市场初探,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资产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类。 实物资产机器、厂房、汽车、房子等一切有形产品和生产资料。 金融资产则包括货币、有价证券和股票等不同形式。 为什么我们需要金
12、融资产呢?只要搞清了我们为什么需要货币,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人类社会需要货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的交换目的。以物易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货币是人们进行交换的必要媒介,它还有储存功能,也就是货币可以把人们的生产收入和消费的时间间隔拉开。 例如:现在生产苹果卖出货币若干年后再买入,持有货币等于储存苹果。(暂不考虑通胀问题);现在年轻挣钱,老了再消费等。 横向看,货币可以在人们之间进行“传递”借贷。今天让渡消费明天再消费并得到利息。 纵向横向传递消费不能满足时出现了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1.货币,货币由各国的中央银行发行,政府以法律形式保证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2.债券 债券是政府或企业向公
13、众发行的以偿还本金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债权债务凭证。3.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股东身份,并获得股息红利的所有权凭证。,由于金融市场的健全完备,使得人们可以持有金融资产的形式来传递消费的时间,从而对一生的生产与消费作出计划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金融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们只能用养儿防老的方式来计划自己一生的生产与消费,即在年轻时把生产所剩余用于抚养孩子,年老之后再由孩子供养,即消费年轻时的储蓄。从原理上讲,这跟在金融市场上投资是一样的。,在金融市场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由于人们把货币持的手中,就丧失了存入银行获得利息的机会,因而利率可以被看作是持有货币的
14、机会成本。利率R越高,人民愿意把货币存入银行而不是那对手里,这样整个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少,因而我们说利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另外,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花费越大,对于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因而货币需求与总收入成正比关系。最后物价水平越高,购买同样数量的东西所需的货币也就越多,因而货币的需求与价格水平成正比关系。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货币需求M写成下列形式:M=(kY-hR)P,M=(kY-hR)P,这个关系是说明整个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与国民总收入成正比,与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k和h都是常数,我们把它称作为货币需求方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式。,三、两个市场相互作
15、用,总支出Y=C+I+G+NX,公式右边如何受金融市场因素影响? 投资I:现代人大多是借钱投资,因此投资受利率影响。利率升高,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大,总投资减少,投资需求 I 与利率成反比关系。 I=e-dR 其中e、d为常数,净出口NX: 由于NX=g-mY ,净出口与Y成反比。 另外进出口还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本币升值,相当于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出口量减少,外币贬值,同样多的本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进口量上升。净出口NX减少,净出口NX与汇率E成反比 NX=g-mY 改写成NX=g-mY-nE g、m、n均为常数,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金融市场情况,就会发现,如果本国的利率R上升,外国投资者就会为
16、了获取利息而增加在我国的投资。这样对我国货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导致我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来说“昂贵”了一些。这就是说兑换率要上升。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汇率与利率成正比的结论: E=q+vR q、v为常数,将:E=q+vR 代入NX=g-mY-nE NX=g mY - n(q+vR) 净出口与收入水平Y和利率R都成反比。 再将I=e-dR 和NX=g mY - n(q+vR)代入总支出Y=C+I+G+NX 整理后,公式中除了R与Y为未知数,其余为常数,该方程为一线性方程。,这个方程给出了在货物市场均衡情况下的利率与国民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由于它满足货物市场上投资总是等于储蓄的基本关系,所以被称为IS曲
17、线.,再看金融市场的情况。如果用“L”来表示货币供应。由于中央银行可以随时调节货币供应量,因而我们可以认为货币供应L总是满足货币需求M。在此前提下公式可以被重新写为:,原公式:M=(kY-hR)P,新,公式中所表现的关系是说,在金融市场均衡,即货币供应量M货币需求量L,以及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线性关系。我称为LM曲线。 如果我们从代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方程正好可以解出两个未知数Y和R,记作( Y*,R*)。这一组解的意思是Y*和R*正好满足货物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即当总产出Y*,利率= R*,整个经济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图中
18、,横坐标表示国民生产总值,纵坐标表示利率。IS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LM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两条直线交点就是所对应的均衡状态。这一点代表了货物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后的结果。我们把上面两个公式所代表的关系称作“ISLM”模型,它是我们分析各种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货物市场,货币市场,从IS曲线和LM曲线我们可以看出,把货物市场和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关键因素是利率。 在货物市场上利率上升会使投资和净出口下降,Y也下降,因而在RY平面上IS是一条向下倾斜曲线。 在金融市场上,如果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给定的话,总产出上升会使得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因而作为货币的“机会成本”的利率也会
19、随之上升,所以在RY平面上,LM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NX=g mY - n(q+vR) 净出口与收入水平Y和利率R都成反比。,四、经济政策原理,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部通过扩大和收缩政府支出G,增加或减少税收T来执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实现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或减税,新IS曲线平移的原因: G增大,改变了曲线的截距,背景:经济衰退期(国民经济总产值水平低于其潜在的能力,存在大量失业。) 政策:扩大政府支出G。例如,修公路,乘数效应下,GDP将增加倍,即e所对应的Y。 问题:忽略利率R的影响。 当政府支出G 增加,总支
20、出Y增加,对货币需求量也增加(因为支出增加意味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央行未改变货币供给L,所以,利率R上升,R进一步导致投资和净出口下降,使得总支出下降 ,即R上升,抵消了一部分乘数效应,均衡点为e1而不是e,总支出只增加到Y1而不是。抑制经济的财政政策正好相反。,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 在货币政策之前的均衡位置,即国内总产值是,相应的利率。假设目前处于经济衰退期阶段。这时假如价格水平不变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就会立刻引起利息率下降,投资和净出口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总产出增加。从曲线上来看,增加货币供应实际上是将曲线向右平移、经济均衡点从0移到了新的位置,其结果是总产出由增加到,利率从0下降到。与此相反,如果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可以使用紧缩货币政策的办法,将曲线向上平移,使是利率上升,从而达到收缩的目的。,总产出Y,利率R,旧LM曲线,IS曲线,R0,Y0,Y1,R1,e1,e0,新LM曲线,两大政策效果特点:财政政策:直接作用总支出,例如增加,从而直接改变总支出,见效快,作用显著。不足:改变,使上升,和下降货币政策:通过变化间接影响总产出水平,无财政政策负作用,还会因为下降,使和增加。但因为方法间接,所以见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