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经济学专题,章铁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讲授内容,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实践(含生态经济市建设),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 传统经济学的缺陷 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分歧和共识 国外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国内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生态经济的基本概念 生态经济的理论范畴和主要应用领域 生态经济的前景,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河川断流 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森林面积缩小 牧场退化 渔场崩溃 水、空气和土地污染 战争和疾病,2020/2/1
2、1,生态经济专题,全球变暖,全球平均气温:1969-1971年为13.991998-2000年为14.43温度升高是由于CO2浓度的上升引起的,而CO2浓度的上升是因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的。预计到21世纪末,气温还会上升1.4-5.8 。 全球CO2浓度变化:1760-1960年增加36ppm1960-2000年增加54ppm危害:创纪录的热浪;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更多更具破坏力的风暴;物种减少,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冰川融化,在南极半岛,20世纪中叶至1997年,由于冰的融化,使半岛面积减少7000km2,而仅1998年又减少3000km2. 在格陵兰岛,
3、每年因冰的融化净损失510亿m3的水。 世界上仅次于南极和格棱兰的第三大冰层喜马拉雅山冰层,其在印度东部部分1992-1997年向后缩了16.5m,而仅在1998年一年又后缩了20m。这里冰的融化,将影响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供水,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和黄河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河川断流,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在不停息地流淌了数千年后,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这一年有15天黄河的水没有入海。而在1997年,这个数字是222天,实际上在1997年,大部分时间内甚至没有流到山东省。黄河断流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径流量大幅减少,2003年1月至7月,黄河来水仅有81
4、亿m3 ,比历史上最干旱的1997年还要少。二是断流时间逐年提前;三是历时延长。黄河文明已开始走向衰亡。在世界漫长岁月中,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叙利亚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孕育而成的,但终因人口过多,无节制开发以及沙漠化而消亡。,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仅占世界的1/4,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668个城市中,400个缺水,110多个经常闹水荒。全国仍有2亿多人口和1亿多的牲畜面临饮水困难问题。(到2025年,全世界至少35亿人将体验缺水的困境) 由于缺水,每年工业造成20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损失。 地下水超采
5、量已达到100亿m3,但仍缺水218亿m3 。(全国人均用水量是450m3) 从1965年到1999年,北京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了59m。 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只剩下309座湖泊,面积由8528km3减少到2984km3。,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土地荒漠化,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且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每年沙害造成540亿元的经济损失。,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森林面积缩小,18世纪中叶,全球的森林面积为76亿公顷; 20世纪初,全球的森林面积为50亿公顷; 21世纪初,这一数字缩小到29亿公顷,过去一个世纪平均每
6、年损失2100万公顷,目前仍以每年9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是1600亿元(另有数据是2642亿元)。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江流域85%的原始森林被破坏,留下的少量植被,对猛烈的降水显然无法抵挡。,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森林面积缩小(续),1998年8月,当世界银行组织的14名生态、环保专家考察雅砻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的生态环境时,见到江面漂浮着上万根3-4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沿江国有森工企业每年至少砍伐近30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砍了5万亩的原始森林。 日本林野厅对日本森林公益性功能进行的最新评估表明,日本森林发挥的经济效益达到约75万亿日元之巨,相
7、当于1998年度日本的国家预算总额。,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牧场退化,在青海贡泽县,仅能供养370万头绵羊的草原,在1998年却达到550万头。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1978以来增加的牲畜,正在大面积地破坏草原。 在亚洲,由于牧场退化造成的畜牧业损失,已超过80亿美元。 草原的迅速退化,直接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张。,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渔场崩溃,在加拿大的纽芬兰近海经营了500多年的鳕鱼渔场,由于长期过度捕捞终于崩溃,政府实行全面禁捕,4万名渔业生产者失去工作。 目前北海鳕鱼储量大约为20年前的1/6。其数量 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繁衍生息,即使停止捕捞,也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8、。在20世纪80年代,北海鳕鱼每年的捕捞量为30万吨,2000年的捕捞目标是8万吨,但事实上只能达到5万吨。 在江西鄱阳湖,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沿湖工业 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目前湖中几乎无鱼可捞,2002年,鄱阳湖开始全湖禁捕。,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水的污染,长江成为中国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的垃圾场,每天有5000万吨的废水流进长江。 苏州河已成大阴沟;黄浦江变成黑臭江。在上海,每天产生500多万吨污水排入黄浦江,又从江中抽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1988年,上海几十万人患上甲肝。 海水的污染的后果之一是赤潮的爆发,在1970年以前,赤潮很少发生,但之后,每年平均会发生几次,在1998年
9、一年发生了22次,而该年9月份发生在渤海长达40余天的那次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在渤海湾,渔民的拖网常常挂满油污,且一年比一年多。有些地方的海面甚至可以用火点着。,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空气污染,全国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很多人每天都呼吸着污浊的空气。 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煤炭,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这使空气中的SO2含量一直居高难下。 英国医学周刊刺血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欧洲人驾驶汽车导致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四万多人死亡和天文数字的经济损失。,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土地污染,因为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用被污染的工业废水直接进行农业灌
10、溉,我们现在主要的农牧产品中综合食品卫生评价指标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很多果蔬已达到无法食用的地步,因食物污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现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粮食已超过1000亿公斤。,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关于战争,二战以来,全世界共爆发了125场局部战争,4000多万人死于战争,冷战结束后,仍有30-50场战争在进行,每天有数千人死于战乱。 1991年,萨达姆为阻止盟军从海上进攻,进而破坏沙特最大的海水淡化水源,以切断盟军的淡水供应,打开了科威特油田的阀门,向海湾倾泻原油。3天后,在波斯湾形成了长50公里,宽13公里的大面积污染带。在这场战争中,科威特1080口油井中有700多口被燃烧
11、,每天损失的石油达81.6万吨,石油燃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爆发,造成阿拉伯国家300多万人失业,50-60万难民,全世界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疾病,至1974年以来,出现了28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其中:艾滋病已经夺走2200万人的生命,而新变型的疯牛病在2001年已发现100多例患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1997香港;2003荷兰)。现在大流行的H1N1流感。 中国官方公布:艾滋病携带者已达230万,癌症患者超过16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130万。,2020/2/1
12、1,生态经济专题,传统经济学的缺陷,经济人假设 关于福利 GDP悖论,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即假设经济人是理性的。人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其唯一目的是有理性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新经济人假设:针对经济人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日益暴露出自身的致命弱点,提出用“新经济人”代替“经济人”,即在强调经济当事人自身利益的同时,试图兼顾个人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利益。 评论:新经济人假设虽然比“经济人假设”有进步,但仍然具有明显的缺陷:即其仅顾及当代人的利益,未体现后代人的利益;只限于物质利益和某些属于精神方面的社会利益,未考虑取得这些利益所付出自然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13、的损失。,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关于福利,福利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因素,其中既包含物质的因素,也包含精神和心理的因素。 传统经济学认为福利就是人们消耗产品和劳务的多少,具有区域性和时段性,体现的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现有人群享有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及服务水平。 生态经济学则认为福利是一种对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关系的集中反映,既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体现当代人的福利,也顾及后代人的福利。,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GDP悖论,环境破坏越大、自然资源浪费越多,则GDP增长越快。 199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场飓风使该年美国的GDP增加了150亿美元。 热带雨林的消失
14、,带来的是全球GDP的增长。 1998年,中国长江特大洪水使该年中国的GDP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绿色GDP,GD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政府支出(支出法) 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自然与环境折旧环境保护和维护费的支出 生态GDP=GDP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价值可再生自然资源增加或减少净值环境破坏损失(功能性贬值)环境保护投入环境改善价值其他有益或损害地球生态系统的价值 w评价:无论是MPS法还是SNA法计算的GDP,都没有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绿色GDP体现了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但仅对环境破坏损失和环保支出直接扣减,实际上由于环保的支出
15、可能会减少环境破坏损失或者改善环境;另外,对可再生资源,可能会因为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其增值,这部分应计入生态GDP,但绿色GDP未计入;还有就是由于经济活动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减弱如物种减少导致生态系统中的正常食物链受到破坏也应扣减。 w采用生态GDP的缺点是:由于部分修正指标的衡量难度很大,计算结果可能难以表达实际情况。,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观点和言论,布朗:经济赤字是我们之间的借贷,而生态赤字是我们取自于子孙后代。 米都斯: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杰文斯:技术进步导致环境恶化,更先进的技术进步导致加速的环境恶化。 福斯特:追求眼前荣耀的结果是给未来人们留
16、下了一个急剧恶化的局面,技术并不能提供任何摆脱困境的办法,这种困境正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日渐增加。 有识之士:生态环境问题就如同一把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一),经济学家着眼于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史无前例的发展,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从1950年到200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产出由6万亿美元增加到43万亿美元;而道琼斯指数则从1990年的3000点攀升到2000年的11000点;2000年一年的增长超过了整个19世纪。 生态学家看到的是:更为强烈的热浪;更多破坏性的风暴;一条条河流被汲干;人口仍在加速增长
17、;土地却因海平面上升而缩小。他们知道,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将全球经济推上一条破坏环境的道路,终必导致经济的衰退。,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二),经济学家依靠市场来指导他们的决策,认为市场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生态学家看到:买一桶汽油,用户实际上付出的是开采、炼制和分送的费用,他们未支付开采这桶汽油导致油田压力减小而导致开采成本增加的费用,也没有支付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费,更没有支付破坏气候的代价市场并不告诉真相!,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三) -两者的共识,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是不能独立于组成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动态
18、变化的,虽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程度不尽相同,但现已很难找到不受经济活动影响的生态过程,也难找到不受自然环境约束的经济活动; 经济增长依赖于环境,并且影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间的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已变得越来越不连续,膨胀的经济系统已使环境接纳废弃物的能力接近极限。局部地区环境接纳废弃物的能力已经赤字。 经济学家正在转变,他们有了更多的生态意识,认清经济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内在依存关系,大约有2500名经济学家签名赞同采取收碳排放税的办法稳定气候。,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国外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西部黑风暴、日本熊本水俣病、世界大范围的土地沙漠化、酸
19、雨蔓延、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公害事件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在西方理论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学派,大体可分为三个派别。,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悲观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都斯,著作增长的极限,以及英国的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著作生存的蓝图.。其观点是: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是造成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如果任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今后100年内(2075年)就有可能将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人类的毁灭。他们主张经济“零速增长”,这是人类避免灭亡唯一可取的方式。,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乐观派,代表人物是美国
20、赫德森研究所未来学家卡恩,代表作是即将到来的繁荣;西蒙,代表作是最后的资源;甘哈曼第四次浪潮。他们认为:现在人类正处于1800到2200年这个“伟大转折”的中期,这个时期是产业革命到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人类由贫困到富裕的过渡时期。目前的人口、粮食、能源、污染等世界性问题只不过是过渡时期的问题,是从世界性贫困迈向世界性繁荣之间的暂时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资源是没有尽头的,生态环境将会日益好转,人口将自然而然地达到平衡。,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现实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美国地球经济研究所所长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意大利经济学家佩西未来
21、的一百页。主张:人类积极正确地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干预生态经济,引导技术革命,使经济增长,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朝着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方向前进,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现实派(续),1989年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创立,生态经济也于该年创刊,标志着生态经济学进入全面深入的发展阶段。 此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所和瑞典皇家学会的北界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所(Beijer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成立。,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
22、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生态经济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1980年8月,经济学家许涤新发起召开首次生态经济座谈会,揭开了中国创建生态经济学的序幕;1981年11月,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成立; 1982年11月,在南昌召开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1984年2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会并讲话,强调了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1985年6月,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生态经济杂志。,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研究成果,许涤新生态经济学 刘思华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迟维韵生态经济理论与
23、方法 姜学民、徐志辉生态经济学通论 王全新等生态经济学原理 马世俊生态经济学 王干梅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 姜学民等农业生态经济学 马传栋城市生态经济学 陈予群城市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中国生态经济研究成果,丁举贵、何乃维农业生态经济学 樊万选生态经济学统计研究 孙鸿良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方法 庄翠玲等中国乡镇生态经济学 马传栋资源生态经济学 王松霈 生态经济学 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翻译),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学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和生态学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生态
24、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生态是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时空上的统一。 环境是物理环境(温度、风速、可利用水等)和生物环境(其他有机体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的统一。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生境和占据该生境的生命有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统一体,在系统内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能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体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以及非生物成分构成。 生态系统
25、的功能: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包括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对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系统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下撮合而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实现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系统。经济
26、系统是一个社会再生产的动态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的生产过程。,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对照表,引自马世俊著生态经济学,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在此系统中,存在着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一、融合性(体现在生态经济目标和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融合性)将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同时,生态经济系统的再生产是自然再生
27、产、经济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三个再生产过程的融合。二、有序性(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相互输入、输出熵流,当两个子系统处于相互协调状态时,生态经济系统通过正负反馈可以调节系统的结构,使系统进化和上升。三、中介性(以技术系统为中介)先进的技术能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得到高效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演进。 四、演进性(自然资源与社会物质资料转化和还原的过程),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以极为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遵守自然生态规律,并把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相结合,综合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使社会经济能得到持续发展,同时
28、又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保持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并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生态环境基础。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的生物学、气象学、土壤学、地理学等;社会学科的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哲学等;方法论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特别是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生态经济学重要的学科基础。,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理论范畴和主要应用领域,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生态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要避免生态经济认识上的误区 生态经济生产力理论生态生产力、
29、经济生产力生态经济生产力 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当今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全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对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化社会后的世界经济社会全部因素和整个自然因素互相作用的发展进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历史分析,对不同社会制度间极端复杂的生态经济关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而得出来的。,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该理论是我国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出发,对传统经济学发展观进行了较全面的重新阐述,其主要理论包括
30、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的二重性的理论奠定了生态经济二重性理论的基础。 第二,考察了现代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发展趋势。 第三,揭示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形态及协调论的基本范畴。 第四,阐明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生产力,生态经济生产力是生态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生态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能力, 即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变换能力。 经济生产力是经济系统的劳动变换能力, 即劳动者的生产力与其物质资料生产力之间的变换能力。,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生态经济效益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
31、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生态经济效益的内涵:生态经济效益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生态农业 生态林业 生态工业 生态畜牧业(草原生态生态经济问题) 生态渔业 生态经济市建设 沿海和农村生态经济问题,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农业的现状和生态经济本质 生态农
32、业的定义和起因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农业的现状和生态经济本质,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历了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 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植物和动物,其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们时时刻刻都在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运动,并经常保持着系统的生态平衡,从而向人们提供所需产品。但若这种生态平衡不能保持,各种农副产品的提供就要停止,只有人类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有所改进和提高,则提供的各种农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日增。农业生产的这一
33、基本自然特点告诉我们,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的定义和起因,生态农业的定义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以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国外将生态农业又称为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
34、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因,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呼唤生态农业的出现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政府的支持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绿色壁垒加快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我国农业发展构想 1、向太阳能和无机环境要效益 2、向生态系统的循环转换要效益3、向生态系统的整体组合要效益,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我国生态农业
35、的建设,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而且强调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多层次的社会需求,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这也是建设生态农业必须长期坚持的目标。,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1、回归自然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重点在农牧交错带、黄河中上游与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
36、南方诸河流域综合治理区、淮河和海河流域土石山区 2、产业带动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 重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太湖、三峡库区、滇池等重点区域。 3、中间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 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外的其他农业主产区,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回归自然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要求必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较多投入。适于生态脆弱区和大河流域源头区、沿江河平行分布的平原区。建设重点是根据资源环境等特点调整大农业的结构,应用生物、工程等
37、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维护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的农畜产品。,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产业带动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加工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产品生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化生产,促进产加销贸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适合于技术、资金相对密集的都市城郊和沿海较发达的城镇。通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广化肥、农药合理使用技术,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和环境污染预警控制。,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中间型农业生态建设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38、,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农业生态模式。适于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农业区域。如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主要目标是防止农产品污染,增加农产品数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前景,生态经济的曙光 生态经济的景象 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产业,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曙光,欧洲的个国家和日本稳定了人口,满足了生态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中国
39、现在的人口出生率低于美国,而且正朝人口稳定的方向发展。 丹麦是生态经济的先锋。丹麦已经稳定了本国人口,禁止了燃煤电厂的建设和非再装饮料容器的使用,而且其的电力是依靠风力。此外,丹麦还调整了城市交通网络,现在哥本哈根的出行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 韩国多年前开始的一项造林计划已经使山丘树木茂密。哥斯达黎加计划到年变成全靠可再生能源。冰岛则与一个企业财团合作,计划将冰岛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以氢能为动力的经济体。 太阳能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能源:印度的太阳能冰箱,芬兰的太阳能电视机,日本的太阳能空调器、照像机、轿车,还有太阳能牙刷;德国的太阳能收音机;在法国的太阳能电话机;美国的太阳能自行车。,2020/2/
40、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一),生态经济不是以化石燃料动力,而是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地热能为动力。生态经济以氢为基础而不是以碳为基础。汽车和公交车将靠燃料电池发动机而不是靠内燃机行驶,这种发动机利用氢作燃料经电化学过程产生的电力。 在生态经济中,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平将处于稳定。在当今的能源经济中,世界石油和煤的储量集中在少数国家,而生态经济的能源会像阳光和风一样广为分布。,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二),能源经济将基本上是一种太阳能和氢能经济,各种从太阳得到的能源或是直接用来加热和制冷,或是间接用于发电。成本是低的风力发电将用来电解水,生产氢。天然气和
41、石油输送网将被改造用来输送氢。 城市运输系统将从目前的以汽车为中心转变成以铁路为中心。这样的系统对自行车、行人更友好,灵活性更强,更有利于锻炼,空气更清新,人们的不适感会减轻。,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三),生态经济中的材料部门也大为改观。它一改过去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再利用或再循环模式。前者的材料来自矿藏或森林最终走向填埋场,后者既无废物,也没有什么需要填埋。扭转森林砍伐局面的关键之一是纸张的循环利用;另一个关键是开发可替代能源,减少薪材用量。另外,薪材燃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轻森林的负担。 在未来的生态经济中,水的利用和供给将达到平衡。水位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持续下
42、降。经济经过调整,水的生产率将会提高。,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生态经济的景象(四),在这个环境可持续型的经济中,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海洋渔场的捕捞量将会减少到可持续的产出水平。另一部分需求靠淡水养鱼来满足。 对牧场来说,情况与渔场颇似。减轻牧场过重负担的一个关键是用作物残茬来喂养牲畜 新型的生态经济拥有稳定的人口。长远看来,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两个孩子的社会是唯一可持续的社会。,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43、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定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 新一轮生态产业革命将为我国产业转型、企业重组、产品重构提供方法论基础;促进国有和乡镇企业的转轨升级,创造新的社会就业机会;从根本扭转产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争取财富,却少有时间享受; 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越来越少的人住在家里; 我们开发了很多新药,但健康不再; 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食物,却无营养可言; 我们征服了外面
44、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我们拥有盘古以来最多的自由,却很少人真正快乐。,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几个相关概念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与生态 经济的关系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一、几个相关概念,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概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鉴于此,首先简要地介绍这几个概念,然后从它们的内在联系入手,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探讨将它们纳入生态经济框架中的可能性和合理性。,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1、清洁生产,“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其含义是通过排污审计、工艺筛选,实施防治污染措施等技术和管理手段,使自然资
45、源得到合理利用,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清洁生产工具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会计,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2. 工业生态学,“工业代谢” 工业生态学是仿照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方式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学问。它试图通过企业间的系统耦合,使工业具有生态链的性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传递、高效产出和持续利用。 生态工业园区,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3. 循环经济,E鲍尔丁发表的宇宙飞船经济观 (1966年)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资源配置,
46、以消解长期以来资源消耗和经济需求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借助于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三个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循环经济:新的经济形式,(1)以物质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经济 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不同,资本循环是价值循环。 (2)“三R”原则 减量化:资源利用的节约; 再利用:对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废弃物的再利用; 资源化再循环:生产或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 (3)3+1三个层次的循环+回收再利用产业,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企业层次。如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又如,2001年广西贵糖的两条主链:甘蔗制糖废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料和甘蔗制糖甘蔗渣造
47、纸纸浆黑液碱回收;几条副链:制糖滤泥水泥,造纸中段废水锅炉除尘、脱硫、冲灰,碱回收制轻质碳酸钙等。 区域层面。上海化工区以产业链引资,形成由世界化工巨头组成的循环经济圈。资源和能源的耗费节约了30%;投资减少消化了高地价,还比同等规模的节省30%以上;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运输成本降低了50%。实现三个循环。 社会层面。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我国:玻璃回收率仅14%,纸20%,塑料25%。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突出。浙江海宁水质型缺水。鼓浪屿,正在规划。,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四种模式,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工业园区模式 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日本的循环型社
48、会模式,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居世界大公司500强第23位的杜邦公司,开始循环经济的理念实验。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杜邦公司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2020/2/11,生态
49、经济专题,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的利用,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
50、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2020/2/11,生态经济专题,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主要采取“末端治理”、“管端预防”的方式防止环境污染和控制生态破坏。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推行清洁生产热气腾腾,生态工业发展风起云涌。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循环型经济构想,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环保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的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制确立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行动准则。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