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_而产生。_停止,_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传播。_不能传声。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声音在_传播最快,而在_传播最慢。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声速为 v,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时间为 t,则发声人力障碍物的距离s=_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它与发声体的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跟发声体的_、_有关系。(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_、_有关。6减弱噪声的途径:(1)_ 减弱;(2)_ 减弱;(3)在_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_Hz_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_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_Hz 的声波
2、。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他们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还有_、_、_ 等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_、_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_。0的水和 0的冰相比温度_低。测量温度的工具是_, 温度计是_原理制成的。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
3、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 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_至_,每一小格是_。体温计使用前必须_。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_和_;(2)使用时_被测液体中,不要_ ;(3)_读数;(4)读数时_,视线与_。5. _、_、_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 熔化: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熔化。要_热。7. 凝固: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凝固。要_热.8. 熔点和凝固点:_熔化时_的温度叫熔点;晶体_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_,而非晶体_。10
4、.常见的晶体有_、_、_、_、常见的非晶体有_、_、_、_、 211.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右图是_体的熔化凝固曲线图,在 AB 段处于_态,_热,温度_;在 BC段是_状态,是_过程,_热,温度_ , CD 段处于_态;而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_态,EF 段是_ 过程,_热,温度_,处于固液_,FG 处于_态,_热,温度 _。12. 汽化:物质从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_和_。共同点是_、_。13. 蒸发:是在_下,且在_发生的,速度比较_的汽化现象。14 沸腾:是在_下,在_发生的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_热,温度_,15.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_ ;
5、(2)_ ;(3)_。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是_ _16. 液化:物质从_ 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_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和_。 (液化现象如:“白气” 、 _、_、_、等)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_叫升华,要_热;而物质从_叫凝华,要_热。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_叫光源。2. 白光是由_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是:_、_、_;4不可见光包括有:_和_。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_(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还应用在_、_。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 _,用来防伪;另外还可以_ _ 。5.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是沿直线传播。而光在_的空气中就不是
6、沿直线传播的6光在_中传播速度最大,是_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_km/s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_射入了我们的眼睛。8光的反射定律:_ _,_,_。_光路是_的9反射包含_和_两类,它们的共同点是_。3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成_、_ 的_像;(2) _;(3)_; 11平面镜应用:(1)_ _;(2)_12球面镜包括_(对光有会聚作用 )和_(对光有发散作用),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_、_ 是凸面镜,有_的作用;_、_、_是凹面镜。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_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_;_,_; 3
7、.凸透镜:_的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也叫_透镜。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_时,成_、缩小的 _像,像距是_,应用如_;(2)物体在_时,成倒立、放大的_ 像,像距_,如_。(3)物体在_时,成正立、_的 _像。如 。5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 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 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
8、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成_像7近视眼看不清_处的景物,成像在视网膜_方,需要配戴_;远视眼看不清_处的景物,成像在视网膜 _方,需要配戴_。质量和密度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_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_,_,_和温度而改变。质量越大的物体 _越大,还有_也越大。2质量国际单位是_(_)。其他有:_,_ ,_, 3质量测量: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_ 上,把_放在_处;(2)调节_,使指针指在_处,这时天平平衡;(3) 把物体放在_里,用_ 向_盘加减砝码
9、并调节_,直到_;(4) 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_。4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_;(2)加减砝码要用_,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5. 密度:某种物质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大小与物体质量_(有关、无关) 、与物体体积_)。用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密度主单位是_,( 还有:_),水的密度是4_kg/m3=_;公式_。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_密度一般不同,密度还和_、_有关。7、一般物体温度升高时质量_,体积_,密度_。但是水在04时随温度升高体积_,密度_。我们称之为水的_。所以冬天冰封的湖中最低处水温_为_。8、一般物体密度大小与质量_,但是某
10、一瓶中的气体,用掉一半后质量_,体积_,密度_。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 机械运动:物_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还是静止是_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相对于参照物_就说它静止。4 匀速直线运动:_、经过的路线_的运动。这种运动我们说它运动状态没有改变。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6.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_;_。换算 10m/s=_km/h7. 变速运动的运动状态_(一定、可能)是改变的,受到的力_(一定是、可能是、一定不是)平衡力。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11、公式_;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_的时候,总保持_或_。(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_(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_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或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上的两个力,如果_、_、并且_,则这两个力平衡,合力 _。5 物体在_或_时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知识归纳1力是_的作用。 (至少要有_个物体)2_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
12、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作用在_物体上,大小 _,方向_,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_。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指出下列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如果变化指出哪一方面发生变化:匀速圆周运动_;自由下落的物体_,水中下沉的物体 _;上浮直至漂浮过程中的物体_,悬浮的潜水艇在水中下潜 _4力的单位是:_(简称: _),符号是_ 。1 牛顿大约是_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_。5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先要检查_ ;(2) 认清_;(3)轻拉秤钩几次,看_,(4)测量时弹
13、簧测力计_ 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_。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_。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_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_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_画一条_线段,_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_。最后要写出力的字母,知道大小的写明力的数值,知道关系的注明关系。力的种类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_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_的。重力的大小跟_成_比重力的计算公式:_, (式中 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_ ,物理意义是_) ;地球对物体施加重力,物体对地球_(一定、不一定)有吸
14、引力。重力和吸引力_(是、不是 )一对相互作用力。2_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可以用来检查_或_。3重力的作用点叫_,_( 一定、不一定) 在物体上,举例_,_(一定、不一定) 在物体的几何中心。4摩擦力:两个_的物体,当它们_时,就会在_产生一种_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 _(一定、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_( 一定、不一定) 是阻力。举例:_。5摩擦力的种类包括_和_(又分为_和_)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和_ 大小有关系。与压力的关系是_。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_(有、无)关、与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_关。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_和_。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
15、)_;(2)_;(3_(如涂润滑油,或_、_) ;(4)_。7压力: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总是_于接触面,指向_,在_时等于重力.压强:1.物体_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大小与_、_有关,具体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是_。2压强公式:_,式中 p 单位是:_,符号_, ,压力 F 单位是:_;受力面积 S 单位是:_ 3增大压强方法 :(1)_;(2)_ (3) _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4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_,所以液体对_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_所以液体内部_有压强。5 液体压强特点:除前所述,液体的压强随_增大而增大,在6_,液体_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
16、关系。6.液体压强公式推导_, (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_;g=_;h 是_,指从液体_ 到_的_,单位是_)7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深度的具体关系是_,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_,与容器的形状_。8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实验9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_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_。10把等于_水银柱的大气压规定为标准大气压:。1 标准大气压=_Pa,约为_米水柱产生的压强。13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_时降低,气压_时升高。浮力1浮力:一切_的物体,都受到_对它_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
17、是_ 的。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_下沉;(2)_上浮 (3)_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_,下沉;(2)_上浮或漂浮 (3) _悬浮。漂浮与悬浮的区别:从体积看_从密度看_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_压力大于_的压力,产生向_的压力差,就是浮力。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_。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_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_压力差法:_ (3)阿基米德原理_(4)平衡法_(适合漂浮、悬浮)7浮
18、力利用 (1)轮船:_叫排水量,用字母 m 表示,则它受到的浮力表示为_。同一艘船在不同海域河流中所受浮力 _(改变、不变). (2)潜水艇:通过改变_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_的气体。8.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_,压强_;流速_,压强_。当流体流动方向与某表面平行时,运用流体压强解释问题,如果流体流动方向于某表面垂直时,运用压力解释。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_在_能_就叫杠杆。只要杠杆_,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2 (1)支点:_(2)_:使杠杆转动的力 F1,一般是人施加的。(3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一般是物体施加的。7(4)动力臂:从支点到_的距离(
19、 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_的距离( L2)3杠杆平衡的条件_表达式:_ 或写成_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4.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要调节_是杠杆在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方便_。5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_平衡时 F1_F2。特点是_力, _距离。 (如_、_、_)(2)费力杠杆:_平衡时_。特点是_ 力,_距离。 (如_,_等)(3)等臂杠杆:_,平衡时_。特点是 _(如:_、_)6定滑轮特点:_力,但能_。 (实 质是_7动滑轮特点:_力,但不能_,要_距离.(实质是_的杠杆)8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n 段绳子吊着物体和动滑轮,提起物体所
20、用的力F=_G。如果物体被抬高 h,绳自由端移动 s,则 s=_h.功和能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二 是_。所以功的计算公式_:功(W) 等于_(F)跟_(s)的乘积。其中功的单位是_,距离的单位只能是_。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_,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_。3.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_、_也是斜面)4机械效率:_跟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_。机械效率与时间_(有关、无关) ,与功率_5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_,其中 P 的单位是_,时间 t 的单位是_,功的单位是_。只有这一套单位
21、可以代入。功率和时间的关系是_。1一个物体_,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_越大,_越大,动能就越大。3势能分为_和_。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而具有的能。物体_越大,_,重力势能就越大。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_而具的能。物体的_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6机械能:_和_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_.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_能和_能。 8分子运动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_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_;(3)分子间存在_
22、。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_,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分子肉眼不可见) ,分子运动快慢与_有关。所以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_。3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_力大于_力,合力表现为_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_力大于_力,合力表现为_力。4. 分子是由_组成的,原子是由_和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_和_组成的,它们又都是由_组成的。原子内部结构和 _很相似(太阳系、西瓜内的种子)5内能:物体内部_做_的_能 和_的总和叫内能。 ,6物体的内能与_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_,内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_、_有关。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_和_,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_的。物
23、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_,例如_、_;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例如_、_、_ 。8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_( 一定、可能) 增大;温度 _(一定、可能)升高,比如一块冰吸热熔化成水,温度_,但水的内能比冰_ ; 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内能_。温度_降低9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_。10热量(Q):在_ 过程中,传递_的多少叫热量。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这种的说法是_( 正确、错误)的。11比热容(c ):_的某种物质温度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_,与物体温度的变化量_ ,1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与
24、_、_有关。13比热的单位是:_,符号_。14水的比热是:c=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15热量的计算:Q=cmt 适用于物体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变化。其中t 表示_。 Q =cm(t-t0)适用于物体_热量、温度_ ,因此 Q 加角标表示为_,m 是_,单位只能是 _;t0 是_ 温度;t 是_温度。 Q 放 =cm(t0-t) 适用于物体_热量、温度_。16热值(q ):1kg_ _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_(液体或固体燃料)或_(气体燃料) 。17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_或_;(Q 放 是热量,单位是:_;q 是热值, m 是 _,单位是_。18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19热机就是将_能转化为_能的机器。包括_和_都是热机。其中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_、 _、_和_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_次,活塞往复 _次,曲轴转_周。20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_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如果内燃机带动汽车行驶,汽车牵引力为 F,行驶路程为 s,则有用功 W 有 =_,W总 =Q 放 =_。9电路初探知识归纳1. 电源:能_的装置。2. 电源是把_能转化为_能。如干电池是把_能转化为_能。发电机则由_能转化为_能。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