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一、从题目抓住题材 即题目写的是什么题材。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咏物诗,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 例如: 梦微之 (唐)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微之,指诗人元稹。 问题: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从题目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思念友人的作品,再结合诗句,通过咏物、回忆、写梦来表达
2、思念之情。 答案: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 二、从关系分析技巧 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槭? 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其实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 例如: 采桑女 (唐)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初眠:蚕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 。七日一眠,经过四眠,才吐丝结茧。 问题:作者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请结合全诗分别举例说明。 解析:描写人物的
3、方法,主要有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段,结合诗中的“手挽长条泪如雨”和“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可知本诗使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段。 答案:动作描写:“手挽长条泪如雨” ,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心理描写:“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点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丝的焦虑之情。 三、从褒贬辨别倾向 褒贬,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可以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例如: 梅花绝句 (南宋)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问题:这首诗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
4、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却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就是“化身千亿” ,至此感情完全显露。 答案:从“何方” “化身千亿”等词语可看出作者的痴情狂态,欲站在梅花树前尽情欣赏,表达了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四、从辞色把握风格 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包括:1.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 、冷暖(悲喜)等;2.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 、直婉(直抒胸臆、委婉) 、刚柔(豪放、婉约) 、庄谐(严整、幽默)等;3.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采朴实) 、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
5、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要把握风格,就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例如: 湖洲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问题:分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汪诗中的“不尽头” “燕云” “夕阳” “寒鸦”“目断”等,冷暖、语体色彩等都在给人传递伤感的情绪。结合注释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表达一种家国之痛,与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呼唤自然不同。 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
6、句则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五、从冷暖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例如: 绝 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一二两句写景中哪些词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解析:这里主要指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语,诗歌中形象的色彩往往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 答案:“黄”
7、 “翠” “白” “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作者无比欢欣的心情。 六、从背景联想意图 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例如: 书边事 (唐)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问题: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解析:仔细看注释,联
8、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可得出答案。 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安定团结的愿望。 七、从尾句了解主旨 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所以,应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 例如: 题 画 (宋)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宋代画家,他初到杭州时,靠卖画糊口,但当时之人多崇尚艳丽的花鸟画,无人赏识他的画。燕脂,即胭脂,画画的红色颜料。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前两句写景、评论,说掩映在云雾中的山村、雨水冲刷过的河滩具有一种朦胧美,村子在云雾中隐约可见,
9、河滩被雨水冲刷之声隐约可闻。后两句才点明观点。 答案:讽刺(幽默)中透着愤怒(愤激、愤慨)之情。这是反语,意思是说,早知道我的画不被人欣赏,就多买些胭脂,浓墨重彩地去画人人都喜欢的牡丹了。既是讽刺“时人”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画,更透着一种愤激之情。 八、从整体品评意境 意境,是指由言、景、情、意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只有从整体上品评诗歌的言、景、情、意,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例如: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问题:结合全诗,说说诗的前六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解析:从景上看, “露”是“坠”的, “月”是“寒”的, “泉”是“响”的, “鸟”是“喧”的;从心情上看,是“寂寞”的。据此,可以分析出作者营造的意境了。 答案: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