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6 页小学科学教学基本要求36 年级(教材培训讨论稿)2008 年 12 月第 2 页 共 56 页小学科学教学基本要求3 年级(教材培训讨论稿)2008 年 12 月第 3 页 共 56 页小学科学(首师大版) 第 1 册教学基本要求 三年级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在我们身边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3、会使用仪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做简单的定量记录。4、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
2、性。1、科学在我们身边1、知道科学就是解决一些身边的问题,科学存在于我们身边。2、知道通过测量、实验等方法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1、能够针对人体,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2、学会测量手和脚的方法。3、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4、能够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1、在测量、观察等活动中,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人与植物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2、植物世界
3、1、知道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2、认识植物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1、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2、练习观察植物、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1、在观察植物各器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2、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态度。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第 4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栽培的植物1、了解北京栽培植物的资源。2、知道几种常见栽培植物的名称和典型特征。3、了解 12
4、 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4、认识栽培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5、认识爱惜节约粮食。1、会制作粮食标本。2、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1、在了解常见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2、在了解常见栽培植物的用途时,培养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多姿多彩。4、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4、保护植物1、意识到人类生活与植物的密切关系。2、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认识怎样保护植物。1、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2、学会分析问题。1、在交流人与植物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在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时,培养学生爱护植物、救
5、助濒危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人与动物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5、动物世界1、知道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2、能简单区分有脊柱和无脊柱动物。3、认识鸟类、昆虫,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1、在认识各种动物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动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在认识各种动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研究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3、在交流动物信息的过程中
6、,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良好习惯。第 5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饲养的动物、了解北京地区饲养的动物资源。2、说出几种常见的饲养动物的名称和典型特征。3、认识饲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 在认识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7、拯救野生动物1、知道一些常见的野生动物。、认识几种濒危动物。学会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 1、在交流拯救野生动物资料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
7、具有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逐步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自觉行为。2、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3、在认识濒危动物时,向学生进行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第 6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水1、 欣赏北京的水体。2、知道纯净水的性状。3、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4、知道北京城市用水主要来源。1、通过探究水的性状,学习眼看、鼻闻、舌尝、手摸方式等基本观察方法,尤其重点要学会鼻闻、舌尝的科学观察方法。2、通过动手尝试,学习简单记录方法来记录水的性状。3、通过实际观察,记
8、录,与人交流,能用语言对水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描述。1、在认识水的性状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究水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2、在认识水的性状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3、在认识水的性状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4、在探究水的性状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人与水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9、流动的水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它可以使小水轮转动。2、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1、 学会独立
9、组装小水轮。2、会做流动的水使小水轮转动的对比实验。3、能够简单的设计实验。4、初步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1、在对小水轮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科学意识。2、在小水轮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在交流信息时,使学生意识到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第 7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用水量的调查1、通过调查家庭用水活动,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2、通过实际动手测量,知道一升水有多少。3、知道每年的 3 月 22 日是联合
10、国的世界水日。4、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5、知道北京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1、测量和统计家庭用水量(每日或每月的) 。2、 分析家庭用水概况,初步具有分析数据能力。3 能利用一般喝水容器实际动手测量一升水。1、在用水量调查的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北京水资源的短缺,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2、在调查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11、水和生命1、 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2、知道饮水讲究科学。1、通过研究豆苗生长是否需要水的问题初步学习设计最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索植物与水的关系。2、通过研究豆苗需水性,初步培养连续观察、连续记录的能力。3、根据对豆苗一周变化记录情况的分析研究,初步具有对
11、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1、在认识水与生命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具有科学用水和科学饮水的意识和习惯。2、在交流水与生命关系的信息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3、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节约用水的习惯。人与空气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12、空气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2、知道空气的性状。3、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1、用感官认识空气,并记录、描述空气性状。2、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1、在认识空气的性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
12、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2、在认识空气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第 8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空气占据空间1、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2、初步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1、会做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2、初步具有归纳概括能力。1、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乐于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2、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14、空气的用途1、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2、初步了解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会做利用空气赖以动物体的实验。 1、在探
13、究空气用途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勇于实践、能与别人合作的品质。2、在探究空气用途的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15、空气和生命知 1、认识空气是人、动物、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2、体会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3、体会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初步具有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1、在憋气、测试呼吸的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第 9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
14、感态度与价值观16、岩石1、知道几种常见的岩石的主要特征。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3、知道用小刀、铜钥匙来辨别岩石的软硬。4、了解岩石的用途。1、知道鉴别岩石的方法。2、会鉴别几种常见的岩石。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1、在鉴别岩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严谨认真、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2、在认识岩石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物质资源是多样、丰富的。3、在收集岩石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乐于参与采集、搜集活动的情感。17、砂和黏土1、知道砂和黏土的特征。2、知道砂和黏土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3、意识到砂和黏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1、初步具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
15、。2、在研究过程中学会做实验记录。3、培养学生用眼、手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1、在比较砂和黏土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严谨认真、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2、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增强创新的意识人与大地1、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2、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的名称。3、知道土壤的构成。4、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5、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18、土壤1、知道土壤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2、初步了解土壤的种类。3、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4、知道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初步了解砂
16、土中适合生长哪些农作物。5、认识土壤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1、观察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初步具有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1、在认识土壤种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是非常丰富的。2、在认识土壤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乐于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第 10 页 共 56 页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 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19、参观地质博物馆1、知道地质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地下丰富资源的桥梁。2、知道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学习制定简单的参观计划。2、学会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1、在搜集、交流中国地质博物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质博物馆内容的兴趣,对地质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2、在交流地质博物馆的信息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行为习惯。王素英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