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己R教育科学研究20122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李 刚 高 莉【摘要】学校管理方式是对学校管理内容和具体管理行为的抽象概括和整体理解。当前中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管理目标错位、资本利用低效、忽视人力资源开发与课程管理模糊等问题。中小学管理方式转变应明确服务于教学这一根本方向,特别是要解决校长的领导与管理如何服务于教学这一重要问题。在学校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应注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加大研究培训力度,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建立服务教学的评价问责机制。【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方式;教育发展方式【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12)0200320
2、3学校是教育的核心单元,学校管理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并得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方式是对学校管理内容和具体管理行为的抽象概括和整体理解。有学者曾对教育发展方式给出概括,认为教育的发展方式所直接关涉的是“投入”与过程,它要回答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和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的问题。11将其迁移至关于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探讨,亦需要明确学校管理中的要素及其组合作用的路径,以及更为前提性的转变方向问题。进一步分析学校管理的要素组成,主要有资本(办学经费)、劳动(教师的工作付出)、技能(教师和管理者的素质)以及课程等。虽然研究者对学校管理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往往都是从学校管理的一个要
3、素或者一个方面切入,缺乏对学校管理整体观之的视角。运用“学校管理方式”这一概念工具进行分析,可以将学校管理还原至一个要素组合并发挥作用的整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中要素的增减和相互作用。一、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背景对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探讨并不是一个凭空生成的理论研究诉求,其因应当前学校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现实背景而产生。对于学校管理方式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学校管理方式为什么服务,即目标问题;学校管理方式怎么发挥作用,即要素问题。总观之,当前学校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管理目标错位。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要素,但长期以来,管理目标错位的现象
4、严重,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诸多学校管理工作并未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作为学校管理核心人物的校长,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视抓方向、抓关系、抓资金,而非关注教学,走进课堂。有研究者对我国东、中、西部七省(自治区)742名教师认知中的校长教学领导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实践程度不高,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校长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用来处理和应付学校的行政事务,而非课程与教学领导。【2】从中不难看出教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实际地位和应然目标之间的差距。其二,资本利用低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经费也日益增加,但是这一资本要素的运用低效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学校办学李 刚 北京师
5、范大学教育学部 100875高 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博士生 100875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AFAll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万方数据专题研究经费存在较大的浪费,各种非教学用途经费所占比例过高。有研究者调查发现,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每年用于招待费、电话费、差旅费、水电费等的费用几乎占办学经费的90以上,真正用于学校发展和教师的业务进修的经费微乎其微,有的学校甚至负债办学。31第二,学校办学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大量办学经费被用于基建工程,而投入到教师培训和教师教研等方面的经费却甚为匮乏,导致通过研训提升教师技能的希望缺少坚实的物质支
6、撑。其三,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对教师这一资源的开发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的学校管理方式更多地强调教师劳动这一要素,即通过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来提高教学效能。由广州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和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广州市52所公办中小学及市属9所高校1866位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672的教师每日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班主任和高中教师的这一比例则超过七成,分别为729和754,另有一成教师的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4】这种对教师资源的利用,只是单纯的耗费,而不是有效的开发。教师人
7、力资源的开发应当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技能这一要素上。虽然学校常常提及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却缺少完备的制度保障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如前文所述,学校的研训投入并未成为学校经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层干部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对其富有针对性的培训更为缺乏。其四,课程管理缺失。课程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要素。课程管理是指基于达成目标之需求,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过程建立管理机制并发挥影响力,以达成预期目标的过程。5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在三级课程体制下拥有了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对于课程的开发、协调等方面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课程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中学校长对
8、课程领导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普遍存在忽视课程领导的现象,而且对课程领导相关问题的认识较为模糊,并未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领导的内涵。61二、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方向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方向要解决的是学校管理方式向哪里转这一问题,只有明确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方向,才能更富有针对性地形成相关策略,并对转变的成效进行考核评估。有研究者指出,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两个负责”的严重失衡,即重视对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而忽视对下(教师)负责。71也正是由于这种依然外控式的管理,导致当前学校管理方式存在严重的行政权力指向,一方面,学校“唯教育行政权力马首是瞻”;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管理又渗透着浓重的权力崇拜
9、,导致学校管理科层化依然突出。体现在学校管理方式上,便形成了管理目标重行政,经费支出重公关招待,教师资源利用重硬性加长工作时间,而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的管理的现象。所以,转变学校管理方式需要摆脱原有学校管理方式的行政权力取向,重申学校管理服务于学校教学这一根本方向。西方对于学校管理与领导服务于教学有着持续而深入的关注。纵观其近三十年教育领导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不难发现,探究学校领导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之间的联系已然成为其中最有意义和激起广泛兴趣的议题。81教学领导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且迅速成为学校领导与管理的重要范式。研究者对教学管理与领导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了广泛
10、研究,发现学校发展的诸多方面与教学领导有重要的关联性,如整体的学校效能,和谐的学校气氛,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能的学校行政与管理,推进学校新计划,激励教职员工信任、动机与工作满意度,提升教学次级系统效能,教师专业发展,有目标的教学计划,磁性学校和教学、科学方案的推进。【9这也进一步论证了构建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学校管理方式的重要意义。美国教育学者萨乔万尼(Sergiovanni)曾指出:“就维护和改进优质学校而言,校长比学校的任何其他职位都具有更大的潜力。”10】在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中,校长对于转变方向的把握和认可至关重要,所以有一点必须明确:在服务于教学的学校领导与管理中,校长应当做些什么?国
11、内外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在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是哈林格(Hallinger)和墨菲(Murphy)的校长教学领导框架,他们认为校长领导应在如下方面促进教学:第一,界定学校目标,包括形成学校目标、沟通学校目标;第二,管理教学计划,包括督导与评鉴教学、协调课程、监测学生进步、保障教学时间;第三,提升学校学习气氛,包括保持高出现率、提供教师诱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习诱因。11133万方数据已R教育科学研究20122台湾学者吴青山等认为,校长的教学领导可归纳为六个面向,即设定课程目标与计划,管理与发展学校教育方案,视察和辅导教学改进,发展教师专业能力,评量学生学习结果,塑造课程发展文化。f12】
12、褚宏启是内地较早研究校长教学领导的学者,他从教学要素的重要性和我国教育实际出发,认为校长的管理与领导应当服务于教学的如下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师发展,健全的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充沛的教学条件支持,科学的教学评价、发展评价与反馈。结合相关文献,笔者认为,为了学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校长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形成学校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与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一起设定学校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第二,设计课程体系。注意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并协调三级课程以及学校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三,引导教师教学。通过教学理念的沟通、教
13、师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式引导教师教学。第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师培训和教研,建立相应制度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五,营造教学环境。尽力为学校教学提供充足资源,激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三、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策略针对当前学校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变的方向定位,学校管理方式转变可选择如下策略。第一,提高学校办学经费的利用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预算、审计等环节,注意学校财务的公开,鼓励教师、家长的监督,从而制止学校办学经费的浪费;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培训、教研的投入力度,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真正实现资本要素对学校内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大学校研训力度。教
14、师的教研和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最为重要的突破点和生长点。从学校管理的层面来看,首先,校长应加强对教研和培训的重视,真正意识到通过研训开发教师资源具有的重要意义;其次,为学校的研训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和制度支持,使其不至于成为“无米之炊”;第三,注意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开发有效的研训模式,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有效性。第三,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校长应当更新领导理念与课程理念,形成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取向、课程发展、教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继而结合学校情境在课程领导策略与模式上创新。此外,还应注意动员教师、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管理之中,提升其课程管理能力,有效调动一切有
15、利的课程资源。第四,构建服务教学的评价问责制度。在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转变的成效如何,形成了什么宝贵经验,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评价问责制度。制度设计应从服务教学这一根本方向出发,结合方式转变的具体目标,及时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转变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要追究到人,进行必要的问责。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其可为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校教研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保障,但也受到教育行政方式等制约。因此,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不仅要求学校调动有利资源,加快改革步伐,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理职能和手段,给学校管理方式转变以
16、更大空间。【注释】【1】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2】陈富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实践程度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I,(3)3】张雁华试论贫困地区中小学浪费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3)【4】尹来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广州九成教师职业倦怠DBOLhttp:newsycwbcorn2010-1014content_2905650htm【5】张佳琳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286王怡中学校长课程领导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2)7】李树峰从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的变迁看建立校长问责制的必要
17、性【J1当代教育科学,2005,(17)8】Hallinger,PA Review of Three Decades of Doctoral StudiesUsing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Rating Seale:ALens on Methodological Progress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11,47(2)【9叶佳文台湾地区公立高中校长教学领导、教师组织承诺与教学效能关系之研究【D台湾政治大学,2007【10】转引自张晓
18、峰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构建研究:英国的经验和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8)11】PHallinger,JMurphyAssessing th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behavior of principals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5,86(2)12】吴青山,林天佑教学领导【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1,(43)(责任编辑:金平)万方数据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作者: 李刚, 高莉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100875刊名: 教育科学研究英文刊名: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年,卷(期): 2012(2)被引用次数: 1次引证文献(1条)1.卢丽雯.李小红.孔祥萍.霍然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探索期刊论文-中国病案 2013(9)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