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39870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 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 ,叫做构造原理。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4s 轨道,后进入 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 4s 能级比 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 4s 能级比 3d 能级能量高) ,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 低原理。(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

2、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 ,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比如,p3 的轨道式为 ,而不是。洪特规则特例:当 p、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 p0、d0、f0、p3、d5、f7、p6、 d10、f14 时,是较稳定状态。前 36 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 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 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

3、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0Ne 2s22p6、18Ar 3s23p6、 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 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二、原子结构

4、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He 为 1s2外,其余为 ns2np6。He 核外只有 2 个电子,只有 1 个 s 轨道,还未出现 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0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分区 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4s

5、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 p 区,为第四周期A 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三、元素周期律1、电离能、电负性(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 1 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 1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 1 个电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碱金属( 或第A 族)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 (或 0 族)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第一电

6、离能逐渐减小。同一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要大(2)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以氟的电负性为 4.0,锂的电负性为 1.0 作为相对标准 ,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 “类金属”的电负性在 1.8 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3)电负性的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 “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 1.8 左右,它

7、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原子结构考查点一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1s、2s、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B同一原子中,2p、3p、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 n(n 为能层序数)解析

8、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离核越远, A、C 项均错误;在同一能级中,其轨道数是一定的,不论其在哪一能层中, B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s 22s12p1 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B3p 2 表示 3p 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3d 轨道的能量小于 4s 轨道的能量D同一原子中,2p、3p、4p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解析 A 项中 1 个 2s 电子被激发到 2p 能级上,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正确;B 项中 3p2 表示 3p 能级上填充 2 个电子, 错误;C 项中由于能级交错, 3d 轨道的能量大于 4s 轨道的能量,错误;D 项,同一

9、原子中电子层数越大,能量也就越高,离核越远,故 2p、3p、4p 电子的能量增大,错误;故选 A。答案 A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能级的能量高低(1)2s_3s (2)2s_3d(3)3p_3s (4)4f_6f解析 相同能层上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ns (4)B原子半径: C电负性: D最高正化合价: 解析 由电子排布式可知:为 S,为 P,为 N,为 F。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第一电离能为 ,A 项正确;原子半径应是最大,最小,B 项不正确;电负性应 是最大,最小,C 项不正确; F 无正价, 、最高正化合价为5 价,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价,D 项不正确。答案 A考查点三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7已

10、知 An 、B (n1) 、C n 、D (n1) 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DBA BABCDCDCAB DABDC解析 A、 B、C、D 四种元素的相 对位置D CA BZ,根据原子半径大小变化 规律可知 ABDC。答案 D8a、b、c、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 a、b、d 同周期,c、d 同主族。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与 c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cdbB电负性:abdcC原子序数:dacb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da解析 由 a 的原子 结构示意 图分析得, a 应为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为 a、

11、b、d 同周期,b 元素显1 价,故 b 应为 Na;又因 c 显3 价,则 c 应为氮或磷,但 d 为第三周期元素,且 c 与 d 同主族,故 d 应为磷,c 应为氮元素。将a、b、c、d 四种元素代入分析即可解答。答案 D考查点四 综合应用9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大致框架(1)在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2)鉴于 NaH 的存在,有人建议可把氢元素归到A 族。但根据氢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可把氢元素归到元素周期表中的_族。(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 3p 能级上有 5 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如图所示的元素周期表中,

12、将甲、乙两元素的元素符号填在甲、乙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填名称),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 _。81 Tl铊204.4 6s26p1(4)2008 年 8 月 2 日,CCTV1焦点访谈栏目中报道了“铊中毒事件” ,铊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铊的相关信息如右图卡片中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六周期A 族B铊原子的中子数为 20481123C6s 26p1 表示铊原子有 6 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中有 3 个电子D铊的金属性比铝的强E铊元素是 p 区元素解析 (1)在周期表中沿着 B、Si、As、

13、Te、At 和 Al、Ge、Sb、Po 划一条折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2)首先要灵活接受信息,有人建议可把氢元素归到A 族,是因为 NaH 中的H 与 X (F 、Cl 、Br 、I )有相似之处,即最低化合价相等。当氢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时,可认为氢元素处在周期表中的A族。(3)甲元素原子核外 3p 轨道上有 5 个电子,即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5,由此可知甲为 Cl 元素;乙元素的焰色反 应呈黄色, 说明乙元素是 Na 元素。甲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A 族,乙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A 族。因为同一周期 时,元素的非金属

14、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增强,所以氯、硫相比,非金属较强的是氯元素。例如,Cl 2 可以与 H2S 发生置换反应:H 2SCl 2=2HClS 。(4)根据铊的原子序数 为 81,可推知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A 族,与 Al 同主族,且位于 Al 元素的下方,属于 p 区元素, A 选项错误,C、 D 选项正确;204.4 是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质量数,故 B 选项错误。答案 (1)如下图所示 (2)A (3)如下图所示氯 H 2SCl 2=2HClS (4)AB10第三周期元素 X、Y、Z 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表:I/(kJmol 1) I1 I2 I3 I4 X 738 1 451 7 7

15、33 10 540Y 496 4 562 6 912 9 540Z 577 1 817 2 745 11 578请回答:X、Y、Z 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常见化合价分别为_、_、_;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解析 应用电离能的数值来推断元素,主要是通过电离能判断稳定化合价,再通过化合价来判断元素。如:Y 496 4 562 6 912 9 540可以推断出 Y 元素1 价稳定,进而推断为 Na。答案 Mg Na Al 2 价 1 价 3 价 NaMgAl11W、X、 Y、Z 是周期表前 36 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一次增大。W、Y 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 的

16、基态原子核外有 7 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 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 Z2O 和黑色的 ZO 两种氧化物。(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第_族。W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填“强”或“弱”) 。(2)Y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Y 的第一电离能比 X 的_(填“大”或“小”)。(3)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 Z 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 首先推出题中几种元素,W、 Y 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在结合原子序数的大小可知,W 是氮元素,Y 是硫元素,X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所遵循的原则,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为

17、:1s 22s22p63s23p1,X 为铝元素,Z 能够形成红色的 Z2O 和黑色的 ZO两种氧化物,推知 Z 为铜 元素,两种氧化物分别为 Cu2O 和 CuO。答案 (1)二 VA 弱(2)1s22s22p63s23p4 大(3)Cu 2H2SO4(浓) CuSO4SO 2 2H 2O= = = = = 12电离能是指由蒸气状态的孤立原子移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需要的能量。从中性原子中移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为第一电离能(I 1),移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第二电离能(I 2),依次类推。现有 5 种元素 A,B,C , D,E,其中 I1I 3 分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有_

18、,稀有气体元素有_,最活泼的金属是_,显二价的金属是_。附表 各元素的电离能元素 I1/eV I2/eV I3/eVA 13.0 23.9 40.0B 4.3 31.9 47.8C 5.7 47.4 71.8D 7.7 15.1 80.3E 21.6 41.1 65.2解析 从电离能的定义知,电离能数值越小,反映出电子越易失去,由 题给电离能数据可知:B,C,D 第一电离能很小,说明 B,C,D 易失电子,所以 B,C,D 为金属。E 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都很大, 说明 E 原子很难失电子,所以稀有气体为 E。B 元素的第一 电离能最小,所以最活泼的金属应是 B。D 的 I1 和I2 相差不大,而 I2 与 I3 相差很大,说明 D 有两个电 子易失去,所以显二价的金属是 D。答案 BCD E B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尚瑞阳编写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