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大金融发展史(已排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39074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金融发展史(已排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大金融发展史(已排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大金融发展史(已排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大金融发展史(已排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大金融发展史(已排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1、典质:市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典质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2、称提之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其内容主要是 3 年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3、钱庄:产生于明代,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的信用机构,叫钱庄。钱庄的业务经营除了从事货币兑换外,还办理存款、放款和汇兑。4、票号:产生于清代,以经营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也兼营存、放款业务,多为山西人经营,故亦称“山西票号”。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1、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 1

2、0 贝。()2、环钱是铜钱的原型。()3、布币起源于手工业区,布含有布匹的意思。()4、秦始皇统一货币后,铜钱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铜钱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5、“文”和“贯”是我国古代铜钱的两个重要单位,1 枚铜钱称 1 文,100 文为 1 贯。()6、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真宗年的四川,名曰“交子”。()7、泉府是周朝时的政府财政金融机构,泉府的赊贷是中国最早的政府信用。()8、在钱庄出现之前,唐朝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是金银铺。()9、唐朝在一些商店、药店中,有一种接近于专门办理存款业务的机构,就是寄附铺,还有柜坊。这是最早的存款机构。()10、清代的票号是以经营汇兑为主的

3、信用机构,为山西人首创。三、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1、刀币(B)A、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B、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C、起源于渔猎地区和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2、环钱(A)A、大概是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B、是由布币演化而来的C、是由刀币演化而来的3、“爰金”(A)A、是楚国的货币 B、是赵国的货币C、是齐国的货币4、半两钱(A)A、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发行的铜钱B、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前发行的铜钱C、是春秋战国时各国普遍流行的铜钱5、汉武帝改革币制,铸造(A)A、五铢钱 B、三铢钱 C、八铢钱6、南北朝时典质(A)A、由寺庙经营 B

4、、由政府经营 C、由民间经营7、唐高祖币制改革是(A)A、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B、废除三铢钱,铸通宝钱C、废除五铢钱,铸三铢钱8、唐朝办理抵押放款的机构是(B)A、典质 B、质库 C、当铺9、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称之为(A)A、钱庄 B、票号 C、当铺10、专门从事货币汇兑业务的称之为(B)A、钱庄 B、票号 C、当铺四、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1、明朝币制改革,推行大明宝钞的措施有(ABDE)A、停止铸钱,严禁铜钱流通 B、禁用金银C、金银与纸币可同时流通,按比例兑换 D、实行户口食盐法E、增税和增加新税一律用钞交纳2、唐朝时开设质库的主要是(ABC)A、商人 B、官吏 C、

5、贵族 D、政府E、将军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是(ABC)A、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B、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C、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D、由政府统一铸造E、多种货币并存,一种货币流通为主4、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前的铜铸币主要有(ABCD)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 E、半两钱5、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的措施是(AB)A、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B、统一使用中央政府铸造的五铢钱,其他不许使用C、中央政府和各郡国政府都可以铸造五铢钱,禁止民间铸造D、流通以五铢钱为主,其他制钱也可以小范围流通E、流通以三铢钱为主,其他制钱也可以小范围流通

6、6、信用产生的条件是(AB)A、有了私有财产 B、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C、货币产生D、国家产生 E、公共产品出现7、宋代的国家信用主要体现在王安石制定的(AB)A、市易法 B、青苗法 C、称提之术D、一条鞭法 E、制钱制度8、汇兑产生的原因是(ABCD)A、商业发展之需 B、铜钱携带不便C、钱币缺乏D、有的地方禁止钱币出境 E、汇兑可以谋利9、典当业俗称当铺,下列可称为当铺的有(ABC)A、南北朝的典质 B、唐朝的质库C、宋朝的解质D、明代的钱庄 E、清代的票号10、纸币产生的原因是(ABCD)A、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阻碍地区间的商品交易B、商业发达要求有轻便

7、的货币,铜铁钱都因笨重不便,阻碍地区间的商品交易C、造纸业的发达,为纸币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D、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E、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需要五、简答(每题 7 分,共 28 分)1、我国古代货币形成的条件。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1)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商代,我国社会已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必然引起广泛的交换活动,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

8、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2、信用产生的条件。信用就是借贷行为。早期的信用形式是实物和货币的借贷。借贷行为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它的产生有两个条件:(1)有了私有财产;(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贫穷的氏族因某种需要,向富裕的氏族借贷,信用就发生了。可见信用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它的发生并不以货币存在为前提,其历史早于货币。3、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

9、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4、明朝纸币制度的特点。(1)明朝的纸币有很大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纸币由户部印制,地方不得印制,在统治中国的 200 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六、论述(每题 10 分,共 20 分)1、试述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关于发行方面的规定:(1)交钞、宝钞为法偿货币,严禁金、银、铜钱的

10、流通和使用;(2)设立发行准备金;(3)中统钞、至元钞均分为不同面额、两种钞票并用;(4)百姓随时可以用旧钞换新钞,用破钞换好钞,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有阻碍和刁难者定罪。关于流通方面的规定有:(1)交钞、宝钞不限年月,通行流转;(2)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负责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维持钞值;(3)严禁私自买卖金银,违者治罪,告发者赏;(4)严禁伪造交钞宝钞,伪造者死,告发者重赏。2、评价汉武帝的币制改革。公元前 118 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 5 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 113 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

11、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 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

12、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1、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载有一定金额并由其负责兑现的一种票据,分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贝票即付,远期庄票到期付现。2、袁头币:币面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于1914 年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制,当年十二月及次年二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每枚重 7 钱 2 分,原订成色为纯银九成,后改为八九成。3、信交风潮:1921 年上海发生的一次金融风潮。是由投机商人发行信托公司股票,在交易所上市买卖,并暗中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当时一些商人见有利可图,争相招募股份,纷起组织

13、,成立交易所达 100多家,信托公司 10 多家,股票大量上市,形成投机狂潮,信交事业一时畸形发展,最终纷纷倒闭。4、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窃踞大总统职位以后,为筹集军费以消灭南方各省势力而借办理善后为名向外国银行团举借的巨额长期借款。1913 年 4 月,袁世凯政府同 5 国银行团签署了“善后大借款”的合同。该合同规定:借款金额 2500 万英镑(合银元 24827 万元),年息 5 厘,折扣 84,期限 47 年,用途为偿指定的借款、垫款、赔款和军政费用等 6 项;中国以全部盐税、部分关税和直隶、河南、山东、江苏 4 省的中央税为担保;借款由汇丰、东方汇理、华俄道胜、横滨正金、德华 5 家银

14、行承担。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1、库平是政府征税时使用的标准。()2、漕平是征收漕银折色使用的平。()3、清朝,各地铸造银锭的机构是银炉,又叫炉房。()4、中国第一家正式开业的证券交易所是 1905 年成立的上海众业公所。()5、1910 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银元的铸造权收归中央,开始铸造“大清银币”,称为国币。()6、“汇划”就是钱庄业的票据清算。()7、“逆汇”是票号汇兑业务的一种业务,是存款、放款、汇兑相结合。()8、票号的组织形式一般是独资或合资,均负有限责任。()9、最早入侵中国的美国银行是花旗银行。()10、北洋政府时期,除中国

15、银行、交通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纸币外,各省地方银行、私营银行也发行纸币。三、单选(每题 1 分,共 10 分)1、最早入侵中国的外国银行是英国的(A)A、丽如银行 B、汇丰银行 C、汇隆银行2、第一个将总行设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银行是(A)A、汇丰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汇隆银行3、第一批流通于中国市场的外国钞票是(A)A、丽如银行发行的纸币 B、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C、汇隆银行发行的纸币4、北洋政府规定国家中央银行为(A)A、中国银行 B、交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5、我国第一家私人资本银行是(B)A、中国通商银行 B、信成银行 C、信义银行6、中国银行的前身是(A)A、户部银行 B、中国通商银行

16、 C、交通银行7、我国最早铸造的银元是(A)A、光绪元宝 B、袁头币 C、金圆券8、我国最早铸造铜元的是(B)A、准两广总督张之洞 B、两广总督李鸿章 C、两广总督张之洞9、交通银行成立于 1908 年,这是一家(B)A、清政府独资银行 B、官商合资银行 C、商股银行10、票号吸收的存款(A)A、以公款为主 B、以私款为主 C、以公款和私款为主四、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1、宝银的成色,全国统一、公认的标准有(ABCD)A、纯银 B、足银 C、纹银 D、标准银 E、虚银2、宝银的重量标准是“平”,全国主要的平有(ABCD)A、库平 B、关平 C、漕平 D、市平E、仓平3、清末发生

17、在上海的三次大的金融风潮是(ABC)A、1883 年的上海金融风潮 B、贴票风潮 C、橡皮股票风潮D、信交风潮 E、挤兑风潮4、当铺的日常业务是(ABC)A、存款 B、放款 C、签发银铺票D、委托收款 E、办理结算5、外国银行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的手段有(ABCD)A、垄断国际汇兑 B、吸收存款,办理放款,控制中国金融市场C、发行钞票,侵略中国主权 D、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财政E、广泛设立营业网点6、制钱的落后性表现在(ABD)A、统治者对制钱贬值,以此对人民实行超经济剥削B、分散铸造的政策,造成制钱纷繁杂乱C、集中铸造的政策,造成制钱品种单一D、制钱的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E、制钱的流通毫无局限

18、性7、典当业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是(ABC)A、银行的兴起 B、钱庄、票号的发展 C、官银钱号的设立D、抵押放款业务大大萎缩 E、经营方式不适应8、“北四行”是指(ABCE)A、金城银行 B、盐业银行 C、中南银行D、浙江实业银行 E、大陆银行9、“南三行”是指(ABC)A、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B、浙江实业银行 C、浙江兴业银行D、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E、广东银行10、1845 年,清室内务府设立的官银号是(ABCDE)A、天元 B、天亨 C、天利 D、天贞E、西天元五、简答(每题 7 分,共 28 分)1、清末外国银行利用哪些手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1)垄断国际汇兑,操纵外汇牌价;(2)吸收存款,

19、办理贷款,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3)发行钞票,侵犯中国的主权;(4)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财政。2、中国银行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兴起的?有什么特点?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以及因为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其特点是:(1)中国的银行业不是直接由工业资本发展而产生,它是间接地由民族自救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的;(2)中国封建经济下的金融机构钱庄和票号,没有直接演变为近代的新式银行;(3)中国的银行业一产生就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类银行。3、“京钞风潮”及其产生的原因?由于中交两行滥发钞票,导致银行实力不断削弱,信用基础日益动摇。在这种情形之下,袁世凯的心腹、长期控制交

20、通银行实权、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梁士诒和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密度发行不兑现纸币。但消息走漏,风声所及,市场震动,挤兑风潮迅速在京、津等地发生。1916 年 5 月,北洋政府以国务院的名义悍然下令中、交两行停止钞票兑现和存款付现。于是京、津两地两行完全停止兑付,外地也开始停兑。这些钞票当时人们称为京钞。京钞停止兑现以后,人们纷纷抛出纸币,抢购商品,致使物价上涨,币值下跌,投机盛行,交易停顿,市场混乱。这就是 20 世纪初发生在京、津等地的京钞风潮。产生的原因:(1)北洋军阀之间连年内战,大量军费开支,导致财政不支,于是大量发行不兑现纸币,以弥补军费不足和财政空虚;(2)中交两行为北洋政府垫款和发行钞

21、票外,还为北洋政府开出担保空头存单,向其他商业银行借款,到期无力偿还,但又不得不兑现,以致头寸日紧;(3)英美帝国主义从中操纵破坏。企图破坏中国的财政金融,作为策划国际共管中国的口实,于是指使它们控制的海关、邮电部门拒收两行钞票,外国银行也向两行挤提存款。4、国际银团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国际银团以贷款和投资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1)1911 年 5 月,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同清政府签订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款金额600 万英镑(合银 4540 万两),以两湖的厘金、盐税收入担保,4 国享有两湖境内两路的修筑权以及两路在延伸时继续借款和修筑的优先权。(2)1911 年 5 月,英、法、

22、德、美四国银行团同清政府签订了币制实业借款合同。借款金额 1000 万英镑,年息 5 厘,折扣 95,期限 45年,并规定 4 国参与中国币制改革和在东北三省进行农垦、畜牧、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这触犯了日、俄在东北的利益,后几经争吵,4国银团接受日、俄参加。4 国银行团变成了 6 国银行团。(3)1913 年 4 月,袁世凯政府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的合同。借款金额2500 万英镑(合银元 24827 万元),年息 5 厘,折扣 84,期限 47 年,借款到期的利息是 4285 万英镑,大大超过本金。它们通过这笔借款攫取了中国关税、盐税收入的保管权。关盐两税,在中

23、国财政收入中占极大比重,帝国主义控制了这两税,也就控制了中国财政。六、论述(20 分)钱庄、票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钱庄能继续存在,票号却消亡?1、钱庄发展的原因:鸦片战争后,随着沿海沿江城市的陆续对外开放,中外交往日渐频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钱庄的数量和资本额大幅度增长、业务扩大,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2、票号发展的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通商口岸的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票号本身就起源于汇兑,资金调拨的频率和数量逐年增加,给票号提供了发展机会;(2)农民运动给清政府解送现银增加了困难,票号长期为清政府汇解公款,得到清政府的信任,这就为票号能够扩

24、大业务扩张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3)票号同清朝地方政府官吏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垄断官款汇兑,壮大了自己的资金实力。3、钱庄的继续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前夕,随着大量资金涌入上海,为钱庄增添了资金力量,钱庄趋向于稳定,进而发展。究其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钱庄的支持,而商号同钱庄有来往久长,同银行打交道的不多;(2)一些银行还依靠钱庄代理收解,存款于钱庄,钱庄在业务中领用银行的钞券,增加了资金实力;(3)外国银行仍然接受庄票以支持钱庄。4、票号衰亡的原因:(1)中国近代银行的兴起,官银钱号的设立,同票号展开了竞争;(2)票号保守,不思变革,组织制度、用人机制和

25、经营方式都很死板,无法同银行竞争;(3)清政府灭亡,票号失去靠山。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1、四联总处:是官僚资本进行金融统治和金融垄断的最高权力机关,于 1937 年 7 月在上海设立,其任务是协调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业务,蒋介石亲任理事会主席,直接掌握了金融垄断大权。2、法币:1935 年 11 月 4 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时所发行的纸币。3、金圆券:1948 年 8 月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已经瓦解的经济体系,实行“币改”,废止法币后发行的本位币(纸币),与法币之比为1:300 万。4、银元券:国民政府崩溃之前,于1949 年 7 月 4 日,再次进行“币制

26、改革”,规定“国币以银元为单位”而发行的纸币,与金圆券之比为1:5 亿。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1、中国农民银行完全是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而设定的。()2、中央信托局是一个独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的金融市场。()4、1932 年美国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存银严重下降,银根奇紧,金融梗塞,物价下跌,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造成银行、钱庄、工商业的纷纷倒闭。()5、1935 年 11 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推行法币,并同美元联系。()6、1937 年 8 月 15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

27、办法,标志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管制的开始。()7、四联总处是官僚资本进行金融统治和金融垄断的最高权力机关,蒋介石亲任理事会主席,从此蒋介石直接掌握了金融垄断大权。()8、抗战胜利后,四行二局通过接收敌伪金融机构,压制打击民族金融资本,使官僚资本银行的垄断地位得到了空前加强。()9、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前身是众业公所。()10、伪满中央银行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政策和殖民政策的重要财政支柱,是其掠夺东北人民的工具,是地地道道的殖民地银行。三、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1、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采用的币制是(B)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2、1928 年 11 月 1

28、日,中央银行正式开业于(A)A、上海 B、南京 C、广州3、1935 年 10 月,国民政府成立了总局于上海的(B)A、中国邮政局 B、中央信托局 C、邮政储金汇业总局4、国民政府在上海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的时间是(A)A、1930 年 3 月 B、1935 年 3 月C、1935 年 10 月5、国民政府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支柱是(C)A、中央银行 B、合作金库 C、“四行二局一库”6、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的时间是(C)A、1932 年夏 B、1933 年 3 月C、1935 年 11 月7、国民政府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废两改元的时间是(B)A、1933 年 3 月 1 日 B、193

29、3 年 4月 5 日 C、1935 年 11 月 3 日8、1927 年至 1937 年,上海证券市场的组织形式是(C)A、票据交换所 B、中国征信所 C、证券交易所9、钱庄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A、国民政府控制和垄断金融 B、钱庄资金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C、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削弱10、国民政府开始战时金融管制的标志是(C)A、改善地方金融机构办法纲要的颁布B、巩固金融办法纲要的颁布C、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四、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1、国民政府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措施有(BC)A、财政政策 B、黄金政策 C、外汇政策D、存款准备金政策 E、再贴现政策2、

30、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抢战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手段是(AC)A、加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B、减少对华的商品输出C、增加对华投资 D、减少对华投资E、争相在华设立金融机构3、国民政府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手段是(ABCD)A、迁址 B、降格 C、入股 D、改组人事 E、限制业务范围4、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业畸形繁荣的原因是(ABCDE)A、抗战开始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大量向大后方撤退,使大后方的银行数量骤然增加B、抗日初期大后方的工商业有所发展给银行的发展带来条件C、大后方外资银行势力削弱,减轻了对中国银行业的压力D、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给一些银行业造成了投机机会E、资金内流,给大后方的金融业注

31、入了血液5、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沦陷区大肆进行金融掠夺的主要手段有(ABC)A、设立日伪银行,加强对占领区的金融垄断B、利用、排挤法币C、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疯狂掠夺占领区人民D、对原有的华资银钱业进行兼并和改组E、强迫汇丰银行将上海关税转交给横滨金正银行6、钱庄衰落的原因是(ABCD)A、国民政府控制和垄断金融B、钱庄资金薄弱,无法同银行竞争C、废两改元,钱庄操纵金融市场的能力削弱D、美国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恐慌,法币改革后白银收归国有,钱庄受到致命打击E、实行法币政策7、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业畸形繁荣的表现是(ABDE)A、银行分布仍然不平衡B、居统治中心地位的是官僚资本银行C、居统治中心地位的

32、是外国在华银行D、银行业务的投机性更大E、银行资本渗入农村的比重逐渐上升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措施有(ABCDE)A、划分四行业务 B、集中货币发行权 C、独揽外汇统制权D、集中存款准备金 E、集中票据交换9、“四行二局一库”中的“四行”是指(ABCE)A、中央银行 B、中国银行 C、交通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 E、中国农民银行10、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在于(ACE)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C、有利于国防D、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E、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五、简答(每题 7 分,共 28 分)1、废两改元的内容、措施及其影响。1933 年 1

33、 月,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3 月 8 日,又发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 26.6971 克,成色为银 88%、铜 12%,重量之公差不得逾万分之三,成色的公差不得超过千分之三。4 月 5 日发布了废两改元布告规定在全国废两改元。措施:银本位币的铸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中央造币厂除加紧铸造新银币外,还另铸厂条,以应市场巨额款项收付之需,中央、中国、交通三行代理全国范围内的银币兑换;由中央银行通知中外银行和钱业,将 4 月 6 日前所存银两数上报,并按法定兑换率兑换新银币,撤销炉房及公估局;限制白银外流,对出口白银征收 2.25%的出口关

34、税。影响:经历了千余年的银两制在全国范围内终被废除。废两改元,废除了落后的银两制度,对于商品交换、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2、国民党官僚垄断金融资本是怎样兼并、控制民族金融资本?国民党官僚垄断金融体系“四行两局一库”,利用他们的政治权势,利用迁址、降格、入股、改组人事等手段控制民族资本银行和钱庄。(1)利用部分银行发生挤兑之机,乘机向民族资本银行参入官股,先后控制了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广东银行、中国国货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等;(2)1935 年趁币制改革之机,取消了包括中南银行等“南三行”在内的 30 余家商业银行的发行权,它们的发行

35、准备也被接收,将其集中于中、中、交、农四行;(3)同年,趁金融危机多数钱庄周转不灵,国民政府以救济危机,安定市面为名,由中、中、交三行借款1800 万元,由财政部组织“钱庄监理委员会”,名为监督管理,实则控制了钱庄。3、国民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为什么失败?措施:(1)外汇措施出售外汇,回笼法币;(2)黄金措施出售黄金,回笼法币。失败的原因:这两项政策都是治标,没有治本,即法币大量的财政发行。财政政策没有同货币政策配合好,左手收进,右手又发出。用出售外汇、黄金收回的法币,终究被财政政策所抵消,最终导致抑制通胀的失败。4、法币崩溃的原因是什么?(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大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36、,军费开支急剧增加;(2)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扩大,1946约 4.8 万亿,1947 年 40 万亿。(3)巨额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只有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巨大的货币发行量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也使法币急剧贬值。由于法币惊人的通胀和贬值,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货币的基本功能,导致了法币的崩溃。六、论述(每题 10,共 20 分)1、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法币政策的实施,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很大。(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币流通以后,资金开始松动,利率下降,金融市场趋于安定;物价普遍回升,刺激了生产的复苏。(2)有利于国防。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实行金融殖民化政策,严管通货,

37、发行伪钞,禁银“出口”,高价收购从内地私运出口的白银,再运往伦敦出售,用以购买军用物资,屠杀中国人民。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3)对于统一混乱的货币,形成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4)加强了官僚金融资本垄断体制,加强其对民族金融资本的控制。日后的通货膨胀,法币贬值,使人民遭受损失,无疑是对人民的掠夺。2、国民政府是怎样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1)划分四行业务。1942 年 5 月28 日,四联总处颁布中中交农四行业务划分及考核办法,重新划分四行的经营业务,实行专业化分工。中央银行集中钞券发行、统筹外汇收付、代理国库、汇解军政款项

38、、调剂金融市场。中国银行受中央银行委托经理政府国外款项的收付,发展和扶助国际贸易并办理与之有关事业的贷款和投资,受中央银行委托经办进出口外汇及价汇业务,办理国内商业汇款和储蓄信托业务。交通银行办理工矿交通及生产事业的贷款与投资,办理国内工商业汇款,经募或承受公司债和公司股票,办理仓库及运输业务,办理储蓄信托业务。中国农民银行办理农业生产的贷款与投资,办理土地金融业务,办理合作事业的放款,办理农业仓库、信托、农业保险和吸收储蓄存款。(2)集中货币发行权于中央银行。(3)中央银行独揽外汇统制权,中国银行只能接受中央银行的委托办理外汇业务。(4)集中存款准备金于中央银行。(5)集中票据交换于中央银行

39、。五、简答(每题 7 分,共 28 分)1、废两改元的内容、措施及其影响。1933 年 1 月,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3 月 8 日,又发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 26.6971 克,成色为银 88%、铜 12%,重量之公差不得逾万分之三,成色的公差不得超过千分之三。4 月 5 日发布了废两改元布告规定在全国废两改元。措施:银本位币的铸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中央造币厂除加紧铸造新银币外,还另铸厂条,以应市场巨额款项收付之需,中央、中国、交通三行代理全国范围内的银币兑换;由中央银行通知中外银行和钱业,将 4 月 6 日前所存银两数上报,并

40、按法定兑换率兑换新银币,撤销炉房及公估局;限制白银外流,对出口白银征收 2.25%的出口关税。影响:经历了千余年的银两制在全国范围内终被废除。废两改元,废除了落后的银两制度,对于商品交换、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2、国民党官僚垄断金融资本是怎样兼并、控制民族金融资本?国民党官僚垄断金融体系“四行两局一库”,利用他们的政治权势,利用迁址、降格、入股、改组人事等手段控制民族资本银行和钱庄。(1)利用部分银行发生挤兑之机,乘机向民族资本银行参入官股,先后控制了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广东银行、中国国货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等;(2)1935 年趁

41、币制改革之机,取消了包括中南银行等“南三行”在内的 30 余家商业银行的发行权,它们的发行准备也被接收,将其集中于中、中、交、农四行;(3)同年,趁金融危机多数钱庄周转不灵,国民政府以救济危机,安定市面为名,由中、中、交三行借款1800 万元,由财政部组织“钱庄监理委员会”,名为监督管理,实则控制了钱庄。3、国民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为什么失败?措施:(1)外汇措施出售外汇,回笼法币;(2)黄金措施出售黄金,回笼法币。失败的原因:这两项政策都是治标,没有治本,即法币大量的财政发行。财政政策没有同货币政策配合好,左手收进,右手又发出。用出售外汇、黄金收回的法币,终究被财政政策所抵消,最终导致抑制

42、通胀的失败。4、法币崩溃的原因是什么?(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大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军费开支急剧增加;(2)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扩大,1946约 4.8 万亿,1947 年 40 万亿。(3)巨额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只有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巨大的货币发行量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也使法币急剧贬值。由于法币惊人的通胀和贬值,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货币的基本功能,导致了法币的崩溃。六、论述(每题 10,共 20 分)1、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法币政策的实施,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很大。(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币流通以后,资金开始松动,利率下降,金融市场趋于安定;物价普遍

43、回升,刺激了生产的复苏。(2)有利于国防。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实行金融殖民化政策,严管通货,发行伪钞,禁银“出口”,高价收购从内地私运出口的白银,再运往伦敦出售,用以购买军用物资,屠杀中国人民。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3)对于统一混乱的货币,形成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4)加强了官僚金融资本垄断体制,加强其对民族金融资本的控制。日后的通货膨胀,法币贬值,使人民遭受损失,无疑是对人民的掠夺。2、国民政府是怎样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1)划分四行业务。1942 年 5 月28 日,四联总处颁布中中交农四行业务划分及考核办法,重新划分

44、四行的经营业务,实行专业化分工。中央银行集中钞券发行、统筹外汇收付、代理国库、汇解军政款项、调剂金融市场。中国银行受中央银行委托经理政府国外款项的收付,发展和扶助国际贸易并办理与之有关事业的贷款和投资,受中央银行委托经办进出口外汇及价汇业务,办理国内商业汇款和储蓄信托业务。交通银行办理工矿交通及生产事业的贷款与投资,办理国内工商业汇款,经募或承受公司债和公司股票,办理仓库及运输业务,办理储蓄信托业务。中国农民银行办理农业生产的贷款与投资,办理土地金融业务,办理合作事业的放款,办理农业仓库、信托、农业保险和吸收储蓄存款。(2)集中货币发行权于中央银行。(3)中央银行独揽外汇统制权,中国银行只能接

45、受中央银行的委托办理外汇业务。(4)集中存款准备金于中央银行。(5)集中票据交换于中央银行。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1、边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银行所发行的货币的简称。2、陕甘宁边区银行:1937 年 10 月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成立。总行设在延安,下设绥德、陇东、三边、关中 4 个分行。3、折实储蓄:解放初期,物价大幅波动,人民银行为了保障储户利益,举办以货币折成实物单位存取的储蓄业务叫折实储蓄。4、银行工作“六条”: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克服国家财政经济困难,加快国民经济调整进程,于1962 年 3 月 10 日作出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

46、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简称“银行工作六条”。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 1932 年 2 月 1 日正式成立营业。()2、抗日根据地银行担负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适应的经济金融政策,支持公私经济发展,帮助财政周转,平抑物价与维护法币。()3、解放区货币逐渐统一的步骤是由区内货币统一到大区间货币统一,再到全国统一于人民币。()4、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 年 12 月 1 日,它是在华北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北海银行的基础上组建的,以原陕甘宁边区银行为总行。()5、1948 年 12 月 1

47、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同时即发行了人民币。()6、1950 年 3 月,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各级金库,全国财政金库由此形成一个完整体系。()7、1950 年 4 月,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现金管理执行机关,统一管理和集中调度公营企业、机关、合作社的现金。()8、1995 年 3 月 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于 1995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10、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首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1、土地革命

48、时期革命根据成立最早的银行是(A)A、海丰劳动银行 B、东古平民银行C、闽西工农银行2、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创建最早的造币厂是(A)A、井冈山上井造币厂 B、赣南东固印刷厂 C、江西瑞金中央印钞厂3、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银行创建最早的印钞厂是(B)A、井冈山上井造币厂 B、赣南东固印刷厂 C、江西瑞金中央印钞厂4、在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革中,中国人民银行引导私营行庄走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措施是(A)A、公私合营的典型示范形式B、团结、领导、运用、改造的具体方法C、没收民族资本5、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利率政策是(A)A、实行低利率,服务根据地生产发展B、实行差别利率,限制民族资本发展,扶助工

49、农生产C、实行浮动利率6、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A)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调整、改革、充实、提高C、调整、改革、整顿、提高7、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时间是(C)A、1981 年 1 月 B、1984 年 1 月C、1983 年 9 月8、我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合法席位的时间是(A)A、1980 年 4 月 B、1980 年 5 月C、1985 年 5 月9、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正式决定恢复中国在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的代表权的时间是(A)A、1980 年 5 月 B、1985 年 5 月C、1980 年 4 月10、国务院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条例的时间是(A)A、1997 年 4 月 15 日 B、1997 年 7月 31 日 C、1997 年 10 月 31 日四、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1、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货币的原则是(AC)A、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组织货币发行,单纯的财政需要放到次要地位B、根据财政需要组织货币发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放到次要地位C、充实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