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问答题精选(一)1.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职能和经济基础分别是什么?(8 分)你是如何认识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的?(12 分)核心:君主专制独裁,即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2 分)职能:主要是镇压百姓;其次抵御外部势力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组织社会生产。(3 分)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3 分)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长持不衰。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
2、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6 分)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发展。(6 分)2.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 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试从经济和思想方面概括其主要特征,并用史实加以说明。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例如明朝中期江南等地出现了手工工场,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思想方面: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
3、生。例如李贽指责儒家经曲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指出君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还要“趋时更新”。 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中的反封建思想3试述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1)主张:
4、儒:“仁政”。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墨: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清静无为、无为而治。法: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胜于古代;实行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4 分)(2)原因:代表阶级利益不同:儒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赞成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道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反对社会变革,对社会变革无能为力;墨家: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反对掠夺战争,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掠夺战争,反对奴隶主贵族的奢侈与残暴行为,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4 分)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儒家;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主张体恤民力实行仁政;法家:无视民力,主张用严刑酷法
5、镇压人民;墨家:同情人民,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4 分) (3)产生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仁政”成为汉、唐初期统治者施政的理论依据。法家思想为秦始皇采用,成为建立封建主专制的理论依据。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主张为汉、唐统治者所采用,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墨家的思想和主张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热爱科学、礼让谦恭的传统美德。(4 分)4.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10 分)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4 分)政治: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
6、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 分)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重要标志。(4 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2分)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2 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封建化进程加快(4 分)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
7、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但是我们的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请结合教材评价上述观点。理由:到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的萌芽仍局限在江南、广东少数手工业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存在、发展缓慢。普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妇织”,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广大小农很少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清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国内外市场条件不具备;地主商人的钱财一般不用于扩大手工业,资金不足。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经济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如果答出早期雇佣工人和早期的资本家尚未完成形成阶级也可
8、以)(12 分)评价:材料中的观点夸大占很少数的先进经济因素;用局部先进地区、行业、部门来代替全国;用片面的、非主流的情况,掩盖了整体的、主流的情况。所以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2 分)6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情况: 隋唐时期: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固定的交易时间,政府管理和商业设施完备(2 分)。长安、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2 分)。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有很大发展,扬州和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1 分)。扬州是当时江南物产主要集散地,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有“天下之最,扬为首”的说法(1 分)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广大,区域间长途
9、贩运贸易发展较快(2 分)。全国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则是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物产(2 分)。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1 分)交通发达,南北经济交流频繁(1 分)政府推行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1 分)7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2 分)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府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2 分)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
10、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3 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1 分)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3 分)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1 分)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2 分)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其中人本思想(重视人、肯定人的权利、价值)就是春秋战国文化的闪亮明珠。根据所学
11、知识,就主要思想家在治国方略、人际关系、教育、用人方面的人本主张各举一例(4 分),并分析产生人本思想的历史背景。(6 分)主张: 1治国方略:如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宽刑薄税。墨子主张“非攻”,韩非“以法为本”。)2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3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4用人:墨子尚贤。(评分说明:治国方略、人际关系、教育、用人等各举例 1 即可,4分。)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和生产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2社会大变革时期,没落的奴隶主和新兴地主为维护其统治都需争取民众支持。3人民反抗斗争也使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4频繁的
12、争霸战争也突出了民众的作用。5小生产者反对战争,渴望安定。(评分说明:任答 3 点,其它言之成理的亦可,6 分。)9(共 15 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列举史实说明。(1 分)(2)两汉时期监察制度有什么变化?(4 分)(3)北宋时期该制度又有何新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 分)(4)明朝初年政府是怎样实行监察制度和整饬吏治的?其作用如何?(3 分)(5)综观上述制度的演变,你认为有何特点与作用?(4 分)(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
13、监察事务。(1 分)(2)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4 分)(3)北宋在地方各州设立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原因:唐朝后期以来潘镇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者为防止重蹈覆辙采取这措施。影响:使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加强了中央集权)(3 分)(4)明朝初年在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还制定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对官员的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其作用在于加
14、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3 分)(5)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度越来越严密。(2 分) 作用: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2 分)10、战国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试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比较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14 分)政治: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七雄争战,人民厌恶战乱,渴望统一。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
15、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阻碍社会进步;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 经济: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铁农具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冶铁、煮盐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中原市场形成和封建城市兴起,反映了商业的兴盛。明清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 思想:战国时期出现墨、儒、道、法等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仍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导致了反封建民
16、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3 分)11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结合史实说明隋唐对魏晋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各有何作用?(15 分) 隋文帝综合汉魏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和皇权,为历朝沿用。(3 分)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前期统治者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度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
17、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深远。(4 分) 隋文帝沿袭府兵制,但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给田地,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军府数量,加强关中防守力量;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兵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军队,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4 分) 隋朝沿袭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制度。在此基础上,唐朝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实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税费改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4 分)问答题精选(二)1新中国成立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前,我
18、国的经济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得失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又是如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渐进式的改革? (1)变化及得失:建国初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人民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19531956 年,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严重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 分)(2)改革: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城
19、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开始实行政企分开,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 分)(3)评价:这种渐进式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充分肯定。(2 分)2. 20 世纪 406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三次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12 分) 从克服这些困难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 分)40 年代初出现了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1 分)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
20、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3 分)50 年代初出现了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的困难。(1 分)措施: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统一财经,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进行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削减国家机构经费。(3 分)60 年代初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严重下滑的困难。(1 分)措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3 分)启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能克服困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经济建设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按经济规律办事。(4 分)3.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21、,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3 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8 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3 分)(1)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3 分)(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
22、结果失败。(2 分)“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 分)建国后走“俄国人的路”指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果在建国初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后来严重滞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 分)“走中国自己的路”指经过不断探索,最后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工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水平”。(2 分)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 分)4全面抗战初期,中国
23、共产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4 分)相持阶段到来后,针对时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8 分)结合史实说明结果如何。(2 分)(1)实践:积极改编军队,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理论: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中国抗战前途。 (2)对策:针对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发动百团大战;针对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提出“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针对国民政府制造皖南事变,在政治上坚决反击,在军事上,重建新四军军部;针对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
24、,采取“三三制”、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措施巩固根据地。 (3)结果: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5概况指出 19601962 年与 1978 年,中国共产党两次纠正自身错误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两次纠错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10 分)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 分)措施: 第一次:1960 年党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 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4 分)第二次:1978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
25、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 分)结果:第一次:根本指导思想没有变,致使“左”倾错误发展,导致“文革”。第二次:彻底改变指导思想,清除了“左”倾错误及根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 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事业胜利的保障。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 分)6、近代史上,民主革命先行者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分别提出了哪些政治民主化的主张,(6 分)概括他们三人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原因。(8 分)(1)主张:洪仁玕:主张
26、设立新闻官、投票;提倡以法治国。(2 分)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君主专制;要求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2 分)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 分)(2)原因:在西方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严重之际,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 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2 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 分)“西学东渐”的影响。(2 分)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关于政权建设的主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政权与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政权相比(从代表
27、阶级、革命任务、土地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16 分)主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攻;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昆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张。(8 分) 重要变化:由代表工农阶级转变为代表抗日的务阶层;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政策变为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农民交租交息政策。(6 分) 变化原因: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深入,中日
28、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从民族大义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2 分)8.新中国成立后,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作出了哪些论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作出各个论断的原因。论断一: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 分)原因: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基本结束。(2 分)论断二: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2 分)原因:反右派斗争在全国展开,党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
29、计过于严重,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又加国际局势一度趋于紧张,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也过于严重。(2 分)论断三:“文革”结束后,党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分)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文革”结束后,展开真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9.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主要有哪几方面?概述中共在“十三大”之前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搞好思想
30、上的拨乱反正。(1 分)举措:进行了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并为一些历史冤案平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又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何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1 分)举措: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 分)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 分)如何正确调整外交政策,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以便实行对外开放。(1 分)举措:在和平共
31、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外交途径,以和平方式先后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2 分)10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10 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 分)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何重要地位?(3 分) 农村政策: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发动农民运动,但中央主要领导并不重视。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使农民摆脱地主压迫,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革命政策。(3 分) 抗战时期,为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
32、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继续在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但采取了与过去不同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从而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进行。(4 分) 最突出的特点: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了旧的生产方式束缚。(2 分) 地位: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依托,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革命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3 分) 1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 分)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
33、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12 分)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2 分) 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
34、模。结果严重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近代各派进步政治力量做了哪些探索? 你 认 为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政 治 未 能 在 旧 中 国 真 正 建立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 新中国建立的新型民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探索:维新变法运动力求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建立
35、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中彻底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斗争。(分)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2分 ) 帝 国 主 义 和 封 建 势 力 强 大 , 百 般 阻 挠 反 对 。 ( 2 分 ) 二 千 多 年 的 专 制 传 统 影 响 。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直接选举制度。(4 分)1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弱点?(2)概述 19491956
36、 年,中共在工业建设方面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采取的举措。(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简要回答每次调整的主要内容。(1)弱点:(2 分)资金不足(投资少,规模小)重工业落后 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 技术力量薄弱(2)方针、政策和举措: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确定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党的总任务是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 分)建国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 分)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1 分) 1953 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在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
37、三大社会主义改造。(1 分) 1956 年中共“八大”上提出:尽快将中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 分)(3)调整内容:(4 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问答题精选(三)1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简要阐述你的理由。(4 分)(2)请结合科举制度从隋唐产生和明清衰落的史
38、实,谈谈你对其历史作用的评价。(8 分)(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4 分)(2)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4 分)明清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究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科技文化进步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 2(1)儒家思想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4 分)(2)宋朝时期,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其主要危害是什么?(3 分)(3)针对儒家思想的弊端,明朝
39、后期的李贽是怎样进行批判的?(2 分)(4)试列举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后世各有什么影响。(3 分)(1)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1 分)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1 分)秦朝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形成重创;(1 分)西汉,董仲舒改造、发展儒家思想,确立了统治地位。(1 分) (2)宋代发展为理学,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开成新儒学。它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3 分)(3)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是非观。(2 分)揭露道学家虚伪。(1 分)(4)黄宗羲,对晚清民主革命有一定影响;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他的思想闪烁革新光芒。
40、(3 分) 3(14 分我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在中央,削夺相权,强化皇权;二是对地方,分权制约,集大权于中央。结合明、清有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趋势的表现及其后果。表现:明初统治者在中央废丞相,设立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控制厂卫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行政、司法、军政,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6 分)清初,在中央,沿用明制,设内阁和六部;后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在地方,全国分设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管理地方,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6 分)
41、结果:明、清这种趋势,极大地加强了皇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分)4回答:(1)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2)唐朝我国商业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古代商业发展共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开始出现封建城市;商业活动主要在当时的大城市中进行。经销的不少产品是服务于社会上层的奢侈品。广大农村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还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经济。(2)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管辖非常严格,有时间和地点限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出现了夜市。广大农村里,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42、。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城市。商业城市向南方发展,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5 分)(3)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品种增多。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5 分)(4)商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基础上的。(3 分)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3 分)5有史学家认为,在 19 世纪 3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
43、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经过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1)主要原因:“睁看眼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国外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御敌的方法。“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统治集团为挽救统治,进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之辱和瓜分狂潮,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耻辱感,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 (2)实践及结果:林则徐在广州设立译馆,编
44、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清政府陆续派官吏常驻外国,并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创立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维新派大力宜传学习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终因戊戌政变而失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6(1)18401949 这百余年间,关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最伟大的两大历史行动是什么?(2)这两大历史行动的历史成果是什么?(3)这两大成果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
45、重要影响? (1)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伟大成果: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愿望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权利,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国人所重视,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46、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八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共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来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14 分)(1)1945 年春,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确立争取抗战胜利的总任务,并适时开展大反攻,抗战胜利。(2 分)(2)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解决,由于蒋美勾结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并通过三年人民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新中
47、国,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4 分)(3)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会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拟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从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并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4 分)(4)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正确决策是对
48、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4 分)8结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分析这次会议的主要历史贡献。(6 分)并结合史实说明50 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实践七届二中全会方针的?(7 分)(1)历史贡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4 分)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2 分)(2)实践情况: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49、和初步发展;(2 分)通过“三反”“五反”运动,教育了干部,打击了经济领域的丑恶现象;(2 分)通过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 分)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通过一五计划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2 分)9概括说明近现代史上不同政权颁布过三部宪法的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名称 时间 背景 目的 意义或影响临时约法1912年春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共同纲领1949年 9月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