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粕: 供应偏松 弱势震荡 2009 年 豆粕 市场回顾及 2010 年展望 前言: 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了 2009 年豆粕市场的回暖,而面对各国出台 政策进行调控的预期以及新年度全球大豆增产的预估。 笔者认为, 2010 年豆粕市场或维持弱势震荡 行情 。 一、 2009 年 豆粕 市场回顾 1、 2009 年 豆粕 期现价格走势回顾 在经过了半年的连续下跌后,2009 年国内豆粕市场开始有所回暖 。回首全年的走势,“震荡”与“攀升”,成为概括全年 期货 行情的两个关键词。整体来看, 09 年的豆粕市场走势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9 年 1 6 月初 上半年, 南美减产和美
2、豆库存降低的炒作, 再 配合上世界经济的复苏,豆粕期货价格开始回暖 。 但是 其中 也出现了 “猪流感”等小插曲,豆粕价格步履蹒跚 地站上 3200 元 /吨 。 第二阶段: 2009 年 6-9 月份 美豆生长期天气良好,美国农业部对新年度大豆产量的预估持续上升,创纪录的单产令国际大豆价格整体备受承压 ,大连豆粕期货价格回落至2700 元 /吨附近 。 第三阶段: 2009 年 9-12 月份 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元的贬值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正值大豆收割季节, 美豆大豆产区的降雨导致 收割 延误 ,短期库存紧缩, 提振 了 豆类 市场 。 而国内, 由于国家前期大量收储,
3、大豆供应 出现 了断档,油厂停机现象较为普遍,市场货源供应紧张,豆粕现货价格持续攀升,带动期货价格再上 3000 元 /吨。 2009 年的豆粕现货市场,整体呈现一种震荡上升的态势 。 大连地区现货价格自 3200 元 /吨起步, 第四季度 因进口大豆延迟到港,豆粕库存紧缺,(美豆粕与连豆粕指数走势日线图) 价格一度涨至 3750 元 /吨,部分地区港口更是 高达 3800-3900 元 /吨。 在养殖行业回暖,养殖效益增加的环境下,豆粕现货价格稳步向好,而期货价格 则 受 制于美盘等因素的制约,期价价格没有走出稳定的上涨行情,全年期现价差 一直保持在高位。 2、影响 2009 年 豆粕 市场
4、走势的主要因素 ( 1) 、宏观经济对 豆粕 市场 价格的影响 自 2008 年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实际GDP 增长速度, 2009 年全球 流动性过剩现象 开始出现 。尤其是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西方国家奉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全球资本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尤其明显。 由于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高,以及所预期的美元储蓄利率依然保持低位,国际上的过剩资金和流动资本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因此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2009 年前 三季度 热钱涌入规模达到 219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相当于 1.5 万亿元左右。这样大规模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加重了中国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而
5、 流动性过剩 的消化一般有两个途径 ,即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上涨。 从今年国内的 CPI和 PPI数据来看, 11月 CPI如期转正 ,PPI 降幅 也在迅速收窄中 , 12 月有可能转正 , 因为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环比正增长 。 09 年以来通缩情形逐渐减轻 , CPI、 PPI季调环比趋势先 后 于二季度转正 , 通胀压力在加大 。 ( 2) 、 2009 年饲料养殖行业复苏 2007-2008 年上半年,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养殖户集中补栏,我国生猪市场呈现了一波牛市格局,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显著回升,国内生猪存栏水平开始进入周期性的偏高水平。受此影响, 2009 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延绵下跌。
6、 4 月份,受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 流感的影响,猪价跌势加剧,多数养殖户亏损 100-300 元 /头。 当猪粮比价连续数周低于国家预警平衡线之时,国家宣布启动冻猪肉收储政策,国内猪价 因此 自低谷企稳并反弹。 6 月 13 日,当商务部宣布正式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以后,猪价反弹力度加剧,不少地区猪价一度超过5.5 元 /斤的水平,养殖户盈利水平在100-200 元 /头,偏高盈利甚至达到 300元 /头。养殖效益重新回到盈利区间,生猪存栏量也逐步上升。 然而,国内主要饲料原料价格 在下半年的震荡走高,却成为了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最主要成本因素。特别是玉米,在传统秋粮上市季节,玉米价格并未出现明
7、显回调,在短暂调整之后继续上扬;而豆粕价格也自 4 月份跌至年内低谷之后,呈现震荡上扬的态势。特别是 11 月中旬到 12 月中旬,在美豆收获期推迟近一个月的影响下,我国进口大豆到港相对集中的时间由 11 月份推迟到 12 月至明年 1月份,豆粕价格在 12 月上中旬大部时间在 3700-3800 元 /吨的偏高区间,较11 月份上涨 150-200 元 /吨,部分内陆地区由于豆粕缺货,现货价格高达3900 4000 元 /吨。豆粕价格的上 涨带动了其他的蛋白原料的走高,国内杂粕、氨基酸等价格也都呈现大幅上扬的态势,使得饲料成品料价格被迫上调,养猪成本也随之抬升。 不过,由于猪价四季度涨幅较大
8、,在饲料成本上升之后,生猪养殖盈利仍可达到 100-300 元 /头,因此在当前饲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生猪养殖企业依然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2009 年全年国内生猪存栏水平始终保持在 4.5亿头以上的高位,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占据生猪存栏比重的 10以上,明显超过正常合理比重 8的水平。 生猪 存栏 水平偏高 , 将对 猪饲料需求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我国饲料月度产量统计图可以看出, 2009 年 1-11 月饲料月度单产都高于前三年的同期水平。 09 年 11 月,中国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的产量总计达到 1325 万吨,同比增长32; 1-11 月累计产量为 12181 万吨,同比增长 2
9、5%。 饲料价格虽大涨,但生猪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仍然保持正常。相对而言,家禽养殖业对饲料成本大幅上升临近承受底线,目前不论是蛋禽养殖还是肉禽养殖,盈利水平普遍微薄,饲料价格稍有提升,均可能导致养殖企业 亏损,因此饲料提价对于养殖积极性存在不利影响,这从年底前的肉鸡补栏积极性较差可 见一斑。 而在淡水养殖方面, 自今年二季度末期开始,国内淡水鱼价格 开始 有所下跌,至三季度中后期逐渐弱势稳定 。 当时大部分养殖户都处于保本边缘,部分甚至已经进入亏损区间;而11 月上中旬的雨雪降温天气则给国内淡水鱼市场带来了提振,多数地区的淡水鱼价格低位有所回升。但四季度,国内水产养殖进入传统需求淡季,国内鱼粉市场
10、的关注重心也转移到了猪料需求之上。而目前较好的猪价水平和养殖效益,将成为明年春节以后养殖户补栏的最大诱因 。 在未来的 4 6个月之内,也就是明年的上半年, 生猪的高存栏量或继续支撑饲料原料价格。 3、相关粕类价格走势 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2009 年中国花生产量为 1272 万吨,比早先的预测下调了 62 万吨,低于上年的 1430 万吨。 同时, 2009 年中国油籽也出现了 减产, 从而 带动了大豆进口需求。 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 2009年 11 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 288.7 万吨, 1-11 月为 3777 万吨 ,比 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10.65%。 据 国家粮油信息中
11、心发布 的报告 ,中国 2009 年全年大豆进口料为 4248 万吨 , 同比增 504 万吨,增幅 13.5%。 由于 豆粕与棉、菜粕之间的价差变化,对其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影响较大。 2009 年以来,豆粕价格整体平稳运行,而棉粕和菜粕价格却出现了较大的涨幅。 虽然近期杂粕价格也逐步止涨企稳,个别地区小幅调整,但整体价格也已调整至较高位置,与豆粕之间的价差亦随之缩进。 从目前的价格来看, 国内豆粕与菜粕和棉粕的价差分别在 1600 和 1100元 /吨左右。相对来说,菜粕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由于目前菜粕库存极低,加之菜粕主要应用于水产饲料,而 天气 的 转冷, 使得其 需求量逐渐减少, 因
12、而 对豆粕需求的影响 也显得 比较有限。另外,加拿大进口菜籽事件仍未解决,后期紧张的供应局面可能继续推高菜粕价格,这将使其对豆粕的价格优势继续缩小。而棉粕目前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再结合蛋白吸收率及适口性等指标,其对豆粕市场的影响不大。 4、压榨利润变化 2008 年年底,随着美盘跌入低谷,相对便宜的进口大豆 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大豆市场 , 油厂大豆压榨利润迅速窜高,进口大豆压榨利润 一度 高达550 元 /吨 ,国产大豆压榨利润也 达到了 500 元 /吨 。 过高的压榨利润 也 导致2009 年以来,油厂 加大了开工率, 部分 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上半年加工量增长 了 35 左右 。 油、粕产量
13、的快速增长 使得今年以来,大豆压榨利润震荡回落。据统计, 11 月 国产大豆加工 利润为 124 元 /吨,进口大豆压榨 利润为134 元 /吨 , 预计 12 月大豆压榨 利润依然 可能有所回落。 5、 CFTC 公布的基金持仓及 大商所主力持仓 变化情况 从 2009 年 CFTC 对豆粕的持仓情况来看,美豆粕上半年的上涨与基金的助推作用密切相关, 但是并没有像美豆那样大幅增持多单,基金在美豆粕上的净多单最高仅为 6 月初的 61886手,此后开始回落,下半年净多单基本维持在 20000-40000 手之间。 从大商所主力净多单的变化情况来看,第三季度主力大幅减持多单,增持空单,持有的净空
14、单最高达 21 万手 。主力大力做空,导致第三季度大连豆粕期货价格连续下滑。至第四季度,在基本面回暖的情况下,主力开始增多减空,期价有所回升。 二、 2010 年 豆粕 市场 分析与 展望 1、影响 2010 年 豆粕 市场的 主要 因素 ( 1) 、全球宏观格局 09 年 12 月以来,美元的强势反弹使得大宗商品价格饱受压力。 迪拜债务危机 的 爆发 , 新兴市场面临风险 的重新评估 ,资金 出现 回流美元资产的迹象 。同时,由于 美元并不具备长期低息环境, 因此 美元的主导因素回归经济基本面 也成 必然 。 中国在 2009 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今年头 8 个月 GDP 的 26%的信贷扩
15、张。目前,金融危机的洪潮已得到初步缓解,有关方面可能会就此进行调控,以防对资产价值和资产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最终导致全面的通胀 ,这使得中国在 2010 年仍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 2) 、 2009/10 年度 豆粕 供需格局 由于 大豆制成品需求旺盛,再加上今年大豆收获耽搁已经导致加工商的库存枯竭, 美国油籽从十月份开始加快大豆加工步伐 。根据 美国大豆普查局 公布的大豆加工数据, 2009 年 10 月,美国大豆压榨量为 1.63 亿蒲式耳,同比提高 9%,而 11 月份美豆压榨量增至 1.686 亿蒲式耳 。 油世界日前 表示, 2009/10 年度全球大豆加工量可能达到 2.0
16、34 亿吨,高于 2008/09 年度的 1.941 亿吨。 同时,预计 2009/10 年度美国大豆加工量为4790 万吨,高于上个年度的 4480 万吨。而中国也将继续提高大豆用量,预计2009/10 年度中国的大豆加工量为4440 万吨,高于上年的 4110 万吨。 油世界表示, 2010 年全球豆粕价格可能下跌,因为南美大豆丰产将缓解大豆供应紧张状况。 油世界预计2009/10 年度阿根廷大豆加工量将达到3320 万吨,高于上年的 3190 万吨。巴西大豆加工量将从上年的 3120 万吨增至 3140 万吨。 未来几个月内, 如果南美大豆生产没有出现什么意料不到的问题的话, 豆粕与其它
17、饲粮的价差将会进一步缩小 。 在豆粕的消费方面, 在已经过去的 2008/2009 年度里,受经济危机冲击,美国消费市场快速恶化,豆粕的消费量连续两个年度下滑。进入 2009/2010年度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改善,豆粕 消费市场回升势头明显。在中国市场,预计 2009/2010 年度中国豆粕的使用总量将达到 3472 万吨的创纪录水平,较上年度 3167 万吨的使用量增长了 305 万吨,增幅为 9.6,这已是自2007/2008 年度以来中国豆粕使用量连续 3 年大幅增长。 2、 对 2010 年 豆粕 市场行情的展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由于 2009 年年末 沿海主要油厂仍以执行和
18、预售合同为主,库存豆粕数量不大,自身压力较为有限,部分油厂 远 月合同预售亦比较理想 。 并且 在 春节之前,正是生猪存栏量较高的时期,饲料需求量大 , 因而豆粕 现货价格表现坚挺 , 对期货价格起到了有效的 支撑作用。 同时,在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前,美豆需求旺盛可能进一步缩紧 年度结转库存,原料的稀缺 也将 对豆粕价格有所支撑 。因此 预计在 2010 年年初, 豆粕期货价格将维持稳中趋涨的格局。 而春节过后, 养殖业处于低存栏期, 国内大豆到港量 的回升将使得 豆粕供应量 出现大幅 增长 。而 面对全球资本流动性放大,世界各国在 2010 年出台政策调控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商品的价格也将因此而承压下行。 在 供应方面,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 2009/10 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将创记录,如果在大豆的生长期没有出现不利作物生长的因素, 那么 2010 年大豆供应将处于较高的水平 ,充足的原料将使得豆粕价格因此而震荡回落 。 整体来看, 2010 年豆粕期货市场价格将呈弱势震荡格局。 一叶 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