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3319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我决定理论研究姓名:林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基础心理学指导教师:彭运石20080501摘 要本文定位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认为主流科学心理学对人的价值、需要、动机、积极情感、幸福感的忽视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契机。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培根主义哲学传统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哲学基础。机体论心理学对个体自我实现潜能的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独特本性的高扬,对人类价值、情感、自我实现研究的重视,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主题产生深刻的影响。早期动机理论及新近发展的各种认知动机理论,对自我决定理论关于人类动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学上的借鉴。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

2、的生物,每个个体都具有先天性的、内在的、建设性的自我整合的倾向,具有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潜能。但这种潜能能否得到发挥,取决于社会情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因此,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重心在人的心理需要、动机、价值、目标追求、幸福感等问题上。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所不同的是,自我决定理论力图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发展各种量表,采用实验室研究或现场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价值、自我实现等问题。通过实证分析,自我决定理论鉴别出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即自主性需要、能力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不断满足这三种基本需要,从而激发个体行为内在的动力,价值观得到内化

3、,最终促进自我的整合,增进个体幸福感,实现个体的潜能。自我决定理论试图在保留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取向的合理性的同时,将主流科学心理学所忽视的研究主题重新纳入心理学,这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为心理学健康全面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启迪。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物“种逻辑,它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仍然是机械的、片面的。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对人的完整本质的把握,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才能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以及人的发展。关键词:自我决定基本心理需要动机内化人的本质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n

4、d considersthat the ignorance of human value,need,motivation,positive affect andwell-being by the main scientific psychology offers a opportunity to thedevelopment of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The phenomenology,existentialism and baconian traditionalism provide accomplish thefounding of the self-

5、determination theoryThe emphasis on the selfactualization of organismic theory and the enthusiasm of the particularhuman essentiality of the humanism psychology effects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Early motivation theories and cognitive motivationtheories afford som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6、referenceSDT posits that all individuals have natural,innate,and constructivetendencies to develop selfAll individuals are inclined to selfactualization and self-growthHowever,whether this potentials are to berealize is decid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s and social contextThethemes of SDT are

7、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motivation,value,goalpursuits and wellbeing,etcAs different with Humanism,SDT usedvarious empirical approaches to study these themesAccording toempirical studies,SDT put forward thre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autonomy,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SDT considers if these three

8、basic needs will be satisfied by social environments,the Intrinsicmotivation of individuals will be stimulated and the values will beinternalized,then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is to be promoted andindividuals can obtain more well-beingsSDT is to bdng into some themes that are ignored by the mainscie

9、ntific psychology,while preserves the rationality of natural science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healthy and comprehensivepsychology and broade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reaBut thecomprehens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s mummified and unilateralOnlyby basing itself upon human essence from the pr

10、actical view。point ofdialectical materialism,can psychology set up the integrated horizon,andonly within this horizon,can it be a complete comprehension and graspfo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Key words:self determination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motivationintemalization human essenceHI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1、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林样 刀口稗r月哆日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12、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团。(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力)作者签名:群磷 日期:口箩年r月叩日导师签名:爿 嘲: 年 月 日。6自我决定理论研究1引言自1879年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心理学以人作为其研究对象,然而,对于什么是人,人的心理如何发生、发展等问题,至今心理学晃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西方主流心理学将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是一种机器或动物一样的存在,始终坚持科学主义方法论,以客观实证、价值中立的立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主流心理学研究的客观范式导致心理学研究以客观的、可操作的对象为限,虽然揭示了人作为自然一物的“

13、物”性的一面,但人之不同于物的特点、人的价值、尊严等消失于心理学的视野之外,凸显了它的弊端所在。20世纪中期,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被主流心理学一度排斥于心理学视界之外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人性、价值、自由、尊严、动机、自我实现等纳入心理学研究中来,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掀起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然而,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尚未发展出与人的独特性相适应的成熟的研究方法,未能以客观、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价值等问题,因此,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未能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的需要、自我实现、价

14、值等的研究,并试图以客观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价值、目标等问题。自我决定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共同创立,在他们的主持下,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取得丰硕的进展。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建构的理论。在1975年出版的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一书里,Deci提出了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Theory)。1985年Deci和Ryan共同出版了内在动机和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15、in HumanBehavior”)一书,在该书中,他们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机体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Yheory)$口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Orientations Theory),这两个理论和之前提出的认知评价理论共同构成硕十学位论文了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之后,通过对内在动机和内化等问题的不断研究,他们于2000年提出了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该理论认为自主性(autonomy)、能力(competence)和归属(relatedness)是人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这四个子理

16、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当前,Deci和Ryan仍继续对本世纪初至今世界各国学者对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整理,力图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更为完善的解释与阐述。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自我决定理论在心理学界取得广泛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文章见于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心理学报(Psychology Bulletin)、人格与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调查(Psychological Inquiry)、动机与情绪(Motivation and Emo

17、tion)等诸多期刊杂志上。1999年4月,首届国际自我决定理论研讨会在美国Rochester大学召开,包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心理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研究者们围绕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自我调节类型,应对策略,自我,组织行为动力等各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会后由Deci和Ryan整理出版了自我决定研究手册(Tlle Handbook of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对自我决定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2004年5月,第二届国际自我决定理论研讨会在Ottawa大学召开。来自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的180多名心理学研究者参加

18、了会议,研究者们围绕基本心理需求展开探讨,对基本心理需求与幸福感,跨文化研究,及在教育、健康、运动、组织行为与管理、家庭关系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第三届国际自我决定理论研讨会于2007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300余名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主题涉及动机的理论研究,及发展、教育、健康、家庭教养、工业组织、心理治疗,跨文化应用等诸多领域。对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发展,国内的学者也纷纷著文介绍。例如,张爱卿在动机论:迈向21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任俊在其博士论文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中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基础,内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阐自我决

19、定理论研究述,用自我决定理论阐释了积极人格形成的心理动力。周涛在硕士论文从消极走向积极当代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中,阐述了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认为自我决定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另外,对自我决定理论作了相关研究的文章如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的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自我决定论,恽广岚的动机研究的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暴占光,张向葵的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严标宾,郑雪,邱林的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等等。中国台湾的学者主要关注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研究,如在学习动机、体育训练、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应用。总体说来,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理论的优势

20、和不足进行了评价,认为自我决定理论体现未来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为众多动机理论提供整合的基础。但是,由于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国内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自我决定理论产生的背景有待进一步澄清。但凡新的心理学理论的兴起总有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哲学渊源、科学背景和心理学先驱,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对此介绍的较少。例如,自我决定理论兴起的社会历史和哲学背景是什么?它是如何孕育发展的?这些问题应该首先得到澄清;2、自我决定理论已经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待进一步归纳、整理和系统化。自我决定理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至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在教育、管理

21、、家庭教育、体育训练等各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几年的最新研究,例如需要和日常幸福感,目标追求,需要和价值,跨文化研究等问题,没有很好的总结、归纳,以致于无法系统、深入的理解自我决定理论。3、自我决定理论的兴起有待准确定位和全面客观的评价,一系列的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思考:自我决定理论从最初研究内在动机出发,到如今着重研究人的心理需要、价值、自我实现、发展等问题,已不仅仅限于对人的动机的研究。如何看待其蕴涵的人性观、价值观?自我决定理论用客观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的价值、幸福感、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活动是否适宜,能否真实、准确的测量具有体验特征的人的内在心理过程?硕十学位论

22、文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前对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为起点,通过系统的反映当代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成果,从Deci, Ryan等心理学家的思想中探索自我决定理论的缘起,找寻自我决定理论孕育与萌生的哲学背景、科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较为系统的阐述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力求在对人的本质的完整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动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鉴于外文资料收集的难度,以及本人自身能力的有限,我深深知道这一工作的难度,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对这一理论的介绍,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课题,更深入、全面

23、的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以期更好的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服务。臼我决定理论研究自我决定理论产生的背景自我决定理论吸收了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以及机体论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这使得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某种人文科学的特征。但是,自我决定理论根植于科学实证主义传统,因而在对这些具有人文特征的主题如价值、目标追求、幸福感、自我实现等进行研究时,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力图科学的、客观的进行验证和检验。21自我决定理论的哲学背景211现象学的影响现象学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意向性学说强调人的意识不仅能指向对象,而且还能构造“对象“。通过人的意识的意向

24、活动,赋予对象世界的存在,本质,价值以及意义。在主客体关系中,主体意识的意向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象学的这种观点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启示在于:重视自我的主体性作用,个体在心理发展、成长过程中,不是对环境的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要通过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评价、判断,对外在价值观的不断吸收与内化,不断进行整合,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其次,自我决定理论受到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的影响。在这一学说中,胡塞尔将生活世界看作是与科学世界相对应的、人所独有的世界,而科学世界则是外在的、客观的、非经验的世界。不研究内在的主观世界,就不可能在生活世界中找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根基。生活世界的问题是与人的实践问题,人生的意义、目

25、的、动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决定理论吸收了现象学的有关自我世界的观点,以自我作为其研究的对象,注重对个体内在心理需要的研究,关注自我的整合,重视对人的意义、价值的研究。这些无不打上了现象学的印痕。再次,现象学认为本质就是现象,如果意向活动受到感觉质料的充实,本质直观便具有“明证性,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是一个一气硕十学位论文呵成的过程。本质是以一个整体的知觉形象呈现在人的意识之中,人可以一次性地直观它。自我决定理论受到现象学的影响,研究过程重视整体性、情境性和关联性,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212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

26、发点。存在主义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即:(1)以个人的非理性存在特别是个人对他的存在体验为哲学的研究对象;(2)以“我个人生存,或者说我个人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作为自己研究的中心课题,强调人的个性、价值、尊严和自由选择;(3)以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方法为基础;(4)以建立一种“新人道主义“理论体系、拓展西方非理性主义传统并弥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间“为目标。自我决定理论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不仅要研究人的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人本身,要研究人的内在的、个人的特性,要了解人的全部内部结构。具体表现在:自我决定理论重视个体的同一性概念和同一性体验,关注人的价值、自由等问题的探讨;存在主

27、义对意志、责任心、个体孤独性的强调与重视,给自我决定理论丰富的启迪,重视对个体意志的研究。213实证主义的影响尽管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对象和对人性的认识问题上受到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但在研究方法上,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仍根植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观传统。实证主义前后共经历了三代的发展,但各代实证主义均强调以研究获得实在、有用、精确的知识途径为己任,力图摒弃一切虚妄、无用、不确定、不精确的东西,强调任何知识都必须依据来自于观察与实验的材料的证实,理论命题只有被经验证实或证伪才是有意义的。自我决定理论吸收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表现在对个体价值观、幸福感等问题的研究上,仍采取实证的方法,力图追求客观

28、的、精确的、普适性的研究结果。Deci(2007)曾指出,虽然自我决定理论与人本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一一马斯洛人本心理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页6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主义心理学对人性、人的本质与发展问题上有着类似的观点,但其根本区别在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22自我决定理论的科学背景19世纪下半叶,科学形态的生物进化论创立后,对心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生物进化论不仅塑造了摆脱德国式束缚之后的实验心理学,而且塑造了它的历史,“达尔文主义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对心理学的影响,大大促进了这门科学塑造成今天的形态。砌进化论有两条基本假设,即:有机体(自然激起一切

29、部分)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历史而历史的形成的:历史的形成的有机体的一切方面,都对维持有机体的存在具有积极意义。这两条假设逻辑地密切不可分离。进化论的本质特征在于把有机体视为环境的一个因素,并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双向的动态关系中把握有机体;有机实在的一切事实都应该在这种动态关系中被理解。进化论的这种观点对心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而言,Deci和Ryan提出了有机辨证理论,即认为人类具有内在的、先天的自我建构和成长的倾向,而这种倾向能否实现,与外部社会环境条件能否提供必要的支持相联系。23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学背景231机体论心理学的影响戈尔德斯坦是机体论心理学主要阐发

30、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他在自己研究和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机体动力思想,认为机体不断地寻求平衡,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过程是有机体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机体动力观上,他既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作为行为的惟一动力,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反射论,主张从内外两个方面观察有机体行为的原因,从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中建构了机体动力学,即等势原则、自我实现和顺应(有机体与环境协调一致)。他的观点对Deci,Ryan的自我决定动机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墨黑,柯瓦奇(林方译)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86页7硕+学位论文自我实现是机体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戈尔德斯坦从机体主义的角度把自我实现和心理健

31、康结合起来,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自我实现的概念。他把达到最高境界成就的倾向叫做自我实现,它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分化的,各自能统一的发展。他强调内在潜能的自我实现,在他看来,正常机体或生命的目的不是维持现状,而是倾向不断前进和发展。他认为,机体的基本倾向在于尽量实现自身能力,自身人格,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他的这种观点被Deci,Ryan采纳,吸收到自我决定理论中来,并将其视为研究的基本假设。Deci,Ryan认为,每个个体具有内在的、先天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不断整合自我的倾向。戈尔德斯坦不仅看到机体的各种内在的潜能,也看到了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他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协调一致,也就是和环境的顺应过程。

32、在他看来,环境一方面是个体必须应对的一个干扰源,另一方面也是有机体据以实现其目标的一个供应源。Deci,Ryan的自我决定理论吸收了其有关顺应的观点。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即能力、自主性、归属,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对个体的自我成长、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然而,这三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支持。如果外部社会环境能够为需要的满足提供必要的条件,则个体能更好的自我成长;如果外部社会环境阻碍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个体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则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3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对人性的理解。以马斯洛、罗杰

33、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有一种内在的或先天的趋向自我实现的倾向。因而,从总体上看,人的基本特性是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是“善“的。在对于人性潜能实现的制约因素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均强调主体因素的作用,认为环境不能决定而只能延缓或促进人性的健全发展。这些无不给自我决定理论者以丰富的启迪: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将自我实现看做人的最高动力,并使之与价值、健康问题联系起来。2、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内容和主题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发。人本主义者关注个体的价值、自由、尊严,自我决定理论以价值、幸福感、自我决自我决定理论研究定、目标追求为研究主题,并力图以实证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Thomas

34、 G Patterson,Stephen Joseph(2007)指出,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在元理论水平上是致的,即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的自我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个体成长的内在驱力,包括趋向自主性、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等。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从不同方面验证了罗杰斯的理论,从而支持了其理论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罗杰斯认为,个体生来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通过有机体的价值评价过程得到反馈。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如Sheldon,Arndt,Houser-Marko(2003)等通过研究个体目标追求的改变发现,个体倾向于追求高幸福感的目标。其他一些有关自我和谐(

35、selfconcordant)和目标选择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2、罗杰斯认为,某些外部环境条件对个体的自我实现与成长起关键性的作用,且个体在自我实现过程中体验到的自我和谐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Deci(1999)等人对物质奖励与个体动机研究的元分析表明,所有预期的物质奖励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动机,另外,威胁、最后期限(deadlines)、外部的评价压力等都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动机。这些研究均支持了罗杰斯关于某些关键外部环境条件对个体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观点。3、罗杰斯认为,机能得到充分展现的个体具有相同的、一致的内在价值导向,包括对他人持有友好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外在经验保持开放的态度等。

36、Sheldon,Deci,Ryan,Kasser(1993,2001,2005)等研究者对此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自我实现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对他人的敏感性,乐于接受他人以及有一个开放的价值系统,对外在经验保持更多的开放性。233动机心理学的先驱。自我决定理论的创立者Deci,Ryan等人的研究最初开始于对个体行为动机的研究。Deci,Ryan探索了外部奖励、获得报酬、金钱等对激发个体行为动机的影响,发现金钱等外部奖励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动机。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认知动机研究成为当代动机研究的主流,认知论者提出了一系列认知动机理论,如成就目标论、自我效能论,以及预言论、归因论等。认知论关注人

37、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如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关注人的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9硕+学71论文用,弗里德曼的与言论关于人对自身和环境控制需求的研究等。认知动机观的确立使动机问题研究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并极大地影响了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注重个体认知的作用。60年代以前的几大动机理论研究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性动机以及赫尔的驱力和驱力降低等在当前动机研究中几乎消退。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因果归因、自我效能、控制信念、自我调节、成就目标、情绪等。自我决定理论关注个体认知评价对个体动机的影响,认为外部事件对个体行为与动机的影响作用需要通过个体认知的中介实现。重视自我的研究。新的认知研究方向

38、是把自我包括在内,将各种认知变量结合到一起进行研究。当前的几种主要动机理论大都涉及自我概念,如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弗里德曼的预言论的等。自我决定理论尤其注重自我的研究,突出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把自我概念不断扩大,自我几乎成为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因素。o重视需要的作用。认知动机理论大都基于人类基本需要的假设之上,并根据这一基本需要建立一整套理论体系。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弗里德曼的预言论分别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成就需要、控制需要上。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人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即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的需要,认为个体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是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不断满足的结果。对情绪问题的兴趣不断增

39、长。以前的动机理论很少涉及情绪的动机作用,而当前对情绪的动机作用重新受到重视,如研究归因和无助知觉与情绪反应的联系。对自我的关注也促进了对自我指向的情绪如自豪、羞愧、内疚等的关注。自我决定理论关注情绪与动机的关系,认为积极情感与个体内在动机激发和维持存在正相关。动机问题的跨文化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联系文化变量对人类的心理及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动机心理学家也对学习动机、工作动机等展开了跨文化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特别关注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跨文化的一致性,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10臼我决定理论研究自我决定理

40、论的理论研究31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生物,具有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潜能,每个个体都具有先天性的、内在的、建设性的发展自我的倾向,寻求自我的整合。然而,个体这种内在成长的天性能否顺利得到实现,受制于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外部社会环境可能支持,也可能阻碍个体内在成长倾向的实现。因此,有机体内在的自我成长、自我整合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构成了一对辩证的关系。Deci,Ryan把自我决定理论关于人性与人的发展的这种观点称之为“有机辩证元理论(OrganismicDialectical Metatheory)“。在有机辩证元理论的视角下,要完整理解个体的发展,需要完整的把握个体内部

41、心理动力、外部社会环境条件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四个子理论,即基本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和因果定向理论。基本需要理论详细阐述了基本需要的概念,以及基本需要与生活目标,个体日常活动,心理健康,幸福感等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主要分析了社会情境因素对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有机整合理论是定义了内化的概念,阐述了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内化的过程;因果定向理论主要对自我决定行为个体差异程度进行描述,并分析其原因;这四个子理论分别从有机体内在心理需要、外部社会环境、个体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四个方面描述人的发展,强调个体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四

42、个子理论共同构成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31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阐述了基本心理需要的涵义以及心理需要与动机、目标定向、幸福感等的关系。Deci&Ryan认为,在动机研究中对需要有两种界定取向,一是Hull(1943)的驱力理论从生理的水平上对需要进行评价,认为需要是内在的;二是Murry(1938)的人格理论对需要从心理的水平上进行评价,认为需要是后天获得的。Deci,Ryan等人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具有内在性、普遍性与中心性的心理需要所硕+学何论文推动的。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发展的需

43、要,这种需要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先天的,本质上是心理性的,即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论研究者在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鉴别出入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autonomy)、能力需要(competence)和归属需要(relatedness)。自主需要即自我决定的需要,个体在从事各种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自我决定理论中,自主性(autonomy),或自我决定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自主性,或称为自我管理或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并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自主

44、性不等于独立性(independent),因为自主性指的是“当面对影响个体行为的某种外部事件产生的压力时,个体进行自主选择的程度。“自主性也不等于自由意志(free will)。自由意志是指对规则的蔑视或不服从,而自我决定理论假定个体的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的行为或受自主性引导或受外在力量控制。自主性或自我决定的核心要素是整合(integration),个体通过整合不断自我发展,因此整合是自我决定(或自主性)的基础。能力需要指个体控制环境的需要,即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需要体验到一种胜任感。归属需要即个体需要来自周围环境或他人的关爱、理解、支持,体验到归属感。如果社会环境支持并促进这三种需

45、要的满足,那么人类的动机和天性就会得到积极的发展,人类自身也能健康地成长。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呈正相关。如果人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就会沿着健康和最佳选择的道路发展,并且能够体验到一种切实存在的完整感和“因理性或积极生活而带来的幸福感“(Ryan&Frederick,1997;Waterman,1993);否则就会产生病态和忧伤。例如,Barrad、Deci和Ryan(1998)的研究发现,在公司里,通过对雇Ryan,RM,Deci,EL Self-regulation an

46、d the problem of human autonomy:Doespsychology need choice,self-determiniation,and will?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6,74:1557158612自我决定理论研究员自主、能力和归属这些基本心理需要满意程度的体验可以预测他们工作时的业绩和快乐程度。在近期的跨文化研究中也发现,在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自主需要的满足程度与个体的幸福感和积极的行为方式总是呈正相关。这一理论还研究了个人目标定向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的目标定向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有很重要的作用。TKasser和Ryan的研究发现

47、:人们如果把内在的抱负如个人发展、亲密关系等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比追求外在的目标如财富、名声等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是自我决定论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决定论其他重要研究的基础。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促进个体外在动机的内化,形成内在目标定向和以及提升个体的幸福感有重要作用。312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是在deCharms(1968)关于报酬对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eci(1975)整合以往学者在外部事件对内在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提出认知评价理论。首先,Deci根据动机的来源,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

48、nsicmotivation)与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引起的,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Deci认为,内在动机首先发端于生命有机体中。人类生来具有一种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因而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种营养物(物质的或精神的),卓有成效地发挥自身的各种潜能。当个体由于受内在动机驱使去做某件事情和参与某项活动时,会由衷地感到有趣、陶醉和快乐,这种情感进而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由内在动机引发的活动具有某些显著的特征,即“新奇”,“刺激性“(Berlynel971

49、),“最适宜的挑战“(Csikszentmihalyi,1975;Danne&Lonky,1981)以及“给人以畅快感“等。对内在动机的测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实验法,通过测量个体行为的“自由选择(free choice)”程度测定内在动机。即要求被试在指定的各种条件下(如获得报酬未获得报酬)完成某种任务,硕十学位论文被试可以自由选择任务并在实验室独立完成。研究假设,在没有外在原因驱动的情况下(如没有报酬、得不到赞许),被试在目标任务上花费的时间越多,表明其行为越受内在动机驱动。另一种测量内在动机的方法是自我报告法。即个体自我报告对活动本身的兴趣程度。实验研究的方法适宜测量某些具体的任务(Ryan,1982;Harackiewicz,1979),如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而自我报告法适宜于比较宽泛的领域,如个体对上学的内在动机(Harter 1981)。在对动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认知评价理论阐述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即外部事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Deci和Ryan(1980)指出,外部事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是通过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实现的: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