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2968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理论研究?音乐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解析程秀芳(四川教育学院音乐系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巴拉基列夫改编的钢琴曲云雀简单纯朴 ,清新自然,具有明显的俄罗斯民歌风味,尤其在歌唱性的旋律和演奏的难度上实现了高度的融合.我们试图从创作手法,弹奏技巧和演奏风格方面重点探讨它经久不衰的原因.关键词:云雀;创作手法;弹奏技;演奏风格1840 年,格林卡谱写了一部由十二首抒情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PartingWithPetersburg), 这部声乐套曲被称为” 格林卡时代俄国抒情歌曲的百科全书”. 云雀是这一套曲中的第九首,它并不是套曲中最重要的曲子,但流传的广泛度

2、不亚于其他重要篇章.它的旋律简单,纯朴,充满了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具有俄罗斯民歌风味.后来,俄罗斯着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把它改编成了钢琴曲,改编的云雀运用了变奏手法,融入了器乐化和个性化特征,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力也更加辉煌.一,创作手法(一)剪裁的旋律音乐的引子部分,巴拉基列夫运用剪裁压缩的作曲技法,勾勒出了”鸟鸣音型 ”.通过观察五线谱 ,我们发现钢琴曲中的“鸟鸣音型 ”和原来声乐曲钢琴伴奏的前奏很相似,二者都是休止前半拍,都用前倚音模仿鸟鸣.引子部分共三句,每句有三个不同和弦,变化着和声的色彩.巴拉基列夫在中音区以简单的右手单音符,模仿歌曲云雀的主旋律,在高音区则用空旷的后十六分音符

3、,表现云雀婉转鸣叫之后的回音,音区的一低一高,力度的一强一弱,使音乐从开始就形成了明暗色彩的对比.钢琴曲变奏部分的旋律优美,宁静,又带有淡淡的忧伤气息.尾声中,也同样运用了剪裁压缩的作曲技法,再现了”鸟鸣音型”,达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二)变奏曲结构钢琴曲云雀运用了变奏曲的结构,优美的主题一直出现在变奏的各个部分.全曲 704,节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变奏一,变奏二和尾声.” 鸟鸣音型 ”贯穿在引子,变奏和尾声中 ,全曲布局精巧.引子(1l2)小节,出现了全曲的主旋律,音乐时弱时强,好像鸟儿的叫声忽远忽近.变奏一(1333)小节,旋律在高音区的小字二组,音乐在左手双音伴奏的衬托下行进,旋律优雅,

4、充满春天般清新的气息.变奏二(3454)小节,效果更加辉煌.旋律保留了原来的主题.右手的旋律用了双音的因素.左手用了鸟鸣音型,旋律由左右手共同完成.5O 52d 节,用了八度加和弦伴奏的方式,把乐曲推向了高潮.尾声(55 70)小节,钢琴曲通过单音,八度,颤音,和弦及琶音的方式,再次展现主题,全曲实现了有机的统一.(三)华彩性写法民族乐派的优秀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在钢琴上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他在不断探索,用高超的钢琴技巧来表达乐曲的内容.在钢琴曲云雀中,既有柔美的人声形象化旋律,也有模仿伟大钢琴家肖邦善用的创作技巧华彩乐段.巴拉基列夫把华彩镶嵌在乐段中.变奏一的第 33d节有一个华彩乐段,左手是

5、降 b4调的二级五六和弦,右手是降 D 大调的七和弦.左右手有四出主题思想.A 段:7-104 节进声力度为 mp,但又为重音,因此,既要不失铿锵之势,又不显张扬,应运用动作较小的二拍子直线式指挥图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指挥在指挥作品时可按两种意识挥拍,一种是按节奏指挥,一种是控制节奏指挥,即为了控制速度,按照规范的节拍图示完整的挥拍.在该作品中,第 8,104节虽然为 2/4 拍,但不要挥成完整的直线式二拍,否则会略显动作琐碎,并且使乐句的层次不清晰,整体不分轻重缓急,不能较为准确的表达作品.因此整首作品大部分适合按节奏指挥,即在第 8,104,节的第一拍上停顿,第二拍的后半拍做点上弹起给

6、气口以预示下一乐旬的进入.第 1l 小节的二分音符的”西” 字,在演唱时须给字头后渐强,指挥时,手腕在胸线以下弹出拍点后,手位迅速放低,小臂有张力的将手位上升至胸线.因第 l2 小节”望” 的歌唱力度的起点是”西”渐强后的力度 ,所以,这一小节的手位起点应在胸线,手腕并给出拍点以突出字头.15184,节按节奏挥拍,只是在 184x 节的第二拍上做点上弹起给气口.第 19 小节应运用附点停顿.第 224,节的第一拍做点上停顿,随后再点上弹起,小臂富有内拉力给下一句气口.23374,节为前段的变化重复,因此指挥图示基本与前面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挥拍动作稍大些,而且第3134d,节是男高音声部与男低音

7、声部的轮唱,因此在指挥中,左手挥 314,节,在这一小节的第二拍右手给男低声部气口,并且眼神也要跟随至右手所示意的男低声部,31,32/, 节亦是如此,344,节的男高声部在第二拍后半拍就已进声,因此左手应在第二拍上就要给男高声部气口.在声部轮唱时,指挥者可以单独用左,右手分别指挥主声部,也可双手同时使用,只是通过左,右手的不同高度来强调主声部.B 段 :进入 394,节基调立刻改变,”只爱美人醇酒”按节奏挥拍,由于力度为 P,因此指挥者基本上运用动作幅度较小的曲线式二拍子图示,39d节”爱” 点上弹起挥成一拍,并且是富有张力的.” 不爱江山” 直接与 ”只爱美人醇酒”形成鲜明的对比,挥拍时要

8、刚劲有力,42d节挥成一拍,434节为附点停顿指挥图示,44454,节双手长音保持.46524,节在调式上有了变化,情绪加紧,指挥的动作幅度比起前段稍大些.534,节在指挥中,动作要干脆果断,随后在第二拍上右手给男低声部气口.6O小节左手可长音保持,右手仍打出既定拍子.再现部:主题再现时,除了动作幅度上有些许变化 ,其他没有大的变化.只是 61654,节速度拉宽,挥拍时,大臂放松,动作要潇洒自如.77d,节第一拍收住后,第二拍左手给出钢琴伴奏的气口,眼神注视钢琴伴奏,81 小节眼神回来看合唱团,手势继续给钢琴伴奏,然后慢慢收回,预示合唱团进入反复.反复时与前面大体相同,在强弱对比上比第一遍的时

9、候更注意对比力度.结束句第 864,节的第一拍双手都做点后停顿,在第一拍的后半拍做点上弹起收拍.收拍的点就是 86d,节的最后一拍的和弦.指挥在休止结束后,不要迅速结束自己的指挥状态,仍要保持音乐存在的意识,最后从容的收状态.作者简介:赵珊,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O9 级音乐学合唱指挥专业研究生 .二|l理论研究? 音乐拍分解和弦的同时弹奏,然后是一个 c 和声小调的音阶式华彩乐句,从钢琴小字四组的降 E 音下行到大字二组的 F 音,后又以六连音的形式上行,音乐在如此宽广的音域上流动,充分展现了钢琴的乐器性能.变奏二中有三个音阶式的华彩乐句,分别在 36,37小节,40,41d节和 48,49d节

10、,它是在分解和弦的基础上加上和弦外音够成的.在一段八度高潮后,还有一段华彩,即 54d节,运用了五连音,震音和左右手交叉演奏的方式模拟云雀的叫声在山谷中回响.二,弹奏技巧钢琴改编曲云雀几乎包含了钢琴弹奏的所有课题音阶,琶音,双音,八度,和弦,跳音,颤音,倚音,震音,分解和弦等.这里有对触键指法的精心琢磨,有对歌唱性连音的运用,有对声部的控制,对力度色彩的精妙体现,还有对节奏的把握和踏板的运用,特别是对华彩乐段的弹奏,既能展现弹奏技巧,也能体现演奏者个人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一)多元化指法巴拉基列夫继承浪漫主义演奏传统,广泛地运用肖邦,李斯特的指法精华.为了达到良好的声音效果,在钢琴曲的第

11、2d,节,巴拉基列夫用了无声垫指替换指法,小字一组的 fa 音先用 1指,后用 4 指.这种无声垫指替换指法在 15,1,节,22d节都有,演奏时遵照这个指法.对幅度较大的乐旬,如 33 小节的跳音上行,运用相同的指法,左手 321,右手 l24,把整个手变成一个“舵”而让手腕来灵活运转 ,以控制手的动力.变奏二中让左手担任独奏旋律的主角,让大指和五指跑到黑键上去.为了奏出光彩而有力度感的音符,他常安排有力的手指弹奏,如多用 1,2指.三个华彩乐句中左手的旋律音,多用 321 指法来弹奏.巴拉基列夫的指法很顺手,但其主要目的并非为了演奏的舒适,而是有助于体现具体的艺术任务,”演奏者通过指法,就

12、能从中明确作品的音响意图和作者的创作意向.”(二)歌唱性触键巴拉基列夫的学生科玛洛娃说:”老师明确规定弹奏的要求是,从容不迫地自然唱出来.”早在 18 世纪钢琴家巴赫就提出要聆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1783 年 G.F.沃尔夫也重复了同样的观点:”不会唱歌或不会以歌唱的方式思考的键盘乐手,永远弹不出歌唱的声音来,这是键盘演奏的重要部分.”从第一个音开始,内心就要有歌唱的感觉.第 l,2 小节右手的单音旋律 ,既要弹出宽厚的感觉,又要弹得积极流动.演奏时,由手指依附在琴键上以” 歌唱性” 的滑动而产生优美的音质 ,达到良好的歌唱性效果.演奏左手琶音时,从肩部进行,四个音一个动作带过来,大指轻轻地挂

13、在琴键上,停在最高的旋律音处.在变奏中,主旋律要弹奏得优美抒情,气息宽广.(三)高难度的声部控制变奏二中,它的主旋律隐藏在右手的双音中,并且是左右手交替完成的.右手的高声部旋律要演奏得多一些,5 指的声音要明亮,清晰.内声部的声音要弱些,控制住音量,突出主旋律.在三个音阶式的华彩乐句中,音阶的跑动是为了衬托出旋律的优美.演奏时以一个大幅度的手臂统一动作一气呵成.运用贯通触键法,”在贯通触键时,我们的手指似乎是整个手臂的延长手指好像是粘着在琴键上.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产生抓住琴键的感觉,仿佛是琴键本身在琴弦上演奏.这种感觉只有当动作来自肩关节时才可能完满产生.”这样演奏,音阶才能融合为一个统一的音乐

14、整体.音阶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我们心中这样设想,配合手的动作,才能达到均匀和良好的音响.为了使旋律更加明显,演奏时一个小节换四次踏板.无论是音阶,分解和弦还是断音的华彩采句,对演奏者都是一种考验,既要弹奏得准确,清晰,又要抑扬顿挫,有旋律的美感.第 5O52 小节,是一段八度加和弦的音型,声音厚实,把全曲推向了高潮部分.演奏时我们要挥动手臂,牢牢地抓住八度,才能奏出那种宏大的气势和4辉煌的效果.变奏二中对声部控制的难度较大,弹奏时要做到层次清晰.(四)流动的节奏演奏钢琴曲云雀时节奏不能太死板,要有流动性.首先,引子部分乐谱标出的要求是(Andante,quaSSirecitativo)行板

15、,近似宣叙调,节奏比较自由.变奏二中八分音符的旋律音和六十四分音符的伴奏,节奏要流动.尾声的最后部分,带有浪漫的想象与美好的憧憬.左手的伴奏是三连音,右手是引子中的” 鸟呜音型 ”,这里有典型的三对二节奏 ,这种节奏在浪漫派的钢琴家肖邦的作品中常见,应分手练习.左手的三连音要弹出它的流动性,这种摇曳的节奏用在尾声中,仿佛云雀唱着歌,带着甜蜜的希望飞向远方.华彩部分 14 连音,l8ig音,l6 连音等各种不同的节奏,也要流动起来.三,演奏风格钢琴曲云雀的改编者巴拉基列夫是俄罗斯”强力集团”的领袖,是” 俄罗斯音乐之父 ”格林卡的忠实追随者 ,他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对斯拉夫民族的作曲家格林卡,肖邦

16、作品的偏爱及对俄罗斯民间音乐艺术的巨大热情.他自 1860 年起在伏尔加河流域收集民歌,并为民歌配了钢琴伴奏,完美地表现了民歌的艺术构思和民族特色.六十年代末期他又进一步讨论了音乐演奏的问题,认为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才能更深入人心.在他的作品中,在演奏要求上,力求纯朴,深刻并富于表情.从钢琴曲云雀中,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固有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感情抒发,洒脱和畅快,还有那”广原般悠长的”歌唱性,宽广的旋律和深远的寓意.钢琴曲云雀明显具有浪漫派的风格.处在俄罗斯钢琴学派形成早期的巴拉基列夫在云雀的弹奏中已经注意到了歌唱性触键的美妙,这在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发展史上很重要.后来的俄罗斯学派强调优美圆润,晶莹

17、剔透的乐音,柔韧如歌的旋律表现,从而使音乐演奏艺术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俄罗斯着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涅高兹,基辛等人都强调钢琴演奏的歌唱性.基辛录制的钢琴曲云雀CD 时长 5 分 22 秒.听他的演奏,我们感受到一种 ”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晶莹剔透 ,感受到如歌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感受到钢琴音乐如此的美妙,让我们久久沉浸在音乐中不能自拔.四,结语格林卡植根于斯拉夫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吸取丰厚的营养,创作出了具有浓郁俄罗斯民歌风味的声乐曲云雀,而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改编的成功源于用器乐化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特点.同样,在我国也有不少此类改编成功的案例,如平湖秋月 黄河 夕阳箫鼓

18、等曲目.我们要继续创造性的利用我国非常丰富的民歌名曲资源,为钢琴曲的创作创新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为中国的民歌,名曲,民族民间音乐走向世界出一把力.参考文献:赵赞韵.钢琴改编曲云雀的继承与创新 UJl 音乐研究,2009 年第 5期【21 塔季亚娜扎伊采娃着,卞萌译.钢琴家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 U1 钢琴艺术,2009 年第一期.【31 乔治.考切维斯基着,朱迪译.钢琴演奏的艺术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年,第 15 页.4约瑟夫迦特着 ,刁绍华,姜长斌译.钢琴演奏技巧 l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26 页.作者简介:程秀芳(1978 一), 女,土家族,重庆秀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