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方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doc

上传人:明月 文档编号:1112848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方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方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方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方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方市八所中心渔港升级改造+渔业风情街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东方市海洋与渔业局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8 年 5 月I目录1 项目概况 .12 工程分析 .12.1 施工期污染负荷 .12.2 运营期污染负荷 .22.3 工程非污染环节 .23 环境保护目标与和环境敏感目标 .3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1 水环境质量现状 .34.2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44.3 生态与生物资源现状 .44.4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 .75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75.1 潮流场环境影响分析 .75.2 波浪场环境影响分析 .75.3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

2、.75.4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分析 .85.5 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 .95.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95.7 对海域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96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07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118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8.1 悬浮泥沙污染防治措施 .118.2 水污染防治措施 .128.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38.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38.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48.6 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非污染环境保护 对策措施 .148.7 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海洋生态保护对策措施 .158.8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一览表 .169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合理性

3、、可行性 .1910 区划规划和政策符合性分析 .1911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 .1911 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东方市八所中心渔港(图 1) 。项目拟建设渔业码头泊位 34 个,渔业码头岸线 1716m;拟通过填海造地形成陆域面积 56.3 万 m2(其中填海面积约 46.9 万 m2) ;建设北防波堤 450m,南防波堤 670m,拆除原老港区防波堤约 960m;建设港外北护岸 1116m,港外西护岸 220m,港外东护岸 530m,港内北护岸 519m,港内中护岸 520m,港内南护岸 235m;改造原东港区防波堤为港内北护岸 530m;港内水域面积为 55.4 万 m2;拟新建装卸及制

4、冷机械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生产辅助建筑物土建工程、生产配套设施、供水、供油等。渔业风情街建设规模包括观光塔、海洋渔文化步行街、海南海钓培训基地及相关景观设施,总用地面积约 29.6 万 m2,建筑面积约为 5.07 万 m2,均为永久性建筑。本项目总投资 144941.98 万元,其中水工部分总投资 88970.51 万元;生产配套部分总投资 55971.47 万元。总施工工期拟定为 36 个月。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22 工程分析2.1 施工期污染负荷施工期水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码头、防波堤、护岸等工程抛石、港池航道疏浚、清礁、旧堤拆除、溢流等产生的悬浮物,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生

5、产废水。其中,抛石施工过程中悬浮泥沙源强 4.31kg/s,基槽开挖、港池航道疏浚、旧堤拆除(水下部分)过程中 8m3 抓斗式挖泥船开挖悬浮物源强为 1.86kg/s,980m 3/h 绞吸挖泥船疏浚悬浮物源强为 4.57kg/s,3500m 3/h 绞吸挖泥船疏浚悬浮物源强为 16.3kg/s,溢流口源强约为 0.041kg/s。产生的含油污水量约为 0.98t/d,石油类产生量约为 1.96kg/d。项目施工期船舶、陆域产生的污水量为 56.55m3/d,施工场地生产废水悬浮物浓度一般在(40006000)mg/L。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残油、废油等。其中,生活

6、垃圾每天产生量约 84kg,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残油、废油等危险废物,统一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将其安全处置。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将随施工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会对工程区附近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2 运营期污染负荷项目运营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船舶含油污水。其中,生产废水包括渔船、码头冲洗水及加工鱼品产生的废水,卸鱼及水产品交易区冲洗废水量为 108m3/d,鱼品加工废水产生量为 7397m3/d;运营期所产生的总含油污水产生量为 10

7、.15t/d,石油类产生量总计约为 20.3kg/d。陆域配套设施生活污水产生量 72.5m3,停靠船舶生活污水发生量为812m3/d。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到港船舶生活垃圾、码头和生活辅助建筑内的生活垃圾、船舶罐底污水分离处理后废油、车辆废电池等。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75kg/d。32.3 工程非污染环节码头、防波堤、护岸和陆域形成改变了海域自然属性,水域疏浚改变了海域自然水深。工程后将引起工程及附近海域海洋水文动力的变化,进而导致地形地貌和泥沙冲淤环境的变化。抛石、疏浚、溢流等施工使局部范围内海域产生高浓度的悬浮泥沙,对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影响消失。陆域形成占

8、用一定的海域,使该海域潮间带生物或底栖生物发生永久性损失,造成部分底栖生物的直接死亡,对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受施工悬浮泥沙影响的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得到恢复。渔港升级改造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八所港航道的通航造成影响。3 环境保护目标与和环境敏感目标根据本工程所在海域的环境特征、工程规模和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确定工程涉及的主要敏感保护目标主要有:东方西海岸边贸旅游及市政建设填海项目、八所港、东方黑脸琵鹭海洋保护区、锚地、八所新港。环境敏感目标位置及环境保护目标概况见表 1。表 1 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距离和位置概况序号 名称相对方位和距离现状 保护内容1东方

9、西海岸边贸旅游及市政建设填海项目西南向相邻东方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护岸工程、围堰工程、陆域回填工程等,目前为施工期。施工期通航条件2 八所港 西南约 1.3km该区地势平坦,近岸水深较深,水下无障碍物,但避风条件一般,已建设八所港区,包括港口区、航道区和锚地区,港区北部突出岸段为鱼鳞洲,滨海观光旅游条件佳。保护港口、航道水深条件;保护水域宽度,防止淤积。3 东方黑脸琵鹭 海洋保护区东北向约7.2km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脸琵鹭。保护黑脸琵鹭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小沙丁鱼和蓝圆鲹种质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4 锚地西偏北向2.1km3 个连线的锚地,自东向西分别是 1 号锚

10、地、2 号锚地、3号锚地保护水深、通航45 八所新港西南向约6.4km港池回旋直径 260m, ,目前拥有 1 万吨级和 5000 吨级液体化工(散装)泊位各 1 个保护港口、航道水深条件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1 水环境质量现状2016 年秋季,调查海域海水中的 pH、DO、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铬、砷、锌、镉、铜、汞和石油类的含量均无超标,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调查区域海水的铅的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g/L) ,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5g/L) 。表层海水中铅的标准指数为 2.63.2,平均值为 2.8,超标率为 100%;10m 层海水铅的标准指数为 2.63

11、.0,平均值为2.9,超标率为 100%;底层海水铅的标准指数为 2.63.2,平均值为 2.9,超标率为 100%;各层海水铅含量超标率均为 100%,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调查海域海水中的铅含量本底值较高的缘故。2017 年春季,调查海域海水中的 pH、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铬、砷、锌、镉、铜、汞和石油类的含量均无超标,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其中表层海洋水中的溶解氧只有一个站位(Y5 )的值不满足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调查区域海水的铅的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g/L) ,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5g/L) 。表层海水中铅的标准指数为 2.63.2,平均值为 2.8,超标

12、率为 100%;10m 层海水铅的标准指数为 2.63.0,平均值为 2.9,超标率为 100%;底层海水铅的标准指数为 2.63.2,平均值为 2.9,超标率为 100%;各层海水铅含量超标率均为 100%,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调查海域海水中的铅含量本底值较高的缘故。4.2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2016 年秋季,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铜、铅、锌、铬等重金属的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小,整体分布并无明显特征,个别站位含量较高;硫化物整体含量较低,最高值出现在北黎湾内,整体分布呈现出随离岸距离加大含量降低的趋势。2017 年春季,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硫化物的含量的

13、变化范围较小,在调查区域内的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特征,个别站位含量较5高;石油类的最高值出现在北黎湾内靠近八所港的站位,其可能的原因是该站位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铜、铅、锌、铬、砷、总汞等重金属呈现出类似的分布特征,其最高值都出现在北黎湾内的站位,说明湾内沉积物重金属浓度高于其它站位。重金属镉则无此分布特征。4.3 生态与生物资源现状(1)叶绿素 a 2016 年秋季,调查海区属于贫营养,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调查海区各站点之间叶绿素 a 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表层叶绿素 a 平均值为 1.25g/L;底层叶绿素 a 平均值为 0.35g/L。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范围在(8.6102.1 )mgC/(m

14、2d)之间,平均值为 102.1mgC/(m2d)。2017 年春季,该调查海域属于贫营养海域,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调查海区各站点之间叶绿素 a 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范围在 0.322.49g/L,平均值为0.82g/L;底层叶绿素 a 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0.44 1.12g/L,平均值为0.24g/L。(2)浮游植物2016 年秋季,监测海区共鉴定到浮游植物 2 门 22 属 27 种,各站点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为(0.2564.30)10 4cells/m3,平均为 13.08104 cells /m3。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27 1.71,平均值为 1

15、.14;均匀度范围为 0.25 0.96,平均值为 0.81。2017 年春季,监测海区共鉴定到浮游植物 3 门 23 属 44 种,各站点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为(0.12 9.88)105cells/m3,平均为 2.47105 cells /m3。调查海域以硅藻为主,硅藻数量显著高于甲藻和蓝藻数量。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46 2.43,平均值为 1.52;均匀度范围为 0.33 0.93,平均值为 0.69。(3)浮游动物2016 年秋季调查结果,该海域浮游动物共有 7 类 19 属 28 种,浮游动物生物密度范围为 5.83 48

16、2.81ind./m3,平均密度为 111.62ind./m3;浮游动物各类别密度以桡足类为主;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的主要优势种类为亚强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和亨生莹虾(Lucifer hanseni);多样性指数范围6为 0.34 1.78,平均为 1.19,均匀度指数范围为 0.15 0.89。2017 年春季调查结果,该海域浮游动物共有 10 类 37 属 61 种。浮游动物生物密度范围为 33.67 1085.00ind./m3,平均密度为 141.21ind./m3。浮游动物各类别密度以桡足类为主。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肥胖箭虫(

17、Sagitta enflata)、 长尾住囊虫(Oikopleura longicauda)和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范围为1.732.85,平均为 2.52,说明该海域物种丰富。均匀度指数范围为 0.73 0.97,平均值为 0.84,均匀度指数较高,且较为均匀,说明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较为稳定。(4)潮间带生物2016 年秋季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获取的潮间带生物种类较少,3 个断面共采获 3 个生物类别 5 种生物。在 3 个潮间带断面中,高潮带的平均生物量为7.89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 4.00ind./ m2;中潮

18、带的平均生物量为 0.24g/m2,平均栖息密度为 1.33ind./ m2; 低潮带的平均生物量为 0.6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5.33ind./ m2。由于本次调查潮间带生物种类和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不计算其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2017 年春季,本次调查获取的潮间带生物种类较少,3 个断面共采获 3 个生物类别 14 种生物。在 3 个潮间带断面中,高潮带均未采集到生物样品,中潮带的平均生物量为 1.87g/m2,平均栖息密度为 2.33ind./ m2;低潮带的平均生物量为 5.18g/m2,平均栖息密度为 3.67ind./ m2。(5)大型底栖动物2016 年秋季,调

19、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共采集鉴定到 6 门 51 科 74 种;各站位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幅度为 53.33240.00ind/m2,平均密度为 122.56ind/m2;生物量的幅度为 19.77115.47g/m2,平均生物量为 53.14g/m2。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主。调查期间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突出,优势种分别有变态鲟(蟳) 、单叶沙蚕、异足倒颚虾、弯螯活额寄居蟹。各站底栖生物均匀度的幅度为 0.400.98,平均值为 0.83。2017 年春季,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共采集鉴定到 4 门 53 科 62 种;各站位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幅度为 7.00260.0

20、0ind/m2,平均密度为 82.02ind/m2;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主要以软体动物门为主,平均密度为756.76ind/m2;生物量以软体动物门为主,平均生物量为 55.40 g/m2。调查期间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突出,优势种分别有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 、假奈拟塔螺(Turricula nelhae spurius) 、笋锥螺(Turritella terebra) 、颗粒关公蟹(Dorippe granulata) 、端正关公蟹(Dorippe polita) 、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 、矛形梭子蟹(Portunus

21、 hastatoides)等。各站多样性指数的幅度为 0.002.32,平均值为 1.30;站底栖生物均匀度的幅度为0.001.00,平均值为 0.83。(6)鱼卵与仔稚鱼2016 年秋季,水平网中鱼卵密度范围为 0.001.33 粒/ m3,平均密度为 0.21粒/ m3;水平网中仔稚鱼密度范围为 0.000.41 尾/ m3,平均密度为 0.09 尾/ m3。2017 年春季,垂直网中鱼卵密度范围为 1365 粒/ m3,平均密度为 54.43粒/ m 3;垂直网中仔稚鱼密度范围为 3 14 尾/ m 3,平均密度为 3.36 尾/ m3。4.4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2016 年秋季,调查海区

22、的海洋生物质量优。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重金属 Hg、Cd 、Cu 、Zn 、Pb 以及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2017 年春季,调查海区的海洋生物质量优。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重金属 Hg、Cd 、Cu 、Zn 、Pb、Cr、As 以及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5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5.1 潮流场环境影响分析对比工程前后潮流场的变化,流速变化最大的区域主要就是渔港口门附近区域以及新建防波堤南北两侧区域,流速变化大于 1cm/s 的区域与本项目工程最远距离为 3.0km;落急时刻流速变化大于涨急时刻流速变化。5.2 波浪场环境影响分析应用 SWAN 波浪模型,计算了 5 个波

23、向 4 种不同重现期、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波要素。在 100 年一遇波浪、极端高水位和 2 年一遇波浪、极端高水位条件下的最大波高,可以发现,本工程防波效果均较好。利用 MIKE 21 BW 模型进行设计高水位下 2 年一遇入射波浪模拟,结果表8明,本工程能满足泊稳条件,港池内区域 4%波高基本都在 0.4 米以下,泊稳条件最好。本工程方案是可行的,均可满足规范要求和本港区生产及生活需要。5.3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正常天气情况下,工程后的渔港西港池和渔港东港池的年淤积量分别为884m3、946m 3,淤积厚度分别为:0.37cm/a、0.40cm/a。正常天气情况下,工程后渔港西港航道和渔

24、港东港航道的回淤强度分别为:1.9cm/a 和 1.6cm/a。比较航道和港池的淤积量,可见正常情况下,航道的淤积厚度小于港池的淤积厚度。极端天气条件下工程后的西渔港航道、东港池航道、渔港西港池和渔港东港池的极端天气条件下的 2 天淤积强度分别为 0.46cm、2.04cm、0.30cm、和0.20cm。八所中心渔港的西南部的总输沙率为 3.3233.510 万方/年,净输沙率0.4760.479 万方/年,净输沙方向为由东北向西南,这表明本岸段的近岸海滩主要受东北向浪的影响,东北向浪推动海滩泥沙向西南运动,因此,本岸段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而在中心渔港的东北部的总输沙率为 0.3970.42

25、2 万方/年,净输沙率 0.0740.075 万方/年,净输沙方向为由东北向西南,这表明本岸段的近岸海滩主要受东北向浪的影响,东北向浪推动海滩泥沙向西南运动,但本岸段有来自东北部的沿岸输沙补充,因此并未受到明显侵蚀作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两个不同的公式计算时总输沙率略有差异,但净输沙率几乎一致,差异很小。工程后防波堤突伸将拦截自东北向西南的沿岸输沙,因此泥沙将在防波堤东侧根部淤积。但由于岸滩的泥沙来源有限,实际沿岸输沙量要小于经验公式所计算的理论值,因此,防波堤根部的淤积将会比较缓慢。北侧护岸采取的弧形护岸,这种护岸不易引起岸滩的侵蚀和淤积,对岸滩的变化影响较小。5.4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水质环境影响旧堤拆除、基槽开挖、抛石、疏浚、溢流五种工况叠加后的悬浮泥沙增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