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pptx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123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1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讲人:袁济喜国学与管理智慧是近年来国学研究与普 及中的热门话题,作为传统学术与文化的国学何以与现 代管理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是如何得以运用的?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兴趣,在这一讲中, 我们打算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起。 一、 国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学是从近代西方兴起的学科,在追求效率、利益最大化的现代社 会,会纷繁复杂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富有管理智慧的人才 去统筹协调,大到一个国家,再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可以说每个人都需要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资源 ,与人相处,高效和谐地工作与生活。这方面西方早已 产生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管理理论,西方的管理学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

2、度化的科学,有着注重逻 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建立在西方 独特的文化土壤上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 约化与法制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引入工业 社会与民主政治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成了现代管理体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中 国社会几千年来是血缘宗法制的社会,靠人伦道德而非 法律来维系,中国人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和谐。不一样的文化土壤必然会培育出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中国 从几千年前的氏族时代就构建了独特的管理方式。尧、 舜、禹这些传说中的君主都因为他们顺应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来管理教化民众,成为中国几千年来被传颂

3、 效仿的最杰出的管理者。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 族,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人们敬仰天地,天不但被赋予了抚育万物、奉养人类的属性,也逐渐被赋予了道 德比类与审美观赏的属性。人们不但向天地学习如何做 人,也将天地看作拥有最高权威默默无言的管理者。中国人把天对人类的管理思考总结,应用于人与人之 间的管理中去。这些在洪荒时期便播种在中国人身上的 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今天也难以改变。自古的管理者都要顺应这文化基因来进行管理,否则不但达不到 管理目的,甚至还会自取灭亡。秦始皇企图用杀戮和烈 火来消灭积淀的思想文化,用自己的方式来独断管理,却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之后几乎每代皇帝都 会在诏书中再三提到唐虞

4、之治,表示自己不敢丢弃祖先 传统于不顾。直到清代,统治者自知为外族,更加尊重效仿中原文化,以此来治理国家。民族文化与管理 的关系,难道是可以割裂的吗? 我们不能否认,近一百 年中国学习运用的更多是西方式管理,对中国传统的国学智慧反思和整理的非常之少。中国的传统管理 与整个国学一道,往往被作为封建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加以批判,作为孔孟之道受到粗暴的伤害。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被看做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手段而被 鄙弃,近代曾经辉煌的儒商被看作一个历史悲剧而尘 封。一批又一批的政府官员与企业领导出国学习,回来便都大刀阔斧的根据西方模式和经验进行改革,对于 自己的老祖宗不屑一顾。而现在许多问题正在慢慢显

5、露 ,经济发展中忽视了人的存在,盲目追求冰冷的GDP数字,自然环境沦为牺牲品,社会中不均衡的发展矛 盾日益突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却遭遇了前 所未有的精神危机,幸福感越来越低。中国企业的普遍寿命之短也是近年来被普遍关注的现实,有关资 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2.5年,不及发达国 家的四分之一,每天全国都有成千上万家企业倒闭。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没有找到适合中国 特色的管理经验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以中国目前的市 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来看,盲目推行西方管理经验必然是不明智的。中国人重感情、重道义,突然 面对西方冰冷严格、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制度,会有相当 一段长的时间才能适应

6、。在现在就必然会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紧张,更加影响企业的运作。因此, 中国的现代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重视自己的国学 遗产,其中包括国学中蕴藏的管理智慧。 当然,国学并不是直接的管理技巧与策略,而首先是一种宇宙 之道与人生智慧。周易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国学与管理智慧可谓是一种道器统一的产物。北宋大文豪苏轼既强调技的作用,更关 注道的统率作用:他曾举过一个例子,说的是南方善潜 水者的技巧得自于长期的练习,掌握了潜水之道后能够熟悉水性,出入自如,“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 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 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喻)。这对于

7、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下面,我们先从传 统的儒道法三种管理思想谈起:(一)儒家的管理思 想。儒家管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孔子对于管理的启示主要在于德治观念上面。德者,得也。德治既是一种 治国之道,又是一种得人心之道,与人事管理直接相 关。今天我们依然讲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从他的仁学思想中引伸出来的。仁学是 建立在中华民族氏族血缘亲情关系及其观念之上的一种 情理融合的学说,它以孝悌作为核心。论语?学而第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种日常亲情与德行:“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孔门历来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

8、是协调人 际关系。论语中还记载:“子曰 :德不孤,必有 邻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与他的弟子曾子明确提出君子以德作为 与人交往的标准。而这种德行则是施政的基础,只要履 行这些基本德行,政治与管理也就自然成功了。论语中记载有人曾问孔子:“子奚不为政?”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 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认为,只要将孝悌施行到管理中去,这就是为政之道,舍此而没有别的 为政之道。宋代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也 就是从这里生发开去的。后来曾国藩教育子弟也是遵循的这一路径。孔子还强调为政须有德,才能使老百 姓心服口服,加强凝聚力。他多次强调:“其

9、身正,不 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 作为一名有修养的君子与治人者,必然会碰到个体人格魅力的问题, 个体魅力是领袖与管理人物的基本素质与特点,是管理 者的无形资产,比如二战时的同盟国领袖罗斯福,丘吉尔等人,还有军事将领,如巴顿、蒙哥马利等人。 孔子还强调,德治还体现在一种忠恕之道上面。是一种 高超的人生智慧与处世之道: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好思想, 好观念。孔子还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 是说,君子要想成功,首先要让人成功,这种思想非常 切合现代人所说

10、的双蠃策略,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管理理论。有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之称的涩泽荣一,以自 己数十年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在“论语”与算盘一 书中解析过“论语”与“算盘”的关系,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在于论语的指导。1840年出生的涩泽荣 一自幼便修汉学与习剑,但明治维新改变了他的命运。 1867年,他作为日本使节团成员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后又在欧洲游历将近二 年。当时欧洲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这为他以后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回国后,他受明治新政府之聘在大藏省任职,曾升任大藏大臣。但不久 便辞职“下海”,投身实业,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 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

11、众多领域,堪称日本近代的“实业之父”。可见论 语对于现代管理学的启示主要在于如何协调义利等关 系上面。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老子略早于孔子,传说曾为孔子的老师。老子同样倡导德,不过是将 德置于道之下,他的书称为道德经。老子的道与孔 子不同,是自然之道而非人为之道,影响到人际关系,老子比较强调管理中的顺从天道,自然无为,表现 出农业社会中原生态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 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老子倡导天道自然是最好的管理行为,他指责人类的管理与政治是反天道的,也是反 人道的:“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12、余。 孰能有余以 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第七十七章)老子认为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则恰恰相反,是损不足以 奉有余。这种行为在今天依然大量存在,即人们痛恨的 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奇怪现象。因此,追求公正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与目标。中国历史上的天师道,以 及太平经这些充满道教思想的农民起义的经典,受 老子思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老子明确提出:所谓德就是对于天道的顺从,管理则是以清静无为,顺乎自 然作为基础。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开展和谐管理,这些 理念也不是没有价值的。 老子认为,管理者过多的依靠法令条规,则会产生反作用,该放松的则要放松 :“天下多忌讳,

13、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 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实行无为而治,清静立国取得了很成功的例子。当然,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 一概而论,但是我认为,在过多地依赖技术与数字化管 理的今天,这种思想有着积极的一面。在欲望的年代,老子更多的是提倡领导者的自身无欲与低调,倡导 外柔内刚,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领导人物的清静 自制,是很重要的人格修养:老子为此倡导上善若水的策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14、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但是不争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而是一种 无为而无不为的战略,老子实际上是教会人们一种很厉 害的权术:“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 以示人。”(第三十六章)后来韩非子从老子中汲取了许多思想,成为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中的治国之 道与君主驭下之道,史记中将老子韩非放到一起立 传,是因为其中有着共通性。 (三)法家的管理思想。法家的管理思想以韩非为代表。韩非尝与李斯一 起做过荀子的学生。他在韩国却一直受到冷落。于是潜 心著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法术势

15、三派的学说,创立了作为集大成的法家学说。后来秦王读到他的说难 等文章,十分赏识他的学说,于是出兵攻打韩国,迫 使韩国交出了韩非,但是由于法家人物都是一些十分自私无情的人物,韩非一到韩国,即受到与他同样信 奉法家学说的同学李斯的嫉妒与谗害,不久被秦始皇下 狱,被迫自杀于狱中,算是印证了他力倡的法家关于人性自私无情的说法。 韩非不同意儒家的性善论与教 化论。在他看来,人都是一些十分自私的动物,毫无道 德良知,也不存在教育感化的可能性。对这种赤裸裸的自私之物,君主有没有办法统治呢?韩非的结论 是肯定的,这就是用法术与权势来加以驾驭。他举了一 个例子说明,有一个不成器的子弟,父母训斥,他不改;乡里耆老

16、劝导,他也不听,师长教育,他更是置 若罔闻,但是一旦官吏依照有关法令率兵前来抓捕时, 那个浪子终于害怕了,弃恶从善。可见,法制与力量才是唯一有用的教育。 站在我们今天来看,韩非的思 想对于管理学有着重要启发作用。孔子与儒家的德治观 有两个致命的缺陷,第一,它的人性论主要是性善论。这样的出发点就无形中将道德荣辱观的作用无限 夸大,看不到经济基础对于人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建设的 作用。第二,在政治上,它将道德作用代替了法制与制度建设,有意识形态治国的特点,这样的话,制度 的监督无形之中就被忽视了。这些与我们今天讲的现代 民主与法制是立国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对此要有清醒

17、的认识。事 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是王道与霸道互用的,没 有哪一个单纯用儒家的德治管理国家的。 对于中国儒家道德观的弊端,现代文学家林语堂中国人这 本书中有过很深刻的提示。他比较了中西政法观念的不 同,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任何一个国家,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冰是缺乏一部宪法,缺 乏民权思想。这个特点源于一种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哲 学。它将道德和政治混为一谈,是一种道德和谐的哲学,不是一种力量的哲学。制定一部宪法的前提是认为 我们的统治者可能是一些无赖、骗子或窃贼。他们可能 会滥用职权,侵犯我们的权利。于是我们可以依靠宪法来保护我们的权利。而中国人有关政府的观念恰恰 相反。我们认为政

18、府官员是父母官,他们实行的是仁 政。他们会像照看自己的孩子那样照看人民的利益。我们放手让他们去处理一切事务,给予他们绝对的信 任。我们把数以百万计的钱放在他们手里,但从不让他 们汇报开支情况。我们给了他们无限的权力,却从未想到过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我们把他们看做是仁人君 子,有教养的绅士。对这种仁政的批评,最细致、最公 正、最尖锐不过的要算2100多年以前的韩非子了。”林语堂的批评使我们有必要反观一下与儒家对立 的法家人物韩非的有关论述。韩非曾讽刺孔子,说他的 道德说教既然那么好,为什么打动不了大多数人,信徒只有七十人呢?可见大多数人还是凭着利益判断来 行事,法制才是最可靠的。韩非的主张虽然有些片面性 ,但基本上触及了儒家道德学说的要害,他倡导的法治精神,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着相当的精华在内,是可以与儒家的道德学 说与道家的无为之治互补的。中国历史上管理得较好的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就是黄老之学、儒家之道与法 家之治融合一体的。汉唐盛世也是如此。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啪啪啪娱乐http:/www.papapa.v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