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谈一谈,读书是为了什么,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追求真理 参加实践,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看42页的课堂探究,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杜威: 费尔巴哈: 黑格尔: 辩证唯物主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1)实践的概念(2)基本含义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辨别以观点: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
2、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考: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它们之间不矛盾吗?,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课堂练习: 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
3、有目的的活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B,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课堂练习: 2)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D,一、人的认识从何而
4、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课堂练习: 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学生在教室里听课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小行星撞击地球A. B.
5、 C. D.,A,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课堂练习: 2)实践是( )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 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C.客观的活动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堂探究(44页第一
6、个):(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堂练习: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A,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
7、发展的动力,课堂探究(44页第二个虚框):(1)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2)想一想,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课堂练习: “社会一旦有技
8、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A,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课堂探究(看45页虚框中的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 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
9、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3)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课堂讨论: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事非标准呢?,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
10、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课堂探究(看46页虚框中的内容):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探究(看46页虚框中的内容):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
11、.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行知行 或 实践认识实践(包括创新),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练习: 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
12、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C,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练习: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一、人
13、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练习: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A,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互助提
14、高:同学之间就本课所学相互提问,解决还没弄明白的问题。,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课后作业辨析:读有字的书,不如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本课相应练习(填空),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的一切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特点:、。,客观世界,物质性,人,客观事物,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本
15、课相应练习(填空),一、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决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本课相应练习(填空),一、实践及其特点 4.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实践是一种、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的烙印。 5.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中的人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
16、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人的活动,社会关系,本课相应练习(填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能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一定的工具,客观事物,本课相应练习(填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
17、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的需要,认识工具,认识能力,主观世界,本课相应练习(填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中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唯一,现实的存在,
18、认识,结果,实践,实践,改造世界,本课相应练习(思辨),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2)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的思维是主观世界。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其二。只有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主观作用于客观,才使客观事物的面貌发生变化。因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4)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不属于实践的范畴。因此,认为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不正确的。,本课相应练习(思辨),2.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9、。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2)但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实践可直接获得知识,另外,读书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要把知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区别开来。 (3)作为中学生,要获得知识,既要认真读书,又要重视实践。,本课相应练习(思辨),3.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认识自己不能检验自己是否正确,科
20、学理论作为一种认识也不能充当检验其他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证明一种认识是否与自己相符合。因此,只有实践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唯一标准。 (3)此观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是不科学的。,本课相应练习(单项选择题),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本课相应练习(单项选择题),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要按客观规律办事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C.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